一种自动开收伞的伸缩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伸缩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开收伞的伸缩装置,包括伸缩管及设置于伸缩管内的伸缩弹簧,所述伸缩管包括能够相互伸缩的上伸缩管段、中伸缩管段及下伸缩管段,所述上伸缩管段的管径大于中伸缩管段的管径,中伸缩管段的管径大于下伸缩管段的管径,所述伸缩弹簧的外径由下伸缩管段向上伸缩管段的方向依次递增。本技术方案采取伸缩弹簧的外径从伸缩弹簧的底端向伸缩弹簧的顶端依次递增的设计方式,并配设于相应的上伸缩管段、中伸缩管段及下伸缩管段内,确保整个伸缩装置在伸开时弹力更大,更加方便,收缩时更加轻便,使用效果更佳。
【专利说明】一种自动开收伞的伸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伸缩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开收伞的伸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伞作为一种遮阳挡雨的生活用具早已被广泛使用。从使用的方便性来说人们希望伞能在收拢和张开时更加方便。为此,现已出现了多种类型结构的自动折叠伸缩伞,自动折叠伸缩伞主要靠伞中的一个伸缩装置工作,从而将伞的主套管进行伸缩,最终实现整个伞收拢和张开。现有技术的自动伸缩伞的伸缩装置主要包括伸缩套管及伸缩弹簧,其中,伸缩管套分为多段管套,即分为上、中、下三段伸缩管套,管径分别是上伸缩管段套大于中伸缩管段套大于下伸缩管段套,而伸缩弹簧的外径都统一规格适合应用于小伸缩管套,由于为使得伸缩弹簧的外径适合于小伸缩管套,从而导致位于大伸缩管套和中伸缩管段套内的弹簧的外径过小,则使得在开伞时,位于大伸缩管套和中伸缩管段套内的弹簧的弹力不够大。因此,现有技术的收缩伞的收缩装置的结构缺陷明显,亟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使得自动伸缩伞开伞弹性好,收伞轻松自由的伸缩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种自动开收伞的伸缩装置,包括伸缩管及设置于伸缩管内的伸缩弹簧,所述伸缩管包括能够相互伸缩的上伸缩管段、中伸缩管段及下伸缩管段,所述上伸缩管段的管径大于中伸缩管段的管径,中伸缩管段的管径大于下伸缩管段的管径,所述伸缩弹簧的外径由下伸缩管段向上伸缩管段的方向依次递增。
[0005]其中,所述伸缩弹簧包括相互连接的不等直径弹簧段和等直径弹簧段;
[0006]所述不等直径弹簧段的外径逐渐递减并形成一定的锥度,不等直径弹簧段的较小外径端与等直径弹簧段连接,等直径弹簧段的外径与不等直径弹簧段的最小外径相等。
[0007]其中,所述伸缩弹簧包括依次连接的上伸缩弹簧段、中伸缩弹簧段及下伸缩弹簧段,所述上伸缩弹簧段的外径大于中伸缩弹簧段的外径,中伸缩弹簧段的外径大于下伸缩弹簧段的外径;伸缩装置伸展开时,上伸缩弹簧段位于上伸缩管段内,中伸缩弹簧段位于中伸缩管段内,下伸缩弹簧段位于下伸缩管段内。
[0008]其中,还包括用于连接伞架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接于上伸缩管段的外围。
[0009]其中,所述上伸缩管段内设置有中芯棒,所述中芯棒位于上伸缩弹簧段内,中芯棒的顶端与所述连接套连接。
[0010]其中,所述中芯棒的底端与上伸缩管段的底端齐平。
[0011]其中,所述连接套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连接缺口,若干个所述连接缺口呈环形分布。
[0012]其中,所述伸缩弹簧的外径由下伸缩管段向上伸缩管段的方向依次递增并形成一定的锥度。[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开收伞的伸缩装置,本技术方案应用于自动开收伞,当自动开收伞需要开伞时,启动伸缩装置,伸缩弹簧产生相应的弹力将上伸缩管段、中伸缩管段及下伸缩管段伸开;当自动伸缩伞需要收伞时,启动本伸缩装置,压缩上伸缩管段、中伸缩管段及下伸缩管段,从而将伸缩弹簧压缩于上伸缩管段内,由于本技术方案的伸缩弹簧的外径由下伸缩管段向上伸缩管段的方向依次递增,即确保自动开收伞需要开伞时,伸缩弹簧在顶端有更大的弹性对上伸缩管段施加弹性力,开伞更加方便。本技术方案采取伸缩弹簧的外径从伸缩弹簧的底端向伸缩弹簧的顶端依次递增的设计方式,并配设于相应的上伸缩管段、中伸缩管段及下伸缩管段内,确保整个伸缩装置在伸开时弹力更大,更加方便,收缩时更加轻便,使用效果更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自动开收伞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包括:
[0019]1 一伸缩管2—伸缩弹簧3—连接套
[0020]4 一中芯棒11 一上伸缩管段12—中伸缩管段
[0021]13—下伸缩管段21—不等直径弹簧段 22—等直径弹簧段
[0022]23—上伸缩弹簧段 24 —中伸缩弹簧段25—下伸缩弹簧段
[0023]31—连接缺口。
[0024]图4中的A即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6]实施例一。
[0027]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种自动开收伞的伸缩装置,包括伸缩管I及设置于伸缩管I内的伸缩弹簧2,所述伸缩管I包括能够相互伸缩的上伸缩管段11、中伸缩管段12及下伸缩管段13,所述上伸缩管段11的管径大于中伸缩管段12的管径,中伸缩管段12的管径大于下伸缩管段13的管径,所述伸缩弹簧2的外径由下伸缩管段13向上伸缩管段11的方向依次递增。
[0028]本技术方案应用于自动开收伞,当自动开收伞需要开伞时,启动伸缩装置,伸缩弹簧2产生相应的弹力将上伸缩管段11、中伸缩管段12及下伸缩管段13伸开;当自动伸缩伞需要收伞时,启动本伸缩装置,压缩上伸缩管段11、中伸缩管段12及下伸缩管段13,从而将伸缩弹簧2压缩于上伸缩管段11内,由于本技术方案的伸缩弹簧2的外径由下伸缩管段13向上伸缩管段11的方向依次递增,即确保自动开收伞需要开伞时,伸缩弹簧2在顶端有更大的弹性对上伸缩管段11施加弹性力,开伞更加方便。本技术方案采取伸缩弹簧2的外径从伸缩弹簧2的底端向伸缩弹簧2的顶端依次递增的设计方式,并配设于相应的上伸缩管段11、中伸缩管段12及下伸缩管段13内,确保整个伸缩装置在伸开时弹力更大,更加方便,收缩时更加轻便,使用效果更佳。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弹簧2包括依次连接的上伸缩弹簧段23、中伸缩弹簧段24及下伸缩弹簧段25,所述上伸缩弹簧段23的外径大于中伸缩弹簧段24的外径,中伸缩弹簧段24的外径大于下伸缩弹簧段25的外径;伸缩装置伸展开时,上伸缩弹簧段23位于上伸缩管段11内,中伸缩弹簧段24位于中伸缩管段12内,下伸缩弹簧段25位于下伸缩管段13内。
[0030]本实施例中,由于伸缩弹簧2是由依次连接的上伸缩弹簧段23、中伸缩弹簧段24及下伸缩弹簧段25组成,上伸缩弹簧段23的外径大于中伸缩弹簧段24的外径,中伸缩弹簧段24的外径大于下伸缩弹簧段25的外径,同时伸缩弹簧2安装于伸缩管I内时,上伸缩弹簧段23位于上伸缩管段11内,中伸缩弹簧段24位于中伸缩管段12内,下伸缩弹簧段25位于下伸缩管段13内,从而确保管径较大的上伸缩管段11内配设外径较大的上伸缩弹簧段23,管径较小的下伸缩管段13配设外径较小的下伸缩弹簧段25,管径介于上伸缩管段11管径与下伸缩管段13管径之间的中伸缩管段12配设中伸缩弹簧段24,当自动伸缩伞需要开伞时,启动本伸缩装置,上伸缩弹簧段23、中伸缩弹簧段24及下伸缩弹簧段25分别产生相应的弹力将上伸缩管段11、中伸缩管段12及下伸缩管段13伸开,传统技术由于采用统一小外径的弹簧,导致弹簧在位于上伸缩管段11及中伸缩管段12内弹性不足,本技术方案上伸缩弹簧段23的外径及中伸缩弹簧段24的外径分别适合于上伸缩管段11及中伸缩管段12,确保开伞时上伸缩弹簧段23和中伸缩弹簧段24产生足够的弹力作用于上伸缩管段11和中伸缩管段12 ;当自动伸缩伞需要收伞时,启动本伸缩装置,压缩上伸缩管段11、中伸缩管段12及下伸缩管段13,从而将下伸缩弹簧段25、中伸缩弹簧段24及上伸缩弹簧段23压缩并处于上伸缩管段11内,相对传统技术由于米用统一小外径的弹簧,本技术方案以上伸缩弹簧段23作为基准,下伸缩弹簧段25压缩于中伸缩弹簧段24,中伸缩弹簧段24压缩于上伸缩弹簧段23,从而使得压缩更加轻便。本技术方案采取三段弹簧分别为下伸缩弹簧段25、中伸缩弹簧段24及上伸缩弹簧段23连接的设计方式,并配设于相应的上伸缩管段11、中伸缩管段12及下伸缩管段13内,确保整个伸缩装置在伸开时弹力更大,更加方便,收缩时更加轻便,应用于自动伸缩伞时使用效果更佳。
[0031 ]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连接伞架的连接套3,所述连接套3套接于上伸缩管段11的外围。由于伸缩装置的顶部连接于自动伸缩杆的伞架,固在上伸缩管段11的顶部的外围套借连接套3,连接套3再用于连接自动伸缩伞的伞架,使得整个伸缩装置与伞架的组装连接更加方便,连接稳定性更好。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伸缩管段11内设置有中芯棒4,所述中芯棒4位于上伸缩弹簧段23内,中芯棒4的顶端与所述连接套3连接。中芯棒4用于当下伸缩弹簧段25、中伸缩弹簧段24及上伸缩弹簧段23均压缩于上伸缩管段11内时套接于中芯棒4的外围,确保压缩后的下伸缩弹簧段25、中伸缩弹簧段24及上伸缩弹簧段23不会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防止压缩后的弹簧意外变形于上伸缩管段11内,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芯棒4的底端与上伸缩管段11的底端齐平,由于下伸缩弹簧段25、中伸缩弹簧段24、上伸缩弹簧段23、下伸缩管段13及中伸缩管段12均压缩于上伸缩管段11内,即将中芯棒4的底端与上伸缩管段11的底端设计成齐平为最佳,既不会影响下伸缩弹簧段25、中伸缩弹簧段24、上伸缩弹簧段23、下伸缩管段13及中伸缩管段12的伸缩,亦确保对下伸缩弹簧段25、中伸缩弹簧段24及上伸缩弹簧段23不会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3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连接缺口 31,若干个所述连接缺口 31呈环形分布,环形分布的连接缺口 3131用于固定伞架支架条的端部。
[0035]实施例二。
[0036]如图2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伸缩弹簧2包括相互连接的不等直径弹簧段21和等直径弹簧段22 ;所述不等直径弹簧段21的外径逐渐递减并形成一定的锥度,不等直径弹簧段21的较小外径端与等直径弹簧段22连接,等直径弹簧段22的外径与不等直径弹簧段21的最小外径相等。本技术方案的不等直径弹簧段21设计成从顶端到底端依次递减并形成一定的锥度,亦能达到实施例一所述的技术效果,亦能确保整个伸缩装置在伸开时弹力更大,更加方便,收缩时更加轻便,使用效果更佳。
[0037]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二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38]实施例三。
[0039]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伸缩弹簧2的外径由下伸缩管段13向上伸缩管段11的方向依次递增并形成一定的锥度。本技术方案的伸缩弹簧2设计成从顶端到底端依次递减并形成一定的锥度,亦能达到实施例一所述的技术效果,亦能确保整个伸缩装置在伸开时弹力更大,更加方便,收缩时更加轻便,使用效果更佳。
[0040]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二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41]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开收伞的伸缩装置,包括伸缩管(I)及设置于伸缩管(I)内的伸缩弹簧(2),所述伸缩管(I)包括能够相互伸缩的上伸缩管段(11)、中伸缩管段(12)及下伸缩管段(13),所述上伸缩管段(11)的管径大于中伸缩管段(12)的管径,中伸缩管段(12)的管径大于下伸缩管段(13)的管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弹簧(2)的外径由下伸缩管段(13)向上伸缩管段(11)的方向依次递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开收伞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弹簧(2)包括相互连接的不等直径弹簧段(21)和等直径弹簧段(22);所述不等直径弹簧段(21)的外径逐渐递减并形成一定的锥度,不等直径弹簧段(21)的较小外径端与等直径弹簧段(22)连接,等直径弹簧段(22)的外径与不等直径弹簧段(21)的最小外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开收伞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弹簧(2)包括依次连接的上伸缩弹簧段(23)、中伸缩弹簧段(24)及下伸缩弹簧段(25),所述上伸缩弹簧段(23)的外径大于中伸缩弹簧段(24)的外径,中伸缩弹簧段(24)的外径大于下伸缩弹簧段(25)的外径;伸缩装置伸展开时,上伸缩弹簧段(23)位于上伸缩管段(11)内,中伸缩弹簧段(24)位于中伸缩管段(12)内,下伸缩弹簧段(25)位于下伸缩管段(1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开收伞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伞架的连接套(3),所述连接套(3)套接于上伸缩管段(11)的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开收伞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伸缩管段(11)内设置有中芯棒(4),所述中芯棒(4)位于上伸缩弹簧段(23)内,中芯棒(4)的顶端与所述连接套(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开收伞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芯棒(4)的底端与上伸缩管段(11)的底端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开收伞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3)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连接缺口(31),若干个所述连接缺口(31)呈环形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开收伞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弹簧(2)的外径由下伸缩管段(13)向上伸缩管段(11)的方向依次递增并形成一定的锥度。
【文档编号】A45B25/14GK203563791SQ201320598542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连进兴, 叶进益 申请人:东莞又福伞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