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蓄热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1664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具体是一种抗菌蓄热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传统保暖纺织品为了减少人体辐射热能逸散,主要是通过采用棉、毛、中空保暖纤维、涂层保温等工艺来达到一定的保暖效果,但棉毛纺织品要达到所需的保暖效果一般都需要一定的厚度,使整个服装显得笨重,而保暖纤维等一般都体积比较大,穿起来显得臃肿,影响美观,并且这些传统保暖纺织品由于比较厚重,清洗不方便,且阴雨天气不易晾干,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软、高回弹性、抗菌蓄热针织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蓄热针织面料,包括本体、铝膜层、凸起按摩层和负离子纤维层,且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本体包括由经编针织工艺相互交织而成的两股纱线,两股纱线包括原料为氨纶纱线的第一纱线和原料为锦纶纱线的第二纱线,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均为经编绣纹组织结构,本体的上面为弹性平整面,在平整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条长条形凹槽,长条形凹槽横向整齐排列且互不相连;所述铝膜层为间断层,通过烫印工艺间隔设置在本体的下端面;所述凸起按摩层的织物密度比本体的织物密度大,凸起按摩层由若干个整齐排列的弹性方格构成,弹性方格由竖向条纹线条构成,斜向相邻的两个弹性方格通过边角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铝膜层采用镂空网格状或间隔条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面料本体的材 料为氨纶纱线与经纶纱线,保证面料亲肤柔软效果,通过特殊交替经编绣纹组织,具有高回弹性,在本体内侧设置铝膜层,从而使得人体辐射的热量能够在铝膜层的反射作用下形成内部热循环,大幅减少热能逸散,让织物形成反射蓄热保暖层面,并和人体构建热能循环圈,达到极高的蓄热保暖效果,并且由于铝膜层采用间隔设置,不影响服装整体的透气型,人体不会因闷热而出汗,提升了服装的舒适度;凸起按摩层与人体接触,具有物理按摩的效果,使面料更加健康、安全、环保;负离子纤维层也有较强抗菌、杀菌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抗菌蓄热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铝膜层,3-凸起按摩层,4-负离子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抗菌蓄热针织面料,包括本体1、铝膜层2、凸起按摩层3和负离子纤维层4,且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本体1包括由经编针织工艺相互交织而成的两股纱线,两股纱线包括原料为氨纶纱线的第一纱线和原料为锦纶纱线的第二纱线,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均为经编绣纹组织结构,本体1的上面为弹性平整面,在平整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条长条形凹槽,长条形凹槽横向整齐排列且互不相连;所述铝膜层2为间断层,其通过烫印工艺间隔设置在本体1的下端面,所述铝膜层2采用镂空网格状或间隔条形状,铝膜层2一般采用铝、助剂、热塑性聚氨基甲酸弹性体或PU或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或聚酯混合所制成,其中,铝的含量约占铝膜层2的30% 以上才能达到较好的蓄热保暖效果;所述凸起按摩层3的织物密度比本体1的织物密度大,凸起按摩层3由若干个整齐排列的弹性方格构成,该弹性方格凸起呈立体效果,弹性方格由竖向条纹线条构成,斜向相邻的两个弹性方格通过边角进行连接;负离子纤维层4中的负离子粉能产生有较高活性的负氧离子,它有很强的氧化还原作用,能破坏细菌细胞膜或细菌原生质活性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抗菌、杀菌作用,负离子的寿命是终身的。

本实用新型面料本体1的材料为氨纶纱线与经纶纱线,保证面料亲肤柔软效果,通过特殊交替经编绣纹组织,具有高回弹性,在本体1内侧设置铝膜层,从而使得人体辐射的热量能够在铝膜层的反射作用下形成内部热循环,大幅减少热能逸散,让织物形成反射蓄热保暖层面,并和人体构建热能循环圈,达到极高的蓄热保暖效果,并且由于铝膜层采用间隔设置,不影响服装整体的透气型,人体不会因闷热而出汗,提升了服装的舒适度;凸起按摩层与人体接触,具有物理按摩的效果,使面料更加健康、安全、环保;负离子纤维层也有较强抗菌、杀菌功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