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具备脚跟区域的分段板的鞋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407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带有具备脚跟区域的分段板的鞋制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6月30日提交的序列号为No.14/754,925的美国申请的优先权,该美国申请要求于2014年7月3号提交的序列号为No.62/020,565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选权的权益,以上两者中的每一者的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径赛项目的鞋制品、以及制造鞋制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该背景信息不一定为现有技术。

用于在特定的体育赛事期间使用的鞋制品是已知的。这种制品通常包括设计成在使用期间使运动员具有特定优势的特征。例如,特别设计成用于在田径赛项目期间使用的常规鞋制品通常包括防滑钉(cleat)或鞋钉(spike),该防滑钉或鞋钉提供运动员完全抓握跑道或其他跑步表面的能力。

尽管设计成用于田径赛事的常规鞋制品通常包括提供运动员完全抓握跑步表面的能力的防滑钉或鞋钉,但这种鞋制品的鞋底通常由相对较软的材料形成。例如,这种鞋制品的外鞋底的材料通常由在跑步事件和短跑事件期间允许鞋屈曲并弯曲的泡沫材料形成。因此,这种常规的鞋制品不能够储存在制品的屈曲期间产生的能量,并且因此在使用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极少的能量返还。

附图说明

参照以下附图和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构型。附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相反,重点在于对各个构型的原理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中,贯穿不同的视图,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对应的部件。

图1是具有鞋底板的鞋制品的示例性构型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鞋底板的等距视图;

图3是图1的鞋底板的第一截面图;

图4是图1的鞋底板的第二截面图;

图5是图1的鞋底板的第一分解图;

图6是图1的鞋底板的第二分解图;

图7是图1的鞋底板的在鞋底板的第一屈曲期间的等距视图;

图8是图1的鞋底板的在鞋底板的第一屈曲期间的仰视图;

图9是图1的鞋底板的在鞋底板的第二屈曲期间的等距视图;

图10是图1的鞋底板的在鞋底板的第二屈曲期间的仰视图;

图11是图1的鞋底板的在鞋底板的第二屈曲之后的等距视图;

图12是图1的鞋底板的在鞋底板的第二屈曲之后的仰视图;

图13是图1的鞋底板的在鞋底板的变平之后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的鞋底板的在将能量储存到鞋底板之后的侧视图;

图15是图1的鞋底板的在储存在鞋底板中的能量释放期间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的鞋底板的在储存在鞋底板中的能量释放之后的侧视图;

图17是图1的鞋制品的第二示例性鞋底板的等距视图;

图18是图1的鞋制品的第三示例性鞋底板的等距视图;

图19是图1的鞋底板的在力使鞋底板的前脚部屈曲期间的等距视图;

图20是图1的鞋底板的在力使鞋底板的中脚部屈曲期间的等距视图;

图21是包括具有脚跟区域的鞋底板的鞋制品的示例性构型的等距视图;

图22是图21的鞋底板的分解图;

图23是图21的鞋底板的脚跟区域的在与表面接触之前的等距视图;

图24是图21的鞋底板的脚跟区域的在脚跟区域屈曲期间的等距视图;

图25是图21的鞋底板的脚跟区域的在脚跟区域屈曲之后的等距视图;以及

图26是图21的鞋底板的脚跟区域的在脚跟区域变平之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示例构型进行更全面地描述。提供了示例构型使得本公开将会是详尽的,并且将充分地将本公开的范围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提出了诸如具体部件、设备和方法的示例之类的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的构型的详尽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明显的是:不必采用具体细节,示例构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实施,并且具体细节和示例构型不应当被解释为是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示例构型的目的而并非意在进行限制。如在此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单数冠词“一”、“一个”可以同样预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comprise)”、“包含(comprising)”、“包含有(including)”和“具有(having)”是包含性的并且因而指明了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的组的存在或附加。除非作为执行顺序具体说明,否则在此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不应被解释为必须需要其以所描述或示出的特定顺序执行。可以使用附加或替代的步骤。

当元件或层被提及为处于“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接合至另一元件或层”、“连接至另一元件或层”“附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地在其他元件或层上,直接地接合至、连接至、附接至或联接至其他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介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提及为“直接地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地接合至另一元件或层”、“直接地连接至另一元件或层”、“直接地附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直接地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可以不存在中介元件或层。用来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例如,“之间”与“直接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等等)应当以相似的方式理解。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列举零件中的一个或更多个零件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在此可以用于对各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进行描述。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当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区别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区域、层或部分。除非上下文明确说明,否则诸如“第一”、“第二”和其他数字术语之类的术语意图不是指示次序或顺序。因此,下面论述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在不脱离示例构型的教示的前提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

以下详细描述论述了呈用于在田径赛事项目期间使用的鞋制品的形式的示例构型,但应该指出的是,本构思可以与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在棒球、橄榄球和足球、以及几乎任何运动事件期间所使用的鞋制品的任何鞋制品关联。图中示出的鞋制品可以用于与左脚一起使用。然而,应该理解的是,以下论述可以应用至可以与右脚一起使用的鞋制品的镜像。

公开了一种鞋制品。鞋制品通常可以包括鞋底,该鞋底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和第二板可以具有用以允许鞋制品的横向方向上的屈曲的轮廓。例如,第一板可以包括脚跟区域,该脚跟区域具有第一脚跟区域和第二脚跟区域。此外,凹口区域可以将第一脚跟区域与第二脚跟区域分开。在一些情况下,凹口区域允许鞋制品沿着横向轴线比沿着纵向轴线更加具有柔性。如此,鞋制品可以沿着纵向轴线储存甚至更大量的能量,同时保持沿着脚跟区域的横向轴线的一定量的柔度。例如,鞋制品可以有助于改善在例如跑步时的能量返回。

鞋制品包括鞋底,该鞋底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从鞋制品的中脚部沿着纵向轴线延伸至鞋制品的脚跟部。第二板从鞋制品的前脚部延伸至鞋制品的中脚部。第一板包括第一边缘,并且第二板包括第二边缘,其中,第一边缘面向第二边缘。第一边缘具有与第二边缘的第二轮廓对应的第一轮廓。第一板包括脚跟区域,其中,该脚跟区域包括第一脚跟区域和第二脚跟区域。鞋制品还包括将第一脚跟区域与第二脚跟区域分开的凹口区域,其中,该凹口区域从脚跟区域的外边缘朝向鞋制品的中脚部延伸。第一板和第二板可以通过增加鞋底的刚度来改善在跑步时的能量返回量。

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鞋制品还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一板包括前脚区域、过渡区域和中脚区域。此外,过渡区域可以在前脚区域与中脚区域之间延伸。此外,中脚区域从鞋底的暴露的外侧边缘延伸至鞋底的暴露的内侧边缘。

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鞋制品还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一板包括前脚区域、过渡区域和中脚区域。此外,过渡区域可以在前脚区域与中脚区域之间延伸。此外,中脚区域从鞋底的暴露的外侧边缘延伸至鞋底的暴露的内侧边缘。此外,纵向轴线可以居中地位于内侧侧部与外侧侧部之间。

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鞋制品还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一板包括前脚区域、过渡区域和中脚区域。此外,过渡区域可以在前脚区域与中脚区域之间延伸。此外,中脚区域从鞋底的暴露的外侧边缘延伸至鞋底的暴露的内侧边缘。此外,纵向轴线可以居中地位于内侧侧部与外侧侧部之间。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脚跟部。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

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鞋制品还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一板包括前脚区域、过渡区域和中脚区域。此外,过渡区域可以在前脚区域与中脚区域之间延伸。此外,中脚区域从鞋底的暴露的外侧边缘延伸至鞋底的暴露的内侧边缘。此外,纵向轴线可以居中地位于内侧侧部与外侧侧部之间。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脚跟部。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一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一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一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二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二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二距离。

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鞋制品还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一板包括前脚区域、过渡区域和中脚区域。此外,过渡区域可以在前脚区域与中脚区域之间延伸。此外,中脚区域从鞋底的暴露的外侧边缘延伸至鞋底的暴露的内侧边缘。此外,纵向轴线可以居中地位于内侧侧部与外侧侧部之间。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脚跟部。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一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一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一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二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二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二距离。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中央区域和外侧区域。此外,中央区域可以包括第二边缘,以及/或者中央区域还可以包括第三边缘。此外,第二边缘可以与第三边缘相反。此外,第三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一边缘的第一轮廓对应的第三轮廓。此外,外侧区域可以包括第四边缘,第四边缘面向第三边缘。此外,第四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二边缘的第二轮廓相对应的第四轮廓。

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鞋制品还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一板包括前脚区域、过渡区域和中脚区域。此外,过渡区域可以在前脚区域与中脚区域之间延伸。此外,中脚区域从鞋底的暴露的外侧边缘延伸至鞋底的暴露的内侧边缘。此外,纵向轴线可以居中地位于内侧侧部与外侧侧部之间。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脚跟部。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一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一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一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二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二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二距离。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中央区域和外侧区域。此外,中央区域可以包括第二边缘,以及/或者中央区域还可以包括第三边缘。此外,第二边缘可以与第三边缘相反。此外,第三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一边缘的第一轮廓对应的第三轮廓。此外,外侧区域可以包括第四边缘,第四边缘面向第三边缘。此外,第四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二边缘的第二轮廓对应的第四轮廓。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三刚性构件,第三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三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四轮廓延伸,第三刚性构件与第四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三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三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三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四距离。

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鞋制品还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一板包括前脚区域、过渡区域和中脚区域。此外,过渡区域可以在前脚区域与中脚区域之间延伸。此外,中脚区域从鞋底的暴露的外侧边缘延伸至鞋底的暴露的内侧边缘。此外,纵向轴线可以居中地位于内侧侧部与外侧侧部之间。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脚跟部。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一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一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一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二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二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二距离。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中央区域和外侧区域。此外,中央区域可以包括第二边缘,以及/或者中央区域还可以包括第三边缘。此外,第二边缘可以与第三边缘相反。此外,第三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一边缘的第一轮廓对应的第三轮廓。此外,外侧区域可以包括第四边缘,第四边缘面向第三边缘。此外,第四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二边缘的第二轮廓对应的第四轮廓。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三刚性构件,第三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三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四轮廓延伸,第三刚性构件与第四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三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三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三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四距离。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组防滑钉,第一组防滑钉设置在第一刚性构件下方。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组防滑钉,以及/或者第二组防滑钉可以设置在第二刚性构件和第三刚性构件下方。

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鞋制品还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一板包括前脚区域、过渡区域和中脚区域。此外,过渡区域可以在前脚区域与中脚区域之间延伸。此外,中脚区域从鞋底的暴露的外侧边缘延伸至鞋底的暴露的内侧边缘。此外,纵向轴线可以居中地位于内侧侧部与外侧侧部之间。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脚跟部。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一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一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一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二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二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二距离。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中央区域和外侧区域。此外,中央区域可以包括第二边缘,以及/或者中央区域还可以包括第三边缘。此外,第二边缘可以与第三边缘相反。此外,第三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一边缘的第一轮廓对应的第三轮廓。此外,外侧区域可以包括第四边缘,第四边缘面向第三边缘。此外,第四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二边缘的第二轮廓对应的第四轮廓。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三刚性构件,第三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三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四轮廓延伸,第三刚性构件与第四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三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三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三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四距离。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组防滑钉,第一组防滑钉设置在第一刚性构件下方。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组防滑钉,以及/或者第二组防滑钉可以设置在第二刚性构件和第三刚性构件下方。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通过弹性体附接至第一组防滑钉。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和第三刚性构件可以通过弹性体附接至第二组防滑钉。

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鞋制品还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一板包括前脚区域、过渡区域和中脚区域。此外,过渡区域可以在前脚区域与中脚区域之间延伸。此外,中脚区域从鞋底的暴露的外侧边缘延伸至鞋底的暴露的内侧边缘。此外,纵向轴线可以居中地位于内侧侧部与外侧侧部之间。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脚跟部。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一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一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一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二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二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二距离。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中央区域和外侧区域。此外,中央区域可以包括第二边缘,以及/或者中央区域还可以包括第三边缘。此外,第二边缘可以与第三边缘相反。此外,第三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一边缘的第一轮廓对应的第三轮廓。此外,外侧区域可以包括第四边缘,第四边缘面向第三边缘。此外,第四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二边缘的第二轮廓对应的第四轮廓。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三刚性构件,第三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三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四轮廓延伸,第三刚性构件与第四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三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三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三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四距离。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组防滑钉,第一组防滑钉设置在第一刚性构件下方。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组防滑钉,以及/或者第二组防滑钉可以设置在第二刚性构件和第三刚性构件下方。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通过弹性体附接至第一组防滑钉。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和第三刚性构件可以通过弹性体附接至第二组防滑钉。此外,脚跟区域可以由弹性体形成。此外,脚跟区域可以附接至第一刚性构件。

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鞋制品还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一板包括前脚区域、过渡区域和中脚区域。此外,过渡区域可以在前脚区域与中脚区域之间延伸。此外,中脚区域从鞋底的暴露的外侧边缘延伸至鞋底的暴露的内侧边缘。此外,纵向轴线可以居中地位于内侧侧部与外侧侧部之间。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脚跟部。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一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一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一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二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二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二距离。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中央区域和外侧区域。此外,中央区域可以包括第二边缘,以及/或者中央区域还可以包括第三边缘。此外,第二边缘可以与第三边缘相反。此外,第三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一边缘的第一轮廓对应的第三轮廓。此外,外侧区域可以包括第四边缘,第四边缘面向第三边缘。此外,第四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二边缘的第二轮廓对应的第四轮廓。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三刚性构件,第三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三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四轮廓延伸,第三刚性构件与第四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三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三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三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四距离。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组防滑钉,第一组防滑钉设置在第一刚性构件下方。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组防滑钉,以及/或者第二组防滑钉可以设置在第二刚性构件和第三刚性构件下方。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通过弹性体附接至第一组防滑钉。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和第三刚性构件可以通过弹性体附接至第二组防滑钉。此外,脚跟区域可以由弹性体形成。此外,脚跟区域可以附接至第一刚性构件。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肋部,该肋部从第一刚性构件的外表面延伸。此外,肋部可以由弹性体形成。

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鞋制品还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一板包括前脚区域、过渡区域和中脚区域。此外,过渡区域可以在前脚区域与中脚区域之间延伸。此外,中脚区域从鞋底的暴露的外侧边缘延伸至鞋底的暴露的内侧边缘。此外,纵向轴线可以居中地位于内侧侧部与外侧侧部之间。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脚跟部。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一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一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一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二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二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二距离。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中央区域和外侧区域。此外,中央区域可以包括第二边缘,以及/或者中央区域还可以包括第三边缘。此外,第二边缘可以与第三边缘相反。此外,第三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一边缘的第一轮廓对应的第三轮廓。此外,外侧区域可以包括第四边缘,第四边缘面向第三边缘。此外,第四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二边缘的第二轮廓对应的第四轮廓。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三刚性构件,第三刚性构件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三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四轮廓延伸,第三刚性构件与第四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三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三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三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四距离。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组防滑钉,第一组防滑钉设置在第一刚性构件下方。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组防滑钉,以及/或者第二组防滑钉可以设置在第二刚性构件和第三刚性构件下方。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通过弹性体附接至第一组防滑钉。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和第三刚性构件可以通过弹性体附接至第二组防滑钉。此外,脚跟区域可以由弹性体形成。此外,脚跟区域可以附接至第一刚性构件。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肋部,肋部从第一刚性构件的外表面延伸。此外,肋部可以由弹性体形成。此外,肋部可以具有与第一板的形状对应的轮廓。

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鞋制品还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一板包括前脚区域、过渡区域和中脚区域。此外,过渡区域可以在前脚区域与中脚区域之间延伸。此外,中脚区域从鞋底的暴露的外侧边缘延伸至鞋底的暴露的内侧边缘。此外,纵向轴线可以居中地位于内侧侧部与外侧侧部之间。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脚跟部。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一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一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一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二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二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二距离。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中央区域和外侧区域。此外,中央区域可以包括第二边缘,以及/或者中央区域还可以包括第三边缘。此外,第二边缘可以与第三边缘相反。此外,第三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一边缘的第一轮廓对应的第三轮廓。此外,外侧区域可以包括第四边缘,第四边缘面向第三边缘。此外,第四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二边缘的第二轮廓对应的第四轮廓。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三刚性构件,第三刚性构件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三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四轮廓延伸,第三刚性构件与第四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三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三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三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四距离。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组防滑钉,第一组防滑钉设置在第一刚性构件下方。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组防滑钉,以及/或者第二组防滑钉可以设置在第二刚性构件和第三刚性构件下方。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通过弹性体附接至第一组防滑钉。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和第三刚性构件可以通过弹性体附接至第二组防滑钉。此外,脚跟区域可以由弹性体形成。此外,脚跟区域可以附接至第一刚性构件。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肋部,该肋部从第一刚性构件的外表面延伸。此外,肋部可以由弹性体形成。此外,肋部可以具有与第一板的形状对应的轮廓。此外,鞋制品可以包括中鞋底,该中鞋底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中鞋底的下表面附接至鞋底。此外,鞋制品可以包括附接至中鞋底的上表面的上部。此外,中鞋底的下表面可以暴露在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

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鞋制品还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一板包括前脚区域、过渡区域和中脚区域。此外,过渡区域可以在前脚区域与中脚区域之间延伸。此外,中脚区域从鞋底的暴露的外侧边缘延伸至鞋底的暴露的内侧边缘。此外,纵向轴线可以居中地位于内侧侧部与外侧侧部之间。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脚跟部。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一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一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一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二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二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二距离。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中央区域和外侧区域。此外,中央区域可以包括第二边缘,以及/或者中央区域还可以包括第三边缘。此外,第二边缘可以与第三边缘相反。此外,第三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一边缘的第一轮廓对应的第三轮廓。此外,外侧区域可以包括第四边缘,第四边缘面向第三边缘。此外,第四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二边缘的第二轮廓对应的第四轮廓。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三刚性构件,第三刚性构件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三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四轮廓延伸,第三刚性构件与第四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三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三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三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四距离。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组防滑钉,第一组防滑钉设置在第一刚性构件下方。另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组防滑钉,以及/或者第二组防滑钉可以设置在第二刚性构件和第三刚性构件下方。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通过弹性体附接至第一组防滑钉。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和第三刚性构件可以通过弹性体附接至第二组防滑钉。此外,脚跟区域可以由弹性体形成。此外,脚跟区域可以附接至第一刚性构件。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肋部,该肋部从第一刚性构件的外表面延伸。此外,肋部可以由弹性体形成。此外,肋部可以具有与第一板的形状对应的轮廓。此外,鞋制品可以包括中鞋底,该中鞋底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中鞋底的下表面附接至鞋底。此外,鞋制品可以包括附接至中鞋底的上表面的上部。此外,中鞋底的下表面可以暴露在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是碳纤维。

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鞋制品还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一板包括前脚区域、过渡区域和中脚区域。此外,过渡区域可以在前脚区域与中脚区域之间延伸。此外,中脚区域从鞋底的暴露的外侧边缘延伸至鞋底的暴露的内侧边缘。此外,纵向轴线可以居中地位于内侧侧部与外侧侧部之间。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脚跟部。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刚性构件,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另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一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一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一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二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二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二距离。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中央区域和外侧区域。此外,中央区域可以包括第二边缘,以及/或者中央区域还可以包括第三边缘。此外,第二边缘可以与第三边缘相反。此外,第三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一边缘的第一轮廓对应的第三轮廓。此外,外侧区域可以包括第四边缘,第四边缘面向第三边缘。此外,第四边缘可以具有与第二边缘的第二轮廓对应的第四轮廓。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三刚性构件,第三刚性构件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此外,第三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四轮廓延伸,第三刚性构件与第四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三距离。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可以沿着第三轮廓延伸,以及/或者第二刚性构件可以与第三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四距离。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组防滑钉,第一组防滑钉设置在第一刚性构件下方。此外,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组防滑钉,以及/或者第二组防滑钉可以设置在第二刚性构件和第三刚性构件下方。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通过弹性体附接至第一组防滑钉。此外,第二刚性构件和第三刚性构件可以通过弹性体附接至第二组防滑钉。此外,脚跟区域可以由弹性体形成。此外,脚跟区域可以附接至第一刚性构件。此外,第一板可以包括肋部,该肋部从第一刚性构件的外表面延伸。此外,肋部可以由弹性体形成。此外,肋部可以具有与第一板的形状对应的轮廓。此外,鞋制品可以包括中鞋底,该中鞋底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中鞋底的下表面附接至鞋底。此外,鞋制品可以包括附接至中鞋底的上表面的上部。此外,中鞋底的下表面可以暴露在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此外,第一刚性构件可以是碳纤维。此外,第一板和第二板可以附接至鞋制品的上部。

公开了一种制造鞋制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鞋底。第一板与第二板间隔开。第一板从鞋制品的前脚部延伸至鞋制品的脚跟部。第二板从鞋制品的前脚部延伸至鞋制品的中脚部。第一板包括第一边缘,并且第二板包括第二边缘。第一边缘面向第二边缘。第一边缘具有与第二边缘的第二轮廓对应的第一轮廓。第一板包括脚跟区域。脚跟区域包括第一脚跟区域和第二脚跟区域。凹口区域将第一脚跟区域与第二脚跟区域分开。凹口区域从脚跟区域的外边缘朝向鞋制品的中脚部延伸。该方法还包括将鞋底与上部组合以形成鞋制品。

通过研究以下附图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明显的或将变得明显。这意味着:包括在本说明书和该

技术实现要素:
中的所有这样的额外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由所附权利要求保护。

例如,并且在一个构型中,提供了一种鞋制品,并且该鞋制品包括上部和中鞋底,该中鞋底附接至上部并且该中鞋底包括与上部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形成在中鞋底的与第一表面相反的侧部上的第二表面。鞋制品还包括:第一鞋底板,第一鞋底板附接至中鞋底并且第一鞋底板包括比中鞋底的刚度高的第一刚度;以及第二鞋底板,第二鞋底板附接至中鞋底并且第二鞋底板包括比中鞋底的刚度高的第二刚度。第二鞋底板与第一鞋底板相对并且通过沿着第一鞋底板和第二鞋底板的长度延伸的通道间隔开。

在一个构型中,中鞋底包括形成在中鞋底中且位于第一鞋底板与第二鞋底板之间的区域的凹槽。在该构型中,凹槽可以沿着通道形成,以及/或者凹槽可以包括与通道相同的形状并且凹槽可以定位通道内。

至少一个第一防滑钉可以附接至第一鞋底板,并且至少一个第二防滑钉可以附接至第二鞋底板。此外,第一鞋底板可以包括第一刚性构件,并且第二鞋底板可以包括第二刚性构件,由此第一刚性构件和第二刚性构件经由弹性体附接至中鞋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防滑钉可以附接至第一鞋底板,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防滑钉可以附接至第二鞋底板,由此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防滑钉从弹性体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防滑钉包括设置在第一刚性构件与弹性体之间的凸缘,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防滑钉从弹性体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防滑钉包括设置在第二刚性构件与弹性体之间的凸缘。

在一个构型中,第二鞋底板包括与第二刚性构件至少部分地间隔开的第三刚性构件。通道可以将第二刚性构件与第三刚性构件至少部分地分开。最后,弹性体可以在第一刚性构件的一部分上延伸并且可以在第二刚性构件的一部分上延伸。

在另一构型中,提供了一种鞋制品,并且该鞋制品包括上部和中鞋底,该中鞋底附接至上部并且该中鞋底包括与上部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形成在中鞋底的与第一表面相反的侧部上的第二表面。第一鞋底板附接至中鞋底,并且第一鞋底板包括通过弹性体附接至中鞋底的第一刚性构件,由此第一刚性构件具有比中鞋底高的刚度。第二鞋底板附接至中鞋底,并且第二鞋底板包括通过弹性体附接至中鞋底的第二刚性构件,由此第二刚性构件具有比中鞋底高的刚度。

在一个构型中,第一鞋底板与第二鞋底板通过通道间隔开。凹槽可以在第一鞋底板与第二鞋底板之间的区域中形成到中鞋底中,并且凹槽还可以沿着通道形成。凹槽可以包括与通道相同的形状并且凹槽可以定位在通道内。

至少一个第一防滑钉可以附接至第一鞋底板,并且至少一个第二防滑钉可以附接至第二鞋底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防滑钉可以从弹性体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防滑钉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刚性构件与弹性体之间的凸缘,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防滑钉可以从弹性体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防滑钉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刚性构件与弹性体之间的凸缘。

在一个构型中,第二鞋底板包括与第二刚性构件至少部分地间隔开的第三刚性构件。通道可以将第二刚性构件与第三刚性构件至少部分地分开。最后,弹性体可以在第一刚性构件的一部分上延伸并且可以在第二刚性构件的一部分上延伸。

图1示出了鞋制品100或简称为制品100,该鞋制品100或制品100包括附至上部104的鞋底板102。上部104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机构或方法附接至鞋底板102。例如,上部104可以缝合至鞋底板102,并且/或者上部104可以粘合至鞋底板102。上部104可以构造成接纳足部。示例性构型示出了用于上部104的通用设计。在一些构型中,上部104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设计。例如,上部104可以为无缝的经编织的网状管件。

在一些构型中,制品100包括中鞋底103。如图1中所示,中鞋底103可以设置在上部104与鞋底板102之间。中鞋底103可以由各种材料形成,并且中鞋底103可以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与上部104相对;以及第二表面,第二表面形成在中鞋底103的与第一表面相反的侧部上以提供用于将鞋底板102附接至制品100的表面。例如,中鞋底103可以由诸如海绵橡胶、泡沫橡胶、聚氨酯等之类的缓冲材料形成,该缓冲材料与鞋底板102相比更软并且因此更具有柔性。在其他构型中,中鞋底103被省去(未示出)。

鞋底板102和上部104可以由本领域中已知的用于制造鞋制品的材料制成。例如,鞋底板102可以由弹性体、氧矽烷、天然橡胶、合成橡胶、铝、钢、天然皮革、合成皮革、塑料和/或热塑性塑料制成。在另一示例中,上部104可以由尼龙、天然皮革、合成皮革、天然橡胶和/或合成橡胶制成。

鞋底板可以的特征在于具有与足部的不同部分或区域相关联的各个部分或区域。鞋底板102可以包括设置成靠近穿用者的前脚的前脚区域。例如,如图1中所示,鞋底板102可以包括前脚部10。鞋底板102可以包括脚跟区域,该脚跟区域设置成靠近穿用者的脚跟并且该脚跟区域与前脚区域相反。例如,鞋底板102可以包括脚跟部14。鞋底板102可以包括设置在前脚区域与脚跟区域之间的中脚区域。例如,鞋底板102可以包括中脚部12。

现在参照图2,鞋底板可以包括内侧侧部、以及与内侧侧部相反的外侧侧部。例如,如所示出的,鞋底板102可以包括内侧侧部22和外侧侧部20。在一个构型中,鞋底板102包括位于内侧侧部22上的暴露的内侧边缘139、以及位于外侧侧部20上的暴露的外侧边缘141。

鞋底板102的底表面可以构造成与运动表面(playing)接触。例如,底表面116可以构造成与草、合成草皮、泥土或沙接触。鞋底板102的底表面116可以包括用于增大与这种运动表面的附着摩擦力的装置(provision)。例如,如图2中所示,这种装置可以包括防滑钉和鞋钉。如例如图2中所示,在鞋底板102的前脚部1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防滑钉120、第二防滑钉122、第三防滑钉124、第四防滑钉126、第五防滑钉128和第六防滑钉130。在鞋底板102的脚跟区域14上和/或在鞋底板102的中脚部12上可以设置有额外的防滑钉(未示出)。

在一些构型中,鞋底板102可以包括从底表面116延伸的防滑钉。例如,如图2中所示,鞋底板102可以包括通过模制与鞋底板102一体地形成的防滑钉。在另一示例中,鞋底板102可以构造成接纳防滑钉。在一些构型中,鞋底板102可以包括构造成接纳可移除防滑钉构件的防滑钉接纳构件。例如,防滑钉接纳构件可以包括螺纹孔,并且防滑钉可以旋拧到螺纹孔中。在一些构型中,防滑钉接纳构件可以相对于鞋底板升高。在另外的构型中,防滑钉接纳构件可以与鞋底板102的底表面116齐平。

防滑钉120至130可以由本领域中已知的用于制造鞋制品的材料制成。例如,防滑钉120至130可以由弹性体、氧矽烷、天然橡胶、合成橡胶、铝、钢、天然皮革、合成皮革、塑料和/或热塑性塑料制成。在一些构型中,防滑钉120至130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在其他构型中,防滑钉120至130可以由各种材料制成。例如,第一防滑钉120可以由铝制成,而第二防滑钉122由热塑性材料制成。

防滑钉120至130可以具有任何类型的形状。在一些构型中,防滑钉120至130可以都具有相同的形状。例如,在图1至图2中示出的示例性构型中,第一防滑钉120可以具有与第六防滑钉130类似或甚至相同的形状。在其他构型中,防滑钉120至130中的至少一个防滑钉可以具有与其他防滑钉不同的形状。在一些构型中,防滑钉120至130可以具有第一组形状相同的防滑钉和/或第二组形状相同的防滑钉。

在一些构型中,防滑钉120至130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高度、宽度和/或厚度。在其他构型中,防滑钉120至130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高度、宽度和/或厚度。在一些构型中,第一组防滑钉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高度、宽度和/或厚度,而第二组防滑钉可以具有与第一组防滑钉不同的高度、宽度和/或厚度。

防滑钉120至130可以以任何防滑钉图案布置在鞋底板102上。例如,如图2中所示,第一防滑钉120、第三防滑钉124和第五防滑钉128可以与彼此对准并且可以设置成与暴露的内侧边缘139相邻。类似地,在一些构型中,第二防滑钉122和第六防滑钉130可以与彼此对准并且可以设置成与暴露的外侧边缘141相邻。此外,第四防滑钉126也可以与第二防滑钉122和第六防滑钉130大致对准,并且第四防滑钉126可以与暴露的外侧边缘141相邻。尽管图1至图20的构型示出了相同的防滑钉图案(布置),但应该理解的是,其他防滑钉图案也可以与鞋底板102一起使用。防滑钉120至130的布置可以增强用于穿用者在迅速行进(cutting)、转动、停止、加速和向后运动期间的附着摩擦力。

鞋底板102可以包括除防滑钉以外的与运动表面接触且增大附着摩擦力的部件。在一些构型中,鞋底板102可以包括比防滑钉或鞋钉小的附着摩擦力元件(未示出)。当通过接合表面而在表面上向前运动时,鞋底板上的附着摩擦力元件可以为穿用者增强控制。此外,当通过刺入到运动表面中而进行侧向运动时,附着摩擦力元件还可以增大穿用者的稳定性。在一些构型中,附着摩擦力元件可以模制到鞋底板中。在一些构型中,鞋底板102可以构造成接纳可移除的附着摩擦力元件。

在一个构型中,鞋底板102被分段以提供横向方向上的柔性。如此,使用者可以在制品100的使用期间对运动表面具有改善的感觉。例如,鞋底板102的分段可以允许制品100响应于外侧侧部上的冲击而卷拢。在通常有对运动表面上的侧向冲击时的操作中,例如,当使用者转动时,甚至可以进一步利用这种卷拢作用。

如图2中所示,鞋底板102可以包括彼此分开的第一鞋底板106和第二鞋底板108,并且因此鞋底板102可以在中鞋底103的第二表面处分别地附接至中鞋底103。如所示出的,第一板106与第二板108间隔开。例如,如图2中所示,第一板106定位在中鞋底103上,使得第一板106的各个部分都不与第二板108接触。例如,第一板106可以与第二板108通过沿着每个板106、108的长度延伸的通道间隔开。在一个构型中,该通道沿着通道的长度具有恒定的宽度,使得板106、108之间的距离沿着每个板106、108的长度是恒定的。在一些构型中,第一板106与第二板108间隔开,使得第一板106在处于受压迫位置中而非在静止位置期间与第二板108接触。这种受压迫位置可以例如在转动操作期间出现。在其他构型中,第一板106与第二板108进一步地间隔开,使得第一板106在处于受压迫位置时不与第二板108接触。

在一些示例中,与纵向方向相比,横向方向上的柔性是期望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板106可以包括第一边缘110,并且第二板108可以包括第二边缘112。在一些构型中,第一边缘110和第二边缘112彼此间隔开。因此,第一板106和第二板108可以相对于彼此至少部分地移动。因此,第一边缘110和第二边缘112可以允许沿横向方向屈曲。

在一些情况下,横向方向上的比纵向方向甚至更大的柔性是期望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板108还可以包括中央区域132和外侧区域134。例如,如图2中所示,中央区域132包括第二边缘112并且还包括第三边缘136。此外,图2示出了:外侧区域134包括第四边缘138和第五边缘140。如此,第一边缘110、第二边缘112、第三边缘136和第四边缘138允许第一板106、中央区域132和外侧区域134沿横向方向屈曲。

可能期望的是,进一步提高横向方向上的柔性,例如以便改善使用者在转动期间的舒适性。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板106包括前脚区域151、过渡区域153和中脚区域155。例如,过渡区域153可以在前脚区域151与中脚区域155之间延伸。此外,中脚区域155可以从鞋底板102的暴露的外侧边缘141(例如,第一边缘110)延伸至鞋底板102的暴露的内侧边缘139。此外,在一些构型中,前脚区域151可以从第一边缘110延伸至鞋底板102的暴露的内侧边缘139。此外,在一个构型中,过渡区域153可以从第一边缘110延伸至鞋底板102的暴露的内侧边缘139。在一些构型中,第二板108可以从鞋底板102的暴露的外侧边缘141延伸至第二边缘112。因此,第一板106可以通过具有在内侧轴线162与外侧轴线164之间成角度的取向而具有用以改善使用者在转动期间的舒适性的形状。此外,第一板106可以沿着制品100在从前脚部10朝向脚跟部14的方向上延伸得比第二板108远。

在一些情况下,制品100在横向方向上设置有比纵向方向甚至更大的柔性。例如,在这种构型中,第一边缘110具有第一轮廓142。如图2中所示,第一边缘110包括前脚部段150、过渡部段152和中脚部段154。如此,第一边缘110具有第一轮廓142。在一些构型中,第二边缘112具有与第一轮廓142大致对应的第二轮廓144。类似地,在一些构型中,第三边缘136具有与第一轮廓142大致对应的第三轮廓146。此外,在一些构型中,第四边缘138具有与第一轮廓142大致对应的第四轮廓148。如此,第一边缘110、第二边缘112、第三边缘136和第四边缘138允许第一板106、中央区域132和外侧区域134沿横向方向屈曲。例如,第一轮廓142可以具有在内侧轴线162与外侧轴线164之间成角度的取向以改善使用者在转动期间的舒适性。

如在此使用的,当轮廓的形状相似时,轮廓与另一轮廓对应。例如,第一轮廓142具有下述曲线和/或形状:该形状具有的一侧沿着内侧轴线162延伸、从内侧轴线162以一定角度延伸并且沿着外侧轴线164延伸。因此,在示例中,由于第二轮廓144具有与第一轮廓142等同的曲线和/或形状,因此第二轮廓144可以与第一轮廓142对应。在一些构型中,具有不同长度的轮廓可以对应。例如,第一轮廓142包括沿着外侧轴线164延伸较长距离的部分,并且第二轮廓144具有沿着平行于内侧轴线162的轴线延伸较短距离的部分。

在一个构型中,第一板从制品100的前脚部延伸至制品100的脚跟部。例如,如图2中所示,第一板106在前脚部10中具有朝向脚跟部14延伸的前脚区域151。此外,第一板106还包括延伸穿过中脚部12的过渡区域153。此外,第一板106包括延伸至脚跟部14中的中脚区域155。

在一个构型中,第二板从制品100的前脚部延伸至制品100的中脚部。例如,如图2中所示,第二板108在前脚部10中具有延伸至中脚部12中的中央区域132。此外,第二板108还包括在前脚部10中延伸的外侧区域134。在一些构型中,外侧区域134延伸至中脚部12中。如图2中所示,中央区域132可以通过通道而与外侧区域134分开以允许中央区域132与外侧区域134之间的相对运动。

在一些情况下,前脚部段150沿着内侧轴线延伸,该内侧轴线沿着制品100的内侧侧部22在大致纵向方向上延伸。例如,如图2中所示,前脚区域151沿着内侧轴线162延伸。

在一些情况下,中脚部段154沿着外侧轴线延伸,该外侧轴线沿着制品100的外侧侧部20在大致纵向方向上延伸。例如,如图2中所示,中脚区域155沿着外侧轴线164延伸。

在一些构型中,第一防滑钉120、第三防滑钉124和第五防滑钉128是设置在第一刚性构件156下方的第一组防滑钉。例如,第一防滑钉120、第三防滑钉124和第五防滑钉128可以与第一刚性构件156的下表面竖向地分开。类似地,在一些构型中,第二防滑钉122、第四防滑钉126和第六防滑钉130是设置在第二刚性构件158和第三刚性构件160下方的第二组防滑钉。例如,第二防滑钉122、第四防滑钉126和第六防滑钉130可以与第二刚性构件158和第三刚性构件160的下表面竖向地分开。

图3示出了第一板106和第二板108的地面接合表面。在一个构型中,可以使用弹性体来将第一组防滑钉附接至第一刚性构件156。例如,如所示的,第三防滑钉124包括具有上表面168和下表面170的凸缘166。在第一刚性构件156与上表面168之间形成有弹性体172,并且该弹性体172形成在下表面170与第一板106的底表面116之间。弹性体172可以由各种材料形成。例如,弹性体172可以是热塑性橡胶、热塑性弹性体(TPE)比如聚醚嵌段酰胺(PEBAX)等。在一些构型中,弹性体172可以是透明的。在其他构型中,弹性体172可以是不透明的。在一些情况下,弹性体172具有与着色添加剂组合的部分。例如,透明弹性体172可以与蓝色组合,从而导致弹性体172具有蓝色外观。

类似地,在一个构型中,第一防滑钉120、第二防滑钉122、第四防滑钉126、第五防滑钉128和第六防滑钉130以与第三防滑钉124类似的方式附接。例如,第四防滑钉126可以使用弹性体172附接至第三刚性构件160。此外,在另一示例中,第六防滑钉130可以使用弹性体172附接至第二刚性构件158。在其他构型中,防滑钉以不同的方式附接。例如,第一防滑钉120可以包括构造成接纳防滑钉构件(未示出)的接纳构件。

在一个构型中,弹性体172附接至第一刚性构件156、第二刚性构件158和第三刚性构件160以形成鞋底板102。此外,弹性体172可以用于将鞋底板102通过直接结合至中鞋底103的第二表面而附接至中鞋底103。例如,如图3中所示,弹性体172形成在第二刚性构件158的侧表面(例如,侧表面174)以及第二刚性构件158的下表面176的一部分上。在另一示例中,如图3中所示,弹性体172形成在第三刚性构件160的侧表面(例如,侧表面178)以及第三刚性构件160的下表面180的一部分上。

在一些情况下,中鞋底103的在第一边缘110与第二边缘112之间延伸的部分188可以暴露。例如,如图3中所示,部分188被暴露以允许第一板106和第二板108相对于彼此弹性地移动。此外,部分188可以包括凹槽186。在一些构型中,凹槽186具有与中鞋底103的部分188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例如,形状与第一轮廓142(如图2中所观察的)对应。

在一些情况下,中鞋底103的在第三边缘136与第四边缘138之间延伸的部分190可以暴露。例如,如图3中所示,部分190被暴露以允许中央区域132和外侧区域134相对于彼此弹性地移动。此外,部分190可以包括凹槽192。在一些构型中,凹槽192具有与中鞋底103的部分19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例如,形状与第一轮廓142(如图2中所观察的)对应。

图4示出了第一板106的地面接合表面。在一些情况下,鞋底板102中的另外的能量储存可以由鞋底板102提供。例如,如图2和图4中所示,在鞋底板102的底表面116上形成有肋部182。在一个构型中,肋部182从第一刚性构件156的外表面延伸。在一些构型中,肋部182可以由弹性体形成。例如,如图4中所示,肋部182可以由弹性体172形成。如此,肋部182可以进一步向第一板106提供刚性并且可以提供鞋底板102中的能量储存,同时允许横向柔性。在一些构型中,鞋底板102包括与肋部182类似的额外肋部。例如,图2和图4示出了与肋部182对应的额外肋部。

在一些构型中,肋部具有肋部轮廓以允许额外的横向柔性。例如,如图2中所示,肋部182具有与第一板106的形状对应的肋部轮廓184。如此,肋部182和第一板106可以允许第一板106和肋部182沿横向方向屈曲。

图5和图6示出了根据示例性构型的如图1至图4中所示的制品100的分解图。如图5中所示,鞋底板102可以包括顶表面114和底表面116。鞋底板102可以构造成附接至上部104。在一些构型中,鞋底板102可以直接地附接至上部104,或者替代性地,鞋底板102可以经由中鞋底103附接至上部104,如上所述且如图中所示。替代性地,鞋底板102可以经由鞋制品100的内鞋底而附接至上部104。在以上构型中,顶表面114可以与中鞋底103、上部104或内鞋底直接地接触。

如图5和图6中所示,一些构型可以包括形成鞋底板102的底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刚性构件156、第二刚性构件158和第三刚性构件160。在一些构型中,第一刚性构件156、第二刚性构件158和/或第三刚性构件160可以由刚性材料形成,并且第一刚性构件156、第二刚性构件158和/或第三刚性构件160彼此间隔开并且彼此独立。参见例如图2,图2示出了:第二刚性构件158由通道(即,限定在轮廓146、148处)与第三刚性构件160分开。例如,第一刚性构件156、第二刚性构件158和/或第三刚性构件160可以由碳纤维形成以及/或者可以具有比中鞋底103的刚度高的刚度。在其他示例中,第一刚性构件156由与第二刚性构件158不同的刚性材料制成,以及/或者第一刚性构件156由与第三刚性构件160不同的刚性材料制成。无论使用何种特定材料形成第一板106和第二板108,第一板106和第二板108都具有比中鞋底103高的刚度。

在一个构型中,第一刚性构件156、第二刚性构件158和/或第三刚性构件160可以包括Auger等人(美国专利No.7,832,117)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征,该美国专利No.7,832,117的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在一些构型中,Auger等人公开的方法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方法可以用于构造第一刚性构件156、第二刚性构件158和/或第三刚性构件160。

如前所述,刚性材料可以包括碳纤维、以及其他材料。在一个构型中,刚性材料包括织造织物,比如碳纤维、尼龙纤维、棉纤维、纺织物、弹性体纤维、动物纤维等。在一些构型中,刚性材料是具有高杨氏模量的物质。例如,高杨氏模量可以大于100吉帕斯卡(GPa)、大于150GPa、大于180GPa、大于200GPa等。具有高杨氏模量的刚性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例如铜、黄铜、青铜、钢、碳化硅、碳化钨和单壁碳纳米管、以及其他材料。刚性材料可以包括碳纤维。刚性材料可以基本上由碳纤维组成。

在一些情况下,将刚性材料结合到鞋底板102中限制了制品从内侧侧部至外侧侧部以及从外侧侧部到内侧侧部的屈曲。这种屈曲允许鞋制品通过提供与运动表面的额外接触而具有改善的附着摩擦力。此外,这种屈曲在与运动表面接触时给予更自然的感觉。因此,在一些构型中,鞋制品100可以包括结合有刚性材料的至少一个板,所述至少一个板与结合有刚性材料的另一板分开。例如,如图5和图6中所示,第一板106包括第一刚性构件156,并且第二板包括第二刚性构件158和第三刚性构件160。如图5和图6中所示,第一刚性构件156可以从前脚部10延伸至脚跟部14。类似地,第二刚性构件158可以从前脚部10延伸至中脚部12,并且第三刚性构件160可以从前脚部10延伸至中脚部12。如图5和图6中所示,第二刚性构件158和第三刚性构件160是单独的刚性材料件。在其他构型中,第二刚性构件158和第三刚性构件160是整体的(未示出)。

为了改善鞋制品100的横向屈曲,刚性材料可以具有与鞋底板102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例如,如图5和图6中所示,第一刚性构件156沿着第一轮廓142延伸,并且第一刚性构件156与第一边缘110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一距离。同样地,第二刚性构件158沿着第二轮廓144延伸,并且第二刚性构件158与第二边缘112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二距离。此外,第三刚性构件160沿着第四轮廓148延伸,并且第三刚性构件160与第四边缘138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三距离。此外,在一些构型中,第二刚性构件158沿着第三轮廓146延伸,并且第二刚性构件158与第三边缘136保持大致恒定的第四距离。在一些构型中,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是相同的。在其他构型中,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中的一者或更多者是不同的。

在一些构型中,“大致恒定的”距离是指在第一点和第二点处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大致相等的距离。例如,如图5和图6中所示,前脚部段150与第一刚性构件156间隔开的距离和过渡部段152与第一刚性构件156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类似地,过渡部段152与第一刚性构件156间隔开的距离和中脚部154与第一刚性构件156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如本文所使用的,大致相等可以指彼此位于各个公差水平内,例如,小于百分之一、小于百分之五、小于百分之十、以及小于百分之二十。

图7至图16示出了在操作期间的鞋制品。具体地,图7至图16示出了由于上述鞋底板102的特征而正经历弯曲的鞋制品的各种构型。例如,如图7至图16中所示,鞋制品是制品100。

如图7至图8中所示,使用者将鞋底板102的底表面116与运动表面701接触。如所示的,底表面116在第二板108的外侧区域134的前脚部10中冲击运动表面701。如图7至图8中所示,由于该冲击,鞋底板102可以开始沿着中央区域132的第三边缘136和外侧区域134的第四边缘138屈曲。这种屈曲可以给予使用者更自然的感觉,原因在于制品100允许用户感知运动表面701的形状。

如图9至图10中所示,冲击进一步导致鞋底板102沿着第一板106的第一边缘110和中央区域132的第二边缘112屈曲。这种屈曲给予使用者甚至更加自然的感觉,原因在于制品100允许用户感知运动表面701的形状。

如图11至图12中所示,鞋底板102返回至静止形状,并且使用者开始或继续将脚跟部14朝向运动表面701向下移动。如所示出的,该静止形状是大致平面的。在其他构型中,该静止形状可以是凹形或凸形的。

如图13至图14中所示,使用者将脚跟部14向下迫压到运动表面701中。如图14中所示,脚跟部14的向下运动1401引起鞋底板102的弯曲。因此,鞋底板102可以在抵抗弯曲动作时吸收大量的能量。因此,如图14中所示,鞋底板102产生返回力1403,以使脚跟部14从运动表面701向上移动。如图15中所示,脚跟部14在使用者将制品100提升离开运动表面701之前被向上移动。如图16中所示,一旦鞋底板102释放返回力1403,鞋底板102就返回到其初始的形状,并且使用者通过将制品100从运动表面701提升而继续操作。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第一板106中的另外刚度以提高制品100的操作期间的能量返回量。因此,第一板106可以形成为包括用于增加刚度的形状。例如,图17示出了包括凹状部1701的制品100的构型。如所示的,凹状部1701延伸至第一板106的暴露表面中。凹状部1701的形状可以是大致圆形、矩形等。在一些构型中,凹状部1701延伸至弹性体172中,但是该凹状部1701通过弹性体172与第一刚性构件156分开。在一个构型中,弹性体172在第一板106的容纳凹状部1701的该区域中局部较厚,并且因此在该区域中局部地增加了第一板106的刚度。如此,凹状部1701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板106的刚度,以提高制品100的操作期间的能量返回量。

在一些构型中,第一板106的腔可以包括具有用以甚至进一步增加第一板106的刚度的形状的部分。例如,图18示出了包括交叉部1801的制品100的构型。如所示的,交叉部1801延伸至第一板106的暴露表面中。在一个构型中,交叉部1801形成在凹状部1701(未示出)。如所示的,交叉部1801形成在鞋底板102的底表面116上。如此,交叉部1801甚至可以进一步增加鞋底板102的刚度,以提高制品100的操作期间的能量返回量。

在一个构型中,交叉部1801包括定向成进一步增加鞋底板102的刚度的线。例如,图18示出了交叉部1801的线1803。线1803可以沿着纵向轴线1805、沿着横向轴线1807、或者大致在纵向轴线1805与横向轴线1807之间延伸。图18示出了大致在纵向轴线1805与横向轴线1807之间延伸的线1803。如此,线1803甚至可以进一步增加鞋底板102的刚度,以提高制品100的操作期间的能量返回量。

在一些应用中,期望在制品的不同区域中具有不同的柔性。这种不同的柔性可以允许例如制品100被进一步定制成使使用者操作期间的舒适性与能量返回平衡。例如,冲击到运动表面上的点可能经常发生在前脚部10中,并且很少发生在中脚部12中。因此,前脚部10可以构造成具有比中脚部12低的刚度,以允许使用者在操作期间的改善的舒适性。类似地,中脚部12可以构造成具有比前脚部10更高的刚度,以允许更高的能量返回。

图19和图20示出了制品100的前脚部10和制品100的中脚部12的示例性屈曲程度。如图19中所示,朝向前脚部10的前端部施加的力1901可以使制品100从静止的前脚位置1903弯曲至受压迫的前脚位置1905。如图20中所示,在一些构型中,在前脚部10中进一步向后施加的力1901(与图19中的力1901的位置相比)可以使制品100从静止的中脚位置1907弯曲至受压迫的中脚位置1909。如所示的,力1901使前脚部10比中脚部12弯曲得更多。因此,在一些构型中,制品100可以允许使用者在前脚部10的冲击期间对运动表面(例如,701)具有改善的感觉,同时使脚中部12中的能量返回最大化。

图21至图26示出了包括脚跟区域的构型。例如,在一些情况下,使用者最初使脚跟部接触运动表面上。因此,使用者可以受益于具有构造成用于在脚跟部上的初始接触的鞋制品。

图21示出了鞋制品2100或简称为制品2100的等距视图。在一个构型中,制品2100包括除脚跟部14以外的与鞋底板102类似的鞋底板2103。例如,鞋底板2103可以具有与鞋底板102的前脚部10类似的前脚部10。类似地,鞋底板2103可具有与鞋底板102的中脚部12类似的中脚部12。在其他构型中,鞋底板2103与鞋底板102具有不同的前脚部10,以及/或者鞋底板2103与鞋底板102具有不同的中脚部12。

在一些构型中,脚跟区域2102是鞋底板2103的一部分。例如,如图21中所示,脚跟区域2102延伸至鞋底板2103的中脚区域155。在一个构型中,鞋底板2103和脚跟区域2102是整体的。在其他构型中,鞋底板2103和脚跟区域2102是分开的(未示出)。在一些构型中,脚跟区域2102附接至第一刚性构件156。在其他构型中,脚跟区域2102与第一刚性构件156是分开的。

在一些构型中,脚跟区域2102包括第一脚跟区域2106和第二脚跟区域2108。例如,如图21中所示,第一脚跟区域2106朝向内侧侧部22延伸,并且第二脚跟区域2108朝向外侧侧部20延伸。

在一个构型中,凹口区域2104将第一脚跟区域2106与第二脚跟区域2108分开。例如,如图21中所示,凹口区域2104的内侧边缘2110面向第二脚跟区域2108,并且凹口区域2104的外侧边缘2112面向第一脚跟区域2106。此外,凹口区域2104在从脚跟部14朝向中脚部12延伸的方向上具有减小的宽度。也就是说,边缘2110、2112可以设置成在从脚跟部14延伸至中脚部12的方向上彼此更靠近。在一个构型中,凹口区域2104的宽度沿从脚跟部14延伸至中脚部12的方向一直逐渐缩减。

在一些构型中,凹口区域2104从脚跟部14的外边缘朝向中脚部12延伸。例如,如图21中所示,凹口区域2104从暴露的内侧边缘139延伸至凹口尖端部2114。在一个构型中,凹口尖端部2114定位在纵向轴线1805上。例如,如图21中所示,中脚区域155和凹口尖端部2114定位在纵向轴线1805上。

在一个构型中,凹口区域2104具有沿着暴露的脚跟边缘2118延伸的凹口基部2116。例如,如图21中所示,凹口基部2116从内侧边缘2110延伸至外侧边缘2112。在一些构型中,内侧边缘2110和外侧边缘2112形成暴露的脚跟边缘2118的一部分。例如,如图21中所示,暴露的脚跟边缘2118从内侧边缘2110延伸至凹口尖端部2114,并且暴露的脚跟边缘2118从外侧边缘2112延伸至凹口尖端部2114。

在一个构型中,脚跟区域2102从脚跟区域14的外边缘延伸。例如,如图21中所示,第一脚跟区域2106从脚跟部14的暴露的内侧边缘139延伸至凹口区域2104的内侧边缘2110。类似地,如图21中所示,第二脚跟区域2108从脚跟部14的暴露的外侧边缘141延伸至凹口区域2104的外侧边缘2112。

将脚跟区域2102成形为进一步地允许横向方向上的屈曲可能是有益的。例如,如在图23至图26中所进一步论述的,这用以改善制品2100在脚跟冲击期间的性能。如图21中所示,第一脚跟区域2106可以包括从内侧边缘2110延伸至暴露的内侧边缘139的第一部段2120,并且第二脚跟区域2108可以包括从外侧边缘2112延伸至暴露的外侧边缘141的第二部段2122。

在一些情况下,在脚跟区域2102中可以包括附着摩擦力元件。在示例性构型中,第一部段2120和/或第二部段2122可以包括具有棱锥形状的突出部2124,如图21中所示。在其他构型中,突出部2124可以包括不同的形状,所述不同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六边形、圆柱形、圆锥形、圆形、正方形、矩形、梯形、菱形、卵形以及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几何形状或非几何形状。这种突出部用作通过允许更好地抓持到运动表面2302上而允许制品2100的改善的性能的附着摩擦力元件(图23)。

在一个构型中,脚跟区域2102由弹性体172形成。例如,鞋底板2103、第二板108和脚跟区域2102可以由弹性体172形成。在其他构型中,脚跟区域2102由与鞋底板2103和/或第二板108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鞋底板2103和/或第二板108由弹性体172形成,并且脚跟区域2102由热塑性橡胶、热塑性弹性体(TPE)比如聚醚嵌段酰胺(PEBAX)等形成。

在一个构型中,制品2100包括上部2202。上部2202可以与上部104类似。例如,如图22中所示,可以以与将上部104附接至鞋底板102类似的方式将上部2202附接至鞋底板2103。在另一示例中,上部2202和上部104由类似的材料形成。

在一些构型中,上部2202以与上部104不同的方式附接。例如,上部2202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机构或方法附接至鞋底板2103。此外或替代性地,上部2202可缝合至鞋底板2103,以及/或者上部2202可以粘合至鞋底板2103。在一个构型中,上部2202可以构造成接纳脚。示例性构型示出了用于上部的通用设计。在一些构型中,上部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设计。在一些构型中,上部2202和上部104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在各个构型中,上部2202以与上部104不同的方式形成。例如,如图22中所示,上部2202包括上部凹口2203。在一些构型中,上部凹口2203可以与凹口区域2104对准。在一个构型中,上部凹口2203可以与中鞋底凹口对准。例如,如图22中所示,上部凹口2203可以与中鞋底凹口2205对准。在其他构型中,上部凹口2203可以与凹口区域2104和/或中鞋底凹口2205不对应。例如,上部2202可以在与凹口区域2104对应的区域中是平面的(未示出)。

如图21和图22中所示,在一些构型中,制品2100包括中鞋底2204。在一些构型中,中鞋底2204可以与制品100的中鞋底103类似。如图22中所示,中鞋底2204可以包括与部分188(参见图5)对应的第一暴露部分2208,并且中鞋底2204可以包括与第一凹槽186(参见图5)对应的第一凹槽2206。在一些构型中,如图22中所示,中鞋底2204可以包括与部分190(参见图5)对应的第二暴露部分2210,并且中鞋底2204可以包括与第二凹槽192(参见图5)对应的第二凹槽2212。在其他构型中,中鞋底2204与中鞋底103不同。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显示上部的一部分。例如,上部2202可以由无缝的经编织网状管件形成。因此,在一些构型中,中鞋底2204包括延伸至中鞋底中的中鞋底凹口2205。例如,如图21中所示,内侧边缘2110通过中鞋底2204延伸至上部2202,并且外侧边缘2112通过中鞋底2204延伸至上部2202。如此,上部2202的底部表面可以是可见的,从而改善制品2100的美学外观。在其他构型中,中鞋底2204可以与凹口区域2104和/或上部凹口2203不对应。例如,中鞋底2204可以在与凹口区域2104对应的区域中是平面的(未示出),以及/或者中鞋底2204可以在与上部凹口2103对应的区域中是平面的(未示出)。

图23至图26示出了在脚跟冲击操作期间的鞋制品。例如,如图23至图26中所示,鞋制品是制品2100。如图23中所示,使用者将脚跟区域2102与运动表面2302接触。

如图24中所示,该冲击使脚跟区域2102在凹口区域2104中屈曲。该屈曲使脚跟区域2102从静止位置2402弯曲至屈曲位置2404。这种屈曲给予使用者更自然的感觉,原因在于制品允许使用者感知运动表面2302的形状。在一些构型中,脚跟区域2102在冲击之前是大致平面的。在其他构型中,脚跟区域2102具有呈弯曲表面的静止位置。

如图25中所示,脚跟区域2102开始返回至静止位置2402,并且使用者开始或继续将前脚部10朝向运动表面2302向下移动。

图26示出了已返回至静止位置2402的脚跟区域2102,并且使用者通过将前脚部10移动成与运动表面2302接触而继续操作。

以下段落提供了用于鞋制品100的示例性构型、以及制造上述鞋制品100的方法。

项目1:鞋制品可以包括鞋底,该鞋底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其中,第一板与第二板间隔开。第一板可以从鞋制品的中脚部沿着纵向轴线延伸至鞋制品的脚跟部。第二板可以从鞋制品的前脚部延伸至鞋制品的中脚部。第一板可以包括第一边缘并且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边缘,由此第一边缘面向第二边缘。第一边缘可以包括与第二边缘的第二轮廓对应的第一轮廓。第一板可以包括脚跟区域,由此该脚跟区域包括第一脚跟区域和第二脚跟区域。最后,凹口区域可以将第一脚跟区域与第二脚跟区域分开,由此该凹口区域从脚跟区域的外边缘朝向鞋制品的中脚部延伸。

项目2:根据项目1的鞋制品,其中,第一板包括前脚区域、过渡区域和中脚区域;该过渡区域在前脚区域与中脚区域之间延伸,并且其中,该中脚区域从鞋底的暴露的外侧边缘延伸至鞋底的暴露的内侧边缘。

项目3:根据项目1或2的鞋制品,其中,纵向轴线居中地位于内侧侧部与外侧侧部之间。

项目4:根据项目1至3中的任一项的鞋制品,其中,第一板包括第一刚性构件,第一刚性构件从前脚部延伸至脚跟部;并且其中,第二板包括第二刚性构件,第二刚性构件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

项目5:根据项目4的鞋制品,其中,第一刚性构件沿着第一轮廓延伸,第一刚性构件与第一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一距离;并且其中,第二刚性构件沿着第二轮廓延伸,第二刚性构件与第二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二距离。

项目6:根据项目5的鞋制品,其中,第二板包括中央区域和外侧区域;其中,该中央区域包括第二边缘,并且其中,该中央区域还包括第三边缘;其中,第二边缘与第三边缘相反;其中,第三边缘具有与第一边缘的第一轮廓对应的第三轮廓;其中,外侧区域包括第四边缘,第四边缘面向第三边缘;并且其中,第四边缘具有与第二边缘的第二轮廓对应的第四轮廓。

项目7:根据项目6的鞋制品,其中,第二板包括第三刚性构件,第三刚性构件从前脚部延伸至中脚部;其中,第三刚性构件沿着第四轮廓延伸,第三刚性构件与第四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三距离;并且其中,第二刚性构件沿着第三轮廓延伸,第二刚性构件与第三边缘保持大致恒定的第四距离。

项目8:根据项目7的鞋制品,其中,第一板包括第一组防滑钉,第一组防滑钉设置在第一刚性构件下方;并且其中,第二板包括第二组防滑钉,第二组防滑钉设置在第二刚性构件和第三刚性构件下方。

项目9:根据项目8的鞋制品,其中,第一刚性构件通过弹性体附接至第一组防滑钉;并且其中,第二刚性构件和第三刚性构件通过弹性体附接至第二组防滑钉。

项目10:根据项目9的鞋制品,其中,脚跟区域由弹性体形成;并且其中,脚跟区域附接至第一刚性构件。

项目11:根据项目9或10的鞋制品,其中,第一板包括肋部,该肋部从第一刚性构件的外表面延伸;并且其中,该肋部由弹性体形成。

项目12:根据项目11的鞋制品,其中,该肋部具有与第一板的形状对应的轮廓。

项目13:根据项目1至12中的任一项的鞋制品,还包括:中鞋底,该中鞋底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中鞋底的下表面附接至鞋底;上部附接至中鞋底的上表面;并且其中,中鞋底的下表面暴露在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

项目14:根据项目1至13中的任一项的鞋制品,其中,第一刚性构件是碳纤维。

项目15:根据项目1至14中的任一项的鞋制品,其中,第一板和第二板附接至鞋制品的上部。

项目16:制造鞋制品的方法包括:提供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鞋底,其中,第一板与第二板间隔开,第一板从鞋制品的前脚部延伸至鞋制品的脚跟部,第二板从鞋制品的前脚部延伸至鞋制品的中脚部,第一板包括第一边缘并且第二板包括第二边缘,第一边缘面向第二边缘,第一边缘具有与第二边缘的第二轮廓对应的第一轮廓,第一板包括脚跟区域,该脚跟区域包括第一脚跟区域和第二脚跟区域,凹口区域将第一脚跟区域与第二脚跟区域分开,并且该凹口区域从脚跟区域的外边缘朝向鞋制品的中脚部延伸;以及将鞋底与上部组合以形成鞋制品。

已经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前述描述。这并非意在穷举或限制本公开。特定构型的各个元件或特征通常并不限制于特定的构型,而是如果适用则可以互换并且可以用于甚至未被具体地示出或描述的选定构型中。特定构型的各单个元件或特征也可以以许多方式进行改变。这种改变不被认为是背离本公开,并且所有这些修改都旨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