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背包包括包体、背带、背部接触块和腰部接触块,背部接触块和腰部接触块分别起到背部和腰部的支撑,使人体背包的时候感觉更为舒适。但是由于使用者的体长的差异,背长是不同的,而背部接触块的位置固定,无法调整,无法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可调背部接触块的背包,该背包背部接触块位置可以上下调整,使背包使用者具有更好的舒适性和适应性。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可调背部接触块的背包,该背包包括包体、背带、背部接触块和腰部接触块;包体的后侧设置有背部接触块可调装置,背部接触块可调装置用于调节背部接触块在人体背部的上下位置;背部接触块可调装置包括两根滑杆和调节带,两根滑杆平行固定设置在包体的后侧上,所述的背部接触块设置在滑杆的外侧,在背部接触块的内侧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滑套,滑套活动设置在两根滑杆上;所述的背部接触块的内侧中部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的调节带中部与连接件相连接,调节带的活动端向下延伸至包体的下方,并在包体的下方设置有锁紧构件将调节带的活动端锁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背部接触块包括左右对称的接触块,左、右两边滑套分别设置在两个接触块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节带活动设置在连接件上,调节带的两端至少一个为活动端。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节带的一端为活动端,另一端为固定端,所述的锁紧构件包括一个织带夹扣具,固定端与包体固定连接,活动端由织带夹扣具锁紧。
单边调节方法因用力不均匀,因此在调节过程中并不好拉,需要额外用较大的力气,甚至有时候会卡住出现拉不动的情况。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节带的两端均为活动端,所述的锁紧构件包括两个织带夹扣具,两个活动端分别由两个织带夹扣具锁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节带通过连接件呈等腰三角形的两边设置,调节带的活动端的锁紧点位于腰部接触块与包体之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件选用二挡扣扣具。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两根滑杆的上端固定在背部接触块上部的包体面料内, 下端延伸至包体的底部并固定在包体面料内,中部设置有多个固定件固定在包体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滑套为织带套管。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滑杆采用铝或铝合金材质,调节带(6采用织带。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该背包背部接触块位置可以上下调整,使背包使用者具有更好的舒适性和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调整前后的结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方便可调背部接触块的背包,该背包包括包体1、背带、背部接触块2和腰部接触块;包体1的后侧设置有背部接触块可调装置,背部接触块可调装置用于调节背部接触块2在人体背部的上下位置如图2所示。如图1所示,背部接触块可调装置包括两根滑杆3和调节带6,滑杆3采用铝或铝合金材质,调节带6采用织带。两根滑杆3平行固定设置在包体1的后侧上,两根滑杆3的上端固定在背部接触块2上部的包体1面料内, 下端延伸至包体1的底部并固定在包体1面料内,中部设置有多个固定件固定在包体1上。所述的背部接触块2设置在滑杆3的外侧,在背部接触块2的内侧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滑套4,滑套4为织带套管。背部接触块2包括左右对称的接触块,左、右两边的滑套4分别设置在两个接触块上,左、右两边的滑套4活动设置在两根滑杆3上。所述的背部接触块2的内侧中部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选用二挡扣扣具。所述的调节带6中部活动设置在连接件上,调节带6通过连接件呈等腰三角形的两边设置,调节带6的两端均为活动端,活动端向下延伸至包体1的下方,并在包体1的下方设置有锁紧构件将调节带6的活动端锁紧。所述的锁紧构件包括两个织带夹扣具7,两个活动端分别由两个织带夹扣具7锁紧,调节带6的活动端的锁紧点位于腰部接触块与包体1之间。
将背包背在身上当然也可以在不背在身上进行调节,这里特指背在身上的调节方法。通过掰开两侧调节带6锁紧点的织带夹扣具7收回织带,将背负背长调整到最大级。重新向外拉两侧的调节调节带6,这时贴合背部的背部接触块2会下降,背长变短。当达到个人认为较合适的尺寸时,即可停止拉动。调节完毕。
本发明通过两侧调节带6的伸缩,控制固定在中间两条铝条滑轨处的背部接触模块2进行上下调剂以达到人体最为舒适的背负高度,并通过两侧的织带夹扣具7进行锁紧固定。目前市场上的背负并没有相同调节方法的来进行背负背长的调剂,且该结构根据简单方便,并且使用者无需将背包拿下,直接在背的过程中即可以进行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