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牙链带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模具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3515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拉链牙链带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模具与流程

本揭示涉及一种拉链牙链带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模具。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一种以与金属制的拉链链牙类似的方式改良的树脂制的拉链链牙。

在专利文献2中,揭示并说明了咬合头部13超过中心线17存在至支持部14侧为止的拉链链齿12,由此,获得对横向拉力F的更高耐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82294号(专利第54046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实公昭63-704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拉链链牙为树脂制的情况下,有时会在一对模具之间设置了拉链布带的状态下进行拉链链牙的射出成形。有些时候,依赖于要成形的拉链链牙的形状,而要求使上模具与下模具的交界的模具分模线在上下方向移动。例如,在想要增加专利文献1的头部24的厚度的情况下,必须使模具分模线向上方移动。然而,模具分模线的上下的变动会影响存在于模具中的成形模穴间的芯线保持槽的形状,在上模具与下模具的合模时芯线保持槽的芯线的保持不充分,在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会产生未意图地夹持芯线的风险。本申请发明人参照该研究,发现如下新的课题:即便模具分模线在上下方向变动,也降低或抑制上模具与下模具间的未意图的芯线的夹入的风险。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揭示的一形态的拉链牙链带是拉链牙链带(300),具备:

拉链布带(100);以及

多个拉链链牙(200),设置在所述拉链布带(100)的侧缘部(110);

所述拉链链牙(200)具有与沿着所述拉链布带(100)的侧缘部(110)的芯线(120)而相邻的拉链链牙(200)对向的对向侧面(201),

所述拉链链牙(200)在所述对向侧面(201)具有设置在所述芯线(120)的外周的外周缘(270),

所述拉链链牙(200)在所述对向侧面(201)具有朝向所述外周缘(270)延伸的分模线(280),

所述分模线(280)在所述对向侧面(201)包含倾斜线(284),该倾斜线(284)至少能够与所述外周缘(270)一起描画凸状起伏(290),而相对于存在有所述拉链布带(100)的平面(CP)倾斜。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周缘(270)包含弯曲部(279),该弯曲部(279)延伸直至到达所述外周缘(270)与所述倾斜线(284)的连接点(P1)为止。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曲部(279)随着朝向所述连接点(P1)沿着所述芯线(120)的外周延伸而从所述芯线(120)的中心(P2)逐渐地远离。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模线(280)包含比所述倾斜线(284)更远离所述芯线(120)的平坦线(282),

所述倾斜线(284)相对于所述平坦线(282)所成的角为5°~70°。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朝向存在有所述拉链布带(100)的布带上表面(101)或布带下表面(102)的平面(UP、DP)突出的所述凸状起伏(290)的突出高度(H290)未达所述芯线(120)的半径(r1)。

所述拉链链牙(200)包含:基部(210),夹入所述芯线(120);以及突出部(220),从所述基部(210)向拉链布带外侧突出;所述突出部(220)包含由所述分模线(280)而区分的非啮合部(250)及啮合部(260)。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啮合部(260)包含:在拉链布带长度方向上宽度窄的颈部(230)、以及在拉链布带长度方向上宽度比所述颈部(230)宽的头部(240),

所述非啮合部(250)在所述颈部(230)及所述头部(240)上包含锥形部(250),该锥形部(250)具有随着远离所述基部(210)而接近所述啮合部(260)的倾斜面(252)。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锥形部(250)包含被覆所述基部(210)与所述头部(240)之间的空间(SP10)的被覆部(258),

所述被覆部(258)具有与所述倾斜线(284)至少局部地一致的缘(258e)。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锥形部(250)包含被覆所述基部(210)与所述头部(240)之间的空间(SP10)的被覆部(258),

所述被覆部(258)包含将所述倾斜线(284)在拉链布带长度方向平行移动而划定的倾斜区域。

本揭示的另一形态的模具是模具(400),具备:

直线状地排列的多个成形模穴(410);以及

多个芯线保持槽(420),设置在相邻的所述成形模穴(410)之间,用来保持拉链布带(100)的芯线(120);且

所述模具还具备多个嵌合凹部(430),在相邻的所述成形模穴(410)之间与所述芯线保持槽(420)相邻而设置,

所述嵌合凹部(430)具有随着远离所述芯线保持槽(420)而使所述嵌合凹部(430)的深度增加的倾斜面(434)。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芯线保持槽(420)包含延伸直至到达所述倾斜面(434)为止的弯曲面。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嵌合凹部(430)具有比所述倾斜面(434)更远离所述芯线保持槽(420)而设置的平坦的底面(432),

所述倾斜面(434)相对于所述底面(432)所成的角为5°~70°。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模具在将所述模具(400)命名为第1模具(400)时,具备所述第1模具(400)及与所述第1模具(400)一起使用的第2模具(500),将所述第1模具(400)的所述成形模穴设为第1成形模穴(410),将所述第1模具(400)的芯线保持槽设为第1芯线保持槽(420),将所述倾斜面(434)设为第1倾斜面(434),

所述第2模具(500)具备:

直线状地排列的多个第2成形模穴(510);

多个第2芯线保持槽(520),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2成形模穴(510)之间,用来保持拉链布带(100)的芯线(120);以及

多个嵌合凸部(530),在相邻的所述第2成形模穴(510)之间与所述第2芯线保持槽(520)相邻而设置;

所述第2模具(500)的嵌合凸部(530)具有与所述第1模具(400)的嵌合凹部(430)的第1倾斜面(434)面接触的第2倾斜面(534)。

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成形模穴(410)及所述第2成形模穴(510)的一者以至少成形拉链链牙(200)的颈部(230)及头部(240)的方式构成,

所述第1成形模穴(410)及所述第2成形模穴(510)的另一者以至少成形设置在所述拉链链牙(200)的颈部(230)及头部(240)上的锥形部(250)的方式构成。

本揭示的又一形态的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包含:

第1步骤,准备第1模具(400)及第2模具(500),所述第1模具(400)具备直线状地排列的多个第1成形模穴(410),所述第2模具(500)具备直线状地排列的多个第2成形模穴(510);

第2步骤,将拉链布带(100)提供至所述第1模具(400)及第2模具(500)之间;以及

第3步骤,将熔融材料供给至由所述第1模具(400)的第1成形模穴(410)与所述第2模具(500)的第2成形模穴(510)划定的成形模穴;且

所述第1模具(400)包含:多个第1芯线保持槽(420),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1成形模穴(410)之间;以及多个嵌合凹部(430),在相邻的所述第1成形模穴(410)之间与所述第1芯线保持槽(420)相邻而设置;所述嵌合凹部(430)具有随着远离所述第1芯线保持槽(420)而使所述嵌合凹部(430)的深度增加的第1倾斜面(434),

所述第2模具(500)包含:多个第2芯线保持槽(520),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2成形模穴(510)之间;以及多个嵌合凸部(530),在相邻的所述第2成形模穴(510)之间与所述第2芯线保持槽(520)相邻而设置;所述嵌合凸部(530)具有第2倾斜面(534),所述第2倾斜面(534)与所述第1模具(400)的嵌合凹部(430)的第1倾斜面(434)面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本揭示的例示形态,即便模具分模线在上下方向变动,也能够降低或抑制在上模具与下模具间的未意图的芯线的夹入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揭示的实施方式例的拉链中所包含的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的概略性的立体图,且从上侧斜视各拉链链牙。在各拉链牙链带中仅例示性地图示4个拉链链牙。

图2是本揭示的实施方式例的拉链中所包含的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的概略性的立体图,从下侧斜视各拉链链牙。在各拉链牙链带中仅例示性地图示4个拉链链牙。

图3是本揭示的实施方式例的闭合状态的拉链中啮合状态的左右的拉链链牙的概略性的俯视图,用虚线示意性地表示头部。

图4是本揭示的实施方式例的闭合状态的拉链中啮合状态的左右的拉链链牙的概略性的仰视图。

图5是沿着图3的V-V的概略性的截面示意图,且示意性地表示左右的拉链链牙的啮合状态。

图6是本揭示的实施方式例的拉链链牙的概略性的俯视图及侧视图。俯视图示于图式上侧,侧视图示于图式下侧。在概略性的俯视图中,利用虚线图示拉链链牙的颈部。在概略性的侧视图中,省略了拉链布带及包含在拉链布带中的芯线的图示。

图7是本揭示的实施方式例的拉链链牙的概略性的侧视图。

图8是将图7的两点虚线圆形的区域放大表示的概略性的示意图。

图9是本揭示的实施方式例的模具的概略性的立体图,简洁地图示与上模具对向的下模具的对向面。

图10是本揭示的实施方式例的模具的概略性的立体图,简洁地图示与下模具对向的上模具的对向面。

图11是本揭示的实施方式例的与下模具对向的上模具的对向面的概略性的正面示意图。

图12是本揭示的实施方式例的与上模具对向的下模具的对向面的概略性的正面示意图。

图13是本揭示的实施方式例的与上模具对向的下模具的对向面的概略性的正面示意图,利用虚线重叠上模具的成形模穴。

图14是沿着图13的XIV-XIV的概略性的截面示意图。

图15是沿着图13的XV-XV的概略性的截面示意图。

图16是沿着图13的XIV-XIV的概略性的截面示意图,示意性地表示在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设置有微小的间隙的状态。利用虚线表示拉链布带。

图17是沿着图16的XVII-XVII的上模具与下模具合模的状态的概略性的截面示意图。

图18是沿着图16的XVIII-XVIII的上模具与下模具合模的状态的概略性的截面示意图。

图19是本揭示的另一实施方式例的模具的概略性的立体图,简洁地图示与上模具对向的下模具的对向面。

图20是本揭示的另一实施方式例的模具的概略性的截面示意图,与图15的截面示意图对应。

图21是将图20的两点虚线圆形的区域放大表示的示意图。

图22是本揭示的另一实施方式例的拉链链牙的概略性的侧视图。

图23是本揭示的又一实施方式例的拉链链牙的概略性的侧视图。

图24是本揭示的比较例的模具的概略性的立体图,简洁地图示与上模具对向的下模具的对向面。

图25是本揭示的比较例的模具的概略性的截面示意图。

图26是将图25的两点虚线圆形的区域放大表示的示意图。

图27是本揭示的比较例的拉链链牙的概略性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面参照图1至图27,一面对本发明的非限定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揭示的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所包含的各特征并非分别独立的内容。无须过多说明,业者便能将各实施方式及/或各特征组合,且能理解该组合的协同效应。原则上省略实施方式间及特征间的重复说明。参照图式以描述发明为主要目的,有时为了方便绘图会进行简化。

本揭示的拉链牙链带300具备拉链布带100及多个拉链链牙200,设置在拉链布带100的对向侧缘部110。拉链链牙200具有与沿着拉链布带100的对向侧缘部110的芯线120相邻的拉链链牙200对向的对向侧面201。拉链链牙200在对向侧面201具有设置在芯线120的外周的外周缘270。拉链链牙200在对向侧面201具有朝向外周缘270延伸的分模线280。分模线280在对向侧面201包含倾斜线284,该倾斜线284至少能够与外周缘270一起描画凸状起伏290,而相对于存在有拉链布带100的平面CP倾斜。在该形态中,降低或抑制在上模具与下模具间的芯线的夹入的风险。

本揭示的模具具备直线状地排列的多个成形模穴410及芯线保持槽420,用来保持拉链布带100的芯线120。芯线保持槽420设置在相邻的成形模穴410之间。模具400具备在相邻的成形模穴410之间与芯线保持槽420相邻而设置的嵌合凹部430。嵌合凹部430具有随着远离芯线保持槽420而使嵌合凹部430的深度增加的倾斜面434。在该形态中,降低或抑制在上模具与下模具间的芯线的夹入的风险。此外,此处所述的模具400在本申请揭示中作为上模具而说明,但也可作为下模具使用。

以下,对本揭示的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及1个以上的特征更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前后方向与拉链拉头的移动方向一致。前后方向等于拉链布带的长度方向。将拉链布带的长度方向仅称为布带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与拉链链牙的排列方向一致。左右方向与拉链布带的宽度方向一致。将拉链布带的宽度方向仅称为布带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与拉链链牙的长度方向一致。上下方向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

如图1至图4所示,拉链包含左右排列的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300。拉链具有未图示的拉头,利用拉头的前后移动而左右的拉链牙链带300打开及闭合。此外,利用拉头的前方移动而左右的拉链牙链带300闭合。利用拉头的后方移动而左右的拉链牙链带300打开。在左右的拉链牙链带300闭合时,左右各自的拉链牙链带300的拉链链牙200处于啮合状态。在左右的拉链牙链带300打开时,左右各自的拉链牙链带300的拉链链牙200处于非啮合状态。

拉链布带100具有:可挠性的布带主体部105,具有布带上表面101与布带下表面102;以及柔软的芯线120,设置在拉链布带100的对向侧缘部110。拉链布带100的对向侧缘部110与结合对象的拉链牙链带300的拉链布带100的侧缘部110对向。芯线120在拉链布带100的对向侧缘部110沿着布带长度方向而直线状地延伸。布带主体部105为织物或编织物。芯线120包含多条线捆束而成的构造,缝合在布带主体部105,或与布带主体部105一体地构筑。芯线120比布带主体部105厚度大,具有大体圆形状的截面形状。芯线120具有布带主体部105的布带上表面101侧的上部芯线121与布带主体部105的布带下表面102侧的下部芯线122。

拉链链牙200相对于拉链布带100的对向侧缘部110及芯线120以固定的链牙配置间隔而安装,且相对于拉链布带100的对向侧缘部110及芯线120以固定的链牙配置间隔而固定。如图3及图4所示,在拉链布带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拉链链牙200的中心线CA200实质上平行。此外,拉链链牙200的中心线配置在与在拉链布带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拉链链牙200对向的拉链链牙200的一对的对向侧面201的中间。

拉链链牙200为树脂链牙,经过在将拉链布带100配置在一对模具间的状态下进行的射出成形步骤而成形。拉链链牙200的材料例如为聚酰胺、聚缩醛、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在若干情况下,拉链链牙200比金属制链牙更轻量。

拉链链牙200包含:基部210,夹入芯线120;以及突出部220,从基部210向拉链布带外侧突出。所谓拉链布带外侧,是指从拉链布带100的布带上表面或下表面上的位置或点,朝向拉链布带100的链布上表面或下表面外的位置或点的方向。简单来说,拉链布带外侧是从拉链布带100的布带上表面或下表面上的位置或点横穿芯线120,朝向拉链布带100的布带上表面或下表面外的位置或点的方向。

基部210与突出部220由图7所示的垂直面VP而区分。垂直面VP为与前后方向平行,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垂直面VP与芯线120的处于拉链布带最外侧的侧面接触。

基部210包含以拉链布带100作为交界而区分的上部基部211与下部基部212。上部基部211设置在布带主体部105的布带上表面101侧。下部基部212设置在布带主体部105的布带下表面102侧。距布带主体部105的布带上表面101的上部基部211的高度H211与距布带主体部105的布带下表面102的下部基部212的高度H212大体一致。

突出部220包含:非啮合部250,设置在布带上表面101侧;以及啮合部260,设置在布带下表面102侧。非啮合部250与啮合部260的交界由分模线280而规定。分模线280表示上模具的上部成形模穴与下模具的下部成形模穴的交界。换句话说,分模线280在上模具的上部成形模穴与下模具的下部成形模穴的交界中产生。未必限定于此,分模线280可具有微小的突起线状地延伸的构造。

啮合部260与啮合对象的拉链链牙200的啮合部260啮合。啮合部260包含从下部基部212按照顺序设置的颈部230及头部240。非啮合部250不与啮合对象的拉链链牙200啮合。非啮合部250也可与啮合对象的拉链链牙200接触。头部240经由颈部230而连结在下部基部212。

布带长度方向的颈部230的宽度在布带宽度方向随着颈部230远离下部基部212减少,然后增加。布带长度方向的头部240的宽度在布带宽度方向随着头部240远离下部基部212增加,然后减少。布带长度方向的颈部230的最小宽度小于布带长度方向的头部240的最大宽度。

在布带宽度方向在头部240与下部基部212之间设置收容空间SP10,局部地收容啮合对象的拉链链牙200的头部240。收容空间SP10也仅称为空间。相对于左右一个拉链牙链带300,于在布带长度方向相邻的拉链链牙200的颈部230之间能够配置或插入左右另一个拉链牙链带300的拉链链牙200的头部240。在将左右的拉链牙链带300各自向左右外侧拉伸时,左右的头部240彼此冲突,维持左右的拉链牙链带300的闭合状态。

如图3所示,非啮合部250包含锥形部或作为锥形部而构成,该锥形部在远离上部基部211的方向随着在颈部230及头部240上延伸而逐渐地变小且具有沿着布带长度方向的宽度W250。非啮合部250与上部基部211、颈部230及头部240结合。存在将非啮合部称为锥形部的情况。

非啮合部250的宽度W250并不如颈部230及头部240那样随着远离基部210增减,而是随着远离基部210逐渐地变小。因此,在左右的拉链链牙200为啮合状态时,左右的非啮合部250彼此并不啮合,而是仅卡合或接触,且有时不相互接触。左右的拉链牙链带300的闭合状态并非由左右的非啮合部250的卡合或接触维持。为了维持左右的拉链牙链带300的闭合状态,要求所述左右的拉链链牙200的啮合部260彼此啮合。

非啮合部250具有下降倾斜面252,该下降倾斜面252随着远离上部基部211而接近颈部230侧,接着接近头部240侧。下降倾斜面252相对于存在有拉链布带100的平面CP呈10°~60°或15°~55°或20°~50°的角度。图7中图示了存在于布带主体部105的布带上表面101与布带下表面102的中间的平面CP。此外,在其他形态中,非啮合部250具有锥形形状以外的形状。

非啮合部250包含一对被覆部258,所述一对被覆部258从上方至少局部地覆盖下部基部212与头部240之间的收容空间SP10。当在非啮合部250设置被覆部258的情况下,由被覆部258限制啮合状态的头部240的位移,能够确保左右的拉链牙链带300更牢固地结合。此外,各被覆部258具有侧面258m,该侧面258m随着在远离上部基部211的方向延伸而接近拉链链牙200的中心线CA200。

各拉链链牙200具有与在布带长度方向相邻设置的拉链链牙200对向的一对对向侧面201。此外,各对向侧面201包含基部210的对向侧面、上部基部211的对向侧面、下部基部212的对向侧面、突出部220的对向侧面、非啮合部250的对向侧面、及啮合部260的对向侧面。图示例的拉链链牙200的对向侧面201当然为非平坦面。

如图6所示,拉链链牙200的基部210具有配置芯线120用的第1空间208。第1空间208在上部基部211与下部基部212之间沿着芯线120在布带长度方向延伸,且贯通拉链链牙200的对向侧面,详细来说基部210的对向侧面201。第1空间208的截面形状为大体圆形状。

拉链链牙200具有第2空间209,该第2空间209与第1空间208相邻而设置,且用来收容与芯线120相邻的布带主体部105的一部分。第2空间209在上部基部211与下部基部212之间沿着芯线120在布带长度方向延伸,且贯通拉链链牙200的对向侧面201,详细来说基部210的对向侧面201。第2空间209在基部210的对向侧面之间延伸,且在以相对于布带主体部105交叉或大体正交的方式配向的拉链链牙200的侧面202开口。此外,在拉链牙链带300中,在第1空间208配置芯线120,在第2空间209配置布带主体部105的一部分,无法观察第1空间208及第2空间209。

上部基部211具有以规定第1空间208的方式在布带长度方向延伸的第1上部内面211m。下部基部212具有以规定第1空间208的方式在布带长度方向延伸的第1下部内面212m。第1上部内面211m与第2下部内面212m以规定第1空间208的方式对向配置。第1上部内面211m与第2下部内面212m包含适合于芯线120的外周的弧状面。

上部基部211具有以规定第2空间209的方式在布带长度方向延伸的第2上部内面211n。下部基部212具有以规定第2空间209的方式在布带长度方向延伸的第2下部内面212n。第2上部内面211n与第2下部内面212n以规定第2空间209的方式对向配置。第2上部内面211n与第2下部内面212n分别包含适合于布带主体部105的布带上表面101及布带下表面102的平坦面。

拉链链牙200在拉链链牙200的对向侧面201具有设置在芯线120的外周的外周缘270。换句话说,拉链链牙200在从相邻的拉链链牙200侧视时,具有设置在芯线120的外周的外周缘270。此外,外周缘270可包含与芯线120的外周形状一致的形状及/或与芯线120的外周形状不一致的形状。

外周缘270包含以规定第1空间208的方式在布带长度方向延伸的基部210的内面与拉链链牙200的对向侧面201之间的缘。外周缘270包含:上部外周缘271,设置在上部基部211;以及下部外周缘272,设置在下部基部212。上部外周缘271包含所述上部基部211的第1上部内面211m与上部基部211的对向侧面之间的缘。下部外周缘272包含所述下部基部212的第1下部内面212m与下部基部212的对向侧面之间的缘。

上部基部211具有上部基部211的对向侧面与第2上部内面211n之间的直线状的上部缘。下部基部212具有下部基部212的对向侧面与第2下部内面212n之间的直线状的下部缘。上部外周缘271设置在所述上部缘与分模线280之间。下部外周缘272设置在所述下部缘与分模线280之间。

拉链链牙200在对向侧面201具有朝向外周缘270延伸的分模线280。分模线280设置在拉链链牙200的突出部220。由分模线280将啮合部260与非啮合部250区分。如上所述,分模线280表示上模具的成形模穴与下模具的成形模穴的交界。

在揭示的实施方式中,分模线280在对向侧面201包含倾斜线284,该倾斜线284至少能够与外周缘270一起描画凸状起伏290,而相对于存在有拉链布带100的平面CP倾斜。倾斜线284形成在上模具的成形模穴与下模具的成形模穴的交界。在形成了该倾斜线284的拉链链牙200中,即便为了使头部240及颈部230的厚度增加而将分模线280相对于平面CP向上方移动,也可维持使模具的芯线保持槽适合于保持芯线。因此,在上模具与下模具的合模时也可降低或抑制在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芯线保持槽以外的未意图的芯线夹入。

外周缘270包含以使朝向连接点P1相对于芯线120的中心P2的半径逐渐地增加的形态延伸的部分,由此,能够在拉链链牙200的成形时将芯线引导至模具内。外周缘270包含延伸直至到达外周缘270与倾斜线284的连接点P1为止的弯曲部279。在设置弯曲部279的情况下,能够促进所述芯线的引导,且能预料到芯线切断可能性的降低。外周缘270的弯曲部279随着朝向连接点P1沿着芯线120的外周延伸而从芯线120的中心P2逐渐地远离,使相对于芯线120的中心P2的半径逐渐地增加。例如,如图7所示,从芯线120的中心至弯曲部279为止的距离d2大于从芯线120的中心至弯曲部279为止的距离d1。在该情况下,能够避免在上模具形成如成为问题的突起,或者能够降低该突起的程度。此外,芯线120的截面形状未必限定为真圆,也可为椭圆形状或除此以外的形状。在若干实施方式中,应理解芯线120的中心是处于芯线120的上下方向的厚度的中间点。

在图示的形态中,分模线280包含比倾斜线284更远离芯线120的平坦线282。如图8所示,倾斜线284相对于平坦线282所成的角θ下限为5°,上限为70°。在若干情况下,所成的角θ为5°~70°或7°~60°或9°~55°或10°~50°。

由倾斜线284与外周缘270而形成的凸状起伏290朝向拉链布带100的上表面突出。凸状起伏290的突出高度H290未达芯线120的半径r1。半径r1为芯线120的最大半径或最小半径。此外,凸状起伏290从高位平面HP向平面CP侧突出。高位平面HP为使平面CP向上方平行移动的平面,与芯线120的最上部相接。此外,低位平面LP为使平面CP向下方平行移动的平面,与芯线120的最下部相接。在图7中,也一并图示存在有拉链布带100的布带主体部105的布带上表面101的平面UP,及存在有拉链布带100的布带主体部105的布带下表面102的平面DP。在图示例中,凸状起伏290并未突出到平面UP。由于凸状起伏290的突出的程度低,能够避免或降低在与下模具对向的上模具的对向面产生成为问题的突起。

外周缘270包含比与倾斜线284相邻的平坦线282更远离而设置的平坦线281。平坦线281与平坦线282平行,位于平坦线282下方且位于平面CP侧。平坦线281与平坦线282之间是利用连接线283而连接。平坦线281位于平面CP及平面UP上方,确保头部240增加的上下高度。平坦线282位于平面CP及平面UP及平坦线281上方,确保颈部230增加的上下高度。颈部230的上下高度设定为比头部240的上下高度略大。

本申请中所述的分模线280并不限定于在存在拉链链牙200的面上形成为凸状。在图示例中,分模线280与非啮合部250的被覆部258的缘258e至少局部地一致。也就是说,分模线280包含沿着非啮合部250的被覆部258的缘258e延伸的部分。非啮合部250具有被覆部258,该被覆部258具有与分模线280的倾斜线284至少局部地一致的缘258e。此外,非啮合部250具有被覆部258,该被覆部258具有与分模线280的平坦线282至少局部地一致的缘258e。平坦线281的至少一部分在头部240的对向侧面与非啮合部250的对向侧面之间形成为凸状。分模线280受拉链链牙200的成形所使用的模具的机械性或构造性精度或模具的磨损的程度的影响。

如业者所理解,被覆部258具有使分模线280的至少一部分在布带长度方向平行移动而划定的被覆面258f。在被覆面258f中,包含在布带长度方向使倾斜线284平行移动而划定的倾斜区域。

如业者所理解,将分模线280替换成被覆部258的缘258e也能理解所述特征。

参照图1至图8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的拉链牙链带300能够使用图9至图18所示的实施方式例的模具来制造。模具具有上模具400与下模具500作为一对模具。关于使用模具的拉链牙链带300的制造方法如下所述。首先,准备上模具400与下模具500。将拉链布带100提供至上模具400与下模具500之间。将上模具400与下模具500合模。将熔融材料供给至由上模具400的成形模穴与下模具500的成形模穴而划定的成形模穴。通过使模具冷却而使模具内的熔融材料硬化。成形固定在拉链布带100的对向侧缘部110的拉链链牙200。将上模具400与下模具500开模,从它们之间取出拉链牙链带300。

在若干情况下,在下模具500配置拉链布带100,在下模具500的下部芯线保持槽520配置拉链布带100的芯线120;使上模具400相对于下模具500下降,在该过程中由上模具400的上部芯线保持槽420捕捉芯线120。也设想使下模具相对于上模具移动,或者使上模具与下模具的两者移动的形态。

各种制造条件、制程温度、制程时间等由业者适当地决定。

上模具400具有与下模具500对向的第1对向面401及第2对向面402。在第1对向面401与第2对向面402之间配置一列的上部成形模穴410。在相邻的上部成形模穴410之间配置上部芯线保持槽420及嵌合凹部430。上部芯线保持槽420配置在第1对向面401侧。嵌合凹部430配置在第2对向面402侧。上部成形模穴410的深度大于上部芯线保持槽420及嵌合凹部430的深度。

下模具500具有与上模具400对向的第1对向面501及第2对向面502。在第1对向面501与第2对向面502之间配置一列的下部成形模穴510。在相邻的下部成形模穴510之间配置下部芯线保持槽520及嵌合凸部530。下部芯线保持槽520配置在第1对向面501侧。嵌合凸部530配置在第2对向面502侧。下部成形模穴510的深度大于下部芯线保持槽520的深度及嵌合凸部530的突出高度。

存在将上部成形模穴410称为第1成形模穴,将下部成形模穴510称为第2成形模穴的情况。

在上模具400与下模具500合模时,在上模具400的第1对向面401与下模具500的第1对向面501之间形成与布带主体部105的厚度对应的间隙。在拉链链牙200的射出成形时,在上模具400与下模具500之间配置拉链布带100。因此,在射出成形时,上模具400的第1对向面401与拉链布带100的布带主体部105的布带上表面101接触。同样地,下模具500的第1对向面501与拉链布带100的布带主体部105的布带下表面102接触。

在上模具400与下模具500合模时,上部成形模穴410与下部成形模穴510构筑一个成形模穴,利用该已经构筑的成形模穴而成形拉链链牙200。此外,在上部成形模穴410及下部成形模穴510的至少一者连接未图示的浇口。经由设置在模具的未图示的流道及浇口而将熔融材料供给至各成形模穴。

在上模具400与下模具500合模时,上模具400的第2对向面402与下模具500的第2对向面502接触。在上模具400与下模具500合模时,上模具400的嵌合凹部430与下模具500的嵌合凸部530嵌合。在上模具400与下模具500合模时,上模具400的上部芯线保持槽420与下模具500的下部芯线保持槽520构筑在拉链布带长度方向延伸且环状地闭合的芯线保持槽,由此保持拉链布带的芯线。

上部成形模穴410在上模具400的第1对向面401及第2对向面402之间凹设。上部芯线保持槽420也在上模具400的第1对向面401及第2对向面402之间凹设。上部芯线保持槽420具有大体半圆状的截面轮廓。上部芯线保持槽420设置于在拉链布带长度方向相邻的上部成形模穴410之间,且使两者在空间上连通。嵌合凹部430也在上模具400的第1对向面401及第2对向面402之间凹设。嵌合凹部430设置于在拉链布带长度方向相邻的上部成形模穴410之间,且使两者在空间上连通。嵌合凹部430在相邻的上部成形模穴410之间与上部芯线保持槽420相邻而设置。

下部成形模穴510在下模具500的第1对向面501及第2对向面502之间凹设。下部芯线保持槽520也在下模具500的第1对向面501及第2对向面502之间凹设。下部芯线保持槽520具有大体半圆状的截面轮廓。下部芯线保持槽520设置于在拉链布带长度方向相邻的下部成形模穴510之间,且使两者在空间上连通。嵌合凸部530设置于在拉链布带长度方向相邻的下部成形模穴510之间。嵌合凸部530在相邻的下部成形模穴510之间与下部芯线保持槽520相邻而设置。

上模具400具有:上表面403;2个外周侧面404,与上部成形模穴410的排列方向正交而设置;以及2个外周侧面405,与上部成形模穴410的排列方向平行地设置。在外周侧面404与上部成形模穴410之间设置厚度薄的壁部499。壁部499包含上部成形模穴410的侧面与上模具400的外周侧面404之间的部分。

下模具500具有:下表面503;2个外周侧面504,与下部成形模穴510的排列方向正交而设置;以及2个外周侧面505,与下部成形模穴510的排列方向平行地设置。在外周侧面504与下部成形模穴510之间设置厚度薄的壁部599。壁部599包含下部成形模穴510的侧面与下模具500的外周侧面504之间的部分。

嵌合凹部430具有随着远离上部芯线保持槽420而使嵌合凹部430的深度增加的倾斜面434。嵌合凹部430具有比倾斜面434更远离上部芯线保持槽420而设置,且与倾斜面434相邻的底面432。在底面432与第2对向面402之间设置连接面433。

嵌合凸部530具有随着远离下部芯线保持槽520而使嵌合凸部530的高度增加的倾斜面534。嵌合凸部530具有比倾斜面534更远离下部芯线保持槽520而设置,且与倾斜面534相邻的顶面532。在顶面532与第2对向面502之间设置连接面533。

在上模具400与下模具500合模时,上模具400的第2对向面402与下模具500的第2对向面502面接触。在上模具400的第1对向面401与下模具500的第1对向面501之间确保布带主体部105大小的间隙。嵌合凹部430与嵌合凸部530嵌合。嵌合凹部430的倾斜面434与嵌合凸部530的倾斜面534至少局部地面接触。嵌合凹部430的底面432与嵌合凸部530的顶面532至少局部地面接触。嵌合凹部430的连接面433与嵌合凸部530的连接面533至少局部地面接触。

下部成形模穴510成形宽度比非啮合部250窄的颈部230。因此,下部成形模穴510的排列方向上的下模具500的嵌合凸部530的宽度大于上部成形模穴410的排列方向上的上模具400的嵌合凹部430的宽度。因此,如图13示意性地所示,在下模具500的嵌合凸部530,设置与上模具400的嵌合凹部430面接触的接触区域530m、及不与上模具400的嵌合凹部430面接触的非接触区域530n。在非接触区域530n中,包含嵌合凸部530的倾斜面534的非接触区域、及嵌合凸部530的顶面532的非接触区域。请一并参照图16至图18。

下部成形模穴510的排列方向上的下模具500的嵌合凸部530的倾斜面534的最大宽度大于上部成形模穴410的排列方向上的上模具400的嵌合凹部430的倾斜面434的最大宽度。下部成形模穴510的排列方向上的下模具500的嵌合凸部530的顶面532的最大宽度大于上部成形模穴410的排列方向上的上模具400的嵌合凹部430的底面432的最大宽度。

拉链链牙200的对向侧面201的所述分模线280的倾斜线284,形成在上模具400的嵌合凹部430的倾斜面434、与下模具500的嵌合凸部530的倾斜面534的非接触区域之间。拉链链牙200的对向侧面201的所述平坦线282,形成在上模具400的嵌合凹部430的底面432、与下模具500的嵌合凸部530的顶面532的非接触区域之间。

在本揭示的实施方式中,如根据图14的虚线L1~L4充分理解,能相对于上模具400的第1对向面401而将第2对向面402及底面432定位在上方,相对于下模具500的第1对向面501而将第2对向面502及顶面532定位在上方,成形具有上下厚度的头部240及颈部230。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上模具400的倾斜面434与下模具500的倾斜面534的缘故,芯线保持槽也会维持与芯线120的外周形状大体一致的适当形状。在使上模具400相对于下模具500接近的过程中,芯线120由上模具400的上部芯线保持槽420捕捉及连动。因此,能够避免或抑制在下模具500与上模具400之间的芯线保持槽以外产生芯线夹入。

上部芯线保持槽420包含延伸直至到达倾斜面434为止的弯曲面。未必限定于此,在若干情况下,设置在上部芯线保持槽420的弯曲面朝向倾斜面434而其倾斜的程度逐渐地变小。在该情况下,能够避免在上模具形成如成为问题的突起,或者能够降低该突起的程度。

倾斜面434相对于底面432所成的角适用关于倾斜线284相对于平坦线282所成的角θ的说明。

参照图19至图22对另一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图19至图22所示的实施方式例除了以下方面以外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同一或同样的效果。简单来说,在上模具400的上部芯线保持槽420与倾斜面434之间设置平坦面435。拉链链牙200的凸状起伏290的顶部为直线状,并非如所述实施方式的平缓的弧状。在上模具400设置将平坦面435作为顶面的突起436。在上模具400与下模具500连续进行开闭时,存在该突起436局部地或整体地破损的风险。在图1至图18所示的实施方式例中,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如图22所示,在利用图20所示的模具而成形的拉链链牙200的凸状起伏290形成平坦线296。凸状起伏290具有至少由外周缘270、平坦线296、及倾斜线284而决定的轮廓。

参照图23对又一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在图23中省略了芯线的图示,但是,例如,与图7同样地设置芯线。图23所示的实施方式例除了以下方面以外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同一或同样的效果。简单来说,如图23所示,在外周缘270设置倾斜部278来代替弯曲部279。倾斜部278以描绘固定斜率的倾斜的方式朝向连接点P1延伸,使相对于芯线120的中心P2的半径逐渐地增加。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模具内配置芯线时,促进芯线的引导。在若干情况下,倾斜部278的倾斜角与倾斜线284的倾斜角实质上相同。由倾斜线284与倾斜部278而描绘的凸状起伏290的顶部锐利。在该情况下,上模具400的构成简化,上模具400的制造变得容易。

对图24至图27所示的比较例进行说明。在该比较例中,不在上模具400设置倾斜面434,底面432延伸直至到达上部芯线保持槽420为止。在这样的情况下,上部芯线保持槽420的芯线保持功能降低,在相对于下模具500而使上模具400下降时,难以运用利用上模具400的上部芯线保持槽420修正芯线姿势的机制。除了模具的芯线保持槽以外如果在上模具400与下模具500之间夹持芯线,会导致芯线的强度降低或切断,有时还会降低拉链牙链带300的良率。手动调整芯线位置的话需要不可忽视的劳力。在图1至图23所示的实施方式例中,能够避免或抑制这样的问题。如图27所示,在利用图24所示的模具而成形的拉链链牙200的对向侧面201并不描绘凸状起伏290。

根据所述示教,只要为业者,便能够对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权利要求书中所加进的符号为参考用,参照时不应以限定解释权利要求书为目的。

[符号说明]

100 拉链布带

110 侧缘部

120 芯线

200 拉链链牙

201 对向侧面

270 外周缘

280 分模线

290 凸状起伏

300 拉链牙链带

CP 平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