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高跟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5641阅读:1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高跟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女士高跟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升降高跟鞋。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高跟鞋是当代女性着装的一个重要元素,不仅仅可以弥补女性身高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可以彰显女性的独特魅力。当今社会,高跟鞋更是朝着多元化发展,不仅是时尚的代表、生活态度的表达,更是职场上不可缺少的元素。一般人除了在社交、礼仪等特定正式场合穿着高跟鞋,生活中会友等休闲娱乐时间也会穿搭。高跟鞋已经成为成熟女性的生活必备品。大部分平凡女性在穿上高跟鞋后,会变得更有魅力,在气质感倍增的同时也变得更有自信,特别是在职场中。

高跟鞋在赋予人们美丽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较高的高跟鞋加剧脚的疼痛感,较高的高跟鞋不宜出行且不宜长时间穿着,普通高跟鞋的鞋跟高度固定化,不能调整,导致普通的高跟鞋不能适应不同场合的穿着要求。随着高跟鞋的进一步发展,其多功能性、舒适性、健康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本案发明人,力求设计一种可升降高跟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升降高跟鞋,高跟鞋的高度可灵活调整,具有多功能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升降高跟鞋,具有鞋底和鞋跟,所述鞋底具有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所述鞋跟设于所述鞋底的后跟部,所述鞋跟设有可调节所述鞋跟的高度的升降调节装置。

所述升降调节装置为液压千斤顶、气压杆或者螺旋升降器。

所述鞋跟为具有定位机构的伸缩套杆结构。

所述升降调节装置为液压千斤顶,所述鞋跟的内部具有延伸至所述后跟部的容纳腔;所述液压千斤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液压千斤顶具有升降液压缸、手动液压泵、管道和油箱,所述升降液压缸与所述手动液压泵之间、所述升降液压缸与所述油箱之间以及所述手动液压泵与所述油箱之间,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后跟部相连接,所述手动液压泵的活塞杆连接有调节杆,所述管道设有截止阀门,所述截止阀门设有控制钮,所述调节杆和所述控制钮均伸出所述鞋跟的外部。

所述升降调节装置为气压杆,所述鞋跟的内部具有延伸至所述后跟部的容纳腔,所述气压杆安装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气压杆具有缸体,活塞杆,活塞,调节杆和支架,所述缸体为内腔充满高压氮气的缸体,所述活塞杆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支架一端连接缸体,另一端连接后跟部,所述调节杆从所述容纳腔延伸至所述鞋跟的外部。

所述升降调节装置为螺旋升降器,所述鞋跟的内部具有延伸至所述后跟部的容纳腔,所述螺旋升降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螺旋升降器具有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丝杠和旋转按钮,所述丝杠与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蜗轮通过螺纹旋合在一起,所述丝杠连接所述后跟部,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蜗杆从所述容纳腔延伸至所述鞋跟的外部,所述旋转旋钮设于鞋跟的外部,与所述蜗杆的末端连接在一起。

所述螺旋升降器与所述液压千斤顶或者所述气压杆串联使用。

所述前掌部与所述足弓部之间具有衔接部,此衔接部为软质塑胶材料衔接部。

所述可升降高跟鞋具有鞋面,所述鞋面对应于所述衔接部的部位设有张紧部,所述张紧部为弹性胶皮张紧部,或所述张紧部呈分页状或者褶皱状。

所述调节杆延伸至所述鞋跟的外部的部分、设置于所述鞋跟的外部的所述控制钮和设置于所述鞋跟的外部的所述调节旋钮,分别设有装饰件。

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高跟鞋,通过液压千斤顶、气压杆或者螺旋升降器来灵活调整高跟鞋的鞋跟高度,实现高跟鞋的多功能性,使得同一双高跟鞋在不同场合都具有恰当的使用高度,实用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高跟鞋的结构示意图一(省略装饰件);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高跟鞋的结构示意图二(省略装饰件);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高跟鞋的结构示意图三(省略装饰件);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液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气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螺旋升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前掌部的内凹结构示意图。

图中:

鞋底 1 前掌部 11

减震凹口 111 足弓部 12

后跟部 13 衔接部 14

鞋跟 2 鞋面 3

张紧部 31 液压千斤顶 4

油箱 401 管道 402

大活塞 403 大液压缸 404

大活塞杆 405 小活塞 406

小液压缸 407 小活塞杆 408

调节杆 409 单向阀门 410

单向阀门 411 截止阀门 412

控制钮 4121 气压杆 5

缸体 51 活塞杆 52

活塞 53 调节杆 54

开关栓导管 55 开关栓 56

支架 57 外套筒 58

氮气 59 螺旋升降器 6

蜗轮 61 蜗杆 62

丝杠 63 调节旋钮 6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高跟鞋,具有鞋底1、鞋跟2和鞋面3。鞋底1具有前掌部11、足弓部12和后跟部13。鞋跟2设于后跟部13,鞋跟2设有可调节鞋跟2的高度的升降调节装置,本实施例的升降调节装置为液压千斤顶4。

本实用新型中,液压千斤顶4可以采用常规的液压千斤顶。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液压千斤顶4具有升降液压缸、手动液压泵、油箱401和管道402。升降液压缸具有大活塞403、大液压缸404和大活塞杆405;手动液压泵具有小活塞406、小液压缸407、小活塞杆408和调节杆409。油箱401设于液压千斤顶4的底部。大活塞403嵌设于大液压缸404的内腔中,大活塞403的上表面与大活塞杆405的下表面连接,大活塞杆405的上表面与后跟部13的下表面连接;小活塞406嵌设于小液压缸407的内腔中,小活塞406的上表面与小活塞杆408的下表面连接,小活塞杆408的上表面连接调节杆409。升降液压缸与手动液压泵之间、升降液压缸与油箱401之间、手动液压泵与油箱401之间,分别通过管道402连接,整体形成一个闭合回路。连接升降液压缸与手动液压泵的管道402上设有单向阀门410;连接手动液压泵与油箱401的管道402上设有单向阀门411;连接升降液压缸与油箱401的管道402上设有截止阀门412。截止阀门412设有控制钮4121。

鞋跟2为可伸缩套杆结构,可设两节、三节或者多节的节杆。节杆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呈条状,可供调节杆409上下活动。鞋跟2的内部为延伸至所述后跟部的容纳腔,液压千斤顶4安装于容纳腔中,调节杆409通过通孔,从容纳腔延伸至鞋跟外部,通过调节杆409的控制,可实现可升降高跟鞋的鞋跟2高度的升高。为了便于操作且保证可升降高跟鞋整体的美观,调节杆409可设成弯折杆状,且调节杆409延伸至鞋跟的外部的部分设有装饰件(图中未标出)。控制钮4121设于鞋跟2的外部,通过控制钮4121的操作,控制截止阀门412所在管道402的液体的流通状态,可实现可升降高跟鞋的鞋跟2高度的降低。鞋底1的前掌部11与足弓部12之间具有衔接部14,此衔接部采用软质塑胶材料,便于鞋跟2的升高或降低。鞋面3对应于衔接部14的部位设有张紧部31,张紧部31采用弹性胶皮,减少鞋跟2高度变化对鞋面3的拉伸。

在实际使用中,提起调节杆409时,小活塞406的下部油腔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这时单向阀门411打开,油箱401里的油通过管道402和单向阀门411被吸进小活塞406的下部;再用力按压调节杆409时,调节杆409带动小活塞406向下运动,油箱401与小活塞406下部的油路被单向阀门411堵上,小活塞406下部的油通过闭合回路中单向阀门410所在的管道402,被压进大活塞403下部,迫使大活塞403向上移动,带动大活塞杆405向上移动,顶向可升降高跟鞋的鞋底1的后跟部13。再次按压调节杆409时,单向阀门410自动关闭,大活塞403下端的油不能倒流,从而保证大活塞403上顶的高度不会下降,通过不断的按压调节杆409可以不断提高可升降高跟鞋的鞋跟2的高度。当要降低鞋跟2的高度时,旋动控制钮412,打开截止阀门412,大活塞403下部的油会流回油箱401,鞋跟2的高度便下降。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高跟鞋具有鞋底1、鞋跟2和鞋面3。鞋底1具有前掌部11、足弓部12和后跟部13。鞋跟2设于后跟部13,鞋跟2设有可调节鞋跟的高度的升降调节装置3,本实施例的升降调节装置为气压杆5。

本实用新型中,气压杆5可以采用常规气压杆。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气压杆5具有缸体51、活塞杆52、活塞53、调节杆54、开关栓导管55、开关栓56、支架57和外套筒58。缸体51的内腔中充满高压氮气59,活塞53设于缸体51的内腔中,活塞杆52的上端连接活塞53。活塞53内部设有通孔,活塞53上、下两端气体压力相等,而活塞53上、下两侧的截面积不同,下侧面接有活塞杆52而上侧面没有,在气体压力作用下,产生向截面积小的一侧的压力,即气压杆5的弹力,弹力的大小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氮气59压力或者不同直径的活塞杆52而设定。开关栓导管55上端连接调节杆54,下端连接开关栓56。开关栓56控制缸体51内以活塞53为界的上、下两侧气体压力的平衡。支架57的下端连接缸体51,上端连接后跟部13的下表面。调节杆54两端之间的某一点铰接于支架57上。当按下调节杆54的时候,人施给后跟部13向下的外力,也就是给气压杆5压力,气压杆5的缸体51就相对外套筒58平缓地下降,速度均匀,可以降到最低点;当不给后跟部13施加向下的外力,那么气压杆5的缸体51立刻弹回到最高点。当不按调节杆54或者按的中途松开调节杆54的时候,气压杆5的缸体51就保持在当前位置,压缩和拉伸都不能使它相对外套筒58移动。

鞋跟2为可伸缩套杆结构,可设两节、三节或者多节的节杆。节杆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呈条状,可供调节杆54上下活动。鞋跟2的内部为延伸至所述后跟部的容纳腔,气压杆5安装于容纳腔中,调节杆54通过通孔,从容纳腔延伸至鞋跟外部,且调节杆54延伸至鞋跟2的外部的部分设有装饰件(图中未标出)。通过调节杆54的调控,实现可升降高跟鞋的鞋跟2的升降。鞋底1的前掌部11与足弓部12之间具有衔接部14,此衔接部采用软质塑胶材料,便于鞋跟2的升高或降低。鞋面3对应于衔接部14的部位设有张紧部31,张紧部31呈分页状或者褶皱状,减少鞋跟2高度变化对鞋面3的拉伸。

在实际使用中,向上拉起调节杆54伸出容纳腔的一端,人穿上高跟鞋往下踩给气压杆5压力,气压杆5可以平缓地下降,速度均匀,可以降到最低点。同理,后跟部13不给气压杆5向下的外力,气压杆5可以升回到最高点。放开调节杆54,可以在行程中的任意位置停止,并且停止以后有很大的锁紧力。如此操作实现高跟鞋的升降。因为缸体51内高压氮气59气压力不变,而活塞杆52的横截面是一定的,所以在整个行程中气压杆5的支撑力保持不变。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高跟鞋具有鞋底1、鞋跟2和鞋面3。鞋底1具有前掌部11、足弓部12和后跟部13。鞋跟2设于鞋底1的后跟部13,鞋跟2设有可调节鞋跟的高度的升降调节装置3,本实施例的升降调节装置为螺旋升降器6。

本实用新型中,螺旋升降器6可以采用常规螺旋升降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螺旋升降器6具有蜗轮61,蜗杆62,丝杠63,调节旋钮64。蜗轮61和蜗杆62组成一个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此传动机构用来传递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传动中,蜗杆62是主动件,蜗轮61是从动件。蜗轮61外表面设有螺纹,蜗杆62与螺杆形状相似,也设有相应的螺纹,蜗轮61与蜗杆62的交错角约为90°。蜗轮61与蜗杆62在其中间平面内相当于齿轮与齿条,中间平面为通过蜗杆62轴线并与蜗轮61轴线垂直的平面。蜗轮61的轴心孔设有内螺纹,丝杠63的表面设有外螺纹,蜗轮61与丝杠63通过内外螺纹旋合在一起。蜗杆62驱动蜗轮61旋转。蜗轮61的转动可以带动丝杠63的上下运动。丝杠63的上端部连接后跟部13的下表面。

鞋跟2为可伸缩套杆结构,可设两节、三节或者多节的节杆。节杆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形状和大小与蜗杆62的杆状相适配。鞋跟2的内部为延伸至所述后跟部的容纳腔,螺旋升降器6安装于容纳腔中,蜗杆62的一端通过通孔从容纳腔延伸至鞋跟2的外部,调节旋钮64设于鞋跟2的外部,连接于蜗杆62的末端。设置于所述鞋跟2的外部的所述调节旋钮64,设有装饰件(图中未标出)。

鞋底1的前掌部11与足弓部12之间具有衔接部14,此衔接部采用软质塑胶材料,便于鞋跟2的升高或降低。鞋面3对应于衔接部14的部位设有张紧部31,张紧部31呈分页状或者褶皱状,减少鞋跟2高度变化对鞋面3的拉伸。

实际使用中,旋转调节旋钮64,带动蜗杆62旋转,驱动蜗轮61旋转,从而驱动丝杠63上下移动。蜗杆62的螺纹与蜗轮61的螺纹实现丝杠63的上下移动,达到上升或者下降的作用。

实施例四:

一种可升降高跟鞋,具有鞋底和鞋跟,所述鞋底具有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所述鞋跟设于所述鞋底的后跟部,所述鞋跟设有可调节所述鞋跟的高度的升降调节装置。

较佳地,所述升降调节装置为液压千斤顶、气压杆或者螺旋升降器。

较佳地,所述鞋跟为具有定位机构的伸缩套杆结构。

较佳地,所述升降调节装置为液压千斤顶,所述鞋跟的内部具有延伸至所述后跟部的容纳腔;所述液压千斤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液压千斤顶具有升降液压缸、手动液压泵、管道和油箱,所述升降液压缸与所述手动液压泵之间、所述升降液压缸与所述油箱之间以及所述手动液压泵与所述油箱之间,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后跟部相连接,所述手动液压泵的活塞杆连接有调节杆,所述管道设有截止阀门,所述截止阀门设有控制钮,所述调节杆和所述控制钮均伸出所述鞋跟的外部。

较佳地,所述升降调节装置为气压杆,所述鞋跟的内部具有延伸至所述后跟部的容纳腔,所述气压杆安装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气压杆具有缸体,活塞杆,活塞,调节杆和支架,所述缸体为内腔充满高压氮气的缸体,所述活塞杆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支架一端连接缸体,另一端连接后跟部,所述调节杆从所述容纳腔延伸至所述鞋跟的外部。

较佳地,所述升降调节装置为螺旋升降器,所述鞋跟的内部具有延伸至所述后跟部的容纳腔,所述螺旋升降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螺旋升降器具有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丝杠和旋转按钮,所述丝杠与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蜗轮通过螺纹旋合在一起,所述丝杠连接所述后跟部,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蜗杆从所述容纳腔延伸至所述鞋跟的外部,所述旋转旋钮设于鞋跟的外部,与所述蜗杆的末端连接在一起。

较佳地,所述螺旋升降器与所述液压千斤顶或者所述气压杆串联使用。

较佳地,所述前掌部与所述足弓部之间具有衔接部,此衔接部为软质塑胶材料衔接部。

较佳地,所述可升降高跟鞋具有鞋面,所述鞋面对应于所述衔接部的部位设有张紧部,所述张紧部为弹性胶皮张紧部,或所述张紧部呈分页状或者褶皱状。

较佳地,所述调节杆延伸至所述鞋跟的外部的部分、设置于所述鞋跟的外部的所述控制钮和设置于所述鞋跟的外部的所述调节旋钮,分别设有装饰件。

实施例五:

鞋底的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也可设置前述的升降调节装置,这样使鞋底增高。

在鞋底的前掌部、足弓部、后跟部和鞋跟设置升降调节装置,再用鞋面包覆升降调节装置,从而设置成内增高式。

后跟部的鞋里折叠有护套,当调节升降调节装置达到最高位置时,翻出后跟部的护套,护套包住脚踝,护套类似于护腕一样,可保护脚踝。

如图7所示,前掌部向内凹,内凹的高度约为鞋底厚度的3分之一,或者为鞋跟高度的10-15分之一,这样脚踩在前掌部11上,能最大限度地吻合人的脚底的形状,当向下用力踩时,前掌部11受力变形,随之产生气流微循环,提高前脚掌的散热,防止出脚汗。内凹的前掌部11的内部还可设置微孔,形成一些孔隙,也有助于提高散热。

后跟部13还可设置减震结构,后跟部13上开槽,该槽里嵌入可拆卸、可置换的减震片,减震片为截面呈Y字型的弹力片,Y字开口朝后,这样脚跟踩在Y字开口端,减震助力强,对脚部保护效果好。前掌部11内还可设置减震凹口111,该减震凹口111沿前掌部11的边缘设置;当向下用力踩在前掌部11上,挤压减震凹口111,使减震凹口111中的气流形成微循环,既能减震助力强,又能提高前脚掌的散热,防止出脚汗。较佳地,减震凹口111设置成具有弧度的流线型,该流线型与脚底相吻合。

上述实施例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产品的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皆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