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具,尤其涉及一种雨伞。
背景技术:
雨伞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具,现有的雨伞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以下不足:1)刮风天,雨伞的伞面经常被大风吹翻,导致伞架断裂;2)雨天时,伞面被淋湿后,往往需要将伞撑开后放到室内空地晾干,为此就会占用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伞,该雨伞的优点是不会因大风吹翻伞面而导致伞架断裂,也不会在晾干伞面时占用较大的空地。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雨伞,包括伞面和伞柄,所述伞柄顶端铰接有多根支撑伞面用的杆体,所述杆体与伞柄之间连接有撑杆,所述撑杆的一端通过滑块与伞柄滑动配合,所述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杆体的中部,所述多根杆体之间围绕伞柄顶端旋转对称排列,所述伞面上设置有多个以伞柄顶端为圆心的扇形区域,所述伞面位于每相邻两根杆体之间的区域各分布有至少一个所述扇形区域,所述扇形区域由弹性面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撑杆的长度为L1,所述撑杆与杆体之间的铰接点至伞柄顶端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L1的数值大于L2。
进一步,所述伞柄上设置有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
进一步,所述伞柄的底端设置有一个弧形手柄,所述弧形手柄与所述伞柄底端铰接,使得弧形手柄可绕铰接轴旋转180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雨伞,包括伞面和伞柄,所述伞柄顶端铰接有多根支撑伞面用的杆体,所述杆体与伞柄之间连接有撑杆,所述撑杆的一端通过滑块与伞柄滑动配合,所述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杆体的中部,所述多根杆体之间围绕伞柄顶端旋转对称排列,所述伞面上设置有多个以伞柄顶端为圆心的扇形区域,所述伞面位于每相邻两根杆体之间的区域各分布有至少一个所述扇形区域,所述扇形区域由弹性面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雨伞通过在伞面上设置弹性面料制成的扇形区域,可实现将伞面主动翻到背面,将雨伞倒放在空地上,当然也因此不怕被大风吹翻伞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雨伞撑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雨伞倒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雨伞,包括伞面1和伞柄2,所述伞柄顶端铰接有多根支撑伞面用的杆体3,所述杆体3与伞柄2之间连接有撑杆4,所述撑杆4的一端通过滑块9与伞柄2滑动配合,所述撑杆4的另一端铰接在杆体3的中部,所述多根杆体3之间围绕伞柄2顶端旋转对称排列,所述伞面1上设置有多个以伞柄顶端为圆心的扇形区域5,所述伞面1位于每相邻两根杆体3之间的区域各分布有至少一个所述扇形区域5,所述扇形区域由弹性面料制成,具体地,所述撑杆4的长度为L1,所述撑杆4与杆体3之间的铰接点至伞柄顶端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L1的数值大于L2。本实用新型的雨伞通过在伞面上设置弹性面料制成的扇形区域,可实现将伞面主动翻到背面,将雨伞倒放在空地上,当然也因此不怕被大风吹翻伞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伞柄2上设置有第一卡位6和第二卡位7,所述第一卡位6位于第二卡位的上方用于雨伞倒立时固定滑块的位置,第二卡位7位于第一卡位的下方用于雨伞正常使用时固定滑块的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伞柄的底端设置有一个弧形手柄8,所述弧形手柄与所述伞柄底端铰接,使得弧形手柄可绕铰接轴旋转180度。当雨伞倒立不用时可将弧形手柄翻转过来,形成挂钩来悬挂衣物。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