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伞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1064阅读:2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脱伞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的部件领域,具体是涉及伞具的伞珠。



背景技术:

不管是直骨伞、折叠伞,还是其他户外大型伞具,通常都会设置伞珠,伞珠主要用于伞布外边沿与伞长骨的末端连接,其还能起到一定的防伞长骨的末端容易戳伤人的防患作用。

在伞具结构、外观的不断改进以来,伞珠可以说是除外观的变化外,结构上基本没有改变,其结构通常为一长粒型的结构,其上开设有供与伞布外边沿线缝连接在一起的线孔和供伞长骨的末端插入连接的插孔,安装时,由人工将伞珠一粒一粒的针线缝在伞布的外边沿上,然后再将缝好的伞珠一粒一粒的插在伞长骨的末端上,从而使伞布外边沿与伞长骨的末端连接,以使伞骨架能完全撑开伞布和收合伞布。

在伞具的使用中,很经常都会有这样的不便之处,就是无意碰到伞珠或者伞布出现变形的情况时,伞珠容易从伞长骨的末端脱离开,而要重新将伞珠插装上是需收合伞具才便于插装,这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多不便和使用烦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伞珠,其即能有效防脱又便于安装,以解决上述现有伞珠结构存在的使用问题给使用者带来的不便和烦恼。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脱伞珠,包括伞珠本体,所述伞珠本体上开设有线孔,所述伞珠本体为两个可相对扣合成一体的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所述线孔开设在第一珠体或第二珠体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的相对面上分别开设有对称的型槽,两型槽扣合在一起形成供伞长骨的末端插入的插孔,所述型槽上设有防止伞长骨的末端脱出的防脱结构。

所述防脱结构为所述型槽为T型槽,所述伞长骨的末端上弯折有可嵌入勾在T型槽的横向槽内的勾臂。

所述T型槽的竖向槽的槽壁上径向设有能够紧密贴合在伞长骨末端上的线条。

所述线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所述防脱结构为所述型槽的槽壁上径向凸设有多条能够紧密贴合在伞长骨末端上的线条。

所述线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所述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相对面的同一端为相连边。

所述第一珠体和第二珠体之间通过设置扣合孔和扣合柱的结构扣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结构的伞珠在插孔内设有防脱结构能够使得伞珠与伞长骨的末端紧密连接,不易脱离开,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防脱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伞珠为两相扣合而成的结构,该结构设置能够便于伞珠与伞长骨的末端之间的快速安装;上述伞珠的进一步结构设置即能达到较好的防脱效果,其结构又能便于伞珠的生产制造。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防脱伞珠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及其安装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防脱伞珠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及其安装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伞珠本体-1;第一珠体-11;第二珠体-12;扣合孔-13;扣合柱-14;

线孔-2;插孔-3;型槽-31;线条-311;线条-312;

伞布-4;伞长骨-5;勾臂-5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脱伞珠,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伞珠本体1,所述伞珠本体1上开设有供与伞布4线缝连接的线孔2,所述伞珠本体1为两个可相对扣合成一体的第一珠体11和第二珠体12,所述线孔2开设在第一珠体11或第二珠体12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珠体11和第二珠体12的相对面上开设有对称的型槽31,两型槽31扣合在一起形成供伞长骨3的末端插入的插孔3,所述型槽31上设有防止伞长骨5的末端脱出的防脱结构。安装时,先将伞布4与伞珠本体1的线孔2针线缝和牢固,然后将伞长骨5的末端对应防脱结构放置在与伞布4缝合的一侧型槽31内,最后将第一珠体11和第二珠体12用力压合,即完成安装。

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所述防脱结构的一种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型槽31为T型槽,所述伞长骨5的末端上弯折有可嵌入勾在T型槽的横向槽内的勾臂51,安装后勾臂51能够勾在T型槽内,也就不会脱出伞珠本体1。

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T型槽的竖向槽的槽壁上径向设有能够紧密贴合在伞长骨5末端上的线条311,能够通过线条311紧抱住伞长骨5的末端,使其不会松动。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线条31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该结构设置能够通过三角形的顶尖更紧的抱住伞长骨5的末端。

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所述防脱结构的另一种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型槽31的槽壁上径向凸设有多条能够紧密贴合在伞长骨5末端上的线条312,该结构设置不同与上一种结构,虽不能完全杜绝脱出,但是通过线条312紧抱住伞长骨5的末端,能够使其不易松动,也就不易脱出。

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线条31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该结构设置同上能够通过三角形的顶尖更紧的抱住伞长骨5的末端。

进一步,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珠体11和第二珠体12相对面的同一端为相连边,该结构设置便于伞珠本体1的一体注造,以及安装时的方便。

进一步,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珠体11和第二珠体12之间通过设置扣合孔13和扣合柱14的结构扣合连接,由于伞珠体积小,安装后的受力也小,因此这种简单的扣合结构就能够很好的扣合不用担心会容易分开。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