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救服设备,具体是指一种抗血污手臂自由伸缩急救服。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医疗领域,为了抢救的及时,医生在接到120紧急急救电话前会换下自己的衣服穿上急救服并乘坐急救车对伤病人员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急救服是医生在实施急救时,穿在最外侧的衣服,在急救处理中进行包扎病人的伤口,抬病人等简单的行动。
传统的急救服多采用无纺布、棉布等材料制成的一体急救服,在急救时,这些简单的活动不能满足急救人员舒适度和安全防护的要求,在进行急救的过程中,会使医生的肩部和背部都会受到衣服的局限性,带来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抗血污手臂自由伸缩急救服,该急救服采用了后背和前胸伸缩工艺,不仅有效达到合体的效果,同时可以有效缓解因服装局限造成的背部和胸部疲劳;在服装的面料上采用抗血污面料,在织物中施加整理剂,从而改变织物的表面性能,使织物不易被血渍所润湿或沾污,同时更保持良好的透气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如下一种抗血污手臂自由伸缩急救服,包括衣身部和衣袖部,所述衣身部和衣袖部之间设有可伸缩的拼接部,所述拼接部上设有分割线,所述拼接部包括衣身前侧片和衣身后侧片,所述分割线位于衣身前侧片和衣身后侧片上,分割线一侧靠近衣身部的为后拼片,分割线另一侧靠近衣袖部的为前拼片,所述前拼片与后拼片底部设有折叠部,并通过折叠部连接前拼片和后拼片。
作为优选,所述前拼片和后拼片的折叠量为4±1cm,折叠状态时前拼片和后拼片之间间距为0cm,伸展后前拼片和后拼片之间间距为8±2cm。
作为优选,所述前拼片与衣袖部连接,所述后拼片与衣身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衣身部包括前衣身和后衣身,所述前衣身上设有胸部垂直口袋,所述胸部垂直口袋下方设有斜插式口袋。
作为优选,所述衣袖部包括前袖和后袖,所述衣袖部的拼接缝位于后袖上。
作为优选,所述衣袖部设有袖部口袋。
作为优选,所述急救服表面设有防护层。
作为优选,所述急救服前胸和后背均设有折叠可伸缩的伸缩部。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该急救服采用了后背和前胸伸缩工艺,不仅有效达到合体的效果,同时可以有效缓解因服装局限造成的背部和胸部疲劳;在服装的面料上采用抗血污面料,在织物中施加整理剂,从而改变织物的表面性能,使织物不易被血渍所润湿或沾污,同时更保持良好的透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抗血污手臂自由伸缩急救服前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的抗血污手臂自由伸缩急救服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衣身部,2、衣袖部,3、拼接部,4、分割线,5、衣身前侧片,6、衣身后侧片,7、后拼片,8、前拼片,9、胸部垂直口袋,10、斜插式口袋,11、前袖,12、后袖,13、袖部口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抗血污手臂自由伸缩急救服做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中所示,一种抗血污手臂自由伸缩急救服,包括衣身部1和衣袖部2,所述衣身部1和衣袖部2之间设有可伸缩的拼接部3,所述拼接部3上设有分割线4,所述拼接部3包括衣身前侧片5和衣身后侧片6,所述分割线4位于衣身前侧片5和衣身后侧片6上,分割线4一侧靠近衣身部1的为后拼片7,分割线4另一侧靠近衣袖部2的为前拼片8,所述前拼片8与后拼片7底部设有折叠部,并通过折叠部连接前拼片8和后拼片7;所述前拼片8和后拼片7的折叠量为4±1cm,折叠状态时前拼片8和后拼片7之间间距为0cm,伸展后前拼片8和后拼片7之间间距为8±2cm;所述前拼片8与衣袖部2连接,所述后拼片7与衣身部1连接;所述衣身部1包括前衣身和后衣身,所述前衣身上设有胸部垂直口袋9,所述胸部垂直口袋9下方设有斜插式口袋10;所述衣袖部2包括前袖11和后袖12,所述衣袖部2的拼接缝位于后袖12上;所述衣袖部2设有袖部口袋13;所述急救服表面设有防护层;所述急救服前胸和后背均设有折叠可伸缩的伸缩部。
缝制方法是将前拼片和后拼片分别与衣身前侧片和衣身后侧片缉缝,然后再与衣袖缉缝。
所述防护服的面料采用抗血污面料;所述的抗血污面料通过在织物上施加整理剂,从而改变织物的表面性能,使织物具有防血污效果。
通过前胸和后背的自由伸缩的设计,使急救医生在工作过程中,当双臂向上向前伸出时前胸或后背的伸缩折就打开,前胸和背部感受不到服装的局限性,当双臂回缩时伸缩折又恢复原状,保证服装的合体性。
在急救环境中,为避免血液给急救人员造成污垢和感染,采用抗血污面料从而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在织物上施加整理剂使织物的形状、大小和分布进行改变,使织物排列方式变得更具有抗血污的能力,形成类似于保护层的结构,使织物不易被血污所湿润或沾污,同时更保持良好的透气性。
采用了前胸和后背的伸缩工艺,不仅有效达到合体的效果,同时可以有效缓解因服装局限造成的身体疲劳;在服装的面料上采用抗血污面料,洗涤方便、能广泛用于防治血液对人体的传染且不含甲醛,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符合环保要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应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