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制冷衣的耐压防弯折软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0655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恒温制冷衣的耐压防弯折软管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温制冷衣的耐压防弯折软管结构。



背景技术:

夏天高温季节,通常户外温度可以达到36-38度,一些特殊环境中的工作环境温度甚至高于40度,比如舰艇轮机舱,高速运动中的装甲车,坦克车,三夏大忙时的拖拉机驾驶舱,炼钢炉前,甚至战斗机中,有资料显示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因天气炎热,装甲车内温度高达70度,迫使士兵弃车徒步巡逻;我国南方的西沙,南沙群岛的边防前线官兵,坚持在城市交通指挥岗位上的交警,露天作业的建筑工地工人,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会使人大量出汗,严重的导致中暑,通常遇到高温天气时,人们需要降低环境温度,如开动空调机,冲凉,或者躲在树荫下以降低高温对人体的冲击。但是很多情况下处于户外或特定环境中的人员是无法躲避高温酷暑的。同时针对沙漠等地区,日间最高温70-80℃,夜间最低温零下5-10℃,没有一种高效的恒温衣,具备大范围可控的恒温功能同时使用用方便,此领域即使在国际发达国家也属空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恒温制冷衣,现有知悉目前的恒温制冷衣上使用的软管大多为普通圆管,当人体穿着时会因人体坐、卧、依靠等运动压迫软管或使软管弯折,使其内部封闭,导致内里制冷液失去循环或循环减慢,制冷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压强度大的恒温制冷衣的耐压防弯折软管结构,可避免人为压迫导致内里制冷液失去循环或循环减慢的现象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温制冷衣的耐压防弯折软管结构,包括圆柱形软管和承重龙骨结构,所述承重龙骨结构由两个实心的承重龙骨管构成,且所述两个承重龙骨管的内侧均内凹有与软管的外弧面相适配的内弧面,两个内弧面之间围合成与圆柱形软管形状大小相适配的弧形腔体,所述圆柱形软管固定在该弧形腔体内;所述圆柱形软管所受到的力方向与承重龙骨结构所产生的力的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且两个力可抵消。

其中,所述圆柱形软管为内部空心结构,且其内部形成液体流通空间。

其中,所述两个承重龙骨管连接后形成一方形管,且该圆柱形软管的直径大小稍大于方形管的厚度。

其中,所述圆柱形软管设置在弧形腔体内后,且两端均突出两个承重龙骨管之间的间隙后形成凸起结构。

其中,所述两个承重龙骨管的材质与圆柱形软管的材质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温制冷衣的耐压防弯折软管结构,该结构仅包括圆柱形软管和承重龙骨结构,且承重龙骨结构由两个实心的承重龙骨管构成,圆柱形软管放置在两个承重龙骨管的内弧面所围合成的弧形腔体内;该结构的设计,使得圆柱形软管所受到的力方向与承重龙骨结构所产生的力的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当有垂直方向外力(人体重压等作用于软管时,龙骨产生反向的承托力来抵消外力;当有水平方向外力(人体扭动等)作用于软管时,龙骨产生反向的承托力来抵消外力;由此不会进行运动压迫软管或使软管弯折,进而保证液冷系统的液体流速,避免导致液冷效果下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恒温制冷衣的耐压防弯折软管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垂直方向受力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平方向受力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圆柱形软管 2、承重龙骨结构

3、凸起结构 11、液体流通空间

21、承重龙骨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制冷衣的耐压防弯折软管结构, 包括圆柱形软管1和承重龙骨结构2,承重龙骨结构2由两个实心的承重龙骨管21构成,且两个承重龙骨管21的内侧均内凹有与软管1的外弧面相适配的内弧面,两个内弧面之间围合成与圆柱形软管形状大小相适配的弧形腔体,圆柱形软管固定在该弧形腔体内;圆柱形软管1所受到的力方向与承重龙骨结构2所产生的力的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且两个力可抵消。其原理是当有垂直方向外力(人体重压等)作用于软管时,龙骨产生反向的承托力来抵消外力,如图2所示的软管垂直方向受力图)。当有水平方向外力(人体扭动等)作用于软管时,龙骨产生反向的承托力来抵消外力,如图3软管水平方向受力图。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温制冷衣的耐压防弯折软管结构,该结构仅包括圆柱形软管1和承重龙骨结构2,且承重龙骨结构2由两个实心的承重龙骨管21构成,圆柱形软管放置在两个承重龙骨管的内弧面所围合成的弧形腔体内;该结构的设计,使得圆柱形软管所受到的力方向与承重龙骨结构所产生的力的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当有垂直方向外力(人体重压等作用于软管时,龙骨产生反向的承托力来抵消外力;当有水平方向外力(人体扭动等)作用于软管时,龙骨产生反向的承托力来抵消外力;由此不会进行运动压迫软管或使软管弯折,进而保证液冷系统的液体流速,避免导致液冷效果下降。

在本实施例中,圆柱形软管1为内部空心结构,且其内部形成液体流通空间11。液冷系统中的制冷水经过该圆柱形软管进入衣服里。两个承重龙骨管21连接后形成一方形管,且该圆柱形软管1的直径大小稍大于方形管的厚度。圆柱形软管1设置在弧形腔体内后,且两端均突出两个承重龙骨管21之间的间隙后形成凸起结构3。承重龙骨结构的设计,使得该圆柱形软管具有外面一层的保护作用,且这两层作用力相反,因此不会有力作用在圆柱形软管上对其进行压迫。两个承重龙骨管21的材质与圆柱形软管1的材质相同。

经实际测试体重115KG的人坐在普通软管上,其整个液冷系统的液体流速降低82.43%,使用本耐压防弯折软管结构的液冷系统的液体流速仅降低3.52%。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