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温制冷衣的热能隔绝结构。
背景技术:
夏天高温季节,通常户外温度可以达到36-38度,一些特殊环境中的工作环境温度甚至高于40度,比如舰艇轮机舱,高速运动中的装甲车,坦克车,三夏大忙时的拖拉机驾驶舱,炼钢炉前,甚至战斗机中,有资料显示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因天气炎热,装甲车内温度高达70度,迫使士兵弃车徒步巡逻;我国南方的西沙,南沙群岛的边防前线官兵,坚持在城市交通指挥岗位上的交警,露天作业的建筑工地工人,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会使人大量出汗,严重的导致中暑,通常遇到高温天气时,人们需要降低环境温度,如开动空调机,冲凉,或者躲在树荫下以降低高温对人体的冲击。但是很多情况下处于户外或特定环境中的人员是无法躲避高温酷暑的。同时针对沙漠等地区,日间最高温70-80℃,夜间最低温零下5-10℃,没有一种高效的恒温衣,具备大范围可控的恒温功能同时使用用方便,此领域即使在国际发达国家也属空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恒温制冷衣,但这种恒温制冷衣均不具备套热能隔绝结构,其制冷量损失较大,作用于人体的制冷量小于自然散发而浪费掉的制冷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温制冷衣的热能隔绝结构;该结构可隔绝90%以上的热能传递,可极大节省能量的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温制冷衣的热能隔绝结构,包括设置在服装内侧表面且可与人体相接触的服装用保温部和可与服装相连接的体外保温部;所述服装用保温部包括重叠在平面布与第一里布之间的第一高热阻层和第一热能反射层,且所述第一高热阻层的一面与平面布相贴合,所述第一热能反射层的一面与第一里布相贴合,且所述第一里布可与人体相接触;所述体外保温部包括面布卷和依次套设在面布卷内壁的第二高热阻层和第二热能反射层,且所述第二高热阻层和第二热能反射层之间夹持有第二里布。
其中,所述服装用保温部还包括设置用于对服装进行加热的发热体和用于对服装进行制冷的液冷导管,所述发热体和液冷导管均安设在第一里布的底表面。
其中,所述第二热能反射层围合成一圈状腔体,且该圈状腔体内容纳有制冷水袋和水泵,所述制冷水袋通过水泵与导管的一端相连,且导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服装;通过水泵将制冷水袋的水抽取至导管,抽取后的水通过导管流至服装内侧。
其中,所述第一高热阻层和第二高热阻层均由高热阻材料制成,该高热阻材料为100%聚酯纤维。
其中,所述第一高热阻层的厚度大于第一热能反射层的厚度,所述第二高热阻层的厚度也大于第二热能反射层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温制冷衣的热能隔绝结构,该结构包括对服装部分进行隔热的服装用保温部和对体外进行隔热的体外保温部,这两个部分均设置有高热阻层和热能反射层,该热能隔绝结构利用高热阻层来隔绝接触热能传递,使用热能反射层来隔绝红外热辐射传递,两层结构搭配使用可隔绝90%以上的热能传递。上述结构的改进,把人体与整个制冷恒温系统利用热能隔绝结构包裹起来,隔绝外界环境温度对人体表面微环境的影响。可极大的节省能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服装用保温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体外保温部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服装用保温部 11、体外保温部
12、人体 101、第一高热阻层
102、第一热能反射层 103、平面布
104、第一里布 105、发热体
106、液冷导管 111、面布卷
112、第二高热阻层 113、第二热能反射层
114、第二里布 115、制冷水袋
116、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制冷衣的热能隔绝结构, 包括设置在服装内侧表面且可与人体12相接触的服装用保温部10和可与服装相连接的体外保温部11;服装用保温部10包括重叠在平面布103与第一里布104之间的第一高热阻层101和第一热能反射层102,且第一高热阻层101的一面与平面布103相贴合,第一热能反射层102的一面与第一里布104相贴合,且第一里布104可与人体12相接触;体外保温部11包括面布卷111和依次套设在面布卷111内壁的第二高热阻层112和第二热能反射层113,且第二高热阻层112和第二热能反射层113之间夹持有第二里布114。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温制冷衣的热能隔绝结构,该结构包括对服装部分进行隔热的服装用保温部10和对体外进行隔热的体外保温部11,这两个部分均设置有高热阻层和热能反射层,该热能隔绝结构利用高热阻层来隔绝接触热能传递,使用热能反射层来隔绝红外热辐射传递,两层结构搭配使用可隔绝90%以上的热能传递。上述结构的改进,把人体与整个制冷恒温系统利用热能隔绝结构包裹起来,隔绝外界环境温度对人体表面微环境的影响。可极大的节省能量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服装用保温部10还包括设置用于对服装进行加热的发热体105和用于对服装进行制冷的液冷导管106,发热体105和液冷导管106均安设在第一里布104的底表面。在服装上添加有发热体和液冷导管,用来实现制冷与加热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热能反射层113围合成一圈状腔体,且该圈状腔体内容纳有制冷水袋115和水泵116,制冷水袋115通过水泵116与导管的一端相连,且导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服装;通过水泵116将制冷水袋115的水抽取至导管,抽取后的水通过导管流至服装内侧。把液冷系统的制冷水袋和水泵等放入体外保温部,可极大的节省能量损失。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热阻层101和第二高热阻层112均由高热阻材料制成,该高热阻材料为100%聚酯纤维。高热阻材料使用100%聚酯纤维制作0.3旦的超细纤维,并把此纤维大量聚集并形成该高热阻层。热能反射层由热能反射材料制成,其具体实施方案请参考中国专利《ZL201520625589.4-发热衣的热反射涂层结构》中热反射涂层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热阻层101的厚度大于第一热能反射层102的厚度,第二高热阻层112的厚度也大于第二热能反射层113的厚度。当然,本案中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厚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进。
经实际测试在同等环境下装备有热能隔绝结构的恒温衣、制冷衣系统,其发热、制冷效能,持续时间等性能提升500-600%。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