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收纳筒的折叠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5580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带收纳筒的折叠伞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具体是一种带收纳筒的折叠伞。



背景技术:

现在折叠伞能够实现三折或五折收放,伞具体积较小方便携带。但使用完以后,均需要手工整理伞面,比较繁琐。尤其是在雨天使用以后,手工整理伞面往往会弄湿双手,并且在需要进入特定场所或将伞具临时放入随身包袋中时非常不方便。人们需要一种收开方便、携带方便的小型化伞具。

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实用新型专利“套筒折叠雨伞”(专利号ZL200920143708.7)以及实用新型专利“折叠伞”(专利号2011200727179)考虑到给伞体安装一个固定的套筒,但都是需要手工操作将伞体与伞筒连接固定,使用非常不便。本申请人曾经完成的实用新型专利“带固定收纳筒的自动伞”(专利号:201520573825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上述技术需求,但该实用新型专利只能应用于自动折叠伞,在应用领域上有一定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收纳筒的折叠伞,具有防水功能,可方便的将伞打开或收入筒体内,美观大方,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专利是以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收纳筒的折叠伞,包括撑杆和安装在撑杆上的可折叠伞体;所述可折叠伞体包括伞面、伞骨和滑动支撑环;

所述撑杆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连接管A、连接管B、连接管C和连接管D;

所述连接管A是上端密封、下端开口的空心杆,所述可折叠伞体的伞面和伞骨固定在连接管A上端,滑动支撑环套在连接管A上;

所述连接管B是两端开口的空心杆,连接管B滑动安装在连接管A内,在连接管B上端设有一个用于对连接管B和连接管A进行定位的中棒弹珠A;在连接管B外套有一个筒体,连接管B与筒体留有空隙,筒体下端与连接管B固定连接;所述筒体下端设有一个按钮开关;

所述连接管C是两端开口的空心杆,连接管C滑动安装在连接管B内,连接 管C上端设有一个用于对连接管C和连接管B进行定位的并与按钮开关配合的开关A;

所述连接管D滑动安装在连接管C内,在连接管D上端设有一个用于对连接管D和连接管C进行定位的中棒弹珠B;在连接管D下端设有一个用于对连接管D和连接管B进行定位的并与按钮开关配合的开关B;

所述一种带收纳筒的折叠伞还包括:

连接绳A:所述连接绳A穿过滑动支撑环,连接绳A一端连接在连接管A上端,连接绳A另一端连接在伞骨上最远的折叠部位;

连接绳B:在所述连接管A上端固定有滑轮D,所述连接绳B一端连接在滑动支撑环上,连接绳B另一端绕过滑轮D进入连接管A内侧并最终连接在连接管D上端;

连接绳C:在所述连接管B上端固定有滑轮E,所述连接绳C一端连接在连接管A下端,连接绳C另一端绕过滑轮E进入连接管B内侧并最终连接在连接管C上端;

连接绳D:在所述连接管B下端固定有滑轮A,在连接管C上端固定有滑轮B,在连接管C下部的内壁上固定有滑轮C;所述连接绳D一端连接在滑动支撑环上,另一端依次绕过滑轮A、滑轮B和滑轮C并最终连接在连接管D上端。

其进一步是:在所述连接管A上端设有一个与筒体上端开口相互卡和筒盖。

所述筒盖下端开有一个与筒体上端开口配合的止口,在筒盖止口安装有橡胶密封圈。

所述连接管D是两端开口的空心杆,连接管D下端固定有把手;在所述把手与筒体下端的贴合面上设有防水密封装置。

所述筒体下端的按钮开关处设有防水密封装置。

所述连接绳A的数量与伞骨数量一致,连接绳A与伞骨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连接绳B、连接绳C和连接绳D分别有两根。

本实用新型有一固定伞筒,将伞体安装在伞筒体内,伞体的伞杆由多节金属管套接组成,伞杆底端穿过筒体的下部与把手固定,伞杆顶端与伞筒的顶盖固定,筒体下部设有控制开关。使用时,一只手握住伞筒,另一只手握住伞把,抽出下部伞杆,可将伞体从伞筒上部推出并打开伞面;将已抽出的下部伞杆再插入伞筒,可将伞面和伞体回收至伞筒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方便的便于雨后随身携带将伞打开或收入筒体内,无需手工整理伞面,美观大方,便于携带。尤其是具有密封防水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闭合时的一个动态过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可折叠伞体;1-1、伞面;1-2、伞骨;1-3、滑动支撑环;2、连接管A;3、连接管B;4、连接管C;5、连接管D;6、中棒弹珠A;7、筒体;8、筒盖;9、开关A;10、按钮开关;11、中棒弹珠B;12、开关B;13、连接绳A;14、连接绳B;15、滑轮D;16、连接绳C;17、滑轮E;18、连接绳D;19、滑轮A;20、滑轮B;21、滑轮C;2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带收纳筒的折叠伞,撑杆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连接管A2、连接管B3、连接管C4和连接管D5;可折叠伞体1包括伞面1-1、伞骨1-2和滑动支撑环1-3。

连接管A2是上端密封、下端开口的圆形空心杆,连接管A2固定有一个筒盖8;可折叠伞体1的伞面1-1和伞骨1-2固定在连接管A2上端,滑动支撑环1-3可上下滑动的套在连接管A2上,以控制可折叠伞体1启闭。

连接管B3是两端开口的圆形空心杆,连接管B3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连接管A2内,在连接管B3上端一侧面设有一个用于对连接管B3和连接管A2进行定位锁死的中棒弹珠A6;当滑动支撑环1-3滑动到连接管A2下端并位于中棒弹珠A6外侧时,滑动支撑环1-3可压迫中棒弹珠A6,进而解除连接管B3和连接管A2之间的锁死状态。连接管B3外还套有一个筒体7,连接管B3与筒体7留有空隙,用于存放折叠后的可折叠伞体1;筒体7下端与连接管B3下端固定连接;筒体7下端设有一个按钮开关10,按钮开关10是用于控制开关A9和开关B12的;按钮开关10处设有防水密封装置。连接管A2上端的筒盖8用于密封筒体7上端开口,为此,在筒盖8下端开有一个与筒体7上端开口配合的止口,在筒盖8止口安装有橡胶密封圈,保证装置的防水性能。

连接管C4是两端开口的圆形空心杆,连接管C4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连接管B3内,连接管C4上端设有一个用于对连接管C4和连接管B3进行定位锁死开关A9;当开关A9与按钮开关10相对照的时候,连接管C4和连接管B3在开关A9的作用下锁死,这时,按动按钮开关10可以打开开关A9,进而解除连接管C4和连接管B3的锁死状态。

连接管D5是两端开口的圆形空心杆,连接管D5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连接管C4内,在连接管D5上端设有一个用于对连接管D5和连接管C4进行定位锁死的中棒弹珠B11;当筒体7下端滑动到连接管C4上端并位于中棒弹珠B11外侧时,筒体7可压迫中棒弹珠B11,进而解除连接管D5和连接管C4之间的锁死状态。在连接管D5下端设有一个用于对连接管D5和连接管B3进行定位锁死的开关B12;当连接管C4和连接管D5均推进连接管B3内,开关B12与按钮开关10相对照时,连接管D5和连接管B3在开关B12的作用下锁死,这时,按动按钮开关10可以打开开关B12,进而解除连接管D5和连接管B3的锁死状态。连接管D5下端固定有把手22;在把手22与筒体7下端的贴合面上设有防水密封装置。

一种带收纳筒的折叠伞还包括连接绳A13、连接绳B14、连接绳C16和连接绳D18。其中,连接绳A13数量与伞骨1-2数量一致,连接绳A13与伞骨1-2一一对应连接:连接绳A13穿过滑动支撑环1-3,连接绳A13一端连接在连接管A2上端,连接绳A13另一端连接在伞骨1-2上最远的折叠部位;

连接绳B14共有两根,对称布置:在连接管A2上端固定有滑轮D15,连接绳B14一端连接在滑动支撑环1-3上,连接绳B14另一端绕过滑轮D15进入连接管A2内侧并最终连接在连接管D5上端;

连接绳C16共有两根,对称布置:在连接管B3上端固定有滑轮E17,连接绳C16一端连接在连接管A2下端,连接绳C16另一端绕过滑轮E17进入连接管B3内侧并最终连接在连接管C4上端;

连接绳D18共有两根,对称布置:在连接管B3下端固定有滑轮A19,在连接管C4上端固定有滑轮B20,在连接管C4下部的内壁上固定有滑轮C21;所述连接绳D18一端连接在滑动支撑环1-3上,另一端依次绕过滑轮A19、滑轮B20和滑轮C21并最终连接在连接管D5上端。

开伞过程:

在闭伞状态下,中棒弹珠B固定住连接管C和连接管D,开关B固定住连接管C、连接管D并进而固定住整个撑杆和可折叠伞体。

按下按钮开关,开关B被打开,此时握住伞把手向下抽,伞把手会带动连接管D和连接管C共同往下抽出,同时连接绳C会带动连接管A和整个可折叠伞体伸出筒体,当连接管C抽到顶端限位时,开关A进入按钮开关位置并启动,锁定连接管C与筒体,连接绳C达到长度极限,连接管A的底端也达到上限位,弹珠开关A启,将连接管A固定于连接管B上,整个可折叠伞体也伸出到筒体之外,同时连接绳B开始绷紧。

此时因弹珠开关B受到筒体压迫,释放连接管C和连接管D的联结,继续往下抽伞把手,则连接管D继续往下移动,同时连接绳B拉动滑动支撑环往连接管A上端移动,并带动伞骨逐步打开伞面。当连接管D下移到限位时,弹珠开关B启动,固定连接管C和连接管D;因连接绳B达到长度极限,伞面完全打开,连接绳A亦成绷紧状态。此时,整个伞体各部件均处于固定状态,伞面已完全打开,可以正常使用。

收伞过程:

开伞状态下,按下按钮开关,开关A被打开,手握住伞把手往筒体里推,连接管D和连接管C会向连接管B顶端移动。此时连接绳B开始放松,连接绳D开始绷紧。在连接绳D和滑轮A、滑轮B的连动下,连接绳D会向下拉滑动支撑环,并带动伞骨回收伞面。当连接管C向上运行到限位时,滑动支撑环移动到最低位,伞面已经完全收起。弹珠开关A受到滑动支撑环压迫,释放连接管A和连接管B的联结。此时连接绳A绷紧,能够使每根折叠起来的伞骨都紧紧贴着连接管A,保证整个可折叠伞体顺利进入筒体。

此时因弹珠开关B受到筒体压迫,释放连接管C和连接管D的联结,继续往上推伞把手,此时连接管D和滑轮C共同作用继续收紧连接绳D,从而继续下拉滑动支撑环进而将整个伞体向筒体里移动。当连接管D往上运行到限位时,伞体完全进入筒体,伞杆顶端的筒盖与筒口盖紧,同时开关B进入按钮开关位置并启动,固定连接管D与筒体,同时把手与筒体底部密切结合,整个伞体完全闭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