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5915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特别涉及一种减震鞋底。



背景技术:

鞋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因应不同的功效及外型,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种类,但是不论鞋子的外观如何变化,穿着舒适与提供足部足够的保护才是最重要的。现代人们不论是为了工作需求或休闲生活,往往需要长时间行走或站立,而足部支撑人体的全部重量,长时间使用足部容易感到酸痛,甚至产生足底筋膜炎,因此一双令使用者穿着舒适的鞋子是最佳的辅助工具。

从舒服角度看鞋底,弹性好(低密度)的鞋底在运动中有更多的能量回归,能够吸收更多地面带来的冲击力,减震性好,但是太软的鞋底会产生所谓的浮行运动,即脚蹬地时,鞋底就会把作用于地面的力吸收了很大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形变,地面反作用推动人体前进的力就小了,不能给人的双脚在运动中提供充足的动力,更易产生疲劳;而硬质材料(高密度)制成的鞋底比软质(低密度)的鞋底所产生的冲击力大,对关节缓冲比较差,所以对关节保护比较差。则穿软底鞋能够吸收更多地面带来的冲击力,穿着舒适,在行走路程不是很长的情况下(一般性散步),可以考虑选择穿着;而穿中等硬度鞋给人体的运动负荷刺激最适宜,人体适应能力较强,宜在进行长时间运动时穿着;在要求步行速度较快、时间不是很长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选择穿着硬底鞋。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需要制作鞋底整体或部分的弹性,现有技术中,对于此类鞋底的制作,大多都是从鞋底材质的选择、配方比例等方面进行调整制作完成的,制作不易,鞋底定制性差,不适合大批量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在具有优异弹性减震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为脚体提供助力作用,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适合大批量化生产的减震鞋底。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减震鞋底,包括中底和大底,所述中底和大底之间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上V型支撑架和下V行支撑架,所述上V型支撑架的顶角与大底连接,上V型支撑架的开口端与中底连接,所述下V型支撑架的顶角与中底连接,下V型支撑架的开口端与大底连接;所述上V型支撑架和下V型支撑架相对交接,所述上V型支撑架和下V型支撑架的顶角之间形成棱形架;,所述上V型支撑架和下V型支撑架的交接处间连接有支撑杆;多个支撑架沿大底的长度方向连续排列形成纵向支撑架,多个支撑架沿大底的宽度方向连续排列形成横向支撑架,纵向支撑架和横向支撑架相互交接构成支撑架网。

进一步的是:纵向支撑架和横向支撑架在交接处的支撑架之间上V型支撑架共同构成上三角体,下V型支撑架共同构成下三角体。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如上所述设计的减震鞋底,中底和大底之间是通过支撑架网连接,所述支撑架网内支撑架之间相互交错分布,而支撑架包括上V型支撑架和下V行支撑架,则支撑架网能够在中底和大底之间构成多种形状的支撑结构,例如三角支撑结构、棱形支撑结构等,多种形状的支撑结构相辅相成,支撑结构稳固,而同时,支撑架网为镂空型结构,具有柔韧性,减震性、穿着舒适性高;同时,支撑架网的采用的架型支撑结构,包括上V型支撑架、下V型支撑架,在踩踏力的作用下,V型具有张合形变趋势,V型支撑架能够将踩踏力转变为支撑架的张紧力, 具有积蓄能量的效果,则在抬脚前行时,V型支撑架的张紧力能够转变为推进力反馈至脚部,有效的达到了助力效果,减小了行走负担,避免现有柔软鞋底产生的浮行运动;因此,所述减震鞋底具有优异弹性减震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为脚体提供助力作用,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适合大批量化生产,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纵向支撑架和横向支撑架的交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揭示的是,一种减震鞋底,包括中底1和大底2,所述中底1和大底2之间设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包括上V型支撑架31和下V行支撑架32,所述上V型支撑架31的顶角与大底2连接,上V型支撑架31的开口端与中底1连接,所述下V型支撑架32的顶角与中底1连接,下V型支撑架32的开口端与大底2连接;所述上V型支撑架31和下V型支撑架32相对交接,所述上V型支撑架31和下V型支撑架32的顶角之间形成棱形架;所述上V型支撑架31和下V型支撑架32的交接处间连接有支撑杆33;多个支撑架3沿大底的长度方向连续排列形成纵向支撑架4,多个支撑架3沿大底的宽度方向连续排列形成横向支撑架4,纵向支撑架4和横向支撑架5相互交接构成支撑架网;纵向支撑架4和横向支撑架5在交接处的支撑架之间上V型支撑架共同构成上三角体,下V型支撑架共同构成下三角体。

综上所述设计的减震鞋底,具有优异弹性减震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为脚体提供助力作用,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适合大批量化生产,实用性高。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