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加热电饭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8145阅读:10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饭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动加热电饭盒。



背景技术:

每逢节假日或者休息时间时,就会有不少的人选择野外爬山等活动,但是野外由于开发程度较低,环境相对比较原始,所以在食物上,旅行者需要自己解决,在野外没有电源,生明火又不安全的情况下,旅行者想要吃上热饭或者喝热水都较为困难,而现有的一些饭盒,往往都需要电源才能对饭盒中的食物进行加热,或者根本不具备加热的功能,例如专利号是CN203986550U的中国专利虽然很环保,保温性能也好,但是其却无法在野外对饭盒内的食物进行加热,这就给旅行者造成了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加热电饭盒,通过设置蓄电池与加热电阻等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加热电饭盒,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在蓄电池上固定连接有插座,且所述插座位于底座的外部,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盒身,在盒身内部的两侧及上部固定安装有保温层,所述盒身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盒盖,在盒盖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置筷层,在置筷层中安放有伸缩筷,所述盒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手环,所述盒身的内部固定安放有置物层I与置物层Ⅱ,且所述置物层I位于置物层Ⅱ的上方,所述置物层Ⅱ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加热电阻,且所述加热电阻位于盒身的内部,所述盒身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插座盒,所述盒身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定时开关,且所述定时开关分别与加热电阻、蓄电池相连接,在定时开关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在显示屏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增加按钮,在增加按钮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减小按钮,且所述增加按钮与减小按钮均在定时开关的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电阻采用U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手环用弹簧制成,且手环外部包裹有橡胶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蓄电池为锂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温层填充的保温材料为矿物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自动加热电饭盒,通过设置蓄电池,使整个饭盒在充满电后,在野外等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也能够正常使用,方便外出旅行的人使用,设置加热电阻,使饭盒能够被加热,从而加热饭盒内的食物,给使用者带来方便,设置保温层,使饭盒内的温度不会很快下降,设置定时开关,使饭盒在加热到一定程度后自动关闭,方便使用者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定时开关;3-减小按钮;4-增加按钮;5-显示屏;6-盒身;7-保温层;8-盒盖;9-置筷层;10-伸缩筷;11-手环;12-置物层I;13-置物层Ⅱ;14-加热电阻;15-插座盒;16-蓄电池;17-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加热电饭盒,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6,且所述蓄电池16为锂电池,在蓄电池16上固定连接有插座17,且所述插座17位于底座1的外部,所述底座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盒身6,在盒身6内部的两侧及上部固定安装有保温层7,且所述保温层7填充的保温材料为矿物棉,所述盒身6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盒盖8,在盒盖8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置筷层9,在置筷层9中安放有伸缩筷10,所述盒盖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弹簧制成的手环11,且所述手环11的外部包裹有橡胶套,所述盒身6的内部固定安放有置物层I 12与置物层Ⅱ13,且所述置物层I12位于置物层Ⅱ13的上方,所述置物层Ⅱ13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采用U型结构的加热电阻14,且所述加热电阻14位于盒身6的内部,所述盒身6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插座盒15,所述盒身6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定时开关2,且所述定时开关2分别与加热电阻14、蓄电池16相连接,在定时开关2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屏5,在显示屏5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增加按钮4,在增加按钮4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减小按钮3,且所述增加按钮4与减小按钮3均在定时开关2的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插座17插上电源后,将蓄电池16充满电,然后拔下插座17放入插座盒15中,使用者在使用时,根据食物类别将食物分别置放在置物层I12与置物层Ⅱ13上,通过定时开关2进行定时加热,当加热停止后,打开盒盖8,并从置筷层9中取出伸缩筷10,即可吃上加热的食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