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假树,特别涉及一种景区仿生树。
背景技术:
景区仿生树在广义上是一种工艺品,一直以来,在市场上都有广泛的空间,近年来随着社会各阶层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景区仿生树行业蓬勃发展,其在外观,摆放,装饰上极易控制和改变,实际生活中,人们可根据实际环境进行随意的设计和装饰,避免了鲜活树木受气候,光照,水分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在装饰,绿化,景观布置等方面带来的特殊美感效果也被更多人接收和喜爱。
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20395254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景区仿生树,所述仿生树由于体型较大,在制作时需将仿生树分成上下拼接的上部主体和底部主体,在安装时将上部主体和底部主体运输到指定位置再进行定位安装,人们为了方便定位安装,在底部主体上设有定位杆,上部主体设有定位筒,安装时将定位筒套入定位杆,调整上部主体的方向,再固定底部主体和上部主体。
但是,为了保证定位筒能快捷方便的套入定位杆,定位筒的内直径比定位杆的外直径大,插合后的定位筒与定位杆之间的具有较大缝隙,定位筒相对定位杆沿缝隙发生晃动,仍会导致定位安装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景区仿生树,能减小定位筒和定位杆之间缝隙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景区仿生树,包括底部主体、固定于底部主体的定位杆、安装在底部主体上的上部主体和固定于上部主体且套入定位杆的定位筒,定位筒包括设有切口且套设于定位杆的胀套,以及径向挤压胀套实现胀套口径缩小的挤压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这种景区仿生树时,抬起上部主体将胀套套准定位杆,绕定位杆转动上部主体,达到指定方向后,通过施加外力,使挤压装置径向挤压胀套,使胀套径向收缩,使得胀套与定位杆实现间隙配合,再连接上部主体和底部主体,减小胀套和定位杆之间的缝隙,实现快速定位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挤压装置为喉箍,喉箍包括锁紧蜗杆、箍壳和环形钢带,环形钢带上设有齿槽,箍壳固定在环形钢带上,锁紧蜗杆贯穿箍壳,并且锁紧蜗杆的螺旋齿与齿槽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动锁紧蜗杆,通过锁紧蜗杆的螺旋齿与环形钢带上的齿槽啮合,减小环形钢带的环形的周长,使环形钢带收缩进而径向向内挤压胀套,从而达到收缩目的,同时增加胀套与喉箍之间的摩擦力,尽量防止喉箍与胀套之间轴向滑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挤压装置为若干根不锈钢扎带,不锈钢扎带包括设有卡孔的钢带和设有倒齿的卡扣,卡扣固定于钢带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不锈钢扎带套在胀套上,钢带远离卡扣的一端插入卡扣,利用卡扣内的倒齿卡住钢带上的卡孔,拉紧钢带,径向挤压胀套,达到收缩胀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定位杆朝向定位筒的一端设有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筒对准定位杆后,一旦定位筒和定位杆之间有横向错位,圆角的弧面可以将竖直挤压固定块的力分解为横向的力,进而固定块产生横向对定位筒的反作用力,从而使定位筒横向滑动,方便人们快速将定位筒对准定位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底部主体设有供定位筒放置的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筒放置在容纳槽里,可以减小上部主体和底部主体之间缝隙的大小,既方便人们固定上部主体和底部主体,又使上部主体和底部主体连接处牢固又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定位杆的一端伸出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杆的一端伸出容纳槽,可以使人们直观的看到定位杆的位置,方便定位杆和定位筒的对准,减少人们施工的时间,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胀套设有若干环绕胀套侧壁的防滑凸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凸纹增加了胀套和挤压装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加了挤压装置在胀套外壁滑移的阻力,使挤压装置和胀套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防滑凸纹平行于挤压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胀套径向收缩时,挤压装置最容易轴向向胀套的口方向滑移,防滑凸纹平行挤压装置设置,可以轴向增加挤压装置轴向滑移的阻力,达到更好的防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防滑凸纹的截面为三角形,防滑凸纹包括垂直于胀套侧壁的垂直面和向胀套的口倾斜的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凸纹的截面为三角形,,防滑凸纹的斜面向胀套的口倾斜,当人们将挤压装置推入胀套侧壁的过程中,斜面将轴向的推动能量转化为径向挤压胀套的挤压能量,方便人们安装挤压装置,同时,防滑凸纹的垂直面增加挤压装置滑移出胀套的阻力,便于挤压装置和胀套之中间牢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胀套的内径是定位杆外径的1.5倍-3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胀套的内径远大于定位杆的外径,在对上部主体和底部主体进行定位时,方便胀套套入固定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安装时只需简单的将胀套套在定位杆上,旋转胀套,调整上部主体的方向,通过挤压装置挤压胀套,进而胀套与定位杆之间的缝隙减小,连接更加牢固,同时拆除挤压装置,可以方便拆卸定位筒和定位杆。总的来说,这种景区仿生树,定位简单,安装牢固,便于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其上部主体与底部主体连接处以剖视图展示;
图2是实施例1中上框架和下框架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定位杆和定位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胀套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放大图;
图7是实施例2中不锈钢扎带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部主体;2、上部主体;3、下框架;4、上框架;5、钢梁;6、容纳槽;7、定位杆;8、定位筒;10、胀套;11、切口;12、挤压装置;13、喉箍;14、环形钢带;15、箍壳;16、锁紧蜗杆;17、齿槽;18、圆角;19、防滑凸纹;21、垂直面;22、斜面;23、不锈钢扎带;24、钢带;25、卡孔;26、卡扣;27、倒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景区仿生树,如图1所示,底部主体1内的下框架3和上部主体2内的上框架4均具体由钢材料制成的不规则四棱柱状。
如图2所示,下框架3和上框架4接触的面均焊接有2根交叉的钢梁5。
如图3所示,在下框架3的钢梁5交叉处开有容纳槽6,容纳槽6设为槽体为圆柱形,容纳槽6底面焊接一根伸出槽口的圆柱状的定位杆7,在上框架4钢梁5交叉处焊接贯通钢梁5的定位筒8,抬起上框架4将定位筒8套准定位杆7,绕定位杆7转动上框架4,达到指定方向放落上框架4,定位杆7伸出槽口部分伸入定位筒8内,定位筒8放置在容纳槽6内,实现方便定位安装。
如图4所示,定位筒8具体由不锈钢制成,在定位筒8朝向定位杆7的一端一体成型有胀套10,胀套10铣有4个沿胀套10侧壁轴向均匀布置的切口11,切口11增强胀套10径向收缩的能力,胀套10的内径是定位杆7外径的3倍,胀套10极易套入定位杆7,胀套10的外壁套有不锈钢材质制成的喉箍13,喉箍13的主体为有齿槽17的环形钢带14,箍壳15焊接在环形钢带14的一端,环形钢带14的另一端伸入箍壳15内,锁紧蜗杆16插入箍壳15并与环形钢带14的齿槽17啮合;
定位杆7朝向胀套10一端铣有方便胀套10插入的圆角18,圆角18通过弧面引导胀套10,达到能快速对准胀套10和定位杆7的目的;
对准胀套10和定位杆7之后,调整上框架4的方向,通过拧动锁紧蜗杆16带动钢带24的一端相对与箍壳15前进,达到收缩喉箍13的效果,进而挤压胀套10,使定位杆7与胀套10之间的缝隙减小,实现胀套10与定位杆7的间隙配合,此时,胀套10与定位杆7的横向移动受到较大约束,胀套10与定位杆7之间不易左右晃动,使定位杆7和胀套10之间连接更加稳定。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胀套10一体成型有沿胀套10外壁环绕布置的防滑凸纹19,防滑凸纹19截面为直三角形,三角形的直角贴合胀套10外壁,形成垂直于胀套10外壁的垂直面21和向胀套10的口倾斜的斜面22,便于将喉箍13套入胀套10,同时使喉箍13难于向胀套10的口方向滑移。
实施例2:一种景区仿生树,与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挤压装置12为一根不锈钢扎带23。
如图7所示,卡扣26焊接在钢带24的一端,将不锈钢扎带23套在胀套10上,用力弯曲钢带24远离卡扣26的一端并插入卡扣26,拉紧钢带24,径向挤压胀套10,达到收缩胀套10的目的,利用卡扣26内的倒齿27卡住钢带24上的卡孔25,连接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