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便携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6476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便携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工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便携包。



背景技术:

由于地震、洪水、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水源的污染十分严重,解决灾区饮水问题成为灾害救援的关键问题之一。

另外,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城市对水的依存性越来越大。但是,城市生活用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给城市正常运转带来巨大威胁。

目前,解决以上问题尚不具备有效措施,政府加强桶装水供应成为普遍采用的手段。灾区和水污染城市发生水荒和抢购桶装水事件时有发生。人们对于防灾装备的需求逐渐增加,然而却难以寻找适合的水源收集工具,即使有水源收集工具,如杯子等,却没有过滤功能,也无法收集雨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便携包,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水源收集工具没有过滤功能、无法收集雨水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便携包,其包括一包单元以及一集水单元,所述包单元内设有一置物空间,所述包单元还包括一遮盖边、一内表面以及一外表面,所述内表面邻接所述置物空间,所述外表面相对所述内表面设置,所述集水单元包括一集水头、一储水瓶以及一导水管,所述集水头穿置在所述遮盖边上,所述导水管连通所述集水头以及所述储水瓶,将水分导入所述储水瓶。

优选地,所述包单元上部有一开口连通所述置物空间,所述遮盖边可掀起并遮盖住所述开口。

优选地,所述集水头为一防水材质一体形成的漏斗。

优选地,所述集水头圈定一集水区间,所述集水区间内设有一开放口以及一导水口,所述集水头连通所述集水区间的开放口以及导水口,所述开放口用以承接外部的水分。

优选地,所述导水管为一软管,对接所述导水口,并从所述包单元的内表面穿出所述外表面,可拆式地连接到所述储水瓶。

优选地,所述包单元还包括一辅助盖面以及一置瓶袋,所述辅助盖面可掀式地连接所述遮盖边,以遮盖所述集水头的开放口,所述辅助盖面与所述遮盖边的结合构造为磁吸件结合构造。

优选地,所述置瓶袋固定地连接在所述外表面,用于容置所述储水瓶。

优选地,所述储水瓶包括一水瓶本体以及一瓶盖,所述瓶盖以螺接方式可拆地连接在所述水瓶本体上,所述瓶盖上还设有一穿接孔连通到所述水瓶本体内,所述导水管可拆地插入所述穿接孔内,所述集水头的导水口与所述储水瓶的瓶盖之间有一段距离,所述导水管的长度相对大于所述距离。

优选地,所述具有集水功能的便携包还包括一控水阀门以及一过滤部件,所述控水阀门设置在所述导水管上,所述过滤部件设置在所述导水管上。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在包体内设置一带集水头的集水单元,使用者可将雨水、河水等自然水源通过集水头收集过滤,再经导水管流向储水瓶,并在流动过程中去除杂质,即使在发生灾情的恶劣环境下,也能保障最基本的饮水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便携包,其结构包括:一包单元2以及一集水单元3。

所述包单元2可为一背包、侧背包或者书包,供携带并容置物件。所述包单元2内设有一置物空间21,所述包单元2上部有一开口211连通所述置物空间21,所述包单元2还包括一遮盖边22、一内表面23以及一外表面24,所述遮盖边22可掀起并遮盖住所述开口211,所述内表面23邻接所述置物空间21,所述外表面24相对所述内表面23设置。

所述集水单元3包括一集水头31、一储水瓶32以及一导水管33,所述集水头31穿置在所述遮盖边22上,所述集水头31为一防水材质一体形成的漏斗,所述集水头31圈定一集水区间311,所述集水区间311内设有一开放口312以及一导水口313,所述集水头31连通所述集水区间311的开放口312以及导水口313,所述开放口312用以承接外部的水分。所述导水管33对接所述导水口313,连通所述集水头31以及所述储水瓶32,将水分导入所述储水瓶32。所述导水管33为一软管,并从所述包单元2的内表面23穿出所述外表面24,并可拆式地连接到所述储水瓶32。

所述包单元2还包括一辅助盖面25以及一置瓶袋26,所述辅助盖面25可掀式地连接所述遮盖边22,以遮盖所述集水头31的开放口312。所述置瓶袋26固定地连接在所述外表面24,用于容置所述储水瓶32,方便使用者取用。所述辅助盖面25与所述遮盖边22的结合构造为磁吸件结合构造。

所述储水瓶32包括一水瓶本体321以及一瓶盖322,所述瓶盖322以螺接方式可拆地连接在所述水瓶本体321上,所述瓶盖322上还设有一穿接孔323连通到所述水瓶本体321内,所述导水管33可拆地插入所述穿接孔323内。所述集水头31的导水口313与所述储水瓶32的瓶盖322之间有一段距离,所述导水管33的长度相对大于所述距离。

所述具有集水功能的便携包还包括一控水阀门4以及一过滤部件5,所述控水阀门4设置在所述导水管33上,以阻断水分流向所述储水瓶32。所述过滤部件5设置在所述导水管33上,用于过滤所述水分。所述过滤部件5也可设置在所述储水瓶32上。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当需要集水时,使用者可先掀开所述辅助盖面25,让所述集水头31收集外部的水分,比如雨水、井水、河水等待过滤的水,所述集水头31收集的水将经由所述导水管33流向所述储水瓶32,并在流向所述储水瓶32的过程中被所述过滤部件5滤除杂质等有害物质,再流入所述储水瓶32,当所述储水瓶32储满后,使用者便可将所述控水阀门4关闭,再将所述储水瓶32拆离所述导水管33,便可使用收集后的水。使用后,可将所述储水瓶32放回所述置瓶袋26,再将所述导水管33插回所述储水瓶32,并打开所述控水阀门4,便可继续将收集后的水导引到所述储水瓶32。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其优点在于,通过在包体内设置一带集水头的集水单元,使用者可将雨水、河水等自然水源通过集水头收集过滤,再经导水管流向储水瓶,并在流动过程中去除杂质,即使在发生灾情的恶劣环境下,也能保障最基本的饮水需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集水功能的便携包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