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扩展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3853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可扩展行李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李箱,特别涉及一种可扩展行李箱。



背景技术:

市面上贩卖的行李箱有很多种,而为了降低装载物品的损坏机率,使用者会选购较为耐摔及耐撞的硬壳箱。除了坚硬外壳的设计,部分硬壳箱甚至具有可扩展设计,从而进一步扩展出一定的容纳空间。而现有可扩展的行李箱可能具有二拉链,使用者拉开一者可开启二箱壳,而拉开另一者可扩展容纳空间。然而,无论使用者是否使用扩展功能,该二拉链都会外露,使行李箱的外观较为复杂而不简洁。由此可知,现有的行李箱通常无法同时具有可扩展及外观简洁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扩展行李箱,使其可适用于硬壳箱、容纳空间可被扩展、外观简洁且操作方便。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扩展行李箱,其包含有一第一箱壳、一第二箱壳、一内拉链、一外拉链及一内连带;该第一箱壳具有一第一开口缘;该第二箱壳具有一第二开口缘;该内拉链具有二内链带分别设于该第一开口缘与该第二开口缘、多个内链齿设于该二内链带、至少一内拉头设于该些内链齿并能够使相对的该些内链齿闭合或分离、以及至少一内拉片设于该内拉头,其中,该些内链齿与该第一开口缘相距一第一距离,该些内链齿与该第二开口缘相距一第二距离;该外拉链具有二外链带、多个外链齿设于该二外链带、至少一外拉头设于该些外链齿并能够使相对的该些外链齿闭合或分离、以及至少一外拉片设于该外拉头,每一该外链带具有一直段、一头段由该直段的一端延伸而出且与该直段不平行、以及一尾段由该直段的另一端延伸而出且与该直段不平行,其中,该二直段分别设于该第一开口缘与该第二开口缘,位于该二头段末端与该二尾段末端的外链齿呈闭合且无法分离,位于该二直段的外链齿与该第一开口缘相距一第三距离,位于该二直段的外链齿与该第二开口缘相距一第四距离,该第三距离小于该第一距离,该第四距离小于该第二距离,该外拉链并位于该内拉链外围;该内连带以其二侧连接该第一开口缘及该第二开口缘,该内连带并连接该内拉链的二端,使该内拉链与该内连带形成完整的一圈。

其中,该二头段及该二尾段设于该内连带。

其中,更包含有二固定带,该二固定带以其一侧连接该二头段及该二尾段,并以其另一侧连接该第一开口缘或该第二开口缘。

其中,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大致相等。

其中,位于该二头段末端的外链齿与该第一开口缘相距一第五距离,位于该二头段末端的外链齿与该第二开口缘相距一第六距离,且该第一距离、该第五距离与该第六距离大致相等。

其中,该第三距离与该第四距离大致相等。

其中,更包含有一外连带设于该内连带外并连接该外拉链的二端,使该外拉链与该外连带形成完整的一圈。

其中,该外连带的长度小于该内连带的长度。

其中,该外连带以其二侧连接该第一开口缘及该第二开口缘。

其中,该内拉链具有二该内拉头及二该内拉片,该外拉链具有二该外拉头及二该外拉片,而该可扩展行李箱更包含有一主拉链锁,该主拉链锁具有一主锁体设于该第一箱壳、一主锁扣机构设于该主锁体并供该二内拉片及该二外拉片锁扣、四主孔槽设于该主锁体并供该二内拉片及该二外拉片伸入、以及一主控制件设于该主锁体并能够控制该主锁扣机构开启或锁扣。

其中,该外拉链具有二该外拉头及二该外拉片,而该可扩展行李箱更包含有一副拉链锁,该副拉链锁具有一副锁体设于该第一箱壳、一副锁扣机构设于该副锁体并供该二外拉片锁扣、二副孔槽设于该副锁体并供该二外拉片伸入、以及一副控制件设于该副锁体并能够控制该副锁扣机构开启或锁扣。

借此,使用者即可视需求而轻松地启闭该行李箱,或扩展该行李箱的容纳空间,且当使用者无须扩展该行李箱时,其外观简洁与一般行李箱无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行李箱的立体图,揭示以内拉链闭合。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行李箱的另一立体图,揭示以内拉链闭合。

图3为图2沿3-3剖线的剖视图,揭示以内拉链闭合。

图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行李箱的局部侧视图,揭示以内拉链闭合。

图5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行李箱的侧视图,揭示以外拉链闭合。

图6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行李箱的另一侧视图,揭示以外拉链闭合。

图7为图6沿7-7剖线的剖视图,揭示以外拉链闭合。

图8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主拉链锁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主拉链锁及内拉链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副拉链锁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2为图11沿12-12剖线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1’行李箱

10第一箱壳 11第一开口缘

15第二箱壳 16第二开口缘

20内拉链 21内链带 23内链齿

25内拉头 27内拉片

40外拉链 41外链带 43外链齿

45外拉头 47外拉片

49直段 51头段

53尾段

60内连带

65外连带

70主拉链锁 71主锁体 73主锁扣机构

75主孔槽 77主控制件

80副拉链锁 81副锁体 83副锁扣机构

85副孔槽 87副控制件

90固定带

D1第一距离 D2第二距离 D3第三距离

D4第四距离 D5第五距离 D6第六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2为本发明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扩展行李箱1,其包含有一第一箱壳10、一第二箱壳15、一内拉链20、一外拉链40、一内连带60、一外连带65、一主拉链锁70及一副拉链锁80。

该第一箱壳10具有一第一开口缘11,而该第二箱壳15具有一第二开口缘16。该第一、第二箱壳10,15不限于诸如金属、塑料或纤维补强塑料等制成的硬壳、诸如布料、皮革等制成的软壳、前述组合或其它可塑性材质制成的箱壳。

该内拉链20具有二内链带21分别设于该第一开口缘11与该第二开口缘16、多个内链齿23设于该二内链带21远离该第一开口缘11与该第二开口缘16的二侧、二内拉头25设于该些内链齿23并能在该二内链带21二端之间往返移动而使相对的该些内链齿23闭合或分离、以及二内拉片27设于该内拉头25。请参照图3,该些内链齿23与该第一开口缘11相距一第一距离D1,该些内链齿23并与该第二开口缘16相距一第二距离D2,且该第一距离D1与该第二距离D2大致相等。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每一该内链带21皆为一体的,然于其它实施例中,若内链带宽度不足,则可将内链带21借由二延伸带(图未示)连接该第一开口缘11及该第二开口缘16。

请参照图4、图5,该外拉链40位于该内拉链20外围,该外拉链40并具有二外链带41、多个外链齿43设于该二外链带41、二外拉头45设于该些外链齿43并能在该二外链带41二端之间往返移动而使相对的该些外链齿43闭合或分离、以及二外拉片47设于该外拉头45。每一该外链带41具有一直段49、一头段51由该直段49的一端延伸而出且与该直段49不平行、以及一尾段53由该直段49的另一端延伸而出且与该直段49不平行。该二直段49分别设于该第一开口缘11与该第二开口缘16,而位于该二头段51末端与该二尾段53末端的外链齿43呈闭合且无法分离,即当该二外拉头45移动至该二头段51末端与该二尾段53末端时,由该二头段51头端与该二尾段53头端至其四者末端的四连线相对于该二直段49呈倾斜状(如图4所示)。请参照图7,位于该二直段49的外链齿43与该第一开口缘11相距一第三距离D3,位于该二直段49的外链齿43并与该第二开口缘16相距一第四距离D4。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三距离D3小于该第一距离D1,该第四距离D4小于该第二距离D2,使该二外链带41及该二内链带21同时展开时,该二内链带21的局部、该二内拉头25及该些内链齿23会外露(如图1、图2所示)。而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三距离D3与该第四距离D4大致相等,即该二外拉头45置于该第一、第二开口缘11,16二者中间,令使用者便能顺利通过该二外拉片47拉动该二外拉头45;然于其它实施例中,该第三距离D3及该第四距离D4可不相等,但以该二外拉头45能顺利移动为原则。请参照图4,位于该二头段51末端、该二尾段53末端的外链齿43与该第一开口缘11相距一第五距离D5,位于该二头段51末端、该二尾段53末端的外链齿43并与该第二开口缘16相距一第六距离D6,且该第一距离D1、该第二距离D2、该第五距离D5与该第六距离D6大致相等,使该二头段51末端与该二尾段53的末端恰位于该内连带60中央,并使该二外拉头45能顺利在该二直段49及该二头、尾段51,53未端之间往返。

需说明的是,前述该些内、外链齿23,43与该第一、第二开口缘11,16的距离指,闭合的该内、外链齿23,43的中央交界线至该第一、第二开口缘11,16的距离;然前述距离亦可以是该内、外链齿23,43与该内、外链带21,41连接的一侧或远离该内、外链带21,41的另一侧至该第一、第二开口缘11,16的距离。

请参照图2、图4,该内连带60以其二侧连接该第一开口缘11及该第二开口缘16。该内连带60并连接该内拉链20的二端,使该内拉链20与该内连带60形成完整的一圈。于本实施例中,该内连带60更可供该二外链带41的二头段51与该二尾段53以缝线设置。此外,该内拉链20环绕于该行李箱1的四侧,而该内连带60仅设置于该行李箱的一侧,使该内连带60可作为将该第一、第二箱壳10,15展开或对接的对折参考侧;然于其它实施例中,该内连带60的长度可加长而使该内拉链20环绕于该行李箱1的三侧,但以该第一、第二箱壳10,15能顺利展开或对接为原则。

请参照图2、图4,该外连带65设于该内连带60外并连接该外拉链40的二端,使该外拉链40与该外连带65形成完整的一圈。于本实施例中,该外连带65的长度小于该内连带60的长度,且该内连带60的长度可适度调整。需说明的是,该外连带65用以固定该外拉链40并能遮蔽该外拉链40二端的下止(图未示),然于其它实施中,该外连带65亦可省略不设,但该外拉链40的二端须确实固定于该内连带60。此外,该外连带65亦可以其二侧连接该第一开口缘11及该第二开口缘16,使该外拉链40更加稳固。

请参照图1、图5、图8、图9,该主拉链锁70具有一主锁体71设于该第一箱壳10、一主锁扣机构73设于该主锁体71内并供该二内拉片27及该二外拉片47锁扣、四主孔槽75设于该主锁体71并供该二内拉片27及该二外拉片47伸入、以及一主控制件77设于该主锁体71并可控制该主锁扣机构73开启或锁扣。于本实施例中,往返扳动该主控制件77可使该主锁扣机构73锁扣伸入至该四主孔槽75的该二内拉片27、该二外拉片47或解除锁扣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该二内拉片27及该二外拉片47的规格相同,而二该主孔槽75较另二该主孔槽75接近该内拉链20,使该二内拉片27可伸入至距离较近的主孔槽75,而该二外拉片49则伸入至距离较远的主孔槽75,即该二内拉片27及该二外拉片47皆能伸入该四主孔槽75。需说明的是,该主拉链锁70用以防止外人任意拉开该内、外拉链20,40,然于其它实施中,该主拉链锁70亦可省略不设,但不影响容量扩展功能。此外,该主拉链锁70亦可设于该第二箱壳15,且其设置位置不一定位于该行李箱1相对于设置该内连带60的一侧,但宜靠近该外拉链40。

请参照图2、图4、图6、图10,该副拉链锁80具有一副锁体81设于该第一箱壳10并位于该外连带65旁、一副锁扣机构83设于该副锁体81并供该二外拉片47锁扣、二副孔槽85设于该副锁体81并供该二外拉片47伸入、以及一副控制件87设于该副锁体81并可控制该副锁扣机构83开启或锁扣。于本实施例中,往返扳动该副控制件87可使该副锁扣机构83锁扣伸入至该二副孔槽85的该二外拉片47或解除锁扣状态。需说明的是,该副拉链锁80用以使该二外拉头45移动至该外拉链40二端时将该二外拉片47固定而不会随意晃动,然于其它实施中,该副拉链锁80亦可省略不设,仍不影响容量扩展功能。此外,该副拉链锁80亦可设于该第二箱壳15,但仍须位于该二头段51末端与该二尾段53末端旁。

请先参照图2、图4,当使用者拉动该二外拉片47而带动该二外拉头45由该二头段51末端与该二尾段53末端相背远离时,该第一、第二箱壳10,15会被逐渐拉近,直到该二外拉头45移动至该二直段49时,该第一、第二箱壳10,15之间的距离大约等于该第三、第四距离D3,D4之合(如图7所示)。而若使用者继续将该二外拉头45及该二外拉片47移动至该主拉链锁70旁,便能进一步将该二外拉片47锁扣于该主拉链锁70(如图5所示)。而当该二外拉链40完全闭合时,使用者仅能见该二外拉链40,而该二内拉链20可被遮蔽,由此可知,当该行李箱1无须使用扩展功能时,其外观简洁且与一般行李箱无异。此外,当该外拉链40被拉开且该二外拉头45移动至该行李箱1设置该内连带60的一侧时,该第一箱壳10即可相对该第二箱壳15旋摆,即能完全展开该行李箱1。

另一方面,若过多的物品收纳于该行李箱1而让使用者无法以该外拉链40闭合该行李箱1时,请参照图1、图2,使用者可拉动该二内拉片27而带动该二内拉头25由该二链带21末端相背远离(该二外拉头45须位于该二头段51末端及该二尾段53末端),此时该第一、第二箱壳10,15之间的距离可达该第一、第二距离D1,D2之合(如图3所示),相较于仅拉上该外拉链40,该行李箱1的容纳空间更大,使用者便能收纳更多物品。此外,该二内拉头25置于该第一、第二开口缘11,16二者中间,而该第一距离D1大于该第三距离D3且该第二距离D2大于该第四距离D4,因此使用者拉动该二内拉片27时较不会受到该二外拉链40甚至是该第一、第二开口缘11,16影响。需说明的是,于其它实施例中,该第一距离D1及该第二距离D2可不相等,但以该二外拉头45能顺利移动为原则

借由上述结构,该行李箱1可具有两种容量大小:若使用者将该内拉链20拉开并借由该外拉链40开阖该行李箱1,则该行李箱1具有正常容量(如图5、图6);而若使用者将该外拉链40拉开并借由该内拉链20开阖该行李箱1,则该行李箱1可扩展而具有较大容量(如图1、图2)。此外,当使用者同时借由该内、外拉链20,40关上该行李箱1时,该行李箱1更具有双层拉链的双重防盗保护,使外人难以用尖锐物同时割开该内、外拉链20,40。另一方面,当该内、外拉链20,40其中一者损坏时,使用者仍可借由功能正常的另一者开阖该行李箱1。此外,只要操作该内、外拉链20,40即可调整容纳空间,对于使用者而言相当方便,且拉上该内或外拉链20,40的行李箱1外观亦十分简洁。

基于本发明的精神,该行李箱1的结构可加以改变。例如,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外链带41的头段51及尾段53设于该内连带60,但该二头段51及该二尾段53的设置仍有其它变化。请参照图11、图12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行李箱1’更具有二固定带90,该固定带90以其一侧连接该二头段51及该二尾段53,并以其另一侧连接该第一开口缘11或该第二开口缘16,使该二头段51及该二尾段53无须缝设于该内连带上。在另一实施例中,该二外链带41的头段51及尾段53具有与该直段49不同的宽度而可直接连接该第一、第二开口缘11,16(图未示)。另一方面,该内、外拉链20,40设有二该内、外拉头25,45及二该内、外拉片27,47,用以方便使用者开阖该行李箱1,然于其它实施例中,该内、外拉链20,40亦可仅具有一该内拉头、片25,27或一该外拉头、片45,47,而该主、副孔槽75,85的数量及该主、副锁扣机构73,83的结构须对应调整。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