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杆箱提拉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058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拉杆箱提拉把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箱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杆箱提拉把手。



背景技术:

拉杆箱提拉把手通常与拉杆箱的拉杆配合使用,帮助使用者将拉杆箱的拉杆拉出或者收回。通过拉杆箱提拉把手与拉杆之间的定位配合,帮助使用者将拉杆箱的拉杆调节至合适的长度。

现有的拉杆箱提拉把手,作为拉杆箱最常使用的易损件,通常与拉杆箱的拉杆一体成型不可拆卸,这就导致不可更换、难以维修、功能固化等缺陷,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提供一种拉杆箱提拉把手。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拉杆箱提拉把手包括:

提拉件、支撑件和第一、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和第二套管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件的两侧端部,所述提拉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套管相对设置,所述提拉件与支撑件固定连接;

提拉按钮,所述提拉按钮活动安装于提拉件的内侧;

所述提拉件的两侧端部分别一体成型地设有两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分别与提拉件之间形成凹槽;

所述支撑件具有支撑件本体,所述支撑件本体在拉杆箱提拉把手的宽度方向一体延伸并且向拉杆箱提拉把手的高度方向折弯,形成支撑件折弯部;

所述支撑件还包括两个水平定位件,所述水平定位件均位于支撑件的下侧并且分别相互独立地与所述支撑件折弯部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件还包括两个垂直定位件,所述垂直定位件均位于支撑件的下侧并且分别相互独立地与所述支撑件本体固定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提拉件的两侧端部分别设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和第二套管分别设有第二贯通孔。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提拉件的一侧向内收缩凹陷形成半封闭的容纳腔,所述提拉按钮内置于上述容纳腔。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垂直定位件与支撑件本体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水平定位件的中心轴线与支撑件本体之间的垂直距离。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套管的顶端端部焊接支撑件本体的一侧端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套管的内侧壁进一步设有内凹槽,所述内凹槽位于第二贯通孔的下方,所述内凹槽的下端延伸至第二套管的下边缘,所述内凹槽的上端延伸至第二贯通孔的下侧边。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内凹槽的凹槽厚度由下自上逐步收缩,所述内凹槽的上端与第二贯通孔的厚度一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和第二套管分别内置有与支撑件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一缓冲件,所述支撑件本体还设有第一安装孔。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和第二套管的内侧壁在所述拉杆箱提拉把手的高度方向上一体成型地设有第一收缩层和第二收缩层,所述第二套管、第二收缩层和第一收缩层的管径依次递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和第二套管互为镜像。

本发明公开的拉杆箱提拉把手,其有益效果包括:能够与各类型、各尺寸的双杆拉杆箱等箱包相适配,可拆卸地与拉杆箱的双侧拉杆形成提拉配合,从而帮助使用者快捷、稳固地安装和/或拆卸拉杆箱提拉把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右视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仰视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仰视角度的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杆箱提拉把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优选地,所述拉杆箱提拉把手与各类型、各尺寸的双杆拉杆箱等箱包相适配。所述拉杆箱提拉把手可拆卸地与拉杆箱的双侧拉杆形成提拉配合,从而帮助使用者快捷、稳固地安装和/或拆卸拉杆箱提拉把手。

参见附图的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所述拉杆箱提拉把手的优选结构。优选地,所述拉杆箱提拉把手包括提拉件11、支撑件21和第一、第二套管31,32,所述第一和第二套管31,32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件21的两侧端部,所述提拉件11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套管31,32相对设置,所述提拉件11与支撑件21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提拉件11的一侧向内收缩凹陷形成半封闭的容纳腔,所述拉杆箱提拉把手还包括内置于上述容纳腔的提拉按钮111,所述提拉按钮111活动安装于提拉件11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提拉件11的两侧端部还分别一体成型地设有两个凸出部112,113,所述凸出部112,113分别与提拉件11的本体之间形成凹槽,方便使用者悬挂小件物品的同时,有助于减少物料,以便减轻自重和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21具有支撑件本体211,其在拉杆箱提拉把手的宽度方向一体延伸并且向拉杆箱提拉把手的高度方向折弯,从而形成所述支撑件21的支撑件折弯部212。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21还包括两个水平定位件213,214,所述水平定位件213,214均位于支撑件21的下侧并且分别相互独立地与所述支撑件折弯部212固定连接。由于所述水平定位件213,214具有一定的截面直径,使得所述拉杆箱提拉把手沿其高度方向竖直提拉时,拉杆箱的上顶面与所述水平定位件213,214接触时即为其极限位置,尽可能避免所述支撑件21由于人为误操作而造成的物理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21还包括两个垂直定位件215,216,所述垂直定位件215,216均位于支撑件21的下侧并且分别相互独立地与所述支撑件本体211固定连接。由于所述垂直定位件215,216在拉杆箱提拉把手的高度方向与支撑件本体211具有一定的垂直距离,并且所述垂直定位件215,216与支撑件本体211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水平定位件213,214的中心轴线与支撑件本体211之间的垂直距离。

优选地,所述水平定位件213,214和垂直定位件215,216分别外接拉杆箱的双侧拉杆等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提拉件11的两侧端部分别设有第一贯通孔114,115,所述第一和第二套管31,32分别设有第二贯通孔311,312,有助于减少物料、减轻自重的同时便于使用者观察拉杆箱提拉把手的内部情况。

根据上述优选实施例,所述参见附图的图3和图4,所述第一套管31和第二套管32互为镜像。以第二套管32为例,所述第二套管32的顶端端部固定连接(以焊接为佳)支撑件本体211的一侧端部,所述第二套管32的内侧壁进一步设有内凹槽313,所述内凹槽313位于第二贯通孔312的下方,所述内凹槽313的下端延伸至第二套管32的下边缘,所述内凹槽313的上端延伸至第二贯通孔312的下侧边,所述内凹槽313的凹槽厚度由下自上逐步收缩过渡直至所述内凹槽313的上端与第二贯通孔312的厚度一致,使得所述内凹槽313与第二贯通孔312平滑过渡,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套管32与内接其中的拉杆箱拉杆之间的间隙,在所述拉杆箱提拉把手的高度方向上呈现由宽到窄的限位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管32内置有与支撑件本体211固定连接的第一缓冲件314,所述支撑件本体211还设有第一安装孔315,所述第一缓冲件314和第一安装孔315均内设于第二套管32,以便外接拉杆箱的双侧拉杆等部件,提高所述拉杆箱提拉把手的提拉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管32的内侧壁在所述拉杆箱提拉把手的高度方向上由宽到窄一体成型地设有第一收缩层316和第二收缩层317,所述第二套管32、第二收缩层317和第一收缩层316的管径依次递减,不同拉杆箱的拉杆管径各不相同,第二套管32的不同管径内侧壁有助于卡接适配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拉杆,扩大所述拉杆箱提拉把手安装和/或拆卸的适配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和第二套管31,32互为镜像,具有相同的内部结构。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