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多功能头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rfid的多功能头盔。
背景技术:
头盔是保护头部的装具,是军人训练、作战时戴的帽子,是人们交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多呈半圆形,主要由外壳、衬里和悬挂装置三部分组成,外壳分别用特种钢、玻璃钢、增强塑料、皮革、尼龙等材料制作,以抵御弹头、弹片和其他打击物对头部的伤害,中国古代称为胄、首铠、兜鍪或头鍪,头盔,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始人为追捕野兽和格斗,用椰子壳等纤维质以及犰狳壳、大乌龟壳等来保护自己的头部,以阻挡袭击,后来,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又发明了金属头盔,国外最早的金属头盔是公元前八百年左右制造的青铜头盔,而我国安阳殷墟出土的商朝铜盔,正面铸有兽面纹,左右和后边可遮住人的耳朵和颈部,距今大约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殷墟铜盔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头盔了。
现有的头盔功能单一,只要保护作用,无法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测,不便于军人对周围环境的掌控,在作战过程中,会对军人造成不便,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的多功能头盔,解决了现有的头盔功能单一,只具有保护作用,无法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测,不便于军人对周围环境的掌控,在作战过程中,会对军人造成不便,使用较为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rfid的多功能头盔,包括外框,所述外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侧框,所述侧框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端贯穿侧框且延伸至侧框的外部,所述竖杆位于侧框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丝杆的顶端贯穿侧框且延伸至侧框的外部,所述丝杆位于侧框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柄,所述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框,所述外框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顶座,所述顶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底座,所述顶座的底部与外内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框内壁的顶部与内框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件,所述外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
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框,所述减震框的底部与内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框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头,并且两个所述滑头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滑头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与外框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底端与外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底部贯穿有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端与外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位于固定框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固定框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卡头。
优选的,所述侧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rfid射频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风向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外框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中央处理器、数据采集器和数据解读器。
优选的,所述rfid射频感应器的输出端与数据解读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解读器的输出端与数据采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器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显示屏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摄像头、温度传感器、风向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的多功能头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基于rfid的多功能头盔,通过所述减震框的底部与内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框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头,并且两个滑头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滑头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与外框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达到了对外界的冲击进行减震的目的,防止对人体造成伤害,提高了头盔的保护效果。
(2)、该基于rfid的多功能头盔,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底端与外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底部贯穿有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端与外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位于固定框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固定框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卡头,达到了便于人们佩戴头盔的目的,便于佩戴和卸下,提高了佩戴过程的舒适性。
(3)、该基于rfid的多功能头盔,通过所述rfid射频感应器的输出端与数据解读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解读器的输出端与数据采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器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显示屏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摄像头、温度传感器、风向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对周围环境的信息进行感应并且传输给显示屏告知使用者,同时通过rfid射频感应器的设置,可以对相关的标识进行设别,获取相关的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系统原理框图。
图中,1外框、2侧框、3丝杆、4转柄、5移动块、6竖杆、7显示器、8减震装置、81减震框、82弹簧、83滑头、84转杆、85固定座、9缓冲件、10顶座、11连杆、12底座、13内框、14固定装置、141固定框、142第一固定带、143卡头、144卡块、145第二固定带、15横板、16转动座、17摄像头、18rfid射频感应器、19湿度传感器、20温度传感器、21风向传感器、22控制箱、23中央处理器、24数据采集器、25数据解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rfid的多功能头盔,包括外框1,外框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侧框2,侧框2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3,丝杆3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5,移动块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竖杆6,竖杆6的底端贯穿侧框2且延伸至侧框2的外部,竖杆6位于侧框2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显示屏7,丝杆3的顶端贯穿侧框2且延伸至侧框2的外部,丝杆3位于侧框2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柄4,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装置8,减震装置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框13,外框1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顶座10,顶座10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杆11,连杆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底座12,顶座12的底部与外内框13的顶部固定连接,外框1内壁的顶部与内框13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件9,外框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14,减震装置8包括减震框81,减震框81的底部与内框13的顶部固定连接,减震框81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头83,并且两个滑头83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82,滑头8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杆84,转杆8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座85,固定座85的顶部与外框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装置14包括第一固定带142,第一固定带142的底端与外框1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带1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141,固定框141的底部贯穿有第二固定带145,第二固定带145的一端与外框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带145位于固定框14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44,固定框141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卡头143,侧框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rfid射频感应器18,外框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横板15,横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座16,转动座16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摄像头17,外框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9、温度传感器20和风向传感器21,外框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22,控制箱2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中央处理器23、数据采集器24和数据解读器25,rfid射频感应器18的输出端与数据解读器25的输入端连接,数据解读器25的输出端与数据采集器24的输入端连接,数据采集器24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23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器23的输出端与显示屏7的输入端连接,摄像头17、温度传感器20、风向传感器21和湿度传感器19的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器23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工作时,通过固定装置14将头盔佩戴,转动转柄4带动丝杆3转动,带动移动块5移动,带动竖杆6移动,便于调节显示屏7至合适位置,设置于外框1顶部的风向传感器21对周围的风向进行检测,并且将检测的结果传输给中央处理器23中,设置于外框1顶部的温度传感器20对周围的温度进行检测,并且将检测的结果传输给中央处理器23中,设置于外框1顶部的湿度传感器19对周围的湿度进行检测,并且将检测的结果传输给中央处理器23中,中央处理器23将检测的风向、湿度和温度信息通过显示屏7进行显示,摄像头17便于对使用者身后的场景进行拍摄,并且通过显示屏7进行显示,便于使用者贯穿,rfid射频感应器18对指定标识进行读取,并且将读取结果传输给数据解读器25,数据解读器25对数据进行解读,并且将结果传输给数据采集器24,数据采集器24将数据传输给中央处理器23,中央处理器23控制显示屏7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