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戒指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戒指生产内径定型装置。
背景技术:
戒指的种类较多,有金戒指、银戒指、钢戒指、玻璃戒指、塑料戒指、合金戒指、琉璃戒指。大多数金银戒指的质地较软,在生产时,需要对其内径进行定型或打磨,不仅浪费材料,且需要人工操作处理内径,效率较低,但如果对内径不作处理,一则会影响尺寸,二则是不美观。现还未有很好的设备可以对戒指的内径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戒指生产内径定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戒指生产内径定型装置,包括加热管道和膨胀节管,所述加热管道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加热管道的外侧安装有可以检测管道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管道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用于控制温度的PLC控制器,所述加热管道的右端开设有便于膨胀节管插入的插入口,且加热管道的两端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膨胀节管包括有耐高温管和由外橡胶层与内橡胶层组成的膨胀节,所述膨胀节的两端分别通过密封连接盘与耐高温管固定连通,所述外橡胶层和内橡胶层的中部设置有便于戒指套放的弧形凹槽,所述膨胀节管的内部插接有支撑芯,所述支撑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于耐高温管,所述膨胀节管的右端密封连通有空心缸,所述空心缸的一侧安装有便于充放气的气门芯,所述空心缸的上部安装有可以检测空心缸内部气压的气压表。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电加热丝的电控端。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上端呈半弧形。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道的外部表面设置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外橡胶层与内橡胶层均为耐高温弹性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密封连接盘为密封法兰盘或可密封焊接的金属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戒指生产内径定型装置,可以在生产戒指时利用膨胀节对戒指的内径进行扩充,同时通过膨胀节上的弧形凹槽对戒指的内径进行定性,且可以保持戒指内径面的平滑性,处理效果更好,此种戒指生产方式可以大量处理戒指内径,无需后段对戒指内径进行打磨,提升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膨胀节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管道、2支架、3电加热丝、4 PLC控制器、5温度传感器、6插入口、7膨胀节管、71耐高温管、72密封连接盘、73外橡胶层、74内橡胶层、75尼龙布层、8空心缸、9气门芯、10气压表、11支撑芯、1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戒指生产内径定型装置,包括加热管道1和膨胀节管7,所述加热管道1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3,所述加热管道1的外侧安装有可以检测管道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所述加热管道1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用于控制温度的PLC控制器4,所述加热管道1的右端开设有便于膨胀节管7插入的插入口6,且加热管道1的两端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所述膨胀节管7包括有耐高温管71和由外橡胶层73与内橡胶层74组成的膨胀节,所述膨胀节的两端分别通过密封连接盘72与耐高温管71固定连通,所述外橡胶层73和内橡胶层74的中部设置有便于戒指套放的弧形凹槽,所述膨胀节管7的内部插接有支撑芯11,所述支撑芯11通过连接杆12固定连接于耐高温管71,所述膨胀节管7的右端密封连通有空心缸8,所述空心缸8的一侧安装有便于充放气的气门芯9,所述空心缸8的上部安装有可以检测空心缸8内部气压的气压表10。
具体的,所述温度传感器5的信号输出端与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4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电加热丝3的电控端。
具体的,所述支架2的上端呈半弧形。
具体的,所述加热管道1的外部表面设置有保温层。
具体的,所述外橡胶层73与内橡胶层74均为耐高温弹性橡胶层。
具体的,所述密封连接盘72为密封法兰盘或可密封焊接的金属盘。
具体的,在使用时,先将直径小于成品直径的粗坯指环套放在膨胀节管7膨胀节上的弧形凹槽内,将膨胀节管7的一端插入加热管道1内对粗坯指环进行加热,待一端时间后采用充气设备对膨胀节管7内部进行充气加压,使得膨胀节管7上的膨胀节对粗坯指环的内径施加压力变形,保压一段时间后,取出膨胀节管7,并对膨胀节管7进行放气,取下指环,如此循环生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