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弹性支撑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7128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鞋底弹性支撑垫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弹性支撑垫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鞋子构造和形状各异,而已有的一种鞋子为前鞋掌与后鞋掌为独立分开的,通过钢条连接前鞋掌与后鞋掌;目前人们穿着的鞋子,鞋底面层全部压到前鞋掌与后鞋掌的上表面,鞋底面层的底部全部黏贴在前鞋掌与后鞋掌的上表面,穿着行走时没有弹性,行走时足前掌、足弓、足后掌及踝关节与前鞋掌及后鞋掌紧贴包裹着,活动空间小,血液循环受阻,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循环的畅通与否,对全身气血流通影响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鞋底弹性支撑垫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捷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鞋底弹性支撑垫结构,包括前鞋掌与后鞋掌,所述前鞋掌与后鞋掌的上面设置有鞋底面层,所述鞋底面层包括弹力片,所述弹力片的上表面胶粘有一层柔软的上垫体,所述上垫体的轮廓形状与弹力片的轮廓形状相同,所述弹力片的一端黏贴在前鞋掌的上表面、形状与前鞋掌的上表面形状相适应,所述弹力片的另一端悬空在后鞋掌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前鞋掌与鞋底面层之间设置有垫层,所述垫层上设有两个沉孔,在前鞋掌上与两个沉孔相应位置设有螺钉孔,在沉孔和螺钉孔内锁设有螺钉,在垫层上位于沉孔的旁侧设有长条形的沉槽,所述长条形的沉槽内设有封闭所述沉槽的盖合片,所述垫层位于弹力片与前鞋掌的上表面之间。

优选的,所述盖合片与沉槽为过盈配合,在盖合片上位于沉孔位置具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前鞋掌与位于前鞋掌后侧的后鞋掌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由用于安装在前鞋掌底部的前掌片与用于安装在后鞋掌底部的后根片组成,所述前掌片与后根片之间设有开口朝上的鞋底腔,所述鞋底腔包括位于后根片下方的支撑底片,所述支撑底片与后根片的外端部之间经第一连接片连接为一体,所述支撑底片与前掌片的内端部之间经第二连接片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的轮廓形状均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鞋底腔的两侧与外部连通,所述前鞋掌与后鞋掌的端部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三连接片位于鞋底腔的开口位置,所述第三连接片与前鞋掌、后鞋掌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三连接片的长度方向与前鞋掌、后鞋掌的长度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片呈向前鞋掌方向凸起的拱形状,所述第二连接片呈向上凸起的拱形状。

优选的,所述弹力片的另一端悬置在后鞋掌的上方并经缓冲弹簧与后鞋掌连接进行缓冲。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片上焊接有向下延伸的连接螺钉,所述支撑底片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垫,所述支撑垫包括上支撑垫体与下支撑垫体,所述上支撑垫体上开设有用于连接螺钉穿过的通孔,所述上支撑垫体的底部至下往上开设有沉头孔,所述连接螺钉穿过通孔后经位于沉头孔上的螺母螺接定位,所述下支撑垫体的上表面竖直向上固设有四根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均固设有直径小于连接柱的球形导块,所述上支撑垫体的下表面开设有位置与四根连接柱相对应的、用于四根连接柱插入的插孔,所述插孔与连接柱过盈配合;所述支撑底片的两侧向下固设有定位凸条,所述上支撑垫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嵌设定位凸条的定位槽条。

优选的,所述下支撑垫体的底部经胶水连接有橡胶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弹力片的另一端形状与后鞋掌的上表面形状相适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鞋底弹性支撑垫结构的鞋底面层与后鞋掌是不黏贴的,这样在使用时鞋底面层的后鞋掌端随着鞋子的运动上下翻动,穿着行走时足前掌、足弓、足后掌及踝关节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促进血液循环,行走时具有弹性,能够使脚跟受到缓冲,脚跟不容易酸痛;弹力片可选用塑料或金属材料等具有弹性变形的材料。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垫层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前鞋掌、后鞋掌、连接架的立体图。

图5为图3的B向示意图。

图6为弹力片与上垫体制成一体时的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6所示,一种鞋底弹性支撑垫结构,包括前鞋掌1与后鞋掌2,所述前鞋掌与后鞋掌的上面设置有鞋底面层3,所述鞋底面层包括弹力片4,所述弹力片的上表面胶粘有一层柔软的上垫体5,所述上垫体的轮廓形状与弹力片的轮廓形状相同,所述弹力片的一端黏贴在前鞋掌的上表面、形状与前鞋掌的上表面形状相适应,所述弹力片的另一端悬空在后鞋掌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前鞋掌与鞋底面层之间设置有垫层6,所述垫层上设有两个沉孔7,在前鞋掌上与两个沉孔相应位置设有螺钉孔8,在沉孔和螺钉孔内锁设有螺钉9,在垫层上位于沉孔的旁侧设有长条形的沉槽10,所述长条形的沉槽内设有封闭所述沉槽的盖合片11,所述垫层位于弹力片与前鞋掌的上表面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盖合片与沉槽为过盈配合,在盖合片上位于沉孔位置具有通孔12;垫层上的沉孔与前鞋掌上的螺钉孔通过螺钉进行连接固定,使得它们连接尤为牢靠,另外采用沉槽和与其紧配合的盖合片,使得螺钉不易松脱掉出,从而连接更加牢固,另在盖合片上位于沉孔位置具有通孔,通孔直径小于螺钉头直径,从而可以通过该通孔可以伸入螺丝刀进行拧紧螺钉,又不会使螺钉脱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弹力片可选用塑料或金属材料等具有弹性变形的材料;所述上垫体可以采用鞋垫、橡胶、海绵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设计合理,所述前鞋掌与位于前鞋掌后侧的后鞋掌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架13,所述连接架由用于安装在前鞋掌底部的前掌片14与用于安装在后鞋掌底部的后根片15组成,所述前掌片与后根片之间设有开口朝上的鞋底腔16,所述鞋底腔包括位于后根片下方的支撑底片17,所述支撑底片与后根片的外端部之间经第一连接片18连接为一体,所述支撑底片与前掌片的内端部之间经第二连接片19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的轮廓形状均为弧形;连接架的材质优选为金属材质,金属材质可以对鞋子的鞋体有较好的支撑,且可以采用压铸、冲压和折弯进行加工;为了确保鞋子的外观美观,连接架上需要包覆装饰件,装饰件及其在连接架上的包覆方式都可以是常规的,此处不再阐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设计合理,所述鞋底腔的两侧与外部连通,所述前鞋掌与后鞋掌的端部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片20,所述第三连接片位于鞋底腔的开口位置,所述第三连接片与前鞋掌、后鞋掌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三连接片的长度方向与前鞋掌、后鞋掌的长度方向相同;其中,第三连接片、前鞋掌与后鞋掌可以用塑料由同一个模具一次成型为一体,还可以为其它材料的制品并放置于前鞋掌和后鞋掌模具里一起注塑,还可以用螺钉将第三连接片螺接在前鞋掌与后鞋掌上,还可以用胶水将第三连接片黏在前鞋掌与后鞋掌上;第三连接片12能够连接前鞋掌与后鞋掌,防止体重较大人群穿着时压坏连接架,起辅助加固的作用,第三连接片可为一片或多片,当连接架的刚性足够强时也可以不使用第三连接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有利于增加支撑力,所述第一连接片呈向前鞋掌方向凸起的拱形状,所述第二连接片呈向上凸起的拱形状,该种设计使支撑效果更好,使鞋不容易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鞋底面层后端具有更好支撑及弹性效果,所述弹力片的另一端悬置在后鞋掌的上方并经缓冲弹簧21与后鞋掌连接进行缓冲。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片上焊接有向下延伸的连接螺钉22,所述支撑底片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垫,所述支撑垫包括上支撑垫体23与下支撑垫体24,所述上支撑垫体上开设有用于连接螺钉穿过的通孔25,所述上支撑垫体的底部至下往上开设有沉头孔26,所述连接螺钉穿过通孔后经位于沉头孔上的螺母27螺接定位,所述下支撑垫体的上表面竖直向上固设有四根连接柱28,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均固设有直径小于连接柱的球形导块29,所述上支撑垫体的下表面开设有位置与四根连接柱相对应的、用于四根连接柱插入的插孔30,所述插孔与连接柱过盈配合;在连接时,球形导块先行插入插孔,起导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片的两侧向下固设有定位凸条32,所述上支撑垫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嵌设定位凸条的定位槽条33,该种设计可以使支撑底片的弹性弯曲减少、刚性更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前鞋掌下底部经胶水连接有耐磨防滑垫34,防滑垫底部设有防滑花纹,所述下支撑垫体的底部经胶水连接有橡胶防滑垫3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弹力片的另一端形状与后鞋掌的上表面形状相适应。

如图6所示,弹力片与上垫体组成的鞋底面层还可以直接由EVA或橡塑发泡材料或硬的橡胶制成一体,此时EVA或橡塑发泡材料或硬的橡胶的悬空端的侧部与后鞋掌之间对称设有调节带35,为了调节带的定位,后鞋掌的上表面黏有一层后鞋掌垫层36,所述调节带的一端埋设于后鞋掌垫层与后鞋掌之间,另一端与EVA或橡塑发泡材料或硬的橡胶固连,所述调节带用于EVA或橡塑发泡材料或硬的橡胶悬空端的上翘限位;调节带还可以使用魔术贴、调节扣等进行长度调节;为了确保鞋子的外观美观,EVA或橡塑发泡材料或硬的橡胶上需要包覆皮革面,皮革面的包覆方式可以是常规的,此处不再阐述;为了调节带的牢固定位,位于后鞋掌垫层与后鞋掌之间的调节带还可以先用锁钉旋紧;为了有利于不同体重根据不同路况的需求进行调节,鞋底面层悬空端的侧、后部与后鞋掌之间对应多处设有调节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鞋掌与后鞋掌上还应该具有鞋面(图中未示出),鞋面可以是常规的鞋面,此处不再详述。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鞋底弹性支撑垫结构。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