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终端保护套及安装有所述保护套的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667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终端保护套及安装有所述保护套的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终端保护外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终端保护套及安装有所述保护套的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智能终端的变化日新月异,其功能性和便携性不断的进步更新,从而使其逐渐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为了避免智能终端在日常使用中的损坏,提高智能终端的使用寿命,智能终端保护壳或保护套应运而生。而且,随着智能终端保护壳或套的不断发展,其形式和功能性越来越多样化。

如,CN 204089287U公开一种带手机壳的充电宝,其包括充电宝本体,并在所述充电宝侧面设置有手机壳,通过设置于充电宝本体上的USB接口与手机本体连接。从而实现充电宝与手机保护壳的一体化,增加了手机保护壳的功能性;

CN 205644494U公开一种终端保护套及终端,其中终端保护套包括:背面保护套;触摸装置,设在所述背面保护套的第一开口中,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触摸操作;信号处理装置,设在所述背面保护套中,用于获取所述触摸操作并转换为触摸电信号,且将所述触摸电信号作为控制指示传输给终端。其通过在保护套上设置触摸控制装置,避免用户手指对终端屏幕直接接触,提高触摸屏幕使用周期。

全息投影技术是一种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人物三维图像的技术。全息投影技术自1947年实用新型以来,受到各技术领域的青睐,特别是在时装展、剧场表演等方面已经得到应用。目前,智能终端借助于一些辅助软件和工具,也已经可以实现类似于全息投影的立体影像效果。如果能将全息投影技术应用于及时图像的分享中,则可大大提高用户的拍摄体验。

目前,全息投影技术多应用于较为大型的舞台等,基于小型化的智能终端的全息投影的应用还很少。其中,CN 105204619A提出一种全息投影装置、终端及智能手表,其通过显示模块、全息投影模块、运动感应模块以及投影调节模块组合工作,得到一种具有全息投影功能的智能手表;CN105611220A公开一种基于全息投影技术的通讯系统,其主要包括图像信息系统、音控信息系统、智能交互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通讯系统,利用空气投影和交互技术,实现脱离复杂装置约束的全息投影技术;CN106502037A提出一种实现全息投影技术的智能终端,其利用智能终端本体、鼓风装置及支持二维全息投影的芯片,实现依托于智能终端的全息投影技术。

而,本实用新型意在基于全息投影技术原理,在智能终端保护套中配置相应的全息投影装置,从而,提高现有智能终端保护套的功能性,进一步增加智能终端的附加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终端保护套,通过在智能终端保护套本体中配置相应的支架及投影部,再配合智能终端自身的影像播放功能,实现基于智能终端的3D全息投影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简单的结构设计,提高了智能终端保护套的功能性,提高了智能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终端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壳体包括上盖体和下壳体,所述上盖体的一侧边与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边固定连接,形成可翻折结构,所述下壳体朝向所述上盖体的面上设置有容纳部,用于安装所述智能终端,所述上盖体中设置有支架和投影部,所述支架支撑后,所述上盖体及所述下壳体间形成一播放空间,所述智能终端投射出的平面影像,射入所述投影部,在所述播放空间中形成一3D立体影像。

其中,优选地,所述上盖体朝向所述下壳体的面上设置有支架收纳部及投影收纳部,分别用于收纳所述支架及所述投影部,所述支架收纳部及所述投影收纳部均为沿所述上盖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凹部,所述支架收纳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支架收纳后的厚度,所述投影收纳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投影部收纳后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固定部及支撑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安装于所述上盖体上,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部竖立,所述支撑部的活动端固定于所述下壳体,所述上盖体与所述下壳体间形成一播放空间。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为多层折叠结构,当投影时,所述支撑部展开,固定于所述下壳体,所述上盖体与所述下壳体间形成一播放空间,当投影结束时,所述支撑部折叠,收纳于所述支架收纳部。

优选地,所述投影部包括至少四面投影面,均为透明材料,所述投影面为梯形结构,所述投影面的长底边固定于所述上盖体,所述投影面竖立,所述投影面的侧边相互接触,所述投影面在所述上盖体及所述下壳体间形成一投影空间,所述智能终端投射出的平面影像,经过所述投影部,在所述投影空间中形成3D立体影像。

优选地,所述投影面通过卡扣固定连接,当投影时,所述投影面相互卡合,在所述投影面在所述上盖体及所述下壳体间形成一投影空间,当投影结束时,所述投影面相互分离,并收纳于所述上盖体。

优选地,所述上盖体上至少设置有四个所述支架,其中,靠近所述保护套本体翻折端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等高,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所述上盖体的一侧边,靠近所述保护套本体翻折端的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等高,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第四支架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所述上盖体的一侧边。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自由端设置有吸盘,所述支架接触所述智能终端,所述吸盘吸附于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智能终端。

优选地,所述可翻折结构为柔性材料,所述可翻折结构的沿所述保护套本体横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支架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智能终端,其安装有一如上所述的智能终端保护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在于:

1)本实用新型利用简单的设计,利用智能终端和智能终端保护套实现了3D全息投影技术,提高了智能终端保护套的功能性;

2)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架和投影部可以在使用时展开,而在不使用时收纳,从而,避免了对空间的占用;

3)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架及投影部可完全收纳于智能终端保护套的上盖体中,从而,避免对智能终端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智能终端保护套的侧面透视图;

图2为图1中智能终端保护套的使用状态图。

1-保护套本体,

11-上盖体,

111-容纳部,112-支架,

1121-固定部,1122-支撑部,

113-投影部,

1131-投影面,

12-下壳体,13-可翻折结构,14-播放空间,15-投影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全息投影技术是一种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人物三维图像的技术。全息投影技术自1947年实用新型以来,受到各技术领域的青睐。全息投影技术的原理在于,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

本实用新型则基于上述全息投影原理,提出一种智能终端保护套,其配合智能终端自身的影像播放功能,可实现全息投影技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势。

参阅图1,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智能终端保护套的俯视透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保护套,主要包括:保护套本体1,所述保护套壳体又包括上盖体11和下壳体12。

其中,继续参阅图1,所述上盖体11的一侧边与所述下壳体12的一侧边固定连接,从而,形成一可翻折结构13。用户可根据需求,翻动所述上盖体11,从而,打开所述智能终端保护套本体1,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相应的操作。其中,优选地,可在所述上盖体11朝向外侧的面上甚至磁条、卡扣等结构,同时,在所述下壳体12的对应位置上也设置磁条、卡扣等结构,从而,当闭合上盖体11,上盖体11可固定于下壳体12上,有效防止使用过程中碰撞、划伤等对智能终端屏幕等的损坏。

而,所述下壳体12朝向所述上盖体11的面上设置有容纳部111,用于安装所述智能终端,优选地,所述容纳部111可以为塑料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优选地,可以为全包边式,可以为半包边式;并优选地,可通过卡扣等方式,将所述智能终端卡持与所述下壳体12的容纳部111中。从而,智能终端与所述智能终端保护套固定连接。进一步保证使用过程中,所述保护套本体1不易与所述智能终端脱离。

继续参阅图1,所述上盖体11中还设置有支架112和投影部113。参阅图2,其为图1中所述智能终端保护套的使用状态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所述支架112支撑后,可在所述上盖体11及所述下壳体12间形成一播放空间14,则,当所述智能终端投射出平面影像后,该平面影像射入所述投影部113,便可在所述播放空间14中形成一3D立体影像。

而,进一步参阅图1,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体11朝向所述下壳体12的面上还设置有支架收纳部及投影收纳部(未标出),分别可用于收纳所述支架112和所述投影部113。其中,所述支架收纳部及所述投影收纳部均为沿所述上盖体11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凹部,且,所述支架收纳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支架收纳后的厚度,所述投影收纳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投影部收纳后的厚度。从而,当用户将所述支架112和/或所述投影部113收纳至其相应的收纳部中时,所述支架112和/或所述投影部113可完全隐藏于其各自的收纳部中,从而,不会对智能终端的屏幕造成磨损等损坏。进一步地,为了确保使用过程中所述支架和/或投影部从其收纳部中脱落,划伤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等,所述收纳部应当具有翻盖或者推拉式盖体;更加优选地,所述翻盖或者推拉式盖体的一端应当可与所述上盖体11固定连接,从而当闭合所述翻盖或者拖拉式盖体时,所述支架112或者投影部113完全隐藏于所述上盖体11中,并通过所述翻盖或者推拉式盖体与所述智能终端隔离。从而,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所述支架或者投影部脱落等对智能终端的屏幕等产生损坏。

进一步参阅图2,可见,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可包括固定部1121及支撑部1122。其中,所述固定部1121固定安装于所述上盖体11上,优选地,其可以通过紧固件、铆接、卡扣、粘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盖体11上。而,所述支撑部1122则与所述固定部1121活动连接,优选地,其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销轴销接等。从而,当所述支撑部1122在上盖体11中竖立,且所述支撑部1122的活动端固定于所述下壳体12后,则可在所述上盖体11与所述下壳体12间形成一播放空间14。从而,当所述智能终端投射出平面影像后,该平面影像射入所述投影部113,便可在所述播放空间14中形成一3D立体影像,且上述支架的设计可保证影像播放的平稳性。

进一步参见图2,可见,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1122可为多层的折叠结构,根据需求可以是两层折叠,也可以三层或者更多层的折叠结构。而当投影时,只需展开所述支撑部1122,并将其固定于所述下壳体12上,固定方式可以为卡扣等。则,所述上盖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会形成一播放空间,当投影结束时,折叠所述支撑部1122,并将其收纳于所述支架收纳部,则可收回所述支架112。然而,应当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无论支撑部1122有多少层折叠,其收纳至上盖体11中的支架收纳部后,其都应完全隐藏于上盖体11中,从而,避免智能终端受到支架的磨损等损坏。

继续参阅图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投影部包括至少四面投影面1131,该投影面应均为透明材料,且所述投影面1131为梯形结构。其中,所述投影面1131的长底边固定于所述上盖体。从而,当所述投影面1131竖立与所述上盖体11中时,且所述投影面1131的侧边均相互接触,则,所述投影面可在所述上盖体11及所述下壳体12间形成一投影空间15。由于所述投影面1131为梯形,所述投影空间15为从各面看,均为梯形的棱柱体。从而,当所述智能终端投射出平面影像,该平面影像将分别投射入所述投影面1131中,经过所述投影面1131的透射、衍射等作用,以及光线的干涉作用,在所述投影空间中形成一3D立体影像。

另外,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投影面1131相互之间可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连接。从而,当投影时,所述投影面相互卡合,可在所述投影面在所述上盖体及所述下壳体间形成一投影空间;而当投影结束时,则所述投影面相互分离,并收纳于所述上盖体。所述投影面完全收纳后,所述投影部完全隐藏于所述上盖体11中,避免被投影面等损坏。上述设计可使得所述投影面的卡合和分离更加容易,便于用户的操作,又避免对保护套本体的损坏。

进一步参阅图2,更加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体11上至少设置有四个所述支架112,其中,靠近所述保护套本体1翻折端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等高,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所述上盖体的一侧边;而靠近所述保护套本体翻折端的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等高,且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第四支架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所述上盖体的一侧边。从而,可在支撑出一播放空间14的同时,可以进一步保证智能终端平稳性,保证用户的观看体验。

更加优选地,所述支架的自由端上设置有吸盘等具有吸附能力的材料,从而,当所述支架自由端接触所述智能终端屏幕时,可吸附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上,实现与所述智能终端的固定,且不对智能终端屏幕造成损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保护套的可翻折结构13应为柔性材料,且所述可翻折结构的沿所述保护套本体横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支架的高度。从而,可在保护套使用中更加灵活,同时柔性材料可避免多次翻折对保护套本体的损坏,保证保护套的使用寿命。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利用简单的设计,利用智能终端和智能终端保护套实现了3D全息投影技术,提高了智能终端保护套的功能性;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架和投影部可以在使用时展开,而在不使用时收纳,从而,避免了对空间的占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架及投影部可完全收纳于智能终端保护套的上盖体中,从而,避免对智能终端的损坏。

以下,结合附图,结合使用方法,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中保护套的优势。

-安装智能终端

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将其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安装于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终端保护套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通过卡扣等方式,将所述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卡持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终端保护套的下壳体12中,从而,可保护智能终端免于使用过程中碰撞、划伤等的损坏。

-安装支架

将所述支架112一一从所述支架收纳部中取出,并将其的支撑部1122一一展开,将所述支架的自由端的吸盘一一吸附于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上,则所述支架112与所述智能终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上盖体11之间支撑起一播放空间14.

-安装投影部

将所述投影部113从所述投影收纳部中取出,将所述投影面113一一展开,并将其侧边相互靠近并通过卡扣固定连接。从而,所述投影部113在所述所述投影面可在所述上盖体11及所述下壳体12间形成一投影空间15,由于所述投影面1131为梯形,所述投影空间15为从各面看,均为梯形的棱柱体。所述投影空间15的上端为一由所述梯形的投影面13形成的方形口,所述方形扣对准所述智能终端。

-播放影音

首先在智能终端中下载或者通过网络获取3D投影视频源,该视频源应可在一个画面中同时包括待播放物体的至少四个面的影像。可调节地,将所述视频源的中心对准所述投影空间15的上端口的中心。则,通过所述智能终端播放上述影音,所述视频源中的待播放物体的多面的影像将分别投射入所述投影面1131中,经过所述投影面1131的透射、衍射等作用,以及光线的干涉作用,在所述投影空间中合成一3D立体影像。

-收纳投影部

视频播放结束后,用户只需拆开所述投影部中各投影面之间的卡扣连接,所述投影面将相互分离,再将其收纳入其投影收纳部中,则可将其隐藏于所述上盖体中,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隔离,从而避免投影部对智能终端屏幕的划伤等损坏。

-收纳支架

进一步地,将所述支架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上剥离,并收纳如其支架收纳部中,则可将其隐藏于所述上盖体中,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隔离,从而避免投影部对智能终端屏幕的划伤等损坏。

综上可见,安装有本实用新型中智能终端保护套的智能终端,不仅可避免与日常使用中碰撞、划伤等的损坏,还可以播放3D全息影像,大大提高了智能终端的娱乐性、功能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