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形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427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智能变形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变形行李箱。



背景技术:

现在行李箱由单一功能逐渐向多功能转变,为更省力考虑,现有的行李箱已经配备了跟随系统。通过跟随系统使行李箱不用手动提拉,能自动跟随人行路线滚行,

也有行李箱装上了把手,行李箱能作为电动车骑行,使行李箱不仅能载物,同样也能载人。

并且行李箱可以再向更多元化发展,使其功能更为多样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上述问题,提供智能变形行李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智能变形行李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底部设有平衡轮,箱体内设电池、控制模块、电机、跟随模块、雷达模块和陀螺仪模块,控制模块与电机、跟随模块、雷达模块和陀螺仪模块连接,所述的电机与平衡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背部设有电动升降的拉杆,所述箱体的侧边设有电动升降的侧挡,拉杆和扶手下端均设有电动升降机结构,所述的控制模块一键控制升降机结构的启动,当拉杆和侧挡上升时,拉杆形成靠背,侧挡形成扶手,箱体的上方则作为安坐部。

所述的电动升降机结构包括升降电机,升降电机同轴上设有螺杆和螺套组成的电动升降杆,电动升降杆与侧挡或拉杆连接。

所述的陀螺仪模块与进退判断模块连接,所述的进退判断模块集合在控制模块中。

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同轴的两个平衡轮和一个支架轮,所述的两个平衡轮和支架轮呈三角排布,所述的支架轮与箱体铰接且能上下翻折且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行李箱有4个功能,1、作为普通的行李箱,手动推拉;2、作为自动跟随的物件;3、作为休息椅子;4、作为代步的平衡车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变为座椅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为座椅平衡车时的结构图。

图中:1、箱体;2、侧挡;3、拉杆;4、平衡轮;5、支架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1,箱体1的底部设有平衡轮4和支架轮5,平衡轮4数量有两个且同轴安设,平衡轮4由电机驱动。支架轮5与平衡轮4呈三角分布,支架轮5与箱体1底部铰接,并有极限转动位置,所示的支架轮5下翻时支架轮5与平衡轮4的最低点均处在一个平面,支架轮5上翻则平衡轮4单独支力。

箱体1的底部也可以是仅设有两个平衡轮4。

箱体1内设电池、控制模块、跟随模块、雷达模块和陀螺仪模块,跟随模块用于识别人行走的路径,将曲线反馈至控制模块。雷达模块用于感应行进路线的阻挡物,当识别到障碍物时,将信息反馈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对行进路线进行修正。陀螺仪模块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对电机进行修正。控制模块上集成进退判断模块,当陀螺仪模块感应到重心偏向时,进退判断模块用于控制电机的正反转。

箱体1的背部设有电动升降的拉杆3,所述箱体1的侧边设有电动升降的侧挡2,拉杆3和扶手下端均设有升降电机,升降电机同轴上设有螺杆和螺套组成的电动升降杆,电动升降杆与侧挡2或拉杆3连接。控制模块一键控制升降机结构的启动,当拉杆3和侧挡2上升时,拉杆3形成靠背,侧挡2形成扶手,箱体1的上方则作为安坐部。

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有四种工作形式:1、作为普通的行李箱,手动推拉,此时电机不工作,由人力推动;2、作为自动跟随的物件,此时拉杆3和侧挡2缩进,箱体1由控制模块控制滚动;3、作为休息椅子,此时将拉杆3和侧挡2升起,将支架轮5放下;4、作为代步的座椅平衡车使用,用人体的前倾和后仰控制箱体1的前后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