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底鞋的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8631发布日期:2018-09-01 02:33阅读:17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结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厚底鞋的鞋底结构。



背景技术:

厚底鞋是指底、跟厚度一样而非仅仅由细细高跟支撑的鞋。常见的是鞋底前后均一高。

现有技术中的厚底鞋由于鞋底较厚,因此重量较大,为脚带来较大的负重,对鞋面与鞋底的连接强度要求较高,因此,亟需一种质量较轻的厚底鞋的鞋底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厚底鞋鞋底架构。

一种厚底鞋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鞋底:包括上鞋底、下鞋底和侧面,侧面为中空的柱状,上鞋底盖合于侧面的上端,下鞋底盖合于侧面的下端,上鞋底、下鞋底和侧面围合成内腔;

波折板:包括横板和连接板,横板与连接板首尾依次连接,位于上方的横板与上鞋底的下表面相抵;位于下方的横板与下鞋底的上表面相抵。

将鞋底设置为中空的内腔结构,减轻鞋底的整体重量,波折板结构具有抗剪抗弯能力,防止鞋底受人体重压变形,保证鞋底的支撑强度;横板与上鞋底为面接触,上鞋底受到的重力均匀地分散到波折板,防止局部受压过大,导致波折板结构失效。

优选的,波折板为沿铅锤方向上的截面为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的波折板的每一个波折结构 单元受力对称,每个波折机构相同位置的受力均匀,波折板整体负载能力强。

优选的,连接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连接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即等腰梯形的波折板底角为45°,使波折板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的综合支撑能力较强,均为沿波折板长度方向受力的21/2/2倍。

优选的,还包括竹炭纤维层,竹炭纤维层胶粘于上鞋底的上表面。

竹炭纤维层与脚底直接接触,能有效吸附异味。

优选的,还包括耐磨层,耐磨擦胶粘于下鞋底的下表面。

通过在下鞋底设置耐磨层,提高鞋底的耐磨性能,防止下鞋底被磨损,损坏波折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将鞋底设置为中空的内腔结构,减轻鞋底的整体重量,波折板结构具有抗剪抗弯能力,防止鞋底受人体重压变形,保证鞋底的支撑强度;横板与上鞋底为面接触,上鞋底受到的重力均匀地分散到波折板,防止局部受压过大,导致波折板结构失效。

2. 等腰梯形的波折板的每一个波折结构 单元受力对称,每个波折机构相同位置的受力均匀,波折板整体负载能力强。

3. 连接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即等腰梯形的波折板底角为45°,使波折板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的综合支撑能力较强,均为沿波折板长度方向受力的21/2/2倍。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厚底鞋的鞋底结构示意图。

其中:10-上鞋底;20-下鞋底;30-侧面;40-横板;50-连接板;60-竹炭纤维层;70-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厚底鞋的鞋底结构,包括:

鞋底:包括上鞋底10、下鞋底20和侧面30,侧面30为中空的柱状,上鞋底10盖合于侧面30的上端,下鞋底20盖合于侧面30的下端,上鞋底10、下鞋底20和侧面30围合成内腔;

波折板:包括横板40和连接板50,横板40与连接板50首尾依次连接,位于上方的横板40与上鞋底10的下表面相抵;位于下方的横板40与下鞋底20的上表面相抵。

将鞋底设置为中空的内腔结构,减轻鞋底的整体重量,波折板结构具有抗剪抗弯能力,防止鞋底受人体重压变形,保证鞋底的支撑强度;横板40与上鞋底10为面接触,上鞋底10受到的重力均匀地分散到波折板,防止局部受压过大,导致波折板结构失效。

波折板为沿铅锤方向上的截面为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的波折板的每一个波折结构 单元受力对称,每个波折机构相同位置的受力均匀,波折板整体负载能力强。

连接板5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连接板5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即等腰梯形的波折板底角为45°,使波折板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的综合支撑能力较强,均为沿波折板长度方向受力的21/2/2倍。

还包括竹炭纤维层60,竹炭纤维层60胶粘于上鞋底10的上表面。

竹炭纤维层60与脚底直接接触,能有效吸附异味。

还包括耐磨层70,耐磨擦胶粘于下鞋底20的下表面。

通过在下鞋底20设置耐磨层70,提高鞋底的耐磨性能,防止下鞋底20被磨损,损坏波折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厚底鞋的鞋底结构,包括:

鞋底:包括上鞋底10、下鞋底20和侧面30,侧面30为中空的柱状,上鞋底10盖合于侧面30的上端,下鞋底20盖合于侧面30的下端,上鞋底10、下鞋底20和侧面30围合成内腔;

波折板:包括横板40和连接板50,横板40与连接板50首尾依次连接,位于上方的横板40与上鞋底10的下表面相抵;位于下方的横板40与下鞋底20的上表面相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施以各种等同的更改和改进,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