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2173发布日期:2018-12-11 23:1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拉链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卡死拉链。

背景技术

拉链一般包括拉链头和两片链带,每片链带上各有一列链牙,两片链带上的两列链牙交错排列。人们在使用拉链时,常常会不小心将衣物上的线头卡在拉链头和/或链牙中而使得拉链卡死。由于拉链头本体通常是一体成型,人们徒手难以将拉链恢复正常,甚至还会因用力过度而将拉链损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拉链,该拉链可以在线头卡在拉链头和/或链牙中时切断所述线头,从而避免拉链卡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该拉链包括设置有链牙的链带和拉链头,所述拉链头包括上锁板、与所述上锁板相对的下锁板和设置在所述上锁板和所述下锁板之间的分链块,所述分链块具有用于与所述链牙接触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分链块上设置有在所述第一端具有第一开口的容置槽和与所述容置槽的底部连通且在所述第二端具有第二开口的螺孔,所述容置槽内可伸缩设置有刀片,所述刀片具有刀刃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一端,所述螺孔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端对应所述刀片上与所述刀刃相对的后端,所述螺杆上与所述底端相对的顶端从所述第二开口伸出,旋转所述螺杆使所述螺杆的底端抵持在所述刀片的后端并推动所述刀片的前端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述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所述拉链的分链块上开设容置槽,同时在所述容置槽内可伸缩设置有刀片,所述容置槽的底部与螺孔连通,所述螺孔与螺杆螺纹连接,在线头卡在拉链头内和/或链牙中时,通过旋转所述螺杆,使所述螺杆的底端抵持在所述刀片的后端并推动所述刀片,使得所述刀片的前端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所述刀片的前端上具有刀刃,所述刀刃可切断卡在拉链头内和/或链牙中的线头,避免所述拉链中分链块被线头缠绕而卡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拉链头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拉链头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拉链头沿a1-a1向剖视图;

图5为图4中d1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的拉链头沿b1-b1向剖视图;

图7为图3的拉链头沿c1-c1向剖视图;

图8为图7中e1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分链块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的分链块的正视图;

图11为图9的分链块的左视图;

图12为图9的分链块的右视图;

图13为图9的分链块沿f1-f1向剖视图;

图14为图9的分链块沿g1-g1向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刀片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5的刀片的正视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拉链头的左视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拉链头的俯视图;

图19为图17的拉链头沿a2-a2向剖视图;

图20为图18的拉链头沿b2-b2向剖视图;

图2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刀片的俯视图;

图2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刀片的正视图;

图2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刀片的右视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拉链头的左视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拉链头的俯视图;

图26为图24的拉链头沿a3-a3向剖视图;

图27为图25的拉链头沿b3-b3向剖视图;

图2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刀片的正视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拉链头的左视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拉链头的俯视图;

图31为图29的拉链头沿a4-a4向剖视图;

图32为图30的拉链头沿b4-b4向剖视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拉链头的左视图;

图34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拉链头的俯视图;

图35为图33的拉链头沿a5-a5向剖视图;

图36为图35中d5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7为图34的拉链头沿b5-b5向剖视图;

图3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刀片的正视图;

图3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刀片的右视图;

图40为图38的刀片沿h5-h5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链带;

110:链牙;

200、300、400、500、600:拉链头;

210:上锁板;

211:上锁板侧板;

220:下锁板;

221:下锁板侧板;

230、330、430、530、630:分链块;

230a、330a、430a、530a、630a:第一端;

230b、330b、430b、530b、630b:第二端;

230c:第一侧面;

230d:第二侧面;

230e:第三侧面;

231、331、431、531、631:容置槽;

231a、331a、431a、531a、631a:第一开口;

232、332、432、532、632:螺孔;

232b:第二开口;

232c:第三开口;

233、333:卡槽;

240、340、440、540、640:刀片;

240a、340a、440a、540a、640a:前端;

240b、340b、440b、540b、640b:后端;

240c、440c、640c:过孔;

340c:卡块;

640d:通孔;

241:推杆;

242、342、442、542:弹性件;

250、350、450、550、650:螺杆;

250a、350a、450a、550a、650a:底端;

250b、650b:顶端;

650c:顶块;

260:弓形勾;

270:拉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针对传统拉链在使用过中当线头卡在拉链头内和/或链牙中时拉链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所述拉链包括链带100和拉链头200。所述链带100的数量为两片,每片链带100上各有一列链牙110,两片链带100上的两列链牙110交错排列。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拉链头200至少包括上锁板210、下锁板220和分链块230。所述上锁板210与所述下锁板220相对设置,所述分链块230设置在所述上锁板210与所述下锁板220之间。请结合图4至图8,所述分链块230具有第一端230a和第二端230b,所述第一端230a用于与所述链牙110接触,所述第二端230b与所述第一端230a相对。所述分链块230内开设有容置槽231,所述容置槽231具有第一开口231a,所述第一开口231a开设在所述第一端230a。所述分链块230内还开设有螺孔232,所述螺孔232与所述容置槽231的底面连通,且所述螺孔232在所述第二端230b上具有第二开口232b。所述拉链头200还包括刀片240和螺杆250。所述刀片240具有前端240a和后端240b,所述前端240a为所述刀片240具有刀刃的一端,所述后端240b为所述刀片240上与所述刀刃相对的一端。所述刀片240可伸缩设置在所述容置槽231内,所述刀片240的前端240a位于所述第一端230a,所述刀片240的后端240b位于所述容置槽231的底部。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刀片240的后端240b也可以设置为靠近所述容置槽231的底部。所述螺杆250具有底端250a和顶端250b,所述底端250a与所述顶端250b相对,所述螺杆250与所述螺孔232螺纹连接,所述底端250a位于所述分链块230内且所述底端250a对应所述刀片240的后端240b,所述顶端250b从所述第二开口232b伸出。旋转所述螺杆250后所述底端250a抵持在所述刀片240的后端240b并推动所述刀片240从而所述刀片240的前端240a从所述第一开口231a伸出。

本发明通过在所述拉链头200的分链块230上开设容置槽231和螺孔232,同时在所述容置槽231内可伸缩设置有刀片240,将所述螺孔232与所述螺杆250螺纹连接,在线头卡在所述拉链头200内和/或链牙110中时,通过旋转所述螺杆250从所述第二开口232b伸出的顶端250b来推进所述螺杆250的底端250a,进而推动所述刀片240的后端240b,使得所述刀片240的前端240a从所述第一开口231a伸出,所述刀片240的前端240a上具有刀刃,所述刀刃可切断卡在拉链头200内和/或链牙110中的线头,避免所述拉链头200中分链块230被线头缠绕而卡死;同时,在切断所述线头后,通过反向旋转所述螺杆250的顶端250b来撤除所述底端250a对所述刀片240的后端240b的压迫,所述刀片240收缩退回所述容置槽231内,从而避免在拉动拉链头200时所述刀片240的刀刃与链牙110接触而割伤链牙110和刮钝所述刀刃;另外,所述刀片240设置在容置槽231内且其具有刀刃的前端240a位于所述分链块230的第一端230a,所述分链块230的第一端230a位于所述拉链内部,因此可以避免使用者在使用所述拉链时被所述刀片240的刀刃割伤;还有,利用所述螺杆250的底端250a对所述刀片240的后端240b抵持还可将刀片240保持在固定外置,在所述刀片240的前端240a从所述第一开口231a伸出的情况下,可通过推动所述拉链头200来加快所述刀片240切割线头的速度。

请参阅图4和图9,所述分链块230大致呈三棱柱形,所述分链块230具有三个侧面:第一侧面230c、第二侧面230d和第三侧面230e,所述第一侧面230c与所述第二侧面230d的交界处位于所述第一端230a,所述第一端230a位于所述拉链内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230c与所述第二侧面230d在交界处圆滑过渡并形成所述第一端230a的端面,所述第三侧面230e位于所述第二端230b,所述第二端230b设置在所述拉链的外侧,且所述第三侧面230e形成所述第二端230b的端面。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保证所述分链块230具有较大的体积的同时所述第一端230a的宽度较小,所述分链块230较大的体积便于减小在工艺生产过程中在所述分链块230内设置刀片240的难度,而所述第一端230a的宽度较小则便于所述第一端230a与所述链牙110直接接触,进而使得设置在所述分链块230内的刀片240在从所述第一开口231a伸出的长度较短的情况下也能切割到卡在拉链头200内和/或链牙中的线头。但是,在此对所述分链块230的形状并不作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分链块230也可以是半圆柱形、四棱柱形等。

请参阅图9至图14,在所述分链块230上设置所述容置槽231,所述容置槽231为所述分链块230的第一端局部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所述凹槽具有一个开口,所述开口为所述第一开口231a,所述凹槽的底部位于所述分链块230内部且所述底部与所述第一开口231a相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截面优选设置为呈矩形,所述截面为与所述第三侧面230e平行的面。通过将所述容置槽231的截面设置为矩形,使得所述容置槽231具有较大的高度,以便在其内设置较宽的刀片240,而所述刀片240的宽度较大时则更利于所述刀片240对准线头并进行切割。

在所述容置槽231内设置所述刀片240,所述设置的方式为可伸缩设置。

请参阅图15和图16,所述刀片240包括本体,在所述本体上具有所述前端240a和所述后端240b,同时,在所述本体上还开设有过孔240c。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孔240c的数量为一个,但是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过孔240c的数量可以是多个。所述过孔240c呈方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过孔240c也可以呈圆形,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4和图14,在所述容置槽23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卡槽233。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卡槽23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卡槽233为所述容置槽231的内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详细地,所述两个卡槽233分别开设在所述容置槽231两侧的内侧壁上,且所述两个卡槽233互为对应平行。

请结合图4至图8,所述拉链头200还包括推杆241和弹性件242。所述推杆241穿过所述过孔240c,且所述推杆241的端部卡设在所述卡槽233内。详细地,所述推杆241设置为与所述过孔240c相适配,以增强所述推杆241与所述刀片240之间的稳固性,防止所述刀片240摆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孔240c的形状呈方形,因此,所述推杆241的横截面也呈方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过孔240c的形状呈圆形时,所述推杆241的横截面也优选设置为圆形。在此不应当理解为所述过孔240c的形状必须与所述推杆241的横截面形状一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只要所述推杆241能穿过所述过孔240c即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23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推杆241的两端分别卡设在所述两个卡槽233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卡槽233的数量为单数时,所述推杆241可以设置为一端卡设在所述卡槽233内,而另一端的端部贴近所述容置槽231的内侧壁。所述弹性件242设置在所述卡槽233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42为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42可以是具有弹性的橡胶条等。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23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弹性件242的数量也优选为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4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更详细地,所述弹性件242位于所述推杆241的端部与所述卡槽233的端面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42位于所述第一端230a与所述推杆241之间,所述弹性件2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推杆241的端部和所述卡槽233的端面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所述弹性件242位于所述第一端230a与所述推杆241之间,所述弹性件242的两端均不与所述推杆241的端部和所述卡槽233的端面连接。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42还可以位于所述分链块230的第二端230b与所述推杆241之间,所述弹性件2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推杆241的端部和所述卡槽233的端面连接。

请结合图4、图5、图6和图14,在所述分链块230上还设置有所述螺孔232,所述螺孔232为直孔道,所述螺孔232与所述容置槽231连通,所述螺孔232具有两个开口,分别为第二开口232b和第三开口232c,所述第二开口232b位于所述第二端230b,所述第三开口232c位于所述容置槽231的底面。同时,所述螺孔232还设置有内螺纹。在所述螺杆250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互配合作用从而将所述螺孔232与所述螺杆250螺纹连接。为了方便旋转,所述螺杆250的顶端250b设置为尺寸较所述底端250a的尺寸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杆250的底端250a对应所述刀片240的后端240b,但是所述螺杆250与所述刀片240彼此独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螺杆250也可以与所述刀片240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容置槽231内侧壁上开设卡槽233,同时在所述刀片240上设置过孔240c,在所述拉链头200内还设置推杆241和弹性件242,所述推杆241穿过所述过孔240c且端部卡设于所述卡槽230内,所述弹性件240设置在所述卡槽233内,从而实现所述刀片240可伸缩设置在所述容置槽231内。在使用所述拉链时,旋转螺杆250,所述螺杆250沿所述螺孔232向所述分链块230的第一端230a移动,使所述螺杆250的底端250a抵持在所述刀片240的后端240b并对所述后端240b形成压迫,从而推动所述刀片240,令所述刀片240沿所述容置槽231向所述分链块230的第一端230a移动并使得所述刀片240的前端240a从所述第一开口231a伸出。在所述刀片240向所述分链块230的第一端230a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刀片240会带动穿过所述过孔240c的推杆241沿所述卡槽233一起向所述第一端230a移动。而所述推杆241在向所述第一端230a移动的过程中会对设置在所述卡槽233内的且位于所述第一端230a与所述推杆241之间的弹性件242产生挤压。所述刀片240的前端240a从所述第一开口231a伸出后便可切割卡在所述拉链头200内和/或链牙110中的线头。切割掉线头后,反向旋转所述螺杆250,所述螺杆250沿所述螺孔232向所述分链块230的第二端230b移动,撤除所述底端250a对所述刀片240的后端240b的压迫,所述被挤压的弹性件242伸展,在伸展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242推动所述推杆241沿所述卡槽233向所述分链块230的第二端230b移动,所述推杆241在向所述分链块230的第二端230b移动时进一步带动所述刀片240沿所述容置槽231向所述容置槽231的底部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刀片240缩退回所述容置槽231内,所述刀片240复位。在其他实施例中,若所述弹性件242设置在所述卡槽233内且位于所述分链块230的第二端230b与所述推杆241之间,所述弹性件2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推杆241的端部和所述卡槽233的端部连接,则所述推杆241在向所述第一端230a移动的过程中则会使所述弹性件242拉长。而在停止压迫所述刀片240的后端240b后,所述被拉长的弹性件242收缩,在收缩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242拉动所述推杆241沿所述卡槽233向所述分链块230的第二端230b移动,所述推杆241在向所述分链块230的第二端230b移动时进一步带动所述刀片240沿所述容置槽231向所述容置槽231的底部移动并使得所述刀片240缩退回所述容置槽231内,所述刀片240复位。

还有,设置在所述容置槽231内的所述刀片240优选设置为与所述容置槽231相适配。从而,所述刀片240设置在所述容置槽231内时,所述容置槽231的内侧壁可以对所述刀片240进行限位,防止所述刀片240摆动;而同时,所述刀片240也会对设置在所述卡槽233内的弹性件242进行限位,防止所述弹性件242从所述卡槽233中滑出或者突出。

另外,请参阅图2至图7,在所述上锁板2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锁板侧板211,在所述下锁板22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下锁板侧板221,所述上锁板侧板211与所述下锁板侧板221相互对应,且在所述上锁板侧板211与所述下锁板侧板221之间形成有间隔,所述间隔用于穿过所述链带100,同时,所述上锁板侧板211与所述下锁板侧板221还能在所述链带100进入所述拉链头200时将所述链牙110限制在所述拉链头200内并对所述链牙110进行挤压以使得两片链带100上的两列交错排列的链牙110相互配合在一起。

请参阅图2和图3,为了方便拉动所述拉链头200,所述拉链头200还进一步包括弓形勾260和拉片270。所述弓形勾260固定设置在所述上锁板210相对于所述分链块230的一侧表面,所述弓形勾260与所述拉片270连接。在使用所述拉链时,通过拉动所述拉片270可带动所述拉链头200来回移动,方便又省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可伸缩设置刀片的具体方式进行变更。

具体地,请参阅图17至图20,所述拉链包括拉链头300,所述拉链头300包括分链块330,所述分链块330上设置有容置槽331和螺孔332,所述容置槽331内可伸缩设置有刀片340,所述螺孔332与螺杆350螺纹连接。其中,所述螺孔332与所述螺杆350的具体设置方式请参照实施例1中螺孔232与螺杆250的设置方式,在此不作赘述。

请参阅图21至图23,所述刀片340包括本体,在所述本体上具有前端340a和与所述前端340a相对的后端340b,同时,在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卡块340c,所述卡块340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侧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块340c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卡块340c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两侧面上且互为对应。但是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块340c的数量可以是1个或者两个以上,当所述卡块340c的数量是两个以上时,所述两个以上卡块340c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两个侧面上,也可以均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同一侧面上。还有,所述卡块340c与所述本体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卡块340c与所述本体可以分别单独成型,然后通过粘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将所述卡块340c固定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侧面上。

请参阅图19,在所述容置槽33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卡槽333。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卡槽33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优选所述卡槽333的数量与所述卡块340c的数量相等。所述卡槽333为所述容置槽331的内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详细地,所述两个卡槽333分别开设在所述容置槽331两侧的内侧壁上,且所述两个卡槽333互为对应平行。

所述拉链头300还包括弹性件342。所述弹性件342设置在所述卡槽333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42为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42可以是具有弹性的橡胶条等。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33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弹性件342的数量也为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4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更详细地,所述弹性件342位于所述卡块340c的端部与所述卡槽333的端面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42位于所述分链块330的第一端330a与所述卡块340c之间,所述弹性件3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块340c的端部和所述卡槽333的端面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为所述弹性件342位于所述分链块330的第一端330a与所述卡块340c之间,所述弹性件342的两端均不与所述卡块340c的端部和所述卡槽333的端面连接。而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42还可以位于所述分链块330的第二端330b与所述卡块340c之间,所述弹性件3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块340c的端部和所述卡槽333的端面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容置槽331内侧壁上开设卡槽333,同时在所述刀片340上固定设置卡块340c,所述卡块340c卡设在所述卡槽333内,在所述拉链头300上还设置有弹性件342,所述弹性件340设置在所述卡槽333内,从而实现所述刀片340可伸缩设置在所述容置槽331内。在使用所述拉链时,旋转螺杆350,所述螺杆350沿所述螺孔332向所述分链块330的第一端330a移动,使所述螺杆350的底端350a抵持在所述刀片340的后端340b并对所述后端340b形成压迫,从而推动所述刀片340,令所述刀片340沿所述容置槽331向所述分链块330的第一端330a移动并使得所述刀片340的前端340a从所述容置槽331的第一开口331a伸出。在所述刀片340向所述分链块330的第一端330a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刀片340会带动所述卡块340c沿所述卡槽333一起向所述第一端330a移动。而所述卡块340c在向所述第一端330a移动的过程中会对设置在所述卡槽333内的且位于所述第一端330a与所述卡块340c之间的弹性件342产生挤压。所述刀片340的前端340a从所述第一开口331a伸出后便可切割卡在所述拉链头300内和/或链牙110中的线头。切割掉线头后,反向旋转所述螺杆350,所述螺杆350沿所述螺孔332向所述分链块330的第二端330b移动,撤除所述底端350a对所述刀片340的后端340b的压迫,所述被挤压的弹性件342伸展,在伸展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342推动所述卡块340c沿所述卡槽333向所述分链块330的第二端330b移动,所述卡块340c在向所述分链块330的第二端330b移动时进一步带动所述刀片340沿所述容置槽331向所述容置槽331的底部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刀片340缩退回所述容置槽331内,所述刀片340复位。在其他实施例中,若所述弹性件342设置在所述卡槽333内且位于所述第二端330b与所述卡块340c之间,所述弹性件3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块340c的端部和所述卡槽333的端面连接,则所述卡块340c在向所述第一端330a移动的过程中则会使所述弹性件342拉长。而在停止压迫所述刀片340的后端340b后,所述被拉长的弹性件342收缩,在收缩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342拉动所述卡块340c沿所述卡槽333向所述分链块330的第二端330b移动,所述卡块340c在向所述第二端330b移动时进一步带动所述刀片340沿所述容置槽331向所述容置槽331的底部移动并使得所述刀片340缩退回所述容置槽331内,所述刀片340复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可伸缩设置刀片的具体方式进行变更。

具体地,请参阅图24至图27,所述拉链包括拉链头400,所述拉链头400包括分链块430,所述分链块430上设置有容置槽431和螺孔432,所述容置槽431内可伸缩设置有刀片440,所述螺孔432与螺杆450螺纹连接。其中,所述螺孔432与所述螺杆450的具体设置方式请参照实施例1中螺孔232与螺杆250的设置方式,在此不作赘述。

请参阅图28,所述刀片440包括本体,在所述本体上具有前端440a和与所述前端440a相对的后端440b,同时,在所述本体上还开设有过孔440c。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孔440c的数量为一个,但是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过孔440c的数量可以是多个。所述过孔240c呈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过孔440c也可以呈方形、矩形等,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26,所述拉链头400还包括弹性件442。所述弹性件442穿过所述过孔440c,且所述弹性件4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置槽431两侧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详细地,所述弹性件442的端部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与所述容置槽43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为了使所述弹性件442与所述容置槽431的内侧壁更稳定地连接在一起,所述弹性件442的端部部分嵌入所述分链块430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442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孔440c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弹性件442的数量也为1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44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

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刀片440上设置过孔440c,在所述拉链头400内还设置有弹性件442,所述弹性件442穿过所述过孔440c且两端端部分别与所述容置槽431两侧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刀片440可伸缩设置在所述容置槽431内。在使用所述拉链时,旋转螺杆450,所述螺杆450沿所述螺孔432向所述分链块430的第一端430a移动,使所述螺杆450的底端450a抵持在所述刀片440的后端440b并对所述后端440b形成压迫,从而推动所述刀片440,令所述刀片440沿所述容置槽431向所述分链块430的第一端430a移动并使得所述刀片440的前端440a从所述容置槽431的第一开口431a伸出。在所述刀片440向所述分链块430的第一端430a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刀片440会拉长穿过所述过孔440c的弹性件442。所述刀片440的前端440a从所述第一开口431a伸出后便可切割卡在所述拉链头内和/或链牙中的线头。切割掉线头后,反向旋转所述螺杆450,所述螺杆450沿所述螺孔432向所述分链块430的第二端430b移动,撤除所述底端450a对所述刀片440的后端440b的压迫,所述拉长的弹性件442收缩,在收缩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442带动所述刀片440沿所述容置槽431向所述容置槽431的底部移动并使得所述刀片440缩退回所述容置槽431内,所述刀片440复位。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可伸缩设置刀片的具体方式进行变更。

具体地,请参阅图29至图32,所述拉链包括拉链头500,所述拉链头500包括分链块530,所述分链块530上设置有容置槽531和螺孔532,所述容置槽531内可伸缩设置有刀片540,所述螺孔532与螺杆550螺纹连接。其中,所述螺孔532与所述螺杆550的具体设置方式请参照实施例1中螺孔232与螺杆250的设置方式,在此不作赘述。

更具体地,所述刀片540包括本体,在所述本体上具有前端540a和与所述前端540a相对的后端540b。

请参阅图31和图32,所述拉链头500还包括弹性件542。所述弹性件542设置在所述容置槽531内。所述弹性件542的一端与所述刀片540的后端540b连接,所述弹性件542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置槽531的底部连接。详细地,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将所述弹性件542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刀片540的后端540b和所述容置槽531的底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542为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542也可以是具有弹性的橡胶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542的数量也为两个,所述两个弹性件542彼此间隔,而螺杆550位于所述两个弹性件542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542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或者两个以上。

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拉链头500内还设置有弹性件542,所述弹性件542的两端端部分别与所述刀片540的后端540b和所述容置槽531的底部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刀片540可伸缩设置在所述容置槽531内。在使用所述拉链时,旋转螺杆550,所述螺杆550沿所述螺孔532向所述分链块530的第一端530a移动,使所述螺杆550的底端550a抵持在所述刀片540的后端540b并对所述后端540b形成压迫,从而推动所述刀片540,令所述刀片540沿所述容置槽531向所述分链块530的第一端530a移动并使得所述刀片540的前端540a从所述容置槽531的第一开口531a伸出。在所述刀片540向所述分链块530的第一端530a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刀片540会拉长所述弹性件542。所述刀片540的前端540a从所述第一开口531a伸出后便可切割卡在所述拉链头500内和/或链牙110中的线头。切割掉线头后,反向旋转所述螺杆550,所述螺杆550沿所述螺孔532向所述分链块530的第二端530b移动,撤除所述底端550a对所述刀片540的后端540b的压迫,所述拉长的弹性件542收缩,在收缩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542带动所述刀片540沿所述容置槽531向所述容置槽531的底部移动并使得所述刀片540缩退回所述容置槽531内,所述刀片540复位。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可伸缩设置刀片的具体方式进行变更。

具体地,请参阅图33至图37,所述拉链包括拉链头600,所述拉链头600包括分链块630,所述分链块630上设置有容置槽631和螺孔632,所述容置槽631内可伸缩设置有刀片640,所述螺孔532与螺杆550螺纹连接,且所述刀片640与所述螺杆650活动连接,且所述螺杆650可绕所述螺杆650的轴心旋转。

请结合图38至图40,所述刀片640包括本体,在所述本体上具有前端640a和与所述前端640a相对的后端640b,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贯穿的过孔640c,所述过孔640c靠近所述后端640b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孔640c的横截面优选设置为呈矩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过孔640c的横截面也可以设置为方形或圆形等。进一步,所述刀片640上还设置有一通孔640d,所述通孔640d连通所述过孔640c与所述后端640b。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640d的横截面呈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通孔640d的横截面也可以呈矩形或方形,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35至图37,所述螺杆650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底端650a和顶端650b,所述底端650a上还固定设置有一顶块650c。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块650c优选设置为球体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顶块650c还可以设置为方块。所述顶块650c设置在所述过孔640c内且所述顶块650c在所述过孔640c内可活动。详细地,所述螺杆650的底端650a穿过所述通孔640d并与设置在所述过孔640c内的顶块650c固定连接。更详细地,所述螺杆650的底端650a的直径小于所述通孔640d的直径,所述顶块650c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640d的直径。

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刀片640上设置有过孔640c,同时在所述螺杆650上固定设置一被限定在所述过孔640c内且在所述过孔640c内可活动的顶块650c,从而实现所述刀片640与所述螺杆650活动连接,且所述螺杆650可绕所述螺杆650的轴心旋转,进而实现所述刀片640在所述容置槽631内可伸缩设置。具体地,在使用所述拉链时,旋转螺杆650,所述螺杆650沿所述螺孔632向所述分链块630的第一端630a移动,所述螺杆650上的顶块650c绕所述螺杆650的轴心旋转并对所述后端540b形成压迫,从而推动所述刀片640,令所述刀片640沿所述容置槽631向所述分链块630的第一端630a移动并使得所述刀片640的前端640a从所述容置槽631的第一开口631a伸出。所述刀片640的前端640a从所述第一开口631a伸出后便可切割卡在所述拉链头600内和/或链牙110中的线头。切割掉线头后,反向旋转所述螺杆650,所述螺杆650沿所述螺孔632向所述分链块630的第二端630b移动,被限定在所述过孔640c内的顶块650c拉动所述刀片640沿所述容置槽631向所述容置槽631的底部移动并使得所述刀片640缩退回所述容置槽631内,所述刀片640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