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梳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4844发布日期:2019-03-02 02:24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梳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美发产品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梳齿。



背景技术:

在梳子的梳齿上加了吸水层,为了使吸水层在使用过常中避免上下移动, 其需要通过一种方法能将吸水层加以固定, 以胶水粘合不够环保, 同时由于吸水层具有柔软的特征, 并且耐高温能力有限, 在其上端加入固定件的成形工艺具有技术上的难题, 比如注塑时的渗漏, 而由于梳齿的尺寸极小, 以手工方式来缝制一个封口也具有相当高的难度, 同时成本也会大幅度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梳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梳齿,所述梳齿包括:

梳齿芯;

吸水层,其包裹在所述梳齿芯外,与所述梳齿芯相贴合;

阻挡件,其套装在所述吸水层上部外侧,用于限制注塑料下流的阻挡件;以及

固定部,其通过注塑形成在所述梳齿芯、吸水层和阻挡件上端,将所述阻挡件相粘连, 同时其至少与所述梳齿芯和吸水层的其中一个相粘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梳齿还包括:

固定卡环,其卡接在吸水层下端外侧,将所述吸水层卡接在所述梳齿芯外侧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梳齿芯下端外径大于上端外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顶面呈球面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将梳齿芯、吸水层和阻挡件三者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梳齿芯上端设有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阻挡件相配合的阶梯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不仅解决了注塑料下漏的问题,同时避免了手工方式缝制高人工成本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梳齿中梳齿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梳齿中梳齿芯与吸水层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梳齿中梳齿芯、吸水层和阻挡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梳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梳齿,所述梳齿在制作时包括:

提供梳齿芯10、吸水层20、阻挡件30和注塑模具(图中未标出);所述吸水层20与所述梳齿芯10形状相配合,所述阻挡件30和所述注塑模具(图中未标出)与所述梳齿芯10和/或吸水层20上端相配合;

将所述吸水层20包裹在所述梳齿梳齿芯10外;

将所述阻挡件30套装在所述梳齿芯10和吸水层20上端;

将注塑模具(图中未标出)与所述阻挡件30、梳齿芯10和/或吸水层20上端相配合进行注塑,形成固定部40。

具体的,本方案中采用了阻挡件30,在注塑前,将阻挡件30套装在梳齿芯10和吸水层20的上端,阻挡件将吸水层20压合在梳齿芯10外侧壁上,使得吸水层20和梳齿芯10之间没有间隙或者间隙变得很小,当注塑时,就可以避免注塑料在高压下通过吸水层20和梳齿芯10之间的缝隙往下流,影响这个产品的美观,同时,如果注塑料向下流与下方的吸水层20相遇后,当注塑料凝固后,吸水层20就会丧失吸水效果,大大影响产品的使用。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杜绝注塑料的下漏,但是,即使下漏,其下漏的距离都较小,正好被阻挡件30挡住,不管是在使用还是美观来讲,都不会对产品造成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梳齿芯10下端外径大于上端外径。

具体的,梳齿芯10下端外径大于上端外径,该设计使得吸水层20能够从梳齿芯10上端套入,同时,由于梳齿芯10下端外径较大,即可限制吸水层20往下滑动的距离。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吸水层20下端开口的内径小于梳齿芯10下端的最大外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40顶面呈球面形。

具体的,将固定部40设计为球面形,避免在使用时对头皮的刮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40将阻挡件30, 梳齿芯10和/或吸水层20固定连接。

具体的,当固定部40凝固后,其与阻挡件30、梳齿芯10和/或吸水层20粘连在一起,使得吸水层20牢牢的被固定在梳齿芯10外。该工艺方法实现简单,实用性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梳齿芯10上端设有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阻挡件30相配合的阶梯结构。

具体的,设计阶梯结构,更便于阻挡件30的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安装时还需要:

提供固定卡环,所述固定卡环内径小于梳齿芯10底部和吸水层20底部两者外径之和;

将所述固定卡环卡接在所述吸水层20底部,将吸水层20卡接固定在梳齿芯10底部。

具体的,在吸水层20底部设计固定卡环,将吸水层20底部也牢牢固定在梳齿芯10底部,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吸水层20向上卷起。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不仅解决了高压下注塑料下漏的问题,同时避免了手工方式缝制封口的高人工成本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