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8885发布日期:2019-03-27 09:46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量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量脚器。



背景技术:

鞋子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最早人们为了克服特殊情况,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就发明了毛皮鞋子。鞋子发展到现在,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各种样式功能的鞋子随处可见。

在购买鞋子的时候,会根据顾客的脚形来确定尺码,但是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直接试穿进行确定,没有一个较好的测量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量脚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量脚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量脚板,所述量脚板包括前掌板和后掌板,所述后掌板包括用于与放置脚后跟的后跟板,所述后跟板上设置有后沿,所述后掌板相对后跟板的两侧设置有测沿,所述测沿与后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掌板固定连接在底板上,所述后掌板铰接在前掌板上,所述后掌板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铰接在后掌板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卡槽,所述卡槽用于支撑杆插入,支撑起后掌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槽为连续的锯齿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掌板上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支撑杆铰接在收纳槽中,并被收纳在收纳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掌板上设置有铰接槽,所述后掌板上设置有嵌入铰接槽的铰接块,所述铰接槽内设置有第一铰接孔,所述铰接块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铰接孔同心的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内同时连接有第一铰接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纳槽设置有第二铰接柱,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三铰接孔,所述第二铰接杆铰接在第三铰接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包括连接杆和插入杆,所述连接杆用于铰接在收纳槽中,所述插入杆用于插入到卡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入杆可伸缩设置在连接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插入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中。

在需要对脚进行测量的时候,人走上底板,将人的脚放置在量脚板上,在前掌板上设置有脚尺码的刻度,人的脚后跟抵在后沿上,后沿和测沿的设置,可以保证脚位于量脚板内,不会超出量脚板外。这样就可以不需要试穿鞋子对脚的尺码进行一个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铰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底板;2、量脚板;3、前掌板;4、后掌板;5、后沿;6、测沿;7、支撑杆;8、卡槽;9、收纳槽;10、铰接槽;11、铰接块;12、第一铰接孔;13、第二铰接孔;14、第一铰接轴;15、第二铰接柱;16、第三铰接孔;17、连接杆;18、插入杆;19、螺纹孔;20、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所示,对实施例一进一步详述,

一种量脚器,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量脚板2,所述量脚板2包括前掌板3和后掌板4,所述后掌板4包括用于与放置脚后跟的后跟板,所述后跟板上设置有后沿5,所述后掌板4相对后跟板的两侧设置有测沿6,所述测沿6与后延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脚进行测量的时候,人走上底板1,将人的脚放置在量脚板2上,在前掌板3上设置有脚尺码的刻度,人的脚后跟抵在后沿5上,后沿5和测沿6的设置,可以保证脚位于量脚板2内,不会超出量脚板2外。这样就可以不需要试穿鞋子对脚的尺码进行一个测量。

参照图2至4,对实施例二进一步详述,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出改进,

目前市面上,很多鞋子的后脚掌部分都是比前脚掌部分高出一点的,这就给确定鞋子的尺码作出新的要求,不能简单测量,而且每一款鞋子的后脚掌部分高出部分都不一样,因此本申请提供第二实施例,设置一个可以调节后脚掌位置高度的量脚器。

所述前掌板3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所述后掌板4铰接在前掌板3上,所述后掌板4上设置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铰接在后掌板4上,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若干卡槽8,所述卡槽8用于支撑杆7插入,支撑起后掌部。

在需要调整高度的时候,由于后掌板4是铰接在前掌板3上的,因此可以直接将后掌板4翻起,将铰接在后掌板4上的支撑杆7取出,支撑杆7是铰接在后掌板4上的,因此很方便将其翻出,之后将支撑杆7背向铰接处的一端嵌入到插槽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支撑结构,这样就可以改变后掌板4的高度。

所述卡槽8为连续的锯齿状。

将卡槽8设置成锯齿状,可以使得在支撑杆7嵌入的过程中,沿着锯齿的斜面划入,使得整个嵌入过程更加流畅。

所述后掌板4上设置有收纳槽9,所述支撑杆7铰接在收纳槽9中,并被收纳在收纳槽9中。

收纳槽9的设置,可以将支撑杆7收纳在其中,使得在前掌板3和后掌板4铺平的过程中,不会有异物凸起的情况,更加方便收纳。

所述前掌板3上设置有铰接槽10,所述后掌板4上设置有嵌入铰接槽10的铰接块11,所述铰接槽10内设置有第一铰接孔12,所述铰接块11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铰接孔12同心的第二铰接孔13,所述第一铰接孔12和第二铰接孔13内同时连接有第一铰接轴14。

通过铰接槽10和铰接块11的设置,使得前掌板3和后掌板4在固定时,能够有一个预定位作用,更加方便安装。之后将第一铰接轴14同时穿过第一铰接孔12和第二铰接孔13,实现一个铰接结构,这种铰接结构较为简单,易于操作。

所述收纳槽9设置有第二铰接柱15,所述连接杆17上设置有第三铰接孔16,所述第二铰接杆铰接在第三铰接孔16中。

通过第三铰接孔16和第二铰接柱15的配合形成一个铰接结构,这种铰接结构较为简单易于操作。

所述支撑杆7包括连接杆17和插入杆18,所述连接杆17用于铰接在收纳槽9中,所述插入杆18用于插入到卡槽8中。

参照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三作出进一步详述,

所述插入杆18可伸缩设置在连接槽中。

所述连接杆17上设置有螺纹孔19,所述插入杆18上设置有外螺纹20,所述外螺纹20螺纹连接在螺纹孔19中。

通过插入杆18的可伸缩设置,可以使得对后掌板4的高度进行一个微调,方便调整。同时螺纹孔19和外螺纹20的结构,较为简单易于操作和加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