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和具有该鞋底的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8875发布日期:2019-03-27 09:46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鞋底和具有该鞋底的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鞋底和具有该鞋底的鞋。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人们经常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行走或站立,因此穿着一双舒适且方便运动的鞋子是必须的。现有的技术方案,通常是在鞋底底面的足掌位置开设多个横向凹槽,以使鞋底更易弯折,来提高鞋底的穿着舒适度。但是,大量横向凹槽的开设会降低鞋底的结构强度,使得鞋底的支撑力减弱;同时运动弯折过程中,设置在足掌位置的横向凹槽容易嵌入石子,使鞋底的支撑和运动功能进一步降低。

为了满足鞋子方便运动的需求,现有的技术方案,通常使用密度低、高回弹的材料来增强鞋底的高回弹缓冲性能,但同时也导致了鞋底稳定性降低和抗扭转效果减弱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可在鞋底表面的中腰部设置一个腰片,但是腰片多为硬质TPU材质,无法实现鞋底后跟与前掌之间的柔顺过渡,降低了鞋底穿着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鞋底,既有利于力的传递,又具有优异的易弯折性且无需在足掌底部开设横向凹槽,以延长鞋底寿命且提升运动性能;进一步地鞋底能稳定支撑及抗扭转之外,还实现了柔顺过渡和减震的效果,保证了鞋底整体的舒适度和功能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设有若干个内凹部,在鞋底本体的底部边缘形成波浪形结构。

基于上述第一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二技术方案中,所述若干个内凹部设于鞋底本体的底部侧边,所述内凹部向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内凹且与鞋底本体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

基于上述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三技术方案,在第三技术方案中,所述若干个内凹部分别设于鞋底本体的底部侧边的足掌、中腰、足跟的其中一个或多个位置。设于中腰位置的所述内凹部的开口弧度比设于足掌位置和足跟位置的内凹部大。

基于上述第一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四技术方案,在第四技术方案中,所述鞋底本体上表面部设有若干横向贯通的第二横向凹槽。

基于上述第四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五技术方案,在第五技术方案中,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部设有第一横向凹槽,所述第一横向凹槽的截面呈平滑曲线,且与鞋底本体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所述第一横向凹槽和第二横向凹槽错位设置。

基于上述第四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六技术方案,在第六技术方案中,所述鞋底还包括支撑片,所述支撑片包括连为一体的支撑片本体和两个以上的延伸部;所述支撑片本体设于鞋底本体上表面部,且跨设于所述第二横向凹槽,以与所述第二横向凹槽形成横向的镂空结构;所述支撑片的延伸部,沿鞋底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鞋底本体上表面部设有与所述延伸部相匹配的若干竖向凹槽,所述的延伸部设于所述竖向凹槽。

基于上述第六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七技术方案,在第七技术方案中,所述每个延伸部下表面设有竖向加强筋。

基于上述第一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八技术方案,在第八技术方案中,所述鞋底还包括一片式的耐磨贴底,所述耐磨贴底的底部边缘与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部边缘吻合一致。

一种鞋,包括鞋帮面,还包括如第一至第八技术方案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鞋底,所述的鞋底与鞋帮面固定连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鞋底本体设有若干个内凹部,所述内凹部平滑过渡连接形成了波浪形结构。所述鞋底本体底部边缘形成的波浪形结构,使得人体在行走过程中,因人体的重量而产生的压力更好地分散于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从而降低单位面积的承重力,以提升穿着鞋底本体的舒适度,即更好地实现了力的传递;且鞋底本体边缘为波浪形结构使得鞋底本体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延展性得到了提升。

若干个内凹部设于底部侧边,因此行走中鞋底接触面不会卡入异物,大大提高了实用性;内凹部与其他部分平滑过渡,使得鞋底本体的结构强度更大,产生更好的支撑效果;内凹部使鞋底本体的边缘形成了波浪形结构以实现力的传递。

鞋底本体的底部侧边在足掌位置设有若干内凹部,使得鞋底本体在行走过程中容易弯折以方便运动;鞋底本体的底部侧边在中腰位置同样设有内凹部,设于中腰位置的内凹部的开口弧度比设于足掌位置和足跟位置的内凹部大,用以实现鞋底在中腰位置易弯折且提高鞋底在运动步态下的形变能力,进一步地提升鞋底的穿着舒适度;鞋底本体的底部侧边在足跟位置同样设有内凹部,使得在足跟位置的鞋底本体边缘同样形成了波浪型曲线,与鞋底本体底部侧边在足掌及中腰位置的内凹部所形成的波浪形曲线相互连接为波浪形结构。

鞋底本体的上表面设有第二横向凹槽,是为了实现鞋底本体的减震功能及保证运动时鞋底的稳定性。

鞋底本体的底部设置第一横向凹槽,同样是使鞋底本体有减震效果,提升了运动性能;所述的第一横向凹槽与第二横向凹槽的错位设置,使鞋底本体的强度得到进一步增强。

在鞋底本体上表面的足跟位置设有硬质TPU支撑片,为了保证鞋底本体的支撑稳定及抗扭转的效果;支撑片设有支撑片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鞋底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实现鞋底本体在运动步态下的柔顺过渡;支撑片本体跨设于第二横向凹槽,即支撑片与第二横向凹槽之间形成了镂空间隙,所述镂空间隙起到了减震的效果;鞋底本体上表面设置的竖向凹槽,目的在于使支撑片更牢固地贴设于鞋底本体上表面,不易滑动。

支撑片的延伸部底面设有竖向加强筋,以增强支撑片延伸部的强度,使支撑片更为耐用。

鞋底还包括耐磨贴底,能保护鞋底本体并增大了鞋底的摩擦力,进一步地方便运动且延长使用寿命;耐磨贴底的底面设有中心十字,用于对准中心十字贴设于鞋底本体。

一种相关的鞋,由鞋帮面和具有上述各项特征的鞋底组成,能保证鞋的易弯折性且又不会因为在足掌位置的底部开设横向凹槽而导致鞋底的寿命减短或性能下降;进一步地,鞋能稳定支撑及抗扭转之外,还实现了柔顺过渡和减震的功能,提升了鞋整体的舒适度并能方便运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鞋底本体的底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鞋底本体的上表面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片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耐磨贴片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鞋底整体结构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鞋底本体1包括:

鞋底本体底部10,包括:内凹部101,包括足掌位置内凹部1010、中腰位置内凹部1011、足跟位置内凹部1012;第一横向凹槽102、本体中心十字103;

鞋底本体上表面部11,包括:第二横向凹槽110、竖向凹槽111;

支撑片2,包括:支撑片本体20、支撑片延伸部21;

耐磨贴底3,包括:防滑凸起30、贴底中心十字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至图5,图1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鞋底的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支撑片2及耐磨贴底3。

其中,

鞋底本体1包括鞋底本体底部10和鞋底本体上表面部11。

如图1所示,鞋底本体底部10包括内凹部101、第一横向凹槽102和本体中心十字10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凹部101包括足掌位置内凹部1010、中腰位置内凹部1011和足跟位置内凹部10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凹部101都在鞋底本体底部10的底面开口,所述底面开口都仅设于鞋底本体底部10的侧边。

鞋底本体底部10的侧边在足掌位置设有3个互不对称的向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内凹的足掌位置内凹部1010,将鞋底本体的足掌部分进行弯折时,足掌底部光滑不会出现折痕;且所述足掌位置内凹部1010与鞋底本体底部10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使鞋底本体1的边缘在足掌位置形成波浪形曲线。

同样在鞋底本体底部10侧边的中腰位置设置2个互相对称的中腰位置内凹部1011,使鞋底本体1的中腰位置能进行弯折;中腰位置内凹部1011的开口弧度比足掌位置内凹部1010和足跟位置的内凹部1012大,用以进一步提升在运动步态下鞋底在中腰位置的形变能力;所述中腰位置内凹部1011也与鞋底本体1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使鞋底本体1的边缘在中腰位置形成波浪形曲线。

同样在在鞋底本体底部10侧边的足跟位置设置2个互相对称的足跟位置内凹部10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足跟位置内凹部1012相对形成了开口宽度大于8mm的第一横向凹槽102,所述第一横向凹槽102设于鞋底本体底部10的底面且横向贯通,第一横向凹槽102的截面呈平滑曲线,且与鞋底本体1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使鞋底本体1的边缘在足跟位置形成波浪形曲线。

鞋底本体底部10在足掌位置、中腰位置及足跟位置的边缘所形成的波浪形曲线相互连接可形成波浪形迭代闭合曲线,如图1所示。

所述本体中心十字103设于鞋底本体底部10的底面,在足掌位置和足跟位置各设有一个本体中心十字103,方便于耐磨贴底3的定位贴设于鞋底本体底部10。

如图2所示,鞋底本体上表面部11,包括第二横向凹槽110和竖向凹槽111,在本实施例中,在鞋底本体上表面部11的足跟位置设有2个开口宽度等宽的第二横向凹槽110,所述第二横向凹槽110横向贯通,2个第二横向凹槽110中间设有横向贯通的凸起部以形成凹槽;在鞋底本体上表面部11的中腰部分设有2个开口宽度等宽的竖向凹槽111。

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片2由硬质TPU片制成,支撑片2包括支撑片本体20和支撑片延伸部21,所述支撑片本体20与支撑片延伸部21连为一体,用以保证鞋底本体的支撑稳定及抗扭转的效果;支撑片本体20的下底面设有凸起,支撑片本体20的上表面设有边缘为弧度形状的边墙;支撑片本体20贴设于鞋底本体上表面部11的足跟位置,且跨设于第二横向凹槽110,两者之间形成了镂空间隙,所述镂空间隙起到了减震的效果。

支撑片延伸部21,自足跟部向足掌方向延伸,延伸至鞋底本体1上表面的中腰位置,以实现鞋底本体上表面部在足跟位置与足掌位置之间的柔顺过渡;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片延伸部21的延伸终点设于鞋底本体上表面部11的中腰位置的中线朝足掌方向再向前2mm-6mm;2个支撑片延伸部21下底面各设有一条条状加强筋,以增强支撑片延伸部的强度;所述2个支撑片延伸部21的中间设有弧形连接部;所述竖向凹槽111的形状与支撑片2的支撑片延伸部21的下底面相匹配,2个竖向凹槽111中间设有凸起部以形成凹槽,所述凸起部与支撑片延伸部21中间的弧形连接部吻合;支撑片延伸部21贴设于与其下表面相匹配的竖向凹槽111,以使支撑片更牢固地贴设于鞋底本体上表面,不易滑动。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一片式的耐磨贴底3设有防滑凸起30和贴底中心十字31,耐磨贴底3贴设于鞋底本体的底部;所述贴底中心十字31与本体中心十字103重合,耐磨贴底3的底部边缘与鞋底本体1的底部边缘吻合一致,以使耐磨贴底3与鞋底本体1紧密贴合;所述耐磨贴底能保护鞋底本体并增大了鞋底的摩擦力,进一步地方便运动且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鞋子,所述鞋子由鞋帮面和具有上述各项特征的鞋底组成,能保证鞋的易弯折性且又不会因为在足掌位置的底部开设横向凹槽而导致鞋底的寿命减短或性能下降;进一步地,鞋能稳定支撑及抗扭转之外,还实现了柔顺过渡和减震的功能,提升了鞋整体的舒适度并能方便运动。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