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5469发布日期:2019-05-07 20:4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及日常生活中膝盖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护用具。



背景技术:

膝盖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在运动过程中比较脆弱、容易受伤,而且受伤时极其疼痛且恢复较慢,因此,膝盖的保护非常重要。护膝是用于保护人们膝盖的一种物品,具有运动保护、关节养护的作用,被广泛使用在现代体育运动中。

现有的护膝在使用过程中磨损非常快,使用寿命短,而且质地硬穿戴不舒服,保护膝盖的效果也不好,因此,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护用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护用具磨损非常快、使用寿命短、质地硬穿戴不舒服、保护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护用具,包括防护用具本体、连接带、用于保护膝盖及关节的软垫,

所述软垫设置于所述防护用具本体上,

所述防护用具本体上部设置有弯折或弯曲的保护部,所述防护用具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隧道孔,所述连接带穿过所述隧道孔,

所述软垫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软垫通过所述第一凸起、所述连接带、所述保护部限制在所述防护用具本体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用具本体远离所述软垫的一面设置有若干个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为回力镖V型和回力镖倒V形上下交错排列,所述防滑凸起延伸至所述保护部的外侧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隧道孔包括均设置在所述防护用具本体上的上隧道孔和下隧道孔,所述上隧道孔与所述下隧道孔均为条形孔,且二者与所述防护用具本体远离所述软垫的一侧面相比分别倾斜、平行。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带上套有腘窝护套,所述腘窝护套设置有若干个沿所述连接带的方向排列的排气孔,所述腘窝护套的靠近所述软垫的一侧设置有排汗水沟,所述腘窝护套的两侧设置有流线形坑槽,所述腘窝护套的端口处设置有防撕裂涂层。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汗水沟为两个,位于所述排气孔的两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带上设置有带扣及多个长度调节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部上设置有用于防压大腿的弧形口,所述防护用具本体远离所述保护部的一端设置有防压胫前肌斜台。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用具本体靠近所述保护部的一端为弯曲的弧面,所述防护用具本体靠近所述软垫的一面设置有防滑凸纹。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软垫远离所述保护部的一端设置有长于所述防护用具本体的外延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软垫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带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在使用时,防护用具本体与软垫通过连接带固定在包覆在使用者的膝盖上,减低了膝盖承受的压力,避免了使用者膝盖位置长期受压而导致膝盖的髋骨及关节部位受伤,对膝盖的髋骨及关节部位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软垫选用高回弹物料,使用者佩戴舒适。之前的护膝一般使用两三天就坏了,使用寿命短,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保护膝盖及关节的软垫,耐磨性好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软垫可及时更换,使用更加方便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实用效果。

2、防护用具本体远离软垫的一面设置有若干个防滑凸起,防滑凸起为回力镖V型和回力镖倒V形上下交错排列,防滑凸起采用回力镖V型设计,有助增强防护用具本体左右两边抓着地面的能力,同时,回力镖V型和回力镖倒V形上下交错排列,能发挥360度全方位保护,因此取得了更好的保护效果,每个回力镖形状四周分别留有排水间隙设计,有助底部在短时间回复最佳抗滑能力。回力镖形状凸出高度与间隙的设计,有助于在高温环境下时,产生散热能力,有助保持产品寿命,防滑凸起延伸至保护部的外侧面,有效防止使用者在斜台时下滑情况的出现,从而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3、隧道孔包括均设置在防护用具本体上的上隧道孔和下隧道孔,两个隧道孔的设置,进一步地从上下两个方向固定,增强了防护用具的固定性,上隧道孔与下隧道孔均为条形孔,且二者与防护用具本体远离软垫的一侧面相比分别倾斜、平行,有效减低皮带口位置撕裂情形,同时给使用者带来很好的舒适性,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同时,隧道孔设置有抗撕裂部,进一步加强隧道口的韧度,增强了产品寿命。

4、连接带上套有腘窝护套,把连接带和膝盖分离开来,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能够减低腘窝部位的肌肉组织受伤害,进一步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腘窝护套设置有若干个沿连接带的方向排列的排气孔,能够保持空气流通,起到了很好的透气效果,腘窝护套的靠近软垫的一侧设置有排汗水沟,能够很快的疏导汗水,避免了使用者在运动过程中因排汗不畅产生的不适及皮肤过敏情况,起到了很好的排汗效果,腘窝护套的两侧设置有流线形坑槽,排气孔、排汗水沟与流线形坑槽配合使用,取得了很好的透气、排汗效果,腘窝护套的端口处设置有防撕裂涂层,增强了边缘位置的柔韧度,避免了因用力过猛而导致口部边缘撕裂情况的发生,有助保持产品寿命。腘窝护套选用绿色,方便使用者,易于在隐含环境或杂乱地方寻找,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5、连接带上设置有带扣及多个长度调节孔,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长度,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保护部上设置有用于防压大腿的弧形口,弧形口的弧度与深度是根据人体大腿形状设计的,大大提高了使用者在使用时的舒适度,有助减少用者在使用时的姿势摆动而出现的防护用具移位现象,防护用具本体远离保护部的一端设置有防压胫前肌斜台,防护用具本体靠近软垫的一面设置有防滑凸纹,弧形口与防压胫前肌斜台、防滑凸纹配合,进一步减少了防护用具移位现象,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6、防护用具本体靠近保护部的一端为弯曲的弧面,一方面,有助于使用者在向前俯身攀爬时,可轻松地使用防护用具前端弧形边位,弧形边位与大腿弧度结合,有助使用者控制大腿及防护用具,可有效地控制防护用具与地面的抓着,同时,弧面设计有助使用者向上爬行时,不用大幅度提腿,有助使用者省力及舒适,另一方面,弧面设计、防滑凸起与弧形口配合,有助于使用者在斜台时,同时借用膝盖及大腿来平衡身体,有效防止下滑情况的出现,进一步增大了整体的实用性。

7、软垫靠近保护部的一端设置有挂口,方便软垫在清洗或者闲置的时候挂在挂钩上,软垫远离保护部的一端设置有长于防护用具本体的外延部,有助于保护膝盖下方的胫骨及肌肉因受压力而导致伤害,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软垫上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位于连接带的两侧,第二凸起与第一凸起、连接带、保护部配合使用,能够很好的将软垫限制在防护用具本体上,避免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软垫上下滑动,具有很好的固定性,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用具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腘窝护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腘窝护套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用具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保护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用具本体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用具本体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用具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用具本体,2-连接带,3-软垫,4-保护部,5-隧道孔,51-上隧道孔,52-下隧道孔,6-第一凸起,7-防滑凸起,8-腘窝护套,9-排气孔,10-排汗水沟,11-流线形坑槽,12-防撕裂涂层,13-带扣,14-长度调节孔,15-弧形口, 16-防压胫前肌斜台,17-防滑凸纹,18-外延部,19-第二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护用具,包括:

防护用具本体1、连接带2、用于保护膝盖及关节的软垫3,

软垫3设置于防护用具本体1上,软垫3选用高回弹物料,

防护用具本体1上部设置有弯折或弯曲的保护部4,防护用具本体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隧道孔5,连接带2穿过隧道孔5,

软垫3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凸起6,软垫3通过第一凸起6、连接带2、保护部4限制在防护用具本体1上。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防护用具本体1与软垫3通过连接带固定在包覆在使用者的膝盖上,减低了膝盖承受的压力,避免了使用者膝盖位置长期受压而导致膝盖的髋骨及关节部位受伤,对膝盖的髋骨及关节部位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软垫3选用高回弹物料,使用者佩戴舒适,耐磨性好,延长了使用寿命,起到了很好的实用效果,防护用具本体1与保护部4选用绿色,方便使用者在阴暗环境下易于寻找护膝。

进一步,防护用具本体1远离软垫3的一面设置有若干个防滑凸起7,防滑凸起7为回力镖V型和回力镖倒V形上下交错排列,防滑凸起7延伸至保护部 4的外侧面。

本实施例中,防护用具本体1远离软垫3的一面设置有若干个防滑凸起7,防滑凸起7为回力镖V型和回力镖倒V形上下交错排列,防滑凸起7采用回力镖V型设计,有助增强防护用具本体左右两边抓着地面的能力,同时,回力镖 V型和回力镖倒V形上下交错排列,能发挥360度全方位保护,因此取得了更好的保护效果,每个回力镖形状四周分别留有排水间隙设计,有助底部在短时间回复最佳抗滑能力。回力镖形状凸出高度与间隙的设计,有助于在高温环境下时,产生散热能力,有助保持产品寿命,防滑凸起7延伸至保护部的外侧面,有效防止使用者在斜台时下滑情况的出现,从而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进一步,隧道孔5包括均设置在防护用具本体1上的上隧道孔51和下隧道孔52,上隧道孔51与下隧道孔52均为条形孔,且二者与防护用具本体1远离软垫3的一侧面相比分别倾斜、平行,隧道孔5填充设置有抗撕裂部。

本实施例中,隧道孔5包括均设置在防护用具本体1上的上隧道孔51和下隧道孔52,两个隧道孔的设置,进一步地从上下两个方向固定,增强了防护用具的固定性,上隧道孔51与下隧道孔52均为条形孔,且二者与防护用具本体1 远离软垫3的一侧面相比分别倾斜、平行,有效减低皮带口位置撕裂情形,同时给使用者带来很好的舒适性,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同时,隧道孔5设置有抗撕裂部,进一步加强隧道口的韧度,增强了产品寿命。

进一步,连接带2上套有腘窝护套8,腘窝护套8设置有若干个沿连接带2 的方向排列的排气孔9,腘窝护套8的靠近软垫3的一侧设置有排汗水沟10,腘窝护套8的两侧设置有流线形坑槽11,腘窝护套8的端口处设置有防撕裂涂层12。

进一步,排汗水沟10为两个,位于排气孔9的两侧。

进一步,腘窝护套8有两个,包括长度不同的大腿腘窝护套8与小腿腘窝护套8。

本实施例中,连接带2上套有腘窝护套8,把连接带和膝盖分离开来,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能够减低腘窝部位的肌肉组织受伤害,进一步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腘窝护套8设置有若干个沿连接带2的方向排列的排气孔9,能够保持空气流通,起到了很好的透气效果,腘窝护套8的靠近软垫3的一侧设置有排汗水沟10,能够很快的疏导汗水,避免了使用者在运动过程中因排汗不畅产生的不适及皮肤过敏情况,起到了很好的排汗效果,腘窝护套8的两侧设置有流线形坑槽11,排气孔9、排汗水沟10与流线形坑槽11配合使用,取得了很好的透气、排汗效果,腘窝护套8的端口处设置有防撕裂涂层12,增强了边缘位置的柔韧度,避免了因用力过猛而导致口部边缘撕裂情况的发生,有助保持产品寿命。腘窝护套8采用长短不同的长度设计,避免了使用者因护套过长而需要时间修剪,特别是小腿位置的修剪,从而让使用者使用起来更方便。

进一步,连接带2上设置有带扣13及多个长度调节孔14。

进一步,保护部4上设置有用于防压大腿的弧形口15,防护用具本体1远离保护部4的一端设置有防压胫前肌斜台16。

进一步,防护用具本体1靠近保护部4的一端为弧形,防护用具本体1靠近软垫3的一面设置有防滑凸纹17。

本实施例中,连接带2上设置有带扣13及多个长度调节孔14,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长度,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保护部4上设置有用于防压大腿的弧形口15,弧形口15的弧度与深度是根据人体大腿形状设计的,大大提高了使用者在使用时的舒适度,有助减少用者在使用时的姿势摆动而出现的防护用具移位现象,防护用具本体1远离保护部4的一端设置有防压胫前肌斜台16,防护用具本体1靠近软垫3的一面设置有防滑凸纹17,弧形口15与防压胫前肌斜台 16、防滑凸纹17配合,进一步减少了防护用具移位现象,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中,防护用具本体1靠近保护部4的一端为弯曲的弧面,一方面,有助于使用者在向前俯身攀爬时,可轻松地使用防护用具前端弧形边位,弧形边位与大腿弧度结合,有助使用者控制大腿及防护用具,可有效地控制防护用具与地面的抓着,同时,弧面设计有助使用者向上爬行时,不用大幅度提腿,有助使用者省力及舒适,另一方面,弧面设计、防滑凸起7与弧形口15配合,有助于使用者在斜台时,同时借用膝盖及大腿来平衡身体,有效防止下滑情况的出现,进一步增大了整体的实用性。

进一步,软垫3靠近保护部4的一端设置有挂口,软垫3远离保护部4的一端设置有长于防护用具本体1的外延部18,

进一步,软垫3上设置有第二凸起19,第二凸起19、第一凸起6分别位于连接带2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软垫3靠近保护部4的一端设置有挂口,方便软垫在清洗或者闲置的时候挂在挂钩上,软垫3远离保护部4的一端设置有长于防护用具本体1的外延部18,有助于保护膝盖下方的胫骨及肌肉因受压力而导致伤害,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软垫3上设置有第二凸起19,第二凸起19位于连接带2 的两侧,第二凸起19与第一凸起、连接带、保护部配合使用,能够很好的将软垫限制在防护用具本体上,避免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软垫上下滑动,具有很好的固定性,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保护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