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1033发布日期:2019-10-19 02:46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行李箱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将不同性质的物品区隔开来的行李箱。



背景技术:

一般的行李箱只有一个收纳空间供使用者放置物品,所以不管是工作用的物品(如笔记本电脑)或是私人用的物品(如换洗衣物)往往都是全部混杂在一起,除了造成使用者在拿取物品时会产生许多的不便,万一有急需找寻特定物品而将行李箱整个打开时,容易发生私人物品显露在外的尴尬情况,就算行李箱在结构上设置有不定数量的副袋,也可能因为尺寸或数量上的关系而难以使用。因此,具有单一收纳空间的行李箱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其可将不同性质的物品区隔开来,以便让使用者选择本身所需要的物品进行拿取。

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包含有一箱体、一隔板、一内拉链、一箱盖及一外拉链。该箱体具有一第一收纳空间及一环绕于该第一收纳空间的口缘;该隔板的底侧边连接该箱体的底侧边,而且,该隔板对应于该箱体的第一收纳空间;该内拉链设于该箱体的口缘与该隔板的外周缘,用以控制该箱体的第一收纳空间的开启与关闭;该箱盖的底侧边连接该箱体的底侧边,而且,该箱盖与该隔板之间形成一第二收纳空间;该外拉链设于该箱体的口缘与该箱盖的外周缘,用以控制该第二收纳空间的开启与关闭。较佳地,该隔板朝该箱盖的一侧面可以设置一或多个收纳袋,让使用者可以放置像是电池、记忆卡、随身碟、传输线或电源线等容易掉落的小型物品。

较佳地,更包含有二相对的挠性限位件,其中一该挠性限位件连接在该隔板的左侧边与该箱盖的左侧边之间,另外一该挠性限位件连接在该隔板的右侧边与该箱盖的右侧边之间。也就是说该隔板的左侧边与该箱盖的左侧边之间设置有一挠性连接件,该隔板的右侧边与该箱盖的右侧边之间设置有另一挠性连接件,通过该二挠性连接件来限制该箱盖的开启角度。

较佳地,该内拉链具有一第一内链齿、一第二内链齿与一内拉链头,该第一内链齿设于该箱体的口缘,该第二内链齿设于该隔板的外周缘,该内拉链头设于该第一、第二内链齿之间;该外拉链具有一第一外链齿、一第二外链齿与一外拉链头,该第一外链齿设于该箱体的口缘且环绕于该第一内链齿的外围,该第二外链齿设于该箱盖的外周缘,该外拉链头设于该第一、第二外链齿。

由上述可知,使用者可以将不同性质的物品分开放在该第一、第二收纳空间内,例如将私人物品(如换洗衣物)放在该第一收纳空间内,另外将计算机、相机或书籍等工作用的物品放在第二收纳空间内,使用者只要根据实际需要开启其中一个收纳空间即可,如此不但能够节省拿取物品的时间,还可以避免使用者发生因为要找寻特定物品而让私人物品显露在外的尴尬情况。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对于行李箱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实用新型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系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的局部外观立体图,主要显示第一、第二收纳空间均呈开放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的另一外观立体图,主要显示第一收纳空间呈开放状态。

其中,附图标记:

10行李箱

20箱体

22第一收纳空间

24口缘

30隔板

32外周缘

34收纳袋

40内拉链

41第一内链齿

42第二内链齿

43内拉链头

50箱盖

52外周缘

54第二收纳空间

56挠性连接件

60外拉链

61第一外链齿

62第二外链齿

63外拉链头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图式中,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其结构特征。

请先参阅图1至3,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10包含有一箱体20、一隔板30、一内拉链40、一箱盖50,以及一外拉链60。

箱体20具有一第一收纳空间22与一环绕于第一收纳空间22的口缘24。

隔板30的内侧面对应于箱体20的第一收纳空间22,且隔板30的底侧边以车缝方式连接于箱体20的底侧边。

内拉链40设于箱体20的口缘24与隔板30的外周缘32,使箱体20的口缘24与隔板30的外周缘32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更明确地说,内拉链40具有一第一内链齿41、一第二内链齿42与一内拉链头43,第一内链齿41以车缝方式设于箱体20的口缘24,第二内链齿42以车缝方式设于隔板30的外周缘32,内拉链头43设于第一、第二内链齿41、42之间。由此,当拉开内拉链40时即可将隔板30打开,让箱体20的第一收纳空间22呈开放状,当拉上内拉链40时,隔板30会将箱体20的第一收纳空间22给遮盖住。

箱盖50对应于隔板30的外侧面,且箱盖50的底侧边以车缝方式连接于箱体20的底侧边,使得箱盖50与隔板30之间形成一第二收纳空间54。

外拉链60设于箱体20的口缘24与箱盖50的外周缘52,使箱体20的口缘24与箱盖50的外周缘52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更明确地说,外拉链60具有一第一外链齿61、一第二外链齿62与一外拉链头63,第一外链齿61以车缝方式设于箱体20的口缘24且环绕于内拉链40的第一内链齿41的周围,第二外链齿62以车缝方式设于箱盖50的外周缘52,外拉链头63设于第一、第二外链齿61、62。由此,当拉开外拉链60时即可将箱盖50打开,让第二收纳空间54呈开放状,当拉上外拉链60时,箱盖50会将第二收纳空间54给遮盖住。

由上述可知,使用者可以将不同性质的物品分开放在第一、第二收纳空间22、54内,举例来说,私人用的物品(如换洗衣物)可以放在第一收纳空间22内,另外工作用的物品(如笔记本电脑、相机或书籍等)可以放在第二收纳空间54内,之后只要根据实际需要开启第一、第二收纳空间22、54的其中之一即可,如此不但能够节省拿取物品的时间,还可以避免发生因为要找寻工作用的特定物品而让私人用的物品显露在外的尴尬情况。

另一方面,隔板30的左侧边与箱盖50的左侧边之间设置有一挠性连接件56,隔板30的右侧边与箱盖50的右侧边之间设置有另一挠性连接件56,由由二相对的挠性连接件56来限制箱盖50的开启角度,以避免放置在第二收纳空间54内的物品因箱盖50的开启角度过大而掉落在地面造成损坏。此外,隔板30朝箱盖50的一侧面可以设置一或多个收纳袋34,让使用者可以放置像是电池、记忆卡、随身碟、传输线或电源线等容易掉落的小型物品。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