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14610发布日期:2020-12-15 11:48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的手表包括表带和表壳,表带采用弹性顶针卡合于表壳,弹性顶针较为尖细,造成表带与表壳的拆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表带与表壳的拆装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表壳;

第一电动机构,连接所述表壳;

第一卡合件,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机构,且能够被所述第一电动机构驱动以缩回所述表壳;及

表带,能够安装于所述表壳并在所述第一卡合件伸出时卡合于所述表壳,在所述第一卡合件缩回所述表壳后,所述表带能够从所述表壳拆离。

上述可穿戴设备,表带安装于表壳且第一卡合件伸出时能够将表带卡合于表壳,由于第一电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卡合件缩回表壳以使表带能够从表壳拆离,第一电动机构的设置使得表带与表壳的拆装更为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拨杆,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分别连接所述表壳和所述第一拨杆,所述第一拨杆连接所述第一卡合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拨杆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卡合件缩回所述表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表壳,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卡合件,在所述第一卡合件缩回所述表壳时,所述第一弹性件积蓄弹性力,且在所述第一弹性件释放弹性力时驱动所述第一卡合件伸出所述表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件包括主体和沿所述主体周向延伸的凸台,所述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拨杆,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所述主体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凸台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表壳抵接,且在所述第一卡合件缩回所述表壳时,所述第一弹性件被压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拨杆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和延伸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延伸部的横截面呈弧形,且所述延伸部连接所述凸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连接所述表壳,所述承载件设有滑道,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滑道并能够沿所述滑道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电机分别连接所述表壳和所述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且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一拨杆连接,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拨杆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磁吸件和吸合件,所述磁吸件设于所述表壳,所述吸合件设于所述第一拨杆,所述磁吸件和所述吸合件中的一者在通电时能够在所述磁吸件和所述吸合件之间产生磁引力以驱动所述第一拨杆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二电动机构和第二卡合件,所述第二电动机构连接所述表壳,所述第二卡合件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机构,且能够被所述第二电动机构驱动以缩回所述表壳,所述第一卡合件与所述第二卡合件的移动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拨杆,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分别连接所述表壳和所述第二拨杆,所述第二拨杆连接所述第二卡合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拨杆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卡合件缩回所述表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壳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呈周向闭合状,所述凹槽的槽壁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卡合件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卡合件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表带能够安装于所述凹槽,且所述第一卡合件和所述第二卡合件能够相向移动以伸出所述表壳以将所述表带卡合于所述表壳;所述第一卡合件和所述第二卡合件相背移动以缩回所述表壳后,所述表带能够从所述表壳拆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卡合件伸出表壳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卡合件缩回表壳的立体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的左视图;

图7为图6所示可穿戴设备沿b-b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7所示可穿戴设备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卡合件缩回表壳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可穿戴设备沿d-d处的剖视图;

图11为图9所示可穿戴设备的e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考图1和图2,可穿戴设备10包括表壳100和表带200。其中表壳100可以由塑胶、橡胶、硅胶、木材或陶瓷等非金属材质制成,表壳100也可以由不锈钢、铝合金或镁合金等金属材质制成。表壳100的内部形成安装空间。在一些实施方式,可穿戴设备10为智能手表,安装空间可用于安装电池300、处理器、显示屏、生物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但显示屏不是必须的,因而可以省略。生物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生物数据例如心率、呼吸率、血压或者体脂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物传感器还可用于检测运动状态例如用于计步。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10可以为运动手表或者常规手表等,运动手表的常见形式为电子表,常规手表的常见形式为机械表。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10还可以为智能手环等。

参考图3和图4,表壳100设有用于安装表带200的凹槽101,表带200能够卡合固定于表壳100且能够从表壳100拆离。凹槽101可以呈周向闭合状,也可以在周向设有缺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表带200分为两段,两段表带200各有一端连接表壳100,两段表带200的背离表壳100的一端可以相扣合形成收容空间,以通过表带200将可穿戴设备10佩戴至用户的手腕处或者大臂处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表带200可以为一整段式的结构,表带200的两端分别连接表壳100,表带200可通过其他结构调整收容空间的尺寸,以方便用户佩戴。本申请以两段式表带200的其中一段为例进行说明,但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公开的结构,对于其他表带200形式也是适用的。

参考图2和图5,可穿戴设备10的表壳100设有第一电动机构110和第一卡合件120,第一电动机构110可以和可穿戴设备10的电池300电性连接,以使电池300能够为第一电动机构110供电。第一卡合件120连接第一电动机构110,第一电动机构110通电工作时能够驱动第一卡合件120缩回表壳100。参考图6、图7和图8,表壳100的凹槽101的槽壁可以设置第一通孔103,第一卡合件120设于第一通孔103且能够在第一通孔103伸缩移动。表带200能够安装于表壳100并在第一卡合件120伸出时卡合于表壳100。结合图9、图10和图11,在第一卡合件120缩回表壳100后,表带200能够从表壳100拆离。结合图5,第一电动机构110进一步包括第一驱动组件111和第一拨杆113,第一驱动组件111分别连接表壳100和第一拨杆113,第一拨杆113连接第一卡合件120,第一驱动组件111能够驱动第一拨杆113移动,以带动第一卡合件120缩回表壳100。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组件111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电机分别连接表壳100和齿轮,齿条与齿轮啮合且齿条与第一拨杆113连接,电机能够驱动第一拨杆113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卡合件120缩回表壳100。电机可以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可以获得较高的控制精度。当然,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之间,可以设置减速齿轮组,以减小电机在启动时的冲击,并最终输出较大的扭矩。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组件111可以具有另外的结构形式,例如,第一驱动组件111包括磁吸件和吸合件,磁吸件设于表壳100,吸合件设于第一拨杆113,磁吸件和吸合件中的一者在通电时能够在磁吸件和吸合件之间产生磁引力以驱动第一拨杆113移动。具体地,磁吸件和吸合件中之一为电磁铁,磁吸件和吸合件中另一可以为永磁铁,或者为磁性金属件例如铁、钴、镍及其合金。电磁铁通电时在磁吸件和吸合件之间产生磁引力,两者相互靠近,以带动第一卡合件120移动。当然,磁吸件和吸合件两者可以均为电磁铁,两个电磁铁通电时,在两个电磁铁之间形成磁引力,两者相互靠近,进而带动第一卡合件120移动。

上述可穿戴设备10,表带200安装于表壳100且第一卡合件120伸出时能够将表带200卡合于表壳100,由于第一电动机构110能够驱动第一卡合件120缩回表壳100以使表带200能够从表壳100拆离,第一电动机构110的设置使得表带200与表壳100的拆装更为方便。第一电动机构110的设置较容易实现自动化,例如,在表壳100可以设置物理按键,或者通过程序设置虚拟按键,操作物理按键或者虚拟按键即可控制第一电动机构110启动工作,以带动第一卡合件120缩回表壳100,进而使得表带200能够方便地从表壳100拆离。第一电动机构110和第一卡合件120的设置,还可以使得表带200和表壳100之间形成更紧密的配合,以减小表带200和表壳100之间的装配间隙,提高可穿戴设备10的美观性。第一电动机构110和第一卡合件120占用空间可以较小,且可以利用表壳100内部的电池300和控制电路,以控制生产成本。

参考图10和图11,可穿戴设备10包括第一弹性件130,第一弹性件130的一端连接表壳100,第一弹性件13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卡合件120,在第一卡合件120缩回表壳100时,第一弹性件130积蓄弹性力,且在第一弹性件130释放弹性力时驱动第一卡合件120伸出表壳10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30为弹簧。进一步,结合图5,第一卡合件120包括主体121和沿主体121周向延伸的凸台123,主体121固定连接第一拨杆113,第一弹性件130套设主体121且第一弹性件130的一端与凸台123抵接,第一弹性件130的另一端与表壳100抵接,且在第一卡合件120缩回表壳100时,第一弹性件130被压缩。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改变第一弹性件130的位置,使得第一卡合件120缩回表壳100时,第一弹性件130被拉伸,利用第一弹性件130的拉伸力也可以驱动第一卡合件120回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130可以为弹片或者弹性柱等。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件130不是必须的,例如,在第一弹性件130省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11带动第一拨杆113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卡合件120伸出表壳100。

进一步,参考图5,第一拨杆113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113a和延伸部113b,连接部113a连接第一驱动组件111,延伸部113b的横截面呈弧形,且延伸部113b连接凸台123的背离主体121的一侧。当然,延伸部113b也可以在第一卡合件120的轴向上连接于凸台123的任一侧。在第一驱动组件111包括第一齿条的实施例中,连接部113a连接第一齿条且能够被第一齿条驱动。在第一驱动组件111包括吸合件的实施例中,连接部113a连接吸合件且能够被吸合件驱动。延伸部113b的结构设置,可以与第一卡合件120形成稳定的装配,以使第一卡合件120能够稳定地伸缩移动。

进一步,参考图5,第一驱动组件111包括承载件115,承载件115连接表壳100,承载件115设有滑道,连接部113a设于滑道并能够沿滑道移动。承载件115可以对第一驱动组件111的其他零部件其他支撑和保护作用。在第一驱动组件111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的实施例中,电机、齿轮和齿条可以安装在承载件115内并被承载件115包裹,以对电机、齿轮和齿条起到保护作用,并利于第一驱动组件111的密封和润滑设计。在第一驱动组件111包括磁吸件和吸合件的实施例中,磁吸件和吸合件可以安装于承载件115内并被承载件115包裹,以利于第一驱动组件111的密封。例如,可以选择合适的材质,并设计承载件115的厚度,以防止或者削弱磁吸件或吸合件的磁场泄露,进而防止磁吸件或吸合件的磁场对可穿戴设备10内部电子元器件的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参考图7、图9,可穿戴设备10包括第二电动机构140和第二卡合件150,第二电动机构140连接表壳100,第二卡合件150连接第二电动机构140,且能够被第二电动机构140驱动以缩回表壳100,第一卡合件120与第二卡合件150的移动方向相反。表带200能够安装于凹槽101,且第一卡合件120和第二卡合件150能够相向移动以伸出表壳100以将表带200卡合于表壳100。第一卡合件120和第二卡合件150相背移动以缩回表壳100后,如图4所示,表带200能够从表壳100拆离。

进一步,参考图9,第二电动机构140包括第二驱动组件141和第二拨杆143,第二驱动组件141分别连接表壳100和第二拨杆143,第二拨杆143连接第二卡合件150,第二驱动组件141能够驱动第二拨杆143移动,以带动第二卡合件150缩回表壳100。表壳100的凹槽101可以设置第二通孔105,第二卡合件150设于第二通孔105且能够在第二通孔105伸缩移动。第二卡合件150的结构可以和第一卡合件120相同,第二驱动组件141的结构可以和第一驱动组件111的结构相同,第二拨杆143的结构可以和第一拨杆113的结构相同。这种情况下,第一电动机构110可以和第二电动机构140镜像对称设置,第一卡合件120可以和第二卡合件150镜像对称设置,这种设置容易实现力的平衡,以使第一卡合件120和第二卡合件150的运动更为平稳。但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电动机构140、第二卡合件150不是必须的,例如,在第二电动机构140、第二卡合件150省略的情况下,凹槽101的槽壁可以设置固定的凸起,表带200可以设置能够与凸起配合的槽结构,表带200安装于表壳100时,凸起容置于槽结构,在第一卡合件120伸出表壳100的情况下,表带200也能够可靠地卡合于表壳100,且在第一卡合件120缩回表壳100后,表带200也能够较为方便地从表壳100拆离。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