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76225发布日期:2019-12-10 23:53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鞋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鞋底,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鞋底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鞋子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在夏天,整个鞋子的透气性主要靠鞋帮材料以及鞋口进行散汗气,但由于脚被紧紧包裹着,鞋内空气不易流通,脚底部与鞋底内腔底面挤压接触产生的汗气要比脚面与鞋帮挤压接触产生的汗气要多,这样鞋内的汗气不容易及时排出,鞋底内腔底面易积累汗液,久之,易滋生细菌,产生异味,使鞋子穿着不舒适,闷热,而透气性好的鞋底一般会影响到鞋底的防水性,不方便人们在雨水天穿着。

经检索,发现如下现有技术:

现有技术1,透气防水鞋底,cn201720562651.9:

本发明透气防水鞋底,鞋大底底部足弓部位的凹槽、各透气通孔、输气孔、各输气排水槽及各排水长槽之间相互连通,形成良好的空气对流,从而有效提高鞋内的透气效果,保持鞋底内干燥、清爽、从而达到穿着舒适度的目的。

现有技术2,通风透气鞋底,cn201520962595.9: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风透气鞋底,包括上底和大底,上底和大底均包括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所述上底上开设有第一透气孔,大底的后跟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透气孔,并且第二透气孔由后跟部的内表面向后跟部的外表面倾斜向下设置,上底和大底之间还设有复数个椭圆状的支撑件,支撑件与第一透气孔的位置相互错开,且位于大底后跟部的椭圆状支撑件的长轴垂直于大底后跟部,而位于大底前掌部和足弓部的支撑件的长轴均平行于大底的后跟部,每个支撑件上沿着水平方向均开设有第三透气孔,从而通过第一透气孔、第二透气孔、椭圆状的支撑件以及第三透气孔之间的配合,实现鞋底较好的通风透气性。

现有技术3,一种透气鞋底,201820707606.2:

本发明提供的透气鞋底包括:外鞋底---外鞋底内设有多个通道;多个通道沿外鞋底的前后方向依次排布,每个通道均沿外鞋底的厚度方向贯穿外鞋底,用于透气通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鞋底,能够实现散发鞋内脚底排出的汗液脚气的效果,使得鞋内保持干燥的状态,并且同时实现增强鞋底弹性,消除静电的效果。

上述现有技术均存在如下缺点:

现有技术中大多选择采用在鞋底中设置透气孔的方式以达到透气的效果,鞋的内部空间通过透气孔与外界连通,使得鞋内部的湿热气透出,外部的空气进入,实现换气对流。但是所述的透气鞋底具有如下缺陷:1、不适宜在雨水天气穿着,使用范围受到限制。2、穿着时脚直接与鞋底接触,会堵住透气孔,不利于气体排出。3、鞋底的内部空间狭小,容纳湿热气体的空间容量有限,若是鞋内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可能会出现热气逆流的问题。4、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鞋底结构,基于防水透气膜以及连通器原理,以解决上述全部或者至少部分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鞋底结构,包括防滑大底4和环状的中底9,其特征在于,在中底9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上透气防水层1和下透气防水层2,从而在中底9中形成一个腔室,在该腔室内设置有气囊透气夹层3,气囊透气夹层3包括气囊7,环绕气囊7的侧面设置有发泡橡胶8,发泡橡胶8位于中底9的内侧面,若干孔状通道6贯穿发泡橡胶8和中底9的侧面,将气囊7与通过单向阀与外界连通,所述防滑大底4位于下透气防水层2的下方。

所述气囊7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前掌部分与后掌部分,两个气囊7之间以连接孔5连通。

所述上透气防水层1和下透气防水层2的具体材料为gore-tex压合面料,是在里布与外层表布之间粘合gore-tex薄膜制作而成,防水透气层厚度为1mm左右。

所述气囊7为弹性材料,里外侧由砑光橡胶制成,里外侧之间由挠性网状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在与上防水透气层1接触的表面设有防水透气微气孔,可实现收缩及复位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气囊壁厚度不超过3mm。中底厚度约为20mm。

所述防滑大底4两侧10与前尖11皆有尾翼保护气囊夹层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透气性能佳、鞋内可形成良好对流效果、透气的同时又防水,解决目前尤其是夏天穿鞋的困扰,保持脚部的干爽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透气防水层包裹气囊夹层的示意图。

图3是气囊透气夹层的横断面视图。

图4是气囊透气夹层及中底的组合图。

图5是防滑大底的侧视图。

图6是防滑大底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鞋底结构,包括防滑大底4和中底9,中底9为环状,在其上下表面分别设置上透气防水层1和下透气防水层2,从而在中底9中形成一个腔室,防滑大底4位于下透气防水层2的下方。在该腔室内设置有气囊透气夹层3,气囊透气夹层3的外侧壁贴于中底9的内侧壁,上下表面分别与上透气防水层1和下透气防水层2接触。

上透气防水层1和下透气防水层2的具体材料为gore-tex压合面料,是在里布与外层表布之间粘合gore-tex薄膜制作而成,防水透气层厚度为1mm左右。

如图2所示,气囊透气夹层3被夹持包裹于上透气防水层1和下透气防水层2之间,整个气囊透气夹层3被包裹在内。

如图3和图4所示,气囊透气夹层3包括气囊7,气囊7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前掌部分与后掌部分,两个气囊7之间以沿脚长方向的连接孔5连通。环绕气囊7的侧面设置有发泡橡胶8,发泡橡胶8位于中底9的内侧面,若干孔状通道6贯穿发泡橡胶8和中底9的侧面,将气囊7与外界连通。

气囊7为弹性材料,里外侧由砑光橡胶制成,里外侧之间由挠性网状材料构成,本身具有一定的在与上防水透气层1接触的表面设有防水透气微气孔,可实现收缩及回弹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气囊内腔设置有设置有若干竖直方向的弹性橡胶气囊支撑柱17,以实现承载功能以及防止由于气囊反复压缩回弹后回弹性能变差。气囊壁厚度不超过3mm,即透气防水层1与气囊7接触部分仅有一层透气防水膜。外侧包裹的发泡橡胶8起到维持整个气囊透气夹层3结构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弹塑性。发泡橡胶8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承载功能。

如图5所示,防滑大底4的两侧10与大底前尖11皆有尾翼保护气囊夹层结构,防止形变以及伤害到气囊7,保证气囊结构的支撑性。

如图6所示,将防滑大底4分割为几块,后跟12处采用波浪状花纹,前尖13、中心腰窝部位14采用几何三角形小突起均匀排列,前端两侧15采用不规则大纹路。其次,在鞋底部位穿插着很多纹路16,在人体行走过程中这些纹路会进行弯曲和拉伸,避免带泥并且使穿着更加舒适,分别满足不同部位止滑的需求,并且纹路透空部位可减少鞋底重量,达到轻便耐穿的效果。

本发明中,两层透气防水层将气囊透气夹层3包裹在内,气囊7本身具有弹性,人脚的抬起落下,压或放气囊7时与外界形成连通器,湿热气体通过气囊收缩进行前后流通以及与新鲜气体的交换。具体步骤为,人脚落下时,内底的上透气防水层1将湿热气体排至鞋中底气囊透气夹层3的结构中,即进入气囊7中,然后再由鞋两侧的孔状通道6通过中底9侧壁排出外界,这样可以让汗气加速的排出,大大提升了鞋内的干爽程度,并且由于使用了防水透气面料,鞋底的防水性能也有了保障。在人脚抬起时,新鲜气体又由孔状通道6进入,进入鞋底,以此实现鞋内外气体的交换,保证鞋内空气的干爽。气囊7是气囊透气夹层3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靠气囊7的放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气体流动走向如图4所示。在不穿用时,气囊7维持其原状,由于砑光橡胶结构以及表里之间的挠性网状材料具有良好的弹塑性,没有受到外力挤压的时候维持气囊7内腔气体的稳定状态,只有在行走过程中,通过人脚的压力挤压才会使气囊产生形变以及复位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综上,本发明在解决了鞋底透气的同时,也达到了防水的效果,并且与目前的透气孔结构相比,气囊结构简单易实现,通过其自身的收缩及恢复能够较为有效的实现鞋内腔湿热空气与外界新鲜空气的对流,穿着舒适,同时具备防滑功能,体验感好。

本发明气囊结构还可以再进行更加精简的设计,比如缩小气囊面积以及将气囊根据足底压力分布为多个,再进行连通,通过人脚的抬落使气囊收涨来进行与外界气体间的交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