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后壳和卡座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1181发布日期:2019-10-19 02:47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后壳和卡座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智能终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后壳和卡座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同时移动智能终端功能强大、使用方便,被广泛的在生活与工作中使用。常用的移动智能终端包括终端外壳和后盖,而且终端外壳和后盖通常采用卡扣的方式固定安装在一起,当后盖上的卡扣卡设到终端外壳的卡槽内后,卡扣在弹性回复力作用下释放并固定在卡扣内。在更换终端内的配件或智能卡时,需要拆除后盖,然而在拆除后盖时容易使卡扣产生过多的磨损,使重新安装后的后盖发生松动,而且由于卡扣的形变能力有限,在拆除后盖时容易损坏卡扣,导致后盖的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后壳和卡座组件。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后壳和卡座组件,包括终端外壳以及连接在所述终端外壳上的后盖,所述后盖的一端侧壁对称设有两个凹槽,所述终端外壳上与每个所述凹槽的连接处分别设有滑槽,每个所述滑槽内设有V型旋转座,所述滑槽内还固定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座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座包括手持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滑槽底部的一侧为第一侧面,所述旋转座绕所述旋转轴转动可使所述固定部进入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凹槽内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为第二侧面;当所述固定部进入所述凹槽时,所述第一侧面压紧所述第二侧面并与所述第二侧面紧密贴合;所述后盖上与所述凹槽相对的一侧与所述终端外壳卡扣连接。

可选的,所述后盖上与所述凹槽相对的一侧设有卡紧块,所述终端外壳上设有与所述卡紧块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卡紧块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可选的,所述滑槽底部的端面设有限位块,当所述固定部进入所述凹槽内时,所述手持部靠近所述滑槽底部的一侧与所述限位块连接。

可选的,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手持部连接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手持部靠近所述滑槽底部的一侧设有凸起,当所述固定部进入所述凹槽内时,所述凸起卡设在所述限位槽内。

可选的,所述手持部上远离所述滑槽底部端面的一侧设有推块。

可选的,所述后盖的边缘与所述终端外壳连接处设有硅胶层。

可选的,所述后盖表面设有防滑层。

可选的,还包括卡座,所述卡座呈U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板、底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终端外壳插设在所述卡座内。

可选的,所述卡座由弹性材质构成,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对称的第一撑开板和第二撑开板,所述第一撑开板和所述第二撑开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还分别设有肋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智能终端后壳和卡座组件时,将后盖的一端与终端外壳卡扣连接,同时使后盖贴合在终端外壳的后部,转动滑槽内的旋转座,使固定部进入凹槽内,第一侧面压紧第二侧面并与第二侧面紧密贴合,从而固定后盖。本实用新型中,终端外壳和后盖的安装固定主要是靠终端外壳上的固定部进入后盖上的凹槽内,通过固定部压紧后盖,在安装或拆卸后盖时,仅需转动手持部,改变固定部的位置。相对于现有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对卡扣的磨损,不会损坏卡扣,后盖与终端外壳的固定效果更好,而且在安装或拆卸后盖时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后壳和卡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后壳和卡座组件中终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后壳和卡座组件中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主视图,图b为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后壳和卡座组件中终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的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后壳和卡座组件中旋转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b为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后壳和卡座组件中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后壳和卡座组件中卡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主视图,图b为左视图,图c为俯视图。

其中:1、终端外壳;2、后盖;3、滑槽;4、旋转轴;5、旋转座;6、手持部;7、固定部;8、凹槽;9、卡紧块;10、卡槽;11、限位块;12、限位槽;13、凸起;14、推块;15、硅胶层、16、防滑层;17、卡座;18、第一固定板;19、底板;20、第二固定板;21、第一撑开板;22、第二撑开板;23、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后壳和卡座组件,包括终端外壳1以及连接在终端外壳1上的后盖2,后盖2的一端侧壁对称设有两个凹槽8,终端外壳1上与每个凹槽8的连接处分别设有滑槽3,每个滑槽3内设有V型旋转座5,滑槽3内还固定设有旋转轴4,旋转座5可转动地设置在旋转轴4上,旋转座5包括手持部6和固定部7,固定部7靠近滑槽3底部的一侧为第一侧面,旋转座5绕旋转轴4转动可使固定部7进入凹槽8内,且凹槽8内靠近第一侧面的一侧为第二侧面;当固定部7进入凹槽8时,第一侧面压紧第二侧面并与第二侧面紧密贴合;后盖2上与凹槽8相对的一侧与终端外壳1卡扣连接。后盖2上与凹槽8相对的一侧设有卡紧块9,终端外壳1上设有与卡紧块9相对应的卡槽10,卡紧块9卡接在卡槽10内。

本实施例1中,在安装后盖2时,将卡紧块9卡接在卡槽10内,同时使后盖2贴合在终端外壳1的后部,转动旋转座5,使固定部7进入凹槽8内,第一侧面压紧第二侧面并与第二侧面紧密贴合,从而将后盖2固定安装在终端外壳1上;在拆除后盖2时,固定部7已进入凹槽8内,手持部6外露,转动手持部6,使固定部7离开凹槽8,同时让卡紧块9离开卡槽10,使后盖2与终端外壳1分开,从而拆除后盖2。其中旋转座5设置成V型,可减少旋转座5在转动时所占用的空间,减少滑槽3在终端外壳1上占用的空间。相对于现有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1中后盖2与终端外壳1的固定效果更好,而且在安装或拆卸后盖2时更加便捷。

实施例2

如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后壳和卡座组件,该实施例2进一步限定了滑槽3底部的端面设有限位块11,当固定部7进入凹槽8内时,手持部6靠近滑槽3底部的一侧与限位块11连接。限位块11与手持部6连接的一侧设有限位槽12,手持部6靠近滑槽3底部的一侧设有凸起13,当固定部7进入凹槽8内时,凸起13卡设在限位槽12内。手持部6上远离滑槽3底部端面的一侧设有推块14。

旋转座5的转动可使固定部7进入或者离开凹槽8,从而将后盖2固定或者拆卸。本实施例2中,当固定部7进入凹槽8内时,凸起13卡入限位槽12内,可防止旋转座5发生转动,从而防止后盖2产生松动,加强后盖2的固定效果。手持部6和固定部7均在滑槽3内转动,当需要拆除后盖2时,固定部7位于凹槽8内,用户需要转动滑槽3内的手持部6,手持部6上的推块14伸出滑槽3,此时只需要转动推块14,即可更方便地转动旋转座5。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后壳和卡座组件,该实施例3进一步限定了后盖2的边缘与终端外壳1连接处设有硅胶层15。后盖2表面设有防滑层16。

本实施例3中,在后盖2的边缘设置硅胶层15,可使安装后的后盖2与终端外壳1之间密封效果更好,同时能够防水防尘。设置的防滑面16可增大后盖与手掌的摩擦力,防止被握持的智能终端从手部脱落。

实施例4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后壳和卡座组件,该实施例4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卡座17,卡座17呈U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板18、底板19和第二固定板20,终端外壳1插设在卡座17内。卡座17由弹性材质构成,底板19与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20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对称的第一撑开板21和第二撑开板22,第一撑开板21和第二撑开板22与底板19之间还分别设有肋板23。

移动智能终端在充电时需要与充电装置连接,本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用于充电的卡座17,卡座17整体可选用弹性橡胶材质。当需要对移动智能终端进行充电时,使用卡座17,同时掰动第一撑开板21和第二撑开板22,使卡座17的开口变大,将移动智能终端插入卡座17内,使终端外壳1的底座与底板19连接,松开第一撑开板21和第二撑开板22,使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20分别与终端外壳1的两侧面贴合,卡座17夹紧终端外壳1,从而将移动智能终端固定在卡座17上;当需要取下移动智能终端时,也只需同时掰动第一撑开板21和第二撑开板22,使终端外壳1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20分离,即可取下移动智能终端。其中设置的肋板23可防止在掰动撑开板时,因撑开板自身的弹性形变,导致卡座17的开口无法变大。优选的,第一固定板18和第一撑开板21为一体设计,第二固定板20与第二撑开板22为一体设计。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