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以及共享降温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7628发布日期:2020-05-20 00:4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以及共享降温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制作的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降温服装制作的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以及共享降温衣。
背景技术
:在旅游景区、游乐场、赛场以及展会等场所,由于人群密集且直接受天气影响,使得游人体感温度升高而导致不适,甚至容易出现中暑昏厥的病情。现有的降温产品一般需要游人自己携带,且降温时间有限,无法重复使用;再则,现有的降温产品一般整体较硬,尤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产生膈应感,降低佩戴舒适度。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以及共享降温衣,旨在解决传统的降温冰袋佩戴舒适度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应用于共享降温衣,包括:第一袋体,包括由过孔依次连通的多个容纳腔;以及,降温体,至少部分呈液态,所述降温体分别填充于所述多个容纳腔,所述降温体具有温度低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一状态、以及高于预设的第二状态,所述降温体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且所述降温体在自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的过程中吸热,以对人体降温。可选地,所述第一袋体的袋面呈弹性可变形设置;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还包括第二袋体,所述第二袋体套设于所述第一袋体的外部,所述第二袋体的周缘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袋体的周缘,所述第二袋体的袋面的弹性强度大于所述第一袋体的袋面的弹性强度。可选地,所述过孔内设有阻隔件,所述阻隔件用于阻隔相邻的每两个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降温体相混合,所述阻隔件朝外力的施力方向可弯曲变形设置;其中,所述阻隔件为弹壁或者囊体。可选地,相邻的每两个所述容纳腔之间开设有多个所述过孔,多个所述过孔的延伸方向至少部分呈相异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袋体的内部形成有一腔体;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还包括多个调节件,所述多个调节件沿上下向间隔设于所述腔体内,以将所述腔体分隔成沿上下向布设的所述多个容纳腔;其中,每一所述调节件可在外力作用下活动以形成所述过孔、以及在外力作用撤销时阻断所述降温体流通。可选地,所述调节件为一弹性壁,所述弹性壁开设有多个狭缝,所述多个狭缝可在外力作用下被弹性撑开而显露、以及在外力作用撤销时复位;其中,所述多个狭缝在显露时,构成所述过孔。可选地,所述调节件为一转板,所述转板的安装端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腔体的内腔壁,所述转板的自由端可在外力作用下翻转,以具有密封位置和打开位置;其中,所述转板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与所述腔体的内腔壁共同围设而构成所述过孔。可选地,所述降温体的制成材料为冷凝胶或者冰砂,其中,所述冷凝胶由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以及水混合制成。可选地,相邻的每两个所述容纳腔之间通过一柔性连接件连接,所述过孔贯通所述柔性连接件设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共享降温衣,所述共享降温衣包括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包括:第一袋体,包括由过孔依次连通的多个容纳腔;以及,降温体,至少部分呈液态,所述降温体分别填充于所述多个容纳腔,所述降温体具有温度低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一状态、以及高于预设的第二状态,所述降温体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且所述降温体在自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的过程中吸热,以对人体降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降温体至少部分呈液态,有助于降低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整体的硬度;再则,所述容纳腔被设置为多个,在佩戴时易于弯折,更加贴合人体的曲线,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佩戴的舒适度;最后,通过设置所述过孔,使得在受到撞击等外力作用时,所述降温体可在不同的所述容纳腔内相互流通,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佩戴的安全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享降温衣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的第一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b处的第二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b处的第三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中b处的第四实施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51弹性壁1第一袋体511狭缝11容纳腔52转板12过孔521安装端2降温体522自由端3第二袋体6柔性连接件4阻隔件200共享降温衣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游乐场、赛场以及展会等场所,由于人群密集且直接受天气影响,使得游人体感温度升高而导致不适,甚至容易出现中暑昏厥的病情。现有的降温产品一般需要游人自己携带,且降温时间有限,无法重复使用;再则,现有的降温产品一般整体较硬,尤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产生膈应感,降低佩戴舒适度。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共享降温衣,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享降温衣的一实施例,所述共享降温衣200包括衣服本体(附图未标示),所述衣服本体上可拆卸地安装有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用于对人体进行降温活动。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共享降温衣200,主要应用在例如旅游景区、游乐场、展会、运动赛事现场等人群密集的户外场所,然后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以租赁、扫码取用等形式实现资源有偿或者无偿共享。所述衣服本体的具体表现形式不作限制,例如可以是带有袖子的整衣外套,但考虑到用户穿戴的方便性和降温需求,优选是马夹外套的形式。当然,所述衣服本体的制成材质也不作限制,但是为了提高穿戴的舒适度,可以选择全棉布料进行缝制。请参阅图2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点在于对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100的改进,以下结合具体的附图主要对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100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100,包括第一袋体1以及降温体2,所述第一袋体1包括由过孔12依次连通的多个容纳腔11;所述降温体2至少部分呈液态,所述降温体2分别填充于所述多个容纳腔11,所述降温体2具有温度低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一状态、以及高于预设的第二状态,所述降温体2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且所述降温体2在自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的过程中吸热,以对人体降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降温体2至少部分呈液态,有助于降低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100整体的硬度;再则,所述容纳腔11被设置为多个,在佩戴时易于弯折,更加贴合人体的曲线,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佩戴的舒适度;最后,通过设置所述过孔12,使得在受到撞击等外力作用时,所述降温体2可在不同的所述容纳腔11内相互流通,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佩戴的安全度。其中,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100和人体之间的接触为柔性接触,更加贴合可能随时变化的人体曲线,有效降低冷意传递过程中的损耗,优化降温效果;再则,相较于例如制冷片等其他降温产品,所述降温袋不涉及电控系统,从而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的优点。另外,所述降温袋可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实现可逆转换,使得所述降温袋能够重复使用,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如果所述容纳腔11只设置为一个,受重力作用或者人体侧偏动作的影响,促使所述降温体2聚集在某一处,导致降温活动的作用面积减小且作用位置侧偏;而当所述容纳腔11设置为多个时,则可以有效平均所述第一袋体1各处的所述降温体2的量,从而有助于扩大降温活动的作用面积且均衡作用位置。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袋体1的袋面呈弹性可变形设置,例如,所述第一袋体1的袋面由弹性面料制成。此时,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100还包括第二袋体3,所述第二袋体3套设于所述第一袋体1的外部,所述第二袋体3的周缘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袋体1的周缘,所述第二袋体3的袋面的弹性强度大于所述第一袋体1的袋面的弹性强度。首先,由于所述第二袋体3的袋面弹性强度较小,当某一处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二袋体3可将集中的外力作用分散至整个所述第二袋体3的袋面,一定程度上缓冲了冲击,使得传递至所述第一袋体1处的外力冲击减弱;接着,由于所述第一袋体1的袋面的弹性强度较小,在外力作用下可产生较大程度的形变,通过带动所述容纳腔11内的所述降温体2流通,可进一步地实现良好的缓冲减震效果。另外,可以设置所述第一袋体1和所述第二袋体3之间除了在周缘处进行固定外,二者之间还设有一定的间隙,这样,既可预留足够的空间供所述第一袋体1进行弹性形变,又可以限制所述第一袋体1的最大形变量,避免所述第一袋体1因受到较大外力而破裂。如上述,设置所述多个容纳腔11的目的在于均衡所述降温体2的分布量,然而,在受到外力冲击时,需要通过所述降温体2在不同的所述容纳腔11内流通,从而起到所需的缓冲效果,这将导致多个所述容纳腔11内的所述降温体2分布不均。此时,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过孔12内设有阻隔件4,所述阻隔件4用于阻隔相邻的每两个所述容纳腔11内的所述降温体2相混合,所述阻隔件4朝外力的施力方向可弯曲变形设置;其中,所述阻隔件4为弹壁或者囊体。所述弹壁的弯曲变形程度一般小于所述囊体,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二者进行选用,以所述囊体为例,当一所述容纳腔11集中受到外力冲击时,其内的所述降温体2受到力的作用,而具有经过所述过孔12、向与之相邻的另一所述容纳腔11流通的趋势,此时,所述囊体提供足够的空间容纳朝另一所述容纳腔11流通的所述降温体2,使得所述降温体2仍能流通至另一所述容纳腔11,但并不与另一所述容纳腔11内的所述降温体2相混合。待外力撤销后,所述囊体内的所述降温体2可快速回归到原先的所述容纳腔11内,确保所述多个容纳腔11内的所述降温体2的分布量仍然均衡一致。其中,所述囊体的弯曲变形方向是双向的,可对应不同位置处的外力冲击。请参阅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中,相邻的每两个所述容纳腔11之间开设有多个所述过孔12,多个所述过孔12的延伸方向至少部分呈相异设置。所述相异设置,也即使得多个所述过孔12的开口朝向各不相同,这使得所述降温体2可以分散进入所述容纳腔11内,避免集中涌入,从而减弱所述降温体2流通时的势能,降低流速;并且,分散流通的所述降温体2,有助于减小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100的整体的形变程度,不影响用户的佩戴舒适度。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多个容纳腔11可以沿横向依次布设,所述横向指的是人体的左右方向;也可以沿其他方向依次布设,本设计对此不做限制。另外,所述多个容纳腔11的形成方案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对所述第一袋体1的预设距离段处进行封合,以分隔出所述多个容纳腔11。或者,请参阅图2、图6和图7,所述第一袋体1的内部形成有一腔体;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100还包括多个调节件(附图具体体现为弹性壁51和转板52),所述多个调节件沿上下向间隔设于所述腔体内,以将所述腔体分隔成沿上下向布设的所述多个容纳腔11;其中,每一所述调节件可在外力作用下活动以形成所述过孔12、以及在外力作用撤销时阻断所述降温体2流通。所述外力作用主要指的是除重力等固有作用力外的其他冲击力。所述多个容纳腔11沿上下向依次布设时,若所述过孔12一直存在,那么在重力作用下,所有的所述降温体2将集中聚积在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100的下端,导致降温活动的作用面积减小且影响用户的佩戴。而所述调节件的设置,使得在没有外力作用时,所述多个容纳腔11之间相互隔开,所述降温体2无法相互流通,从而使得所述多个容纳腔11内的所述降温体2的分布量均衡一致;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调节件相对所述腔体活动,所述过孔12显露,允许所述降温体2相互流通,实现所述缓冲功能。当然,实现上述功能的所述调节件的技术方案有多种,其中,请参阅图2、图3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为一弹性壁51,所述弹性壁51开设有多个狭缝511,所述多个狭缝511可在外力作用下被弹性撑开而显露、以及在外力作用撤销时复位;其中,所述多个狭缝511在显露时,构成所述过孔12。具体地,例如设置每一所述容纳腔11内的所述降温体2的分布量均为a时,在没有外力作用时,所述弹性壁51的支撑力与a含量下的所述降温体2的重力基本相同,所述弹性壁51保持在平衡状态,不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外力作用时,a含量下的所述降温体2的重力结合外力作用,将明显大于所述弹性壁51的支撑力,使得所述弹性壁51因受力而变形,继而所述狭缝511被撑开而显露,构成供所述降温体2流通的所述过孔12;当外力撤销时,可通过将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100倒置,使得所述分布不均的所述降温体2在所述多个容纳腔11内重新分布均衡,实现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100的状态复位。接着,请参阅图2、图3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为一转板52,所述转板52的安装端521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腔体的内腔壁,所述转板52的自由端522可在外力作用下翻转,以具有密封位置和打开位置;其中,所述转板52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与所述腔体的内腔壁共同围设而构成所述过孔12。与所述弹性壁51的受力同理地,所述转板52在外力作用下才发生转动,从而显露出所述过孔12,起到缓冲功能;并且,外力撤销后,倒置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100,即可实现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100的状态复位。需要注意的是,相邻的两个所述容纳腔11之间可以直接通过一所述转板52隔开,但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容纳腔11之间通过一隔板隔开,所述隔板由硅胶或者其他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所述隔板开设有一个或者多个通孔,每一所述通孔处对应设有一所述转板52,如此使得所述转板52的设置尺寸不会过大,且部分转板52的失效不会造成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100整体的缓冲功能失效。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降温体2的制成材料为冷凝胶或者冰砂,其中,所述冷凝胶由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以及水混合制成,此为现有产品,可直接在市面上采购获得。以所述降温体2为所述冷凝胶为例,将所述冷凝胶冷冻至所需时间后,所述冷凝胶进入所述第一状态,温度可控制在13℃~26℃范围内,并且可持续吸热2.5h~3.5h,直至所述冷凝胶进入所述第二状态,则可到对应的租赁点或者服务处进行更换,以便工作人员对所述冷凝胶进行重新冷冻,等待下一次的使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每两个所述容纳腔11之间通过一柔性连接件6连接,所述过孔12贯通所述柔性连接件6设置。所述柔性连接件6的设置,有助于扩大了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100的形变范围,使其可被允许弯折至较大角度,从而适用于不同用户的人体曲线,使得所述佩戴舒适的降温装置100的作用面和人体之间紧密贴合,既减少了降温效果传递过程中的损耗,还提高了佩戴的舒适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