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伸缩式骨架的易整理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9434发布日期:2020-05-20 00:58阅读:6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伸缩式骨架的易整理雨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整理的雨伞。



背景技术:

伞作为人们常用的防雨工具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但是在收纳伞的时候,常常会因为整理伞花费很多时间。

传统的雨伞分为直杆伞与折叠伞

直杆伞的优点:整理伞面方便,由于骨架为一段直杆,伞面状态不会很凌乱,容易整理。

缺点:伞杆过长,且不能缩短,不便于携带。

折叠伞的优点:骨架与伞杆可以折叠变短,方便携带。

缺点:收伞后,伞面松散,需要手动整理整齐后再捆紧,此过程过于繁琐,且用伞后不进行整理也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伸缩式骨架的易整理雨伞,用于解决现有折叠伞,收伞过程中杂乱难以整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伸缩式骨架的易整理雨伞,包括外圈伞面、内圈伞面、内圈骨架、弹簧、细绳、外圈骨架、伞杆、拉柄,外圈伞面和内圈伞面组成雨伞的伞面,外圈伞面与内圈伞面相连处具有重叠部分,内圈骨架和外圈骨架组成雨伞骨架,外圈伞面固定在外圈骨架上,内圈伞面固定在内圈骨架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内圈骨架剖面为凹槽状,外圈骨架剖面为“工”字型,外圈骨架可在内圈骨架内自由滑动,内圈骨架凹槽内置一弹簧与外圈骨架相连,在开伞时能将外圈骨架及外圈伞面弹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弹簧中部孔内穿入细绳,细绳一端连接外圈骨架,另一端绕过设置于雨伞伞顶旁的定滑轮,连接在可在伞杆上自由移动的拉柄上。在收伞时拉动拉柄带动细绳将外圈骨架收回,开伞时在弹簧推动下将拉柄向上拉起,达到自动开伞的目的。

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伞杆为两段式伸缩杆,减小收伞后的体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伞杆底部为握把,握把上设有可解除拉柄反扣的按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组合后伞骨截面尺寸为:长和宽各为1cm,截面面积为1cm2,伞骨长度为:内圈骨架长20cm,外圈骨架长25cm;伞杆长5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伞作为一种防雨工具,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本实用新型从“水+生活”方面入手,优化伞的结构,为人们提供便利。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纯机械伞骨结构,巧妙的解决了现有折叠雨伞使用后需手动整理,耗时耗力的问题。将伞骨改进为伸缩式伞骨,减小了雨伞收伞后的体积,同时使收伞后的整理过程更简单。而伞骨内置弹簧、细绳和滑轮组合则实现了在开伞使伞面自动打开。集合了长直杆伞和折叠杆伞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的伸缩式骨架结构可视作两段直杆,杆收缩后变为一段直杆。类似于长直杆伞,具有易整理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展开后剖视图;

图4为内圈骨架与外圈骨架结合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内圈骨架与外圈骨架剖切示意图;

图6为伞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收纳后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收纳后俯视状态图。

图中:1-外圈伞面、2-重叠部分、3-内圈伞面、4-内圈骨架、41-弹簧、42-细绳、5-外圈骨架、6-伞杆、7-拉柄、8-按钮、9-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对伞面材料要求低,伞骨质采用常见的硬质、防氧化材料,总体制作成本低,可行性高,同时解决了折叠伞收伞时伞面杂乱难以整理和长杆伞体积过大的问题,能吸引大量消费者。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伸缩式骨架的易整理雨伞,包括外圈伞面1、内圈伞面3、内圈骨架4、弹簧41、细绳42、外圈骨架5、伞杆6、拉柄7、按钮8、握把9,外圈伞面1和内圈伞面3组成雨伞的伞面,并且外圈伞面1与内圈伞面3相连处具有重叠部分2,用以防止漏雨。内圈骨架4和外圈骨架5组成雨伞骨架,外圈伞面1固定在外圈骨架5上,在撑伞及收伞时外圈骨架5可以带动外圈伞面1伸出或者收回,内圈伞面3固定在内圈骨架4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内圈骨架4剖面为凹槽状,外圈骨架5剖面为“工”字型,外圈骨架5可在内圈骨架4内自由滑动,内圈骨架4凹槽内置一弹簧41与外圈骨架5相连,在开伞时能将外圈骨架5及外圈伞面1弹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弹簧41中部孔内穿入细绳42,细绳42一端连接外圈骨架5,另一端绕过设置于雨伞伞顶旁的定滑轮,连接在可在伞杆6上自由移动的拉柄7上。在收伞时拉动拉柄7带动细绳42将外圈骨架5收回,开伞时在弹簧41推动下将拉柄7向上拉起,达到自动开伞的目的。

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伞杆6为两段式伸缩杆,减小收伞后的体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伞杆6底部为握把9,握把9上设有可解除拉柄7反扣的按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组合后伞骨截面尺寸为:长和宽各为1cm,截面面积为1cm2,伞骨长度为:内圈骨架4长20cm,外圈骨架5长25cm;伞杆6长50c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弹簧的参数是:

原长24cm,压缩后长5cm,弹力系数26.3n/m,体积17.17cm3

材料:骨架用普通的硬质、防氧化材料,对布料要求低;

可节省的整理伞的时间:28s。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开伞时,按下握把9上的按钮8,解除反扣,在内圈骨架4内弹簧41的弹力的作用下,外圈骨架5随着特定内圈骨架4的轨道弹出,同时细绳42带动拉柄7上移使伞张开,实现自动开伞(其原理与现有的可自动开伞雨伞原理类似),其区别在于弹簧位置不同。

收伞时,拉动拉柄7,细绳42拉动外圈骨架5沿内圈骨架4轨道收回,与外圈骨架5缝合的外圈伞面1也随之收回(即外圈伞面1收入内圈伞面3的下部),最后拉柄7被扣在握把9上。收伞后内部状态截面如图8。

整理伞面时,只需整理处于表面的内圈伞面3,状态类似长直杆伞,长度为长直杆伞的一半,见图7。较为紧致的伞面使整理所需时间大大缩短。

目前,已有的关于易整理雨伞的技术较少,已有技术主要靠加深折痕和布料拼接,使伞面更为有序,但如果使用过久,长期日晒雨淋使布料老化,还是会产生出现同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骨架采用新型结构,两段伸缩式结构,外圈骨架5收缩带动外圈伞面1收缩,使其被包裹在内部,集合了长杆伞与折叠伞的优点,保留了自动开伞的优点,整理雨伞所需时间只需2s,又方便携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