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及其绑束带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50988发布日期:2021-02-18 15:17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行李箱及其绑束带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李箱及其绑束带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选择外出旅游作为休闲度假的方式,而外出旅游通常需要携带行李箱,以用于装载衣物、日用品等物品,减轻出行负担。然而,现有的行李箱在受到外力挤压,极容易爆开,造成物品的散落丢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需要借助绑束带捆绑在行李箱的四周,但是现有的绑束带通常独立地捆绑在行李箱上,如此会造成绑束带易于遗失,进而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及其绑束带固定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绑束带易于遗失的技术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绑束带固定结构,包括绑束带、扣合组件和拉链,所述拉链设置有第一拉头,所述第一拉头上开设有穿设孔,所述绑束带穿设于所述穿设孔内,所述扣合组件包括第一扣合件和第二扣合件,所述第一扣合件和所述第二扣合件分别与所述绑束带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扣合件和所述第二扣合件能够相互扣合。
[0005]
可选地,所述绑束带包括固定段和两个连接段,所述固定段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段相接,所述固定段穿设于所述穿设孔内,所述固定段的一端部穿过所述穿设孔后反折与所述固定段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扣合件和所述第二扣合件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段连接。
[0006]
可选地,所述拉头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穿设孔,各所述穿设孔间隔设置,所述绑束带依次穿设于各所述穿设孔内。
[0007]
可选地,所述穿设孔的侧壁设有用于供所述绑束带卡入所述穿设孔内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绑束带的宽度。
[0008]
可选地,所述拉头还包括第一锁止杆,所述第一锁止杆与所述第一拉头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缺口处以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缺口。
[0009]
可选地,所述第一锁止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拉头位于所述缺口一侧的部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锁止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拉头位于所述缺口另一侧的部分卡接。
[0010]
可选地,所述第一拉头包括用于供人员握持的拉片,所述穿设孔设置于所述拉片上。
[0011]
可选地,所述拉链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拉头相对设置的第二拉头,所述第二拉头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绑束带的卡槽。
[0012]
可选地,所述第二拉头还包括第二锁止杆,所述第二锁止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卡槽的开口处并用于关闭或者开启所述卡槽的开口。
[001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绑束带固定结构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当该绑束带固定结构应用于行李箱上时,其拉链设置在行李箱的箱体上,由于绑束带穿设在第一拉头的穿设孔内,这样绑束带与行李箱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解决了绑束带易于遗失的问题,另外,在使用时,直接使用行李箱上固定的绑束带即可,无需在花时间寻找绑束带,使得绑束带的使用更为方便,省时省力。
[0014]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行李箱,包括箱体和上述的绑束带固定结构,所述拉链设置于所述箱体。
[0015]
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绑束带固定结构,一方面,箱体外捆绑有绑束带,提高了行李箱使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绑束带与行李箱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解决了绑束带易于遗失的问题,另外,在使用时,直接使用行李箱上固定的绑束带即可,无需在花时间寻找绑束带,使得绑束带的使用更为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绑束带固定结构中的绑束带穿设于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内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
图3为图1所示的绑束带固定结构中的绑束带穿设于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内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绑束带固定结构中的绑束带穿设于第一拉头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
图7为图6所示的绑束带固定结构中的第二拉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绑束带固定结构中的第一拉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绑束带固定结构中的第一拉头(第二拉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7]
10—绑束带
ꢀꢀꢀꢀꢀꢀꢀꢀꢀ
11—固定段
ꢀꢀꢀꢀꢀꢀꢀꢀꢀ
12—连接段
[0028]
20—扣合组件
ꢀꢀꢀꢀꢀꢀꢀꢀ
21—第一扣合件
ꢀꢀꢀꢀꢀꢀꢀ
22—第二扣合件
[0029]
30—拉链
ꢀꢀꢀꢀꢀꢀꢀꢀꢀꢀꢀꢀ
31—第一拉头
ꢀꢀꢀꢀꢀꢀꢀꢀꢀ
32—第二拉头
[0030]
311—穿设孔
ꢀꢀꢀꢀꢀꢀꢀꢀꢀ
312—第一锁止杆
ꢀꢀꢀꢀꢀꢀ
313—拉片
[0031]
314—拉头本体
ꢀꢀꢀꢀꢀꢀꢀ
315—转轴
ꢀꢀꢀꢀꢀꢀꢀꢀꢀꢀꢀꢀ
316—凸起
[0032]
321—卡槽
ꢀꢀꢀꢀꢀꢀꢀꢀꢀꢀꢀ
322—第二锁止杆
ꢀꢀꢀꢀꢀꢀ
3111—缺口
[0033]
3121—凹槽
ꢀꢀꢀꢀꢀꢀꢀꢀꢀꢀ
3122—第一转动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9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6]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7]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8]
如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绑束带固定结构,其主要设置于行李箱、背包、衣物等物品上,该绑束带10固定结包括绑束带10、扣合组件20和拉链30,其中,拉链30设置对应的行李箱的箱体、背包、衣物等物品上;进一步地,拉链30设置有第一拉头31,第一拉头31上开设有穿设孔311,绑束带10穿设于穿设孔311内,扣合组件20包括第一扣合件21和第二扣合件22,第一扣合件21和第二扣合件22分别与绑束带10的两端连接,第一扣合件21和第二扣合件22能够相互扣合。
[0039]
下面以该绑束带固定结构应用在行李箱为例进行说明,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绑束带固定结构应用于行李箱上时,其拉链30设置在行李箱的箱体上,由于绑束带10穿设在第一拉头31的穿设孔311内,这样绑束带10与行李箱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解决了绑束带10易于遗失的问题,另外,在使用时,直接使用行李箱上固定的绑束带10即可,无需在花时间寻找绑束带10,使得绑束带 10的使用更为方便,省时省力。
[0040]
本实施例中,在行李箱需要捆绑时,直接将连接在第一拉头31上的绑束带 10围设在行李箱的四周并将第一扣合件21和第二扣合件22相扣合,如此便完成行李箱的捆绑;当行李箱不需要捆绑时,绑束带10直接挂在第一拉头31上,方便绑束带10的使用。
[0041]
可选地,第一扣合件21和第二扣合件22可以分别为插扣中的公扣或者母扣,或者,第一扣合件21和第二扣合件22可以分别为按扣中的公扣或者母扣,通过母扣插接于公扣内,从而实现绑束带10的捆绑;当然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其他的扣合结构。
[0042]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5和图6所示,提供的该绑束带固定结构的绑束带10包括固定段11和两个连接段12,固定段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段12相接,固定段11穿设于穿设孔311内,固定段11的一端部穿过穿设孔311后反折与固定段11的另一端
部固定连接,第一扣合件21和第二扣合件22分别与两个连接段12连接。
[0043]
具体地,固定段11穿设于穿设孔311内,且固定段11的两端固定连接形成闭环结构,使得绑束带10无法在穿设孔311内来回滑移,如此便将绑束带10 完全固定在第一拉头31上,第一拉头31与绑束带10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可以完全避免绑束带10从行李箱上脱离,而造成遗失的问题;固定段11主要用于与第一拉头31连接,而两个连接段12围设在箱体的四周,并通过两个连接段12上的第一扣合件21和第二扣合件22相扣合,从而实现行李箱的捆绑。
[0044]
可选地,固定段11的两端部相对叠层重合后,可利用针线缝合固定在一起、胶水粘合或者热压的方式,将固定段11两端部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拉头 31与绑束带10的可靠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段11的两端部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0045]
可选地,两个连接段12的长度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其具体的长度可根据行李箱的使用需求以及外观需求进行选择。
[0046]
可选地,固定段11和两个连接段12是一体结构,例如:绑束带10可以采用同一材料编织而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段11和两个连接段12的材质可以完全不同,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选择。
[0047]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提供的该绑束带固定结构的拉头上设有至少两个穿设孔311,各穿设孔311间隔设置,绑束带 10依次穿设于各穿设孔311内。
[0048]
具体地,绑束带10来回依次穿设在两个以上的穿设孔311内,这样绑束带 10在穿设孔311内来回滑动的阻力也就越大,绑束带10与第一拉头31连接的相对位置固定,这样在行李箱的使用过程中,绑束带10的固定位置相对固定,也便于绑束带10的收纳,避免绑束带10在穿设孔311内来回滑动而造成绑束带10的第一扣合件21或者第二扣合件22掉落到地上损坏;更具体地,各穿设孔311并排间隔设置或者错开间隔设置。
[0049]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8所示,提供的该绑束带固定结构的穿设孔311的侧壁设有用于供绑束带10卡入穿设孔311内的缺口3111,缺口3111的宽度小于绑束带10的宽度。
[0050]
具体地,穿设孔3111的截面形状呈c型,由于绑束带10的宽度大于缺口 3111的宽度,如此便将绑束带10限制在穿设孔311内,实现绑束带10与第一拉头31的连接,从而实现了绑束带10与箱体的连接;若绑束带10可以弯折,那么通过将绑束带10沿其宽度方向弯折后从缺口3111内取出,从而实现绑束带10与箱体的分离,这样该绑束带10可以满足人们固定在箱体上的使用需求,也可以满足人们绑束带10与箱体分离的使用需求,绑束带10的使用更为多样化,更为方便快捷。
[0051]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9所示,提供的该绑束带固定结构的拉头还包括第一锁止杆312,第一锁止杆312与第一拉头31活动连接并位于缺口3111处以用于开启或者关闭缺口3111。
[0052]
具体地,当绑束带10需要固定在箱体上时,绑束带10穿设在穿设孔311 内,同时第一锁止杆312将缺口3111关闭,从而将绑束带10稳定可靠地限制在穿设孔311内,避免绑束带10从缺口3111处脱离出穿设孔311外,防止绑束带10的遗失;当行李箱不需要绑束带10时,第一锁止杆312将缺口3111开口,这样绑束带10可以从缺口3111处脱离出穿设孔311,从
而实现行李箱的箱体与绑束带10分离,方便绑束带10和行李箱的分开使用。
[0053]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9所示,提供的该绑束带固定结构的第一锁止杆312的第一端与第一拉头31位于缺口3111一侧的部分可转动连接,第一锁止杆312的第二端与第一拉头31位于缺口3111另一侧的部分卡接。
[0054]
具体地,当需要绑束带10与箱体分离时,直接推动第一锁止杆312相对于第一拉头31转动,使得第一锁止杆312的第二端与第一拉头31脱离,从而将缺口3111打开,方便绑束带10的拆卸,并且操作简单;当绑束带10位于穿设孔311内,第一锁止杆312的第二端卡接在第一拉头31上,第一锁止杆312与第一拉头31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稳定,第一锁止杆312不会因为震动或者轻微受力等原因与第一拉头31分离,而导致绑束带10误与第一拉头31分离而遗失。
[0055]
可选地,拉头还包括转轴315,第一锁止杆312的第一端上设有第一转动孔 3122,第一拉头31靠近缺口3111的部分上设有第二转动孔(图未示),转轴 315依次穿设于第一转动孔3122和第二转动孔内,通过转轴315在第一转动孔 3122或者第二转动孔转动,从而实现第一锁止杆312相当于第一拉头31的转动,进而实现缺口3111的开启和关闭。
[0056]
可选地,第一锁止杆312的第二端上设有凹槽3121或者凸起316,第一拉头31对应的位置也设有与之对应的凸起316或者凹槽3121,通过凸起316过盈地位于凹槽3121内,从而实现第一锁止杆312与第一拉头31的卡合,使得缺口3111的关闭更为稳定可靠;当缺口3111需要开启时,将凸起316与凹槽3121 分离即可,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可以稳定将绑束带10锁止在第一拉头 31上。
[0057]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6所示,提供的该绑束带固定结构的第一拉头31包括用于供人员握持的拉片313,穿设孔311设置于拉片313 上。
[0058]
具体地,穿设孔311设置在拉片313上,绑束带10与拉片313连接在一起,这样在设计时,只需更改拉片313的结构即可,无需更改拉头本体314以及行李箱上的整个拉链30结构,该绑束带固定结构的制作更为方便,成本更为低廉。
[0059]
可选地,第一拉头31包括拉片313和拉头本体314,拉片313通常活动安装在拉头本体314上,拉片313可以相对拉头本体314活动,这样绑束带10可以相对拉头本体314相对转动,从而绑束带10可以以不同的角度捆绑在箱体上,从而起到良好的标识作用,方便使用者快速地找到自己的行李箱。
[0060]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拉链30的两条具有链牙的链条穿设于拉头本体 314内,并通过拉头本体314在两条链条上的移动,从而实现链牙的啮合或者分离,从而实现链条的关闭和开启,两条链条用于安装在箱体上。
[0061]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3、图4和图6所示,提供的该绑束带固定结构的拉链30上设置有与第一拉头31相对设置的第二拉头32,结合图7所示,第二拉头32上设有用于固定绑束带10的卡槽321。
[0062]
具体地,第一拉头31和第二拉头32相对设置,当第一拉头31和第二拉头 32相互靠近移动时,拉链30逐渐关闭,从而将箱体逐渐关闭;当第一拉头31 和第二拉头32相互远离移动时,拉链30逐渐开启,从而将箱体逐渐开启;当行李箱需要捆绑时,先将第一拉头31和第二拉头32移动到同一位置,此时,拉链3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再将穿设在第一拉头31的穿设孔311的绑束带10 穿过第二拉头32的卡槽321后,再将第一扣合件21和第二扣合件22扣
合,从而完成行李箱的捆绑,但是由于绑束带10同时穿设在第一拉头31的穿设孔311 和第二拉头32的卡槽321内,绑束带10将第一拉头31和第二拉头32固定在一起,可以起到锁止第一拉头31和第二拉头32的作用,减少第一拉头31和第二拉头32在使用过程中被勾开或者拉开的可能行,行李箱的使用更为安全,并且绑束带10可以随着将位于拉链30上任何位置的第一拉头31和第二拉头32 锁止,行李箱锁止操作更为方便快捷;另外,当行李箱需要打开时,先将第一扣合件21和第二扣合件22分离,再将绑束带10从第二拉头32的卡槽321内移出,如此便解除了第一拉头31和第二拉头32的锁止固定,方便拉动第一拉头31和第二拉头32相互远离开启行李箱,更具体地,卡槽321的截面形状呈c 型,且卡槽321的开口宽度小于绑束带10的宽度,这样绑束带10对第二拉头 32的限位作用更为可靠,锁止效果更好。
[0063]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9所示,提供的该绑束带固定结构的第二拉头32还包括第二锁止杆322,第二锁止杆322活动安装于卡槽321 的开口处并用于关闭或者开启卡槽321的开口。
[0064]
具体地,当绑束带10穿设在卡槽321内,第二锁止杆322将卡槽321的开口关闭,从而将绑束带10稳定可靠地限制在卡槽321内,避免绑束带10脱离出卡槽321外,使得第一拉头31和第二拉头32可以更为稳定可靠地锁止在一起,提高行李箱使用的安全性;当行李箱不需要绑束带10时,第二锁止杆322 将卡槽321的开口打开,这样绑束带10可以脱离出卡槽321,从而方便行李箱的开启。
[0065]
可选地,第二锁止杆322也通过转轴315安装在第二拉头32,其具体的安装结构与第一拉头31上安装有第一锁止杆312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66]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行李箱,包括箱体和上述的绑束带固定结构,拉链30设置于箱体。
[006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李箱,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绑束带固定结构,一方面,箱体外捆绑有绑束带10,提高了行李箱使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绑束带10与行李箱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解决了绑束带10易于遗失的问题,另外,在使用时,直接使用行李箱上固定的绑束带10即可,无需在花时间寻找绑束带10,使得绑束带10的使用更为方便,省时省力。
[0068]
可选地,箱体分别上箱体和下箱体,上箱体和下箱体扣合在一起,拉链30 的两条链条分别安装在上箱体和下箱体上,通过第一拉头31和第二拉头32在两条链条的移动,从而实现箱体的开合。
[0069]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