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式隐形拉头用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51493发布日期:2022-04-30 07:5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自锁式隐形拉头用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拉链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自锁式隐形拉头用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拉链由链牙、拉头、上下止(前码和后码)或锁紧件等组成,其中链牙是关键部分,它直接决定拉链的侧拉强度,一般拉链有两片链带,每片链带上各自有一列链牙,两列链牙相互交错排列,拉头夹持两侧链牙,借助拉襻滑行,即可使两侧的链牙相互啮合或脱开,拉链加工有若干道加工工序组成,其中包括穿拉头和打上止两道工序,打上止分为扁线上止和颗粒上止两种,随着拉链工艺和品质要求的发展,扁线上止逐渐被颗粒上止所取代。
3.现在的拉头加工设备加工效率还不够快,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拉头运输过程中,速度过快会导致拉头跑偏或脱离轨道,导致影响整体速度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自锁式隐形拉头用加工设备,解决了拉头运输速度过快会导致拉头跑偏或脱离轨道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自锁式隐形拉头用加工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倒料盒,所述箱体的另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排料盒,所述箱体的外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压辊,所述第二压辊的两端分别与箱体的侧壁下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压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压辊,所述第一压辊的两端分别与箱体的侧壁上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压辊的外侧设置有上传送带,所述上传送带的一侧内连接有上滚筒,所述第二压辊的外侧设置有下传送带,所述下传送带的一侧内连接有下滚筒,所述下滚筒和上滚筒的端部与箱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上传送带的内侧下方设置有上压辊,所述下传送带的内侧上方设置有下压辊,所述上压辊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滑板,所述下压辊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滑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内侧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两个所述紧固螺栓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相邻侧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两端,两个所述固定块的靠近箱体的一侧与箱体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滑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的一侧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外侧。
7.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两侧壁均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位于两个所述滑板之间,所述调节孔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
8.优选的,所述下传送带和上传送带的相远离侧均设置有涨紧轮,所述涨紧轮的一端连接在箱体的内侧壁。
9.优选的,所述排料盒和倒料盒的相邻端均接触在下传送带的顶侧。
10.优选的,所述倒料盒的远离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集料筒,所述集料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长轴,所述长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
11.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片的外侧边缘与集料筒的内侧壁相接触,所述螺旋叶片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基料板,所述基料板的底侧固定连接在所述集料筒的内底部,所述集料筒的外侧底部设置有支腿。
12.工作原理:通过倒料盒和排料盒分别进行加料和排料,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进而使第二齿轮转动,实现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可以在相反方向转动,进而使下传送带和上传送带可以带动拉头运动,由于传送带覆盖面积大,可以将拉头全部压住,防止拉头偏移,同时下传送带和上传送带方向相反并且同速运转,可以提高拉头的运输效率,通过相邻的两个紧固螺栓可以调整箱体一侧的一个滑板进行升降,进而箱体两侧的四个紧固螺栓可以调整两个上压辊的两端进行升降,实现两个上压辊和两个下压辊可以对拉头进行挤压加工,加工力度可以根据需要继续调节,便于适应不同大小的拉头,通过将倒料盒的远离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集料筒,集料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长轴,长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通过第二电机可以带动螺旋叶片旋转,可以在集料筒顶部大流量加料,通过螺旋叶片旋转将拉头分离摆放,防止拉头堆积,便于卸料加工。
13.本发明提供了自锁式隐形拉头用加工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发明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进而使第二齿轮转动,实现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可以在相反方向转动,进而使下传送带和上传送带可以带动拉头运动,由于传送带覆盖面积大,可以将拉头全部压住,防止拉头偏移,同时下传送带和上传送带方向相反并且同速运转,可以提高拉头的运输效率,便于设备进行加工,有利于提高加工速度。
15.2、本发明通过相邻的两个紧固螺栓可以调整箱体一侧的一个滑板进行升降,进而箱体两侧的四个紧固螺栓可以调整两个上压辊的两端进行升降,实现两个上压辊和两个下压辊可以对拉头进行挤压加工,加工力度可以根据需要继续调节,便于适应不同大小的拉头。
16.3、本发明通过将倒料盒的远离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集料筒,集料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长轴,长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通过第二电机可以带动螺旋叶片旋转,可以在集料筒顶部大流量加料,通过螺旋叶片旋转将拉头分离摆放,防止拉头堆积,便于卸料加工。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箱体内部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集料筒内部示意图。
21.其中,1、箱体;2、支撑板;3、第一电机;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第一压辊;7、第二压辊;8、调节孔;9、固定块;10、固定板;11、下压辊;12、上压辊;13、紧固螺栓;14、滑块;
15、滑板;16、上滚筒;17、下滚筒;18、上传送带;19、下传送带;20、倒料盒;21、排料盒;22、导轨;23、集料筒;24、第二电机;25、支腿;26、螺旋叶片;27、长轴;28、基料板;29、涨紧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
24.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锁式隐形拉头用加工设备,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倒料盒20,箱体1的另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排料盒21,通过倒料盒20和排料盒21分别进行加料和排料,箱体1的外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压辊7,第二压辊7的两端分别与箱体1的侧壁下部转动连接,第二压辊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第一齿轮4的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5,第二齿轮5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压辊6,第一压辊6的两端分别与箱体1的侧壁上部转动连接,第一压辊6的外侧设置有上传送带18,上传送带18的一侧内连接有上滚筒16,第二压辊7的外侧设置有下传送带19,下传送带19的一侧内连接有下滚筒17,下滚筒17和上滚筒16的端部与箱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通过第一电机3带动第一齿轮4转动,通过第一齿轮4的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5,进而使第二齿轮5转动,实现第一压辊6和第二压辊7可以在相反方向转动,进而使下传送带19和上传送带18可以带动拉头运动,由于传送带覆盖面积大,可以将拉头全部压住,防止拉头偏移,同时下传送带19和上传送带18方向相反并且同速运转,可以提高拉头的运输效率,便于设备进行加工,有利于提高加工速度,上传送带18的内侧下方设置有上压辊12,下传送带19的内侧上方设置有下压辊11,上压辊12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滑板15,下压辊1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板10,滑板1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4,两个滑块14的内侧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3,两个紧固螺栓13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固定块9,两个固定块9的相邻侧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0的两端,两个固定块9的靠近箱体1的一侧与箱体1固定连接。
25.通过相邻的两个紧固螺栓13可以调整箱体1一侧的一个滑板15进行升降,进而箱体1两侧的四个紧固螺栓13可以调整两个上压辊12的两端进行升降,实现两个上压辊12和两个下压辊11可以对拉头进行挤压加工,加工力度可以根据需要继续调节,便于适应不同大小的拉头。
26.滑板15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导轨22,导轨22的一侧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外侧。通过导轨22可以对滑板15起到稳固作用。
27.箱体1的两侧壁均设置有调节孔8,调节孔8位于两个滑板15之间,调节孔8位于两个固定板10之间。通过调节孔8可以方便安装两个上压辊12、两个下压辊11。
28.下传送带19和上传送带18的相远离侧均设置有涨紧轮29,涨紧轮29的一端连接在箱体1的内侧壁。通过涨紧轮29便于保持下传送带19和上传送带18的张紧状态。
29.排料盒21和倒料盒20的相邻端均接触在下传送带19的顶侧。便于承接加工后的拉头。
30.倒料盒20的远离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集料筒23,集料筒2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4,第二电机2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长轴27,长轴2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26。通过第二电机24可以带动螺旋叶片26旋转,可以在集料筒23顶部大流量加料,通过螺旋叶片26旋转将拉头分离摆放,防止拉头堆积,便于卸料加工。
31.螺旋叶片26的外侧边缘与集料筒23的内侧壁相接触,螺旋叶片26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基料板28,基料板28的底侧固定连接在集料筒23的内底部,集料筒23的外侧底部设置有支腿25。通过螺旋叶片26的外侧边缘与集料筒23的内侧壁相接触,可以防止拉头与集料筒23的内壁卡死。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