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提拉手柄的走轮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3625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提拉手柄的走轮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走轮行李箱,特别是涉及一种新的、经过改进的、包括有操纵和提拉手柄以及附属行李系附装置和手柄止动装置的组件,止动装置允许手柄以所选定的不同长度伸出以便提拉或操纵行李箱运动,并且止动装置允许当主行李箱借助其走轮运动时将附属行李系附在主行李箱的面板上以便于运输。
在走轮行李箱领域,近期最为流行的一种装置例举在美国专利4,759,431中,其已转让给本受让人现介绍如下这种类型的行李箱包括一个带轮子的行李箱,轮子沿箱子的一条底边安装在同一根轴上。一可伸出的拉手联结在箱子上。使用者伸出手来握住拉手,将箱子倾转至只有轮子与支撑面相接触的位置,且通过伸出的拉手借助轮子来拉动行李箱。随着箱子倾转到这种滚轮运动位置,箱子大部分的重量由轮子平衡,所以拉手上只需要很小的力即可将箱子保持在运动位置上。轮子承受大部分重量,移动箱子则非常容易。因为轮子处于箱子的一条底边处的同一根转动轴上,所以箱子的机动性也非常好。借助轮子拉动箱子之后,拉手可插入或缩回到箱子内。
除拉手外,还有一单独的通常的提手,可按照通常的方式提动箱子,而不是按靠轮子滚动的方式。当提动箱子时,拉手缩回,以使箱子可按通常的方式被提走,其重量即悬挂在提手上的箱子及其内装物的重量。
借助轮子滚动来移动箱子和挂在提手上提动箱子是各自独立的两种功能。提手必须要承受箱子及其内装物的重量,同时保持箱子的平衡,从而使之容易地垂悬于提箱人的一侧。为了平衡箱子以便提动,提手必须处于箱子的顶部,该提手还必须与能够支撑箱子及其内装物的重量的框架结构内部上相连。
从另一方面讲,拉手不是用于提起箱子的,它伸出来只是为了借助轮子使箱子运动。该拉手必须能伸出足够的长度且与箱子有足够强的联结和相互作用能力,以便使箱子能倾斜或以杠杆方式支撑在其轮子上,能使箱子保持其支撑在轮子上的位置,且通过拉动箱子来导引它前进。该拉手还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来使箱子能被拉上楼梯和拉上路边沿。由于这些和其它一些原因,该拉手典型情况下位于轮子上方的箱子的侧面,且与箱子联成整体,以足以将杠杆作用力传递到整个箱子上。
以这种方式将拉手联结到箱子上,对于硬侧面的行李箱来说比较软侧面的行李箱更为容易。对于硬侧面的箱子,相对呈刚性的箱子外壳或半个外壳构成了内部结构的一部分,通过提手和拉手支撑、倾转和拉动箱子。但是,对于软侧面的箱子,其柔性的外表面几乎很少或根本不能提供结构刚性,因此必须提供一内部框架结构。该内部框架结构可以是比较大的,以便充分容纳一个提手、一个单独的拉手和轮子。一般而言,软侧面的箱的内部框架结构要求围绕包的外周边有结构件,以便由提手支撑包的重量。沿箱子的一个主要的外表面也需要有结构件,以便联结和支撑拉手。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供提动和走轮拉动两种功能就必须增加内部框架结构的复杂性,从而大大减弱了软侧面行李箱在重量和灵活性方面的优点。
大概采用伸缩拉手的走轮行李箱的最主要的便利之一是它具体实现了携带附属行李箱的能力。为了获得这种能力,附属行李箱系附在带走轮的主行李箱上,而且当借助走轮拉动主行李箱时其由倾斜的主行李箱的面朝上的外表面支撑。典型的系附技术包括用一个钩子或一条系带或拉带绕住附属行李箱的提手,从而当借助走轮拉手主行李箱时使附属行李箱吊挂抵靠在主行李箱的向上倾斜的外表面板上。
美国专利No.4,759,431中所述的附属行李箱系附机构很大程度上与伸缩拉手有功能上的联系。一条系附带与拉手相联,且靠拉手自其缩回位置伸出而暴露出来。该系附带穿过附属行李箱的提手,然后返回联结到拉手上靠近使用者握住拉手之处。这样,要系附附属行李箱就必须将拉手拉出来。
如果该系附带未用于联结附属行李箱,它位于或折入于拉手的中部。当拉手缩回到箱子内时也必须将系附带置于或折入于拉手的中部。如果试图在系附带从拉手上延伸出来且与附属行李箱相联的情况下将拉手缩入行李箱内,固与预定操作不一致,就会造成明显的困难。
再者,系附带自靠近拉手的伸出端至附属行李箱的提手的一段可造成附属行李箱的稳定性的降低,当主行李箱在不平地面滚过时,可能难于保持附属行李箱在主行李箱上的位置。另外还有,当拉手伸出时,还可能难于将附属行李箱系附到主行李箱上。
美国专利No.4,759,431还公开了一个实施例,其拉手与暴露在外的辅助系附带是相互分离的。暴露在外的系附带同组合式拉手和系附带相比缺乏吸引力和实用性,因为该系附带总是露在外面且当其不用时总表现出要从箱子上脱落的可能性。采用独立的系附带,由于其缺少与拉手的整体功能性,也可能造成不便。
就是针对与带伸缩拉手和具有附属行李箱系附能力的走轮行李箱有关的这样一些考虑和其它一些问题,形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些重要特点包括使走轮行李箱的使用得以改进、简化和更加方便,该走轮行李箱具有一可选择性地伸出和缩回的拉动或操纵手柄和一将附属行李箱系附在主行李箱上且使附属行李箱支撑在主行李箱向上倾转的外表面板之上的止动件。更特别的是,本发明的重要特点包括允许在拉动手柄或操纵手柄不伸出或不使用的情况下将附属行李箱系附在主行李箱上;用一个手柄作为提动手柄和拉动手柄;允许该手柄在其最大伸出位置伸出一选定的中间量,以便拉动或提动该箱子;而且针对某特定的使用者可有选择性地将可伸缩的手柄固定在最佳位置上,以便借助其轮子拉动行李箱。
为使这些和其它一些重要方面得以实现,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和经过改进的手柄和止动装置组件,用于提拉和操纵带走轮的主行李箱。一个手柄与该箱子相联且可选择性地伸出到一完全伸出位置、一完全缩回位置和一完全伸出位置和完全缩回位置之间的某选定的中间位置。该手柄包括一把手,用于握住手柄来提拉箱子和操纵箱子借助轮子的运动。一个止动装置与该手柄可工作地联结且相互作用,以便有选择性地将手柄固定在完全伸出的位置上,由此操纵箱子借助轮子来运动,和将其固定在某一中间位置上来提动箱子。该止动装置还能够将手柄有选择地固定在某一中间位置,以便借助轮子拉动箱子。该止动装置还可包括一个能有选择地伸出的细长的柔性元件,用于将附属行李箱联结到主行李箱上,在主行李箱借助轮子运动时将附属行李箱携带在主行李箱上。该细长的柔性元件可伸出来用于与手柄相联,且可将手柄固定在某一中间位置,以便提动箱子或借助轮子拉动箱子。一第一棘爪机构可与细长的柔性元件相联且产生作用,以控制该细长的柔性元件的伸出、缩回和位置保持;和一第二棘爪机构可与手柄相联且产生作用,以控制手柄的伸出、缩回和位置保持。第一和第二棘爪机构可以是各自独立操作的,分别独立控制细长的柔性元件和手柄的伸出、缩回和位置保持;或者它们可以互联在一起相互作用,同时控制细长的柔性元件和手柄的伸出、缩回和位置保持。
为使上述和其它一些重要方面得以实现,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经过改进的、提供和操纵带走轮的主行李箱的方法。该方法涉及将一手柄联结到箱子上,手柄可移动到一完全伸出的位置、移动到一完全缩回的位置、以及移动到一完全伸出位置和完全缩回位置之间的所选定的某一中间位置。该方法还涉及将手柄限定在其完全伸出的位置上,且当手柄被限定在完全伸出的位置上时借助轮子使箱子运动;将手柄限定在某一选定的中间位置,且当手柄被限定在该中间位置时借助于手柄提动箱子;并且当既不提箱子又不使之借助于轮子运动时将手柄限定在完全缩回的位置上。一个细长的柔性元件可有选择地从箱子内伸出与附属行李箱相联,当主行李箱借助轮子运动时,附属行李箱被携带在主行李箱之上。该细长的柔性元件与手柄相联,从而将手柄固定在某一中间位置上,以便提动箱子或借助轮子使箱子运动。细长柔性元件的伸出、缩回和位置保持通过将该柔性元件限定住来控制;手柄的伸出、缩回和位置保持通过将该手柄限定住来控制。该细长的柔性元件的伸出、缩回和位置保持可以是独立进行的,或者也可以与手柄的伸出、缩回和位置保持同时进行。
从简单归纳如下的附图、从下述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从所附的权利要求之中可以就本发明的各种改进之处和特点、本发明自身的本质特性和本发明的范围得到更完整的了解。其中

图1是一走轮行李箱的透视图,其采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可选择定位的操纵和提拉手柄以及附属行李箱系附装置和手柄止动装置的组件;图2是图1所示的手柄和止动装置组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行李箱的部分端面的正视图,其操纵和提拉手柄处于与图2中所示类似的部分伸出的位置;图4是与图1所示类似的一透视图,取相反的透视方向表示箱子支承在轮子上的情况,表示联结在一起的拉手和止动装置处于中间伸出的位置,以便拉动箱子;图5是图1所示行李箱的透视图,其表示手柄处于完全伸出的位置,而止动装置则单独处于完全缩回的位置;图6是与图5类似的视图,其表示止动装置的带子伸出来将一件附属行李箱与主行李箱相联;图7是图6中所示行李箱的透视图,其取相反的透视方向,展示主行李箱支撑于其轮子上,附属行李箱支撑在主行李箱上,以及附属李行箱和主行李箱之间通过止动装置的皮带的联结;图8是取处主行李箱之一部分的局部剖面图,所示剖面大致是图1中8-8线所示平面;图9是图8所示手柄和止动装置部分截去后的侧向局部正视图;图10是大致取自图5中10-10线所示平面的局部截面图;图11是大致取自图9中11-11线所示平面的局部截面图;图12是大致取自图9中12-12线所示平面的局部截面图,其中有一部分被截去;图13是与图12所示部分类似的视图,其表示固定装置将手柄保持在其最大伸出的位置上;图14是与图13类似的视图,其表示通过其止动机构松开而使手柄能回缩;图15是大致取自图8中15-15线所示平面的局部截面图;图16是大致取自图15中16-16线所示平面的截面图;图17是大致取自图15中17-17线所示平面的截面图;图18是大致取自图17中18-18线所示平面的截面图;图19是大致取自图15中19-19线所示平面的截面图,其表示止动装置防止皮带伸出的限定状态;图20是与图19类似的截面图;其表示止动装置使皮带能够伸出的松开状态;图21是一零件分解透视图,其表示图15至图20中所示止动装置的主要元件;图22是图8、9、11、12和21所示组件的手柄的局部透视图,其表示其一种备选特性;图23是图22之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其以实线表示其一种状态,而以部分虚线表示另一种状态;和图24是与图23类似的截面图,其表示图23所示元件的另一个位置。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一组件30,它包括一可选择性地伸出和缩回的操纵和提拉手柄32及附属行李箱的系附和手柄止动装置34。为方便起见,经改进的且有相互作用的组件30在此就是指一手柄和止动装置组件30。该手柄和止动装置组件最好封闭在盒子36之内。盒子36与主行李箱42的主要外面板38和顶面40相联。走轮44在主行李箱42的外面板38的内面与底面46所确定的边缘处安装在主行李箱42上。置于主行李箱42上的走轮44绕一共同的转动轴旋转,最好是主行李箱的端部48和50之间横向延伸的一根转动轴。
主行李箱42可以是传统的硬侧面结构,其有两个相互对置且沿底面46铰接在一起的较为刚性的外壳;也可以是软侧面结构(未示出),采用较为柔性的外面板作为面板、侧面和端面。在软侧面结构中,盒子36和走轮44与一内框架结构联结在一起,该框架为包括柔性外面板在内的整个箱子提供支撑。
如图2至图4所示,操纵和提拉手柄32可有选择性地从盒子36中伸出。在手柄32处于伸出状态下,使用者握住外伸的手柄32可使箱子42以杠杆形式支撑于走轮44上至其呈滚动位置。箱子42倾斜或杠杆或支撑的程度最好是使箱子的大部分重量置于走轮44上。按这种方式倾斜,使用者几乎不需要费力即可保持箱子处于在走轮44之上。使用者随后牵拉外伸的手柄就可使箱子借助于走轮沿支撑面运动。
此手柄和止动装置组件30允许手柄32有选择地伸出一较短的距离,如图2和图3所示,并在此位置用作提手,提起或吊起行李箱。当手柄32用作提手时,在其外端带有钩子54的皮带52自位于盒子36之内的止动装置34中伸出到手柄32上,并防止手柄继续外伸。按这种方式限制,施加在手柄32上的提升力使箱子42及其内装物提起并支撑于手柄32上。
正常情况下止动装置34的皮带52联到手柄32上,即使在如图1所示的手柄32处于完全缩回的位置时也是如此。在手柄处于缩回位置时,止动装置34可防止手柄32的偶然外伸,否则这在搬运箱子42的过程中是可能发生的。或者,当手柄32处于伸出位置时皮带52保持在缩回位置。如图10所示,盒子36内形成有一个狭缝55,钩子54可插入并联结在该缝内,从而使钩子54保持在其缩回位置,而与手柄的伸出位置无关。
若要伸出手柄32,就必须由使用者转动皮带释放杆56,如图2和图6所示。转动皮带释放杆56可放松止动装置34的皮带52,以使该皮带能自盒子36中伸出或缩回到盒子36中去。当达到所预期的伸出位置时,放开对皮带释放杆56的控制,而阻止皮带52自装置34的继续伸出。同样地,要将皮带52自伸出位置缩回到止动装置34之内,也要抬起或转动皮带释放杆56。在皮带52上没有约束力时,通过止动装置34的操纵,它将缩回到盒子36之内,如图5所示。
手柄释放杆58也与盒子36的外部相联结,其功能是将手柄32保持在一完全伸出的位置上和将该手柄从完全伸出的位置上松开。在完全伸出的位置,止动装置34与伸出和缩回到盒子的杆60接触并相互作用。杆60在其外端与把手62相联结。这样就构成完整的手柄32。止动装置34与手柄杆60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接触一直保持着,直到向上转动手柄释放杆58,如图2所示。一转动手柄释放杆58,起实际作用的保持力即由止动装置34建立起来并通过皮带52传递到把手62上,而且钩子54也松释,因为转动手柄释放杆58也使皮带释放杆56转动。随着皮带释放杆56连同手柄释放杆58一起转动,止动装置34通过皮带52提供的约束作用则终止。
通过抬起释放杆56和58来单独操纵手柄32和止动装置34有助于使皮带52有选择地和独立地伸出,以便于方便地系附附属行李箱64,如图6所示。附属行李箱64紧靠主行李箱42放置,皮带52穿过附属行李箱64的提手66。在皮带52伸出之前或之后,手柄32均可伸出到其最大伸出的位置。一旦皮带52穿过提手66,钩子54即以图7所示的方式与把手62相联。且附属行李箱64以这种方式相联,在皮带52和手柄32处于其伸出位置的情况下,主行李箱42以杠杆式支撑于其走轮44上,从而使附属行李箱64和主行李箱42均抬起,当通过手柄32借助走轮44拉动主行李箱时附属行李箱64则支撑在主行李箱42向上倾斜的外面板68上。如图5所示,当没有系附或联结附属行李箱时且手柄32处于最大伸出位置的情况下,皮带52可以选择性地缩回盒子36内。
有关手柄和止动装置组件30的手柄32的细节参阅图8至图14和图21可得到最好的理解。把手62包括一中心手握部分70,它位于顶面40上基本靠近箱子中心的位置。随着手握部分70处于这样位置,当使用者握住把手62而提起箱子且通过手柄32提动它时,箱子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
把手62的系附部分72包括一个矩形的窝槽74,杆60的上端,最好是用销钉76固定在其中(见图21)。在靠近系附部分72的中间之处,形成了一个承接槽78(见图21)。承接槽78的形状适合于接纳联接在皮带52的端部的钩子54。钩子54与承接槽78相接合并容纳于其中。要从把手62或从狭缝55上松开钩子54,使用者需抓起皮带52的外端的舌片80(见图10),使钩子54抬起而脱离承接槽78或脱离狭缝55。
矩形的止动套筒82,最好是用一销钉84固定在每一根杆60的下端(见图9和图21)。如图9和图12-14所示,止动套筒82与固定在手柄释放杆58的内侧的止动元件86相互作用。手柄32处于图9和图12所示的缩回位置时,止动元件86与杆60的外表面相接触。当手柄32伸出到其最大伸出位置时,如图13所示,止动套筒82压靠在止动元件86之上且止动元件伸到止动套筒82之下,从而将手柄32固定在最大伸出位置上。
要从最大伸出位置上松释手柄32,就要如图14所示向外转动手柄释放杆58。处于此枢转的位置时,止动元件86从杆60和止动套筒82的底部移开,从而松开了止动装置34与手柄32的机械连接,而使手柄能运动到缩回位置。
如图11所示各个杆60的运动均限制在套管88内。每个套管大体呈矩形结构,其规格稍大于止动套筒82的外部尺寸。因此止动套筒82和杆60可沿套管88的全长运动。套管88是盒子36的内部结构件90的一部分。结构件90和套管88在箱子42的内侧沿外面板38伸展。在箱子的内侧,纤维的或其它合适材料的覆盖层92将结构件92和盒子36的其它部件遮挡在使用者的视线之外。对于软侧面的行李箱,结构件90可构成与内部框架结构成一体的一个重要部分,该内部框架结构在这种软侧面的行李箱中是支撑柔性外面板所必需的。
如图12-14所示,每个套管88均包括一具有矩形横断面形状的上部94,其断面尺寸稍大于杆60的矩形横断面的尺寸,但并未大到止动套筒82的横断面的尺寸。因此,止动套筒82与上部94相接触以防止手柄超出其最大伸出位置(见图13)。在此位置,手柄释放杆58的止动元件86也与止动套筒82的底部接触,而将手柄32刚性地稳固在其最大伸出位置。由于手柄32在此位置不能再进、出移动,因此,主行李箱可通过推动手柄32而容易地被推动或以传统方式拉动。
如图22-24所示,止动套筒82和套管88还可以包括弹簧片91和掣槽93和95。弹簧片91位于每根止动套筒82之上,而向内朝着另一根杆60上的止动套筒82凸起。掣槽93形成于套管88上,其位置处在当手柄32处于完全伸出位置时适于接纳簧片9 1(见图23)。掣槽95形成于套管88上,其位置处在当手柄32处于完全缩回位置时适于接纳簧片91。弹簧片91与掣槽93和95的啮合有助于保证手柄32分别处于最大伸出位置和最大缩回位置。
在套管88内的上掣槽93的下方和下掣槽95的上方设有凸台97。如图24所示,当止动套筒82移动到接近凸台97时,凸台97造成使簧片91向内压。使簧片91从掣槽93和95中移动到凸台97上因压缩簧片91所产生的附加力形成了一额外的力,来使手柄32的位置保持不变。然而压缩簧片91所产生的附加力在当从完全伸出位置回缩或从完全缩回位置伸出手柄时可由大小适当的人工外力所克服。
当手柄处于完全伸出位置和完全缩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簧片91还与套管88的侧壁相互作用产生摩擦力,如图23中部分虚线所示。处于中间位置时,簧片91所受的压缩少于图24所示的情况。但是簧片91能在其与套管88之间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来使杆60和手柄32自由稳定地保持在完全伸出位置和完全缩回位置之间的一中间位置。此中间位置的摩擦力减轻了手柄32和杆60在手柄的重量或其它轻微外力的作用下而缩回盒子36的问题。如下面将要讨论的,止动元件86与杆60的接触亦有助于产生或实际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来使手柄32定位于中间位置上。
有关组件30的止动装置34的细节参阅图8和图15-21可得到最好的理解。止动装置34的基本部件位于盒子36的外表面的后面,大体是在箱子42的外面板38和顶面40的交界处,同时也位于皮带释放杆36和手柄释放杆58的后面。止动装置34的主要部件包括皮带52;皮带52处于伸出和缩回位置时均卷绕于其上的皮带卷取辊96;皮带离合机构98,它通过允许皮带52伸出或缩回和将其定位来对皮带52的伸出和缩回进行实际控制;皮带释放杆56,它与皮带离合机构98相互作用并构成其一部分,以建立起皮带的自由运动条件和止动条件;以及手柄离合机构100(见图13),其中有手柄释放杆58、处于手柄释放杆的背面的止动元件86和安装在手柄32的每个杆60的下端的止动套筒82。
如图15所示,盒子36的背面有许多隔板、内壁和其它结构件,为止动装置34的主要结构件进行定位和起保持作用。这些隔板、内壁和其它结构件一般处于两个套管88之间。
皮带卷取辊96大致呈滚筒形状,其与中心轴102刚性地联结,在靠近卷取辊96的位置卷取辊皮带轮104与轴102相联。皮带轮104是固定的,与轴102和卷取辊96一起转动。
枢轴106大致平行于轴102伸展。枢轴皮带轮108可旋转地固定于枢轴106上且与皮带轮104横向对正。枢轴皮带轮108可绕枢轴106自由转动。细长的弹簧件110的各端部分别与卷取辊皮带轮104和枢轴皮带轮108相联,且反绕于前者之上而正绕于后者之上。如图16所示,弹簧件110以顺时针方向绕于枢轴皮带轮108上。弹簧件110以永久弹簧变形方式按顺时针方向弯曲成正常的弹簧圈缠绕于枢轴皮带轮108上,如图16所示。当弹簧件缠绕于卷取辊皮带轮104上时,弹簧绕圈方向也是顺时针方向,但其卷绕方式与弹簧件110的弹簧变形方向相反。卷取辊皮带轮104、枢轴皮带轮108和弹簧件110的配置形成一恒定的弹簧力。
由于弹簧件110的弹簧变形的结果,枢轴皮带轮108通常将试图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16所示。而卷取辊皮带轮通常将试图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使皮带卷取辊96随之转动。随着皮带卷取辊96通过在弹簧件110的偏置下而以逆时针方向转动,皮带52通常将以缩回的方式卷在辊子96上。当皮带离合机构98允许皮带卷在辊子96上时,这种回缩即可发生。弹簧件110为皮带52偏向于缩回而提供所需的张力。
当皮带离合机构98松开时,正向缠绕于枢轴皮带轮108且反向缠绕于卷取辊皮带轮104上的弹簧件就产生一大体上恒定的张力。由皮带轮104和108及弹簧件110所构成的这个恒定的弹簧力对于使用者伸出皮带时是方便的,因为无论伸出较短距离还是较长距离,伸出皮带所需的力是相同的。另外,皮带可以较恒定的力缩回。
皮带离合机构58包括一与轴102和106平行伸展的星形辊112。星形辊112可以在中心轴113上自由旋转,且随同皮带52的运动而转动,而皮带52是绕过星形辊112之上的。在星形辊11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轴向伸展的凹槽,它使辊的横截面呈现星形。
棘爪116在与皮带52相接触的位置自皮带释放杆56上伸出,且当皮带释放杆56处于未转动位置时,它将皮带52压入到某个凹槽114之内,如图17和图19所示。皮带释放杆56与轴106相联且绕其进行枢轴转动。刺爪116的端部相对于中心轴113和星形辊112的转动轴的位置关系形成一偏心止动,如图19所示。由于星形辊112通常将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且因为棘爪116在轴向凹槽114内与皮带相接触的端部的位置在转动方向上先于轴106和中心轴113之间的中心线,所以试图进一步伸出皮带52将导致棘爪对于星形辊112的止动力增加。星形辊112、棘爪116和皮带释放杆56即以这种方式使皮带离合机构98将皮带52限制住来防止其继续伸出。就是因为皮带离合机构98有这种特性的结果,使手柄32有用作箱子的提手的功能。皮带离合机构98承受箱子及其内装物的全部重量,这些重量从皮带52传递到把手62。
尽管棘爪116在凹槽114中的偏心布置最初是为了限制皮带52的继续伸出,但是它在防止皮带回缩方面也有效。皮带52由于棘爪116而被压入到某个凹槽114中所产生的变形提供了足够的力来阻止其回缩。但是,此回缩动力远不及防止皮带外伸所施加的止动力那样有效或那样大。
要松开施加在皮带52上的止动力,可向外转动皮带释放杆56,如图20所示。在图20所示的转动后的位置,棘爪116的端部被拉离皮带52并从星形辊112的凹槽114中脱出。在这种没有限制的条件下,皮带52可抵消弹簧件110所施加的力而被挡出或缩回。
一对支撑板118自盒子36的外面向内延伸,如图17所示。每个支撑板118均有一弧形端119,其形状制成依随着卷取辊96的圆形外表面121,且相互间隙保留较小的间隙。支撑板118在皮带52缩回和伸出过程中为其导向,有助于在卷到卷取辊96上或从卷取辊96上放开时保证适当地对正。当从皮带52施加到辊子96上的力相当大时,支撑板118还可通过压靠在卷取辊96的外表面121上而起到支撑作用。当卷取辊96的位置稍有偏移时,支撑板118的弧形端119与外表面121相接触并发生作用,而减少卷取辊96的偏移。
手柄释放杆58也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轴106相联。手柄释放杆58包括一外廷段120,它与形成在皮带释放杆56的下端上的凸出段122的背面相接触,如图19和图20所示。结果是,当握住手柄释放杆58的凸出段124并向外拉动时,外延段120仍与皮带释放杆56的凸出段122接触,而使杆56和58同时向外转动。由于当手柄释放杆58向外转动时皮带离合机构98被松开使皮带能伸动(见图2),所以保证了在手柄32缩回的同时皮带52也将缩回盒子36内。这样就不会有手柄32缩回而皮带52不缩回的可能性存在,除非对皮带52的缩回加以特殊限制。
皮带释放杆56位于形成在手柄释放杆58的一个孔口126内,如图9所示。将杆56置于手柄释放杆58的孔口126内使杆56和58均能绕轴106转动。手柄释放杆58上设有一内凹段128,其位于皮带释放杆56上的凸出段122的下后方(见图19和图23)。内凹段128能使使用者的手指尖插入凸出段122之后来转动皮带释放杆56。
同样,在手柄释放杆58的下端的凸出段124的下后方、盒子的外表面上有间隙130。此间隙130使得使用者的手指尖能够插入,进而与凸出段124相接触并转动手柄释放杆。
由手柄释放杆58及与内凹段128相对形成于释放杆58的背面的止动件86构成了手柄离合机构100。当手柄32处于其最大伸出位置时,各止动件86与安装在每个杆60的底部的各止动套筒82相接触(见图13)。当手柄释放杆58向外转动时,止动件86从止动套筒82上移开并与之脱离,以使手柄32的杆60能够缩回到套管88内,如图14所示。
释放杆56和58分别靠偏置弹簧132和134保持在没有转动的位置上。每个偏置弹簧均包括中心簧圈部分136,其缠绕在轴106上。自偏置弹簧132和134的各中心簧圈136伸出的下臂138的端部分别与皮带释放杆56和手柄释放杆58相联结,联结最好采用螺钉140。自偏置弹簧132和134的各中心簧圈136伸出的上臂142与一刚性的凸块144相联。凸块144联结在盒子36的固定结构隔板146上。
簧圈部分136使臂部138和142偏转,这种方式使释放杆56和58向顺时针位置偏置,如图16、17和19所示。但是,由偏置弹簧132和134所施加的力并不足以阻止使用者方便地转动释放杆56和58。
当手柄32伸出到少于最大伸出长度的任何位置时,弹簧134施于手柄释放杆58上的力使得止动件86与杆60的侧面相接触并形成摩擦作用,以产生足够的力使手柄32不会由于手柄和杆的重量而缩回到盒子36。这样,止动件86与杆60相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对于簧片91轻微压缩所产生的力也是一种补充。
从上述说明可以看出,手柄32和止动装置34的组件30在单一提拉和操纵手柄的伸出和缩回方面和在附属行李箱系附皮带5 2的伸出和缩入方面提供了许多的优点。因为止动装置34允许手柄有任选性地定位于其缩回位置和最大伸出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上,所以手柄32可用作提手。把手62的形状是使其手握部分70位于靠近箱子的中心部分之处,使之手提时能平衡。手柄可伸出到的中间位置使得使用者在借助走轮拉动行李箱时可以方便地将手柄长度调整到少于其完全伸出位置的最佳长度。当手柄32处于其最大伸出位置时,皮带52可与其连接,也被松开回缩到皮带缩回位置;当手柄32处于其最大伸出位置时,止动装置将手柄位置固定,所以操纵行李箱的方式既可推又可拉。
系附皮带的单独释放和控制使其在无需伸出手柄的情况下也可伸出而联结附属行李箱。而且,一但当手柄伸出且皮带的钩子端连接到手柄上时,附属行李箱在主行李箱上的外翻表面上的位置可以通过卷起皮带多余的松驰部分来调节,且皮带离合机构.可将该行李箱的位置限定住。由于皮带52的伸出和缩回及止动都是单独控制的,因而使附属行李箱的系附及其在主行李箱上的支撑均方便了。采用两个单独操纵的却又相互联系的释放杆56和58可以对手柄32和皮带52两者所有可能的缩回和伸出位置进行完整全面的控制。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许多改进之处及特点已逐一进行了说明。这一说明是属于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本说明,但是应代之以为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规定。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1.一种用于提携和操纵带走轮的主行李箱的手柄和止动装置组件,其包括一个联结在箱子上的手柄,它可选择性地伸出到一完全伸出的位置、一完全缩回的位置和一完全伸出位置和完全缩回位置之间的任选的中间位置,手柄包括用于握住手柄以提动箱子和操纵箱子借助走轮运动的把手;以及用以将手柄限定在完全伸出的位置的装置;一个细长柔性元件,其在箱子和手柄之间以及在一缩回的位置和一完全伸出的位置之间延伸;用以将细长柔性元件与手柄的连接松释的装置;和用以可选择性地在完全伸出的位置和完全缩回的位置之间的任何一中间位置限制细长柔性元件的伸长的离合机构。
2.如权利要求1的组件,其中,可伸展的细长的柔性元件可连对于一辅助行李箱,从而在操纵主行李箱借助走轮运动时可将附属行李箱携带于主行李箱之上。
3.如权利要求1的组件,其中,用以将细长柔性元件与手柄的连接松释的装置,包括一个处于手柄中的接纳件;及挂钩装置可接纳于该接纳件中并与细长柔性元件连接。
4.如权利要求1的组件,其中,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一个位于箱子内的可转动的辊子;
用于将细长柔性元件夹合到辊子上的棘爪装置;和第一杠杆装置,其可操作地连接于棘爪装置,用以控制细长柔性元件的伸出、缩回以及位置保持。
5.如权利要求1的组件,其中,用于限制手柄的装置包括—位于手柄上的管状元件,—位于箱子上的轴,—第二杠杆机构,其可围绕该轴枢转,用于控制手柄的伸出、缩回及位置保持;和一个止动元件,其从第二杆杆元件突伸出并可选择性地接合管状元件。
6.如权利要求5的组件,其中,离合机构和用于限制手柄的装置可单独地操纵,分别独立地控制细长的柔性元件和手柄各自的伸出、缩回以及位置保持。
7.如权利要求6的组件,其中第一杠杆装置还包括一唇形部,而第二杠杆装置还包括一伸长件,且唇形部和伸长件是可任选地接触,以使离合机构和用于限制手柄的装置,同时分别控制细长的柔性元件和手柄的伸长、缩回和位置保持。
8.一种用于提携和操纵带走轮的主行李箱的手柄和止动装置的组件,其包括一个杆,其可相对于在一完全伸出的位置和一完全缩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从行李箱中伸出和缩回行李箱中去;一个把手,其固定在杆上;一个细长的柔性带,其可选择性地从主行李箱中伸出和缩回主行李箱中去,所述带子能够携带主行李箱的重量且具有一个端部;挂钩装置,其用于将柔性带的这一端连结于把手上,位于箱子上的离合装置,其用以在柔性带连结于把手上时可选择性地限制其从箱子中的伸出,这样,杆保持在完全伸出位置和完全缩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以及由此,使用者即可以提起把手又可以拖动悬置于带的行李箱,或以杠杆式借助走轮移动行李箱且拉动把手,这样系附于把手的带子就借助走轮拉动行李箱前行。
9.如权利要求8的组件,其中,带子穿过离合机构,并离合机构可选择性地接合于带子,以固定住带子伸出的长度,且可与带子脱开接合,以使带子缩回和伸出。
10.如权利要求8的组件,其还包括连接于主行李箱的装置,其用于储藏处于缩回位置的带子和使带子伸展到伸出位置;一带子的第二端连接于储藏装置,和一连接于储藏装置的弹簧装置,用于收缩位于储藏装置上的带子,这时带子离合机构与带子脱离接合,而不论带子是否连接于把手上。
11.如权利要求10的组件,其中,离合机构包括一个星形辊,它具有一圆柱状外形,带有纵轴向凹槽,且可绕纵轴自由旋转;以及一个细长的棘爪,其可有选择性地与任一轴向凹槽啮合或与其脱离啮合,其中带子从星形辊和棘爪之间通过,当棘爪与辊子啮合时,带子被紧压在棘爪和星形辊之间,带子的伸出长度得以固定;而当棘爪与星形辊脱离啮合时,带子可以在星形辊和棘爪之间自由通过。
12.如权利要求11的组件,其还包括-带子释放杆连接于棘爪及可枢转地连接于主行李箱,弹簧装置,其用于将带子释放杆向主行李箱偏置,以使棘爪与星形辊啮合,以及其中,带子释放杆可枢转的离开主行李箱,以使棘爪与星形辊脱开啮合,而使带子伸长或缩回。
13.如权利要求12的组件,其中,偏压装置包括一恒定力弹簧。
14.如权利要求13的组件,其中,储藏装置包括一卷取辊。
15.如权利要求12的组件,其还包括一手柄止动装置,其连接于行李箱,用于可松释地在完全伸出的位置限制杆。
16.如权利要求15的组件,其中,手柄止动装置包括一可枢转地连接于行李箱的手柄释放杆;一连接于杆上的止动套筒;一连接于手柄释放杆的止动元件;用于将手柄释放杆偏压至主行李箱的装置,和其中止动元件从手柄释放杆向内延伸并在杆处于完全伸出位置时啮合止动套筒,进而将把手保持于完全伸出的位置,以使使用者使用把手而借助走轮推动行李箱。
17.如权利要求16的组件,其中,当手柄释放杆枢转离行李箱时止动元件自动与止动套筒脱离接合,从而使杆能从完全伸出的位置向缩回位置回缩并移动把手。
18.如权利要求17的组件,其中,带子的一端穿过附属行李箱的手柄并连接于把手,以将行李箱的附属件悬挂于带子上并将行李箱的附属件支持于主行李箱上,以用于运输。
19.如权利要求18的组件,其中,带子的伸出长度是可调整的,使用带子离合机构以便最佳地支持行李箱的附属件。
20.如权利要求17的组件,其中,止动套筒在把手处于完全伸出的位置时接触行李箱,以便使用者可抓住把手,并借助轮子拉动行李箱,而不是将带子的第一端连接到把手上。
21.如权利要求17的组件,其中,一设置在带子释放杆上的唇形部;一设置在手柄释放杆上的伸出元件;其中,唇形部可与伸出元件啮合,如此,手柄释放杆每次被枢转,唇形部与伸出元件接触且带子释放杆枢转,从而使得把手和杆同时从完全伸出位置缩回;和其中,带子释放杆可独立于手柄释放杆枢转,以使带子独立于把手的伸出或缩回而回缩或伸出。
22.如权利要求17的组件,其还包括
一连接于带子的一端部的钩子,和一位于行李箱中在钩子未被选择连接于把手时而接纳钩子的槽。
23.一种用于提携主行李箱的手柄和止动装置组件,其包括一个杆,其具有适合于选择性地自主行李箱中伸出或缩回主行李箱中去的一第一端;一个手柄,其固定在杆的一第一端上,用以在完全伸出位置和完全缩回位置之间运动;一条带子,其能选择性地自主行李箱中伸出或缩回到主行李箱中去,所述带子能够承受行李箱的重量且具有一可选择性地联结到把手上的第一端;用于将带子的端部连接于把手上的装置;以及位于行李箱上用于在带子的第一端连接到把手上时可选择性地将带子夹紧,以阻止杆的伸出的装置,其中把手保持在完全伸出的位置和完全缩回的位置之间的一中间位置,因此使用者可以提起把手并提携悬挂于带子的行李箱。
24.如权利要求28的组件,其中,杆和把手的伸出是由带子来限制的。
25.一种提携和操纵带走轮的主行李箱的手柄和止动装置,其包括一个手柄,其联结到箱子上,它可选择性地延伸到一完全伸出的位置、一完全缩回的位置、和一完全伸出位置和完全缩回位置之间所选定的某一中间位置,手柄包括用来抓住手柄以借助走轮操纵箱子的把手,和一细长的柔性带,其包括一连接于箱子的第一端和一啮合于把手的第二端,以便在完全缩回位置限制住手柄。
26.如权利要求25的组件,其中,第二端可与附属行李箱啮合,从而,在借助走轮操纵主行李箱时附属行李箱可在主行李箱上被携带。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提携和操纵带走轮的主行李箱的手柄和止动装置组件,其包括一个联结在箱子上的手柄,它可以选择性地伸出到一完全伸出的位置、一完全缩回的位置和一完全伸出位置和完全缩回位置之间的任选的中间位置,手柄包括用于握住手柄提动箱子和操纵箱子借助走轮运动的把手;以及一个与手柄相联且对其发挥作用的止动装置,可任选地将手柄限定在最大伸出位置上,以操纵箱子借助走轮运动和限定在中间位置上来提动箱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为了借助走轮拉动箱子,止动装置也选择性地将手柄限定在某一中间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止动装置还包括一个可选择性地伸出的细长的柔性元件,用于在操纵箱子借助走轮运动时将附属行李箱联结并携带于主行李箱之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其中该细长的柔性元件可伸出来联结到手柄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件,其中为了提动箱子,该细长的柔性元件可将手柄限定在某一中间位置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件,其中为了操纵箱子借助走轮运动,该细长的柔性元件可将手柄限定在某一中间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组件,其还包括一个离合机构与该细长的柔性元件相联并对其发挥作用,用于控制细长的柔性元件的伸出、缩回和位置保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其还包括除上述首次提到的离合机构之外的一第二离合机构,第二离合机构与手柄相联并对其发挥作用,用于控制手柄的伸出、缩回和位置保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件,其中第一和第二离合机构可单独操纵,分别独立地控制细长的柔性元件和手柄各自的伸出、缩回和位置保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中第一和第二离合机构可相互作用地联在一起,同时分别控制细长的柔性元件和手柄的伸出、缩回和位置保持。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其还包括一个与手柄相联并对其发挥作用的离合机构,用于控制手柄的伸出、缩回和位置保持。
12.一种用于提携和操纵带走轮的主行李箱的手柄和止动装置的组件,其包括一个杆,其具有适于选择性地从行李箱中伸出和缩回行李箱中去的第一端;一个把手,其固定在杆的一第一端上,用于在最大伸出位置和完全缩回位置之间运动;一个细长的柔性带,可选择性地从主行李箱中伸出和缩回主行李箱中去,所述带子能够携带主行李箱的重量且具有一个适合于选择性地联结到把手上的第一端;以及一个止动装置,当带子的第一端联结到把手上时可以选择性地调节带子的长度以限制杆的伸出,这样把手就被保持在最大伸出位置和完全缩回位置之间的某一中间位置上,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提起手柄且提动由该柔性带吊挂的行李箱,或者将行李箱杠杆式支撑于走轮上且拉动把手,从而使联结到把手上的带子拉动行李箱借助走轮运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件,其中杆和把手在完全缩回位置和最大伸出位置之间保持一任选的伸出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件,其中止动装置还包括一个固定于主行李箱上的存贮机构,从而有选择性地在缩回位置时贮存带子和将带子放出至伸出位置;一联结到存贮机构上的带子的第二端;一个固定在行李箱上的带子离合机构,带子从其中通过,该带子离合机构能够有选择性地与带子接触并相互作用固定住带子的伸出长度,和脱离与带子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使带子能缩回和伸出;以及一个作用于存贮机构上的偏置力,其作用是在带子离合机构与带子脱离接触和相互作用时无论带子的第一端是否联结在把手上,都使带子缩回主行李箱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件,其中带子离合机构包括一个星形辊,它具有一圆柱状外形,带有纵轴向凹槽,且可绕纵轴自由旋转;以及一个细长的棘爪,其可有选择性地与任一轴向凹槽啮合或与其脱离啮合,其中带子从星形辊和棘爪之间通过,当棘爪与辊子啮合时,带子被紧压在棘爪和星形辊之间,带子的伸出长度得以固定;而当棘爪与星形辊脱离啮合时,带子可以在星形辊和棘爪之间自由通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件,其中棘爪固定在一带子释放杆上;该带子释放杆以可枢轴转动的方式联结在主行李箱上,而且带子释放杆被朝向主行李箱的方向偏置,以使棘爪与星形辊啮合;以及通过向离开主行李箱的方向转动带子释放杆可以使其被触发作用,而使棘爪与星形辊脱离啮合,以允许带子伸出或缩回。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组件,其中施加于存贮机构上的偏置力由一恒力弹簧产生。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组件,其中该存贮机构是一个卷取辊。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组件,其还包括一个固定在行李箱上的手柄离合机构,用以与杆在最大伸出位置进行可松开的啮合,从而使得使用者可以用伸出后的把手借助走轮推动行李箱。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组件,其中手柄离合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杆的第二端的止动套筒;固定在手柄释放杆上的止动件,手柄释放杆以可枢轴转动的方式联结在行李箱上;手柄释放杆受到偏置而朝向主行李箱,以及自手柄释放杆向内延伸的止动件,当手柄处于最大伸出位置时与止动套筒相啮合,将把手保持在最大伸出位置,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用把手借助走轮推动行李箱。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组件,其中当手柄释放杆由于向离开行李箱的方向转动而被触发作用时,止动件与止动套筒脱离啮合,使杆能缩回,且使把手自最大伸出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手柄,其中柔性带的第一端穿过附属行李箱的手柄且联结到把手上,将一附属行李箱吊持在带子上且将附属行李箱支撑于主行李箱之上以便运输。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手柄,其中带子的伸出长度可用带子离合机构进行调节,以使对附属行李箱的支撑最佳化。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手柄,其中带子的伸出长度是可调的,因此它是以最好方式地充分支撑多个附属行李箱。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组件,其中当把手处于最大伸出位置时止动套筒与行李箱相接触,从而使得使用者可以拉拽该把手,进而借助走轮拉动行李箱,而不是将带子的第一端联结到把手上。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组件,其中带子释放杆与手柄释放杆啮合在一起,每次手柄释放杆动作时带子释放杆也动作,以使把手和杆能同时自最大伸出位置缩回;以及带子释放杆能够独立于手柄释放杆单独的作用,以使带子的缩回或伸出独立于把手的伸出或缩回。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组件,其中带子的第一端联结到一个钩子上;以及行李箱上设有一狭缝用以在钩子没有以另一种可选择的方式联结到把手上时来容纳钩子。
28.一种用于提携主行李箱的手柄和止动装置组件,其包括一个杆,其具有适合于选择性地自主行李箱中伸出或缩回主行李箱中去的第一端;一个把手,其固定在杆的第一端上,用以在最大伸出位置和完全缩回位置之间运动;一条带子,其能选择性地自主行李箱中伸出或缩回到主行李箱中去,所述带子能够承受行李箱的重量且具有一可选择性地联结到把手上的第一端;以及一个止动装置,用于有选择性地调节带子的长度,在带子的第一端联结到把手上时限制带子的伸出,这样把手即被保持在最大伸出位置和完全缩回位置之间的某一中间位置,因此使用者可以提起把手且提动由带子所吊挂的行李箱。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组件,其中杆和把手保持在完全缩入位置和最大伸出位置之间某一选定的伸出位置上。
30.一种提携行李箱的方法,其包括的步骤有将杆从行李箱中以最大量拉出;将把手固定到杆上;将带子自行李箱中拉出并将带子联结到把手上;以及提起把手使行李箱吊挂在带子上。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步骤还包括操纵一联结在行李箱上的止动装置,以调节带子的长度,它随即调节把手的伸出量。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行李箱带有走轮,其步骤还有使行李箱杠杆支撑于走轮上;以及拉曳联结到带子上的把手,以便拉着行李箱借助走轮前进。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步骤还有将带子的第一端穿过一附属行李箱的手柄;将带子的第一端联结到把手上,使附属行李箱支撑于主行李箱上以便运输;继续拉出带子,以及在将带子的第一端联结到把手上之前将带子的第一端穿过额外的附属行李箱的手柄,使各个附属行李箱支撑在主行李箱上以便运输。
34.一种提携和操纵带走轮的主行李箱的方法,其步骤有将手柄联结到箱子上,它可移动到一完全伸出位置、一完全缩回位置、和一完全伸出位置和完全缩回位置之间所选定的某一中间位置;将手柄限制在完全伸出位置上且在手柄被限制在最大伸出位置上的同时操纵箱子借助走轮运动;将手柄限制在某一选定的中间位置上且在手柄被限定在该中间位置上时提动箱子;以及当不提动箱子和不借助走轮使箱了运动时将手柄限制在完全缩回的位置上。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步骤还有当手柄被限定在所选定的中间位置时操纵箱子借助走轮运动。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步骤还有当选择性地将手柄限定在某一中间位置时通过借助走轮拉动箱子而使箱子运动。
37.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步骤还有自箱子中有选择性地拉出一细长的柔性元件;以及将柔性元件联结到一附属行李箱上;以及当操纵主行李箱借助走轮运动时将附属行李箱携带于主行李箱之上。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步骤还有将细长的柔性元件联结到手柄上。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步骤还有限制该元件的继续伸出,以将手柄限制在某一中间位置上以便提动箱子。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步骤还有限制该元件的继续伸出,将手柄限制在某一中间位置上以便操纵箱子借助走轮运动。
41.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步骤还有通过将细长的柔性元件限制住来控制该细长的柔性元件的伸出、缩回和位置保持;以及通过将手柄限制住来控制手柄的伸出、缩回和位置保持。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步骤还有对细长的柔性元件的伸出、缩回和位置保持的控制是独立于手柄的伸出、缩回和位置保持的。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步骤还有同时控制细长的柔性元件和手柄各自的伸出、缩回和位置保持。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提携和操纵带走轮(44)的主行李箱(42)的手柄和止动装置组件(30)。手柄(32)可运动到完全伸出、完全缩回和中间选定的位置。止动装置(34)与手柄(32)相联,有选择性地将手柄限定在伸出和缩回的位置上。止动装置(34)包括一条柔性带(52),通过它联结附属行李箱(64)置于主行李箱(42)上。柔性带(52)可将手柄限定在某一中间位置上以便提动或拉动箱子。第一和第二离合机构可以是分开的,独立操纵;也可是联动的,同时操纵。
文档编号A45C5/00GK1124009SQ95190159
公开日1996年6月5日 申请日期1995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21日
发明者D·弗兰克林, B·M·厄尔 申请人:新秀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