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拉链系带的制造方法及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1123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拉链系带的制造方法及其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拉链丝横列的针织拉链系带的制造方法和设备,拉链丝横列由直线的单丝连续弯曲而成并且在编织链带的同时沿经编针织拉链带的一条纵向边织进拉链带。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拉链系带的制造方法和设备,其中,经编针织拉链带有一密度高的纵边,这样拉链丝横列能稳定而结实地织进该纵边,同时,生产率也得到提高。
这种在编织经编针织拉链带的同时已织进卷曲状拉链丝横列的针织拉链系带,已经在一些出版物中被公开了,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No.Hei2-255104及意大利专利No.1118020。此外,这种针织拉链系带的制造设备在上述的意大利专利和日本专利公报No.sh 48-40034及No.Sho 49-42011中也有披露。
正如上述刊物所述,在这种针织拉链系带的基本结构中,含拉链丝横列缝制边缘的拉链带是由绞花组织、钩编组织和纬编嵌花组织组成,而拉链丝横列在拉链带编织的同时沿拉链丝横列缝制边缘织进带中,使每根拉链丝的车脚段在编织链带的同时与分开在定位绞花组织纱线环部分两旁的拉链丝横列缝制边缘基本结构组织相连。因此,拉链丝横列牢牢地固定在拉链带缝制边缘的基本组织上。拉链的定位线决不仅仅限于绞花组织纱线一种,可以是另外形式,例如钩编组织纱线和经编嵌花组织纱线的组合,或其它。
在上述出版物中披露的传统设备中,单丝被弯成卷曲形,因而在送入设备之前就已做成卷状拉链丝横列,所以,拉链丝经过设备中的管状导纱构件(即拉链丝导向器)连续地引入到带的缝制边缘针织部位,并在织带的同时被织进带的缝制边缘预定位置中。
但是,由于拉链丝横列是由卷曲的合成树脂单丝做成的,它是可伸缩的,因而形状不稳定。从技术观点看,将拉链丝横列的各拉链丝连续准确地送入带的拉链丝缝制边缘相应的针织部位是十分难的。此外,从上述出版物可知道,由于传统设备没有拉链丝的定位装置,因此要把拉链丝横列与间隔均匀、形状一致的拉链丝头部固牢也是困难的。由于这些原因,一般来讲这种针织拉链还未上市。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拉链系带的高效制造方法和设备,得到的针织拉链系带中各拉链丝的形状是稳定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上述目的是用以下方法实现的,即拉链丝横列是在编织该拉链带的同时沿着经编针织拉链带的一条纵向边缘织进带中,并且,拉链丝横列是由线性合成树脂单丝弯曲而成。所说的方法的步骤有规定数目的织针在一个针床上沿多个平行滑槽以预定时间滑动;使许多织纱导向器与所说的织针的滑动成定时关系地作摆动和横移,以形成要求的组织;使单丝弯曲装置与织针及编织纱线导向器同步运动,该弯曲装置位于针床和此针床一端附近的编织纱线导向器之间,其中,单丝弯曲装置在针背垫纱位置沿着一定数目的织针作往复运动,从而通过单丝的弯曲连续地形成各拉链丝,并在织拉链带的同时在它上面织进拉链丝。
最好是单丝弯曲装置的单一往复运动在拉链带线迹缝合后立即进行,并且最好是在各其它线圈横列的拉链带线迹缝合后立即进行。作为附加工步,头部夹持构件最好在夹住每根拉链丝的头部的夹持位置和非夹持位置之间与单丝的弯曲同步地作往复运动;这时,由于作为头部的单丝弯曲部分被牢靠地夹持在其内侧,从而形成准确的拉链丝横列,所以可把头部在一定位置以均匀姿态织进带的拉链丝缝制边缘,使制成的拉链可精确地合上拉开。
如果将头部夹持位置放在针床外端部,那么单丝弯曲装置的单一往复运动的终点便在针床端部内侧位置,在此终点位置上单丝弯曲装置缩进,不影响织纱线的运动。因此,头部夹持构件不会干涉编织纱线和其它构件,因而可稳定地进行针织。这样可得到普通的拉链系带。或者,如果头部夹持位置在针床一端内侧,则单丝弯曲装置往复运动的终点位置便在针床外端部。因此,拉链丝的各头部都可形成在拉链带的拉链丝缝制边缘内,而拉链丝的连接段则形成在拉链带的拉链丝缝制边缘外部边缘,然后将得到的拉链带沿头部折叠,便可得到暗拉链系带。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实现上述方法的设备,它能制造具有拉链丝横列的针织拉链系带,该横列是在编织经编针织拉链带的同时沿着该拉链带的一纵向边织进拉链带,而此拉链丝横列是把线性合成树脂单丝弯曲而成。该设备包括一个针床,能引导多个平行织针滑动;各个编织纱线导向器,能进行摆动和横移;单丝弯曲装置,设置于针床和在此针床一端附近的编织纱线导向器之间;传动装置,能按预定时间同步驱动织针和单丝弯曲装置,其中的单丝弯曲装置在针背垫纱位置在预定数目的织针中间作往复运动,连续地靠弯曲单丝形成拉链丝并将此拉链丝在拉链带编织时织进拉链带。
该设备最好还包括一头部夹持构件,可在各拉链丝的头部被夹住的夹持位置和非夹持位置之间运动,此运动与单丝弯曲同步进行。因为头部被夹持在内侧的固定位置,而单丝被弯曲,所以能使各头部以均匀间距和稳定姿态编织到要求位置上。
为了制造普通型式的拉链系带,头部夹持构件是好置于针床外端部;同时,单丝弯曲装置单一往复运动的终点位置-这时单丝弯曲装置缩进,以便不干涉编织纱线-是在针床一端的内侧-这时形成拉链丝的连接段,因此,单丝弯曲装置不会干涉在往复运动终点位置上的编织纱线。
另一方面,对暗拉链系带的制造而言,头部夹持构件置于针床端部内侧位置上,使以此方式针床外端部形成各连接段。织针的运动可以是水平向的,也可以是垂直向的。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针织拉链系带制造设备在单丝弯曲时各构件的状况。
图2示出第一实施例的设备在编织纱线的针背垫纱过程中各构件的状态。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设备的各构件控制系统图。
图4是在第一实施例的设备上编织的针织拉链系带编织结构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针织拉链系带制造设备在单丝弯曲时各构件状况。
图6示出第二实施例设备中编织纱线在作针背垫纱时各构件的状况。
图7是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针织拉链系带制造设备在单丝弯曲时各构件的示意图。
图8是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针织拉链系带制造设备在单丝弯曲时各构件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针织拉链系带制造设备的各实施例现在可参看附图作详细说明。
图1、图2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针织拉链系带制造设备各主要构件的透视图。在此实施例中,设备是一台普通卧式针织机,例如单拉舍尔针织机、钩编针织机或经编针织机。因此有关设备的许多细节这里没有图示。
在图1、图2中,编号1指针床;许多平行的织针2(今后就叫针)沿纵向在针床1的相应滑槽1a内滑动;编号3是指单丝导向器,它组成单丝弯曲装置,这是本发明的特征部件;编号4指头部夹持构件,它能从其内侧夹持头部,并在弯曲单丝5时确定头部的弯曲位置;编号6是拉链带T的基本组织的各编织纱线;编号6a是定位编织纱线用于固定住拉链丝横列7;编号8是编织纱线导向器,将各编织纱线导向相应的各针2,并通过摆动和横移形成线迹。针床1、针2和编织纱线导向器8是这种拉舍尔针织机的普通部件,非本发明所特有。使针2及编织纱线导向器8移动的驱动零件都与驱动源9相连,如图3所示,并各按指定时间作同步运转。
在第一实施例的设备中,嵌在针床1一端第二、第三滑槽1a中的两根针2a是定位针,用于将拉链丝横列7织进拉链带T的基本结构中,其它的针2是编织拉链带基本结构用的针。这些针2、2a,如上所述都嵌在针床1的各条滑槽1a中。为了使单丝导向器3不会妨碍其他驱动零件及编织纱线,相邻二根针2、2a之间的间隔调整到使单丝导向器3能从中间通过。因此,线迹密度是疏松的;但为了得到希望有的线迹密度,在有可能是疏松的地方所布置的纬编嵌花纱线可以用高热缩性材料制造。
另一方面,与单丝导向器3的运动范围相应的针2、2a之间的间距可以比其它针间间距大,不是所有线迹都织成相同的密度。例如,从图1的针床1的一端算起,第二与第五滑槽1a可以无针,不形成线迹。这种情况下,在第二和第五滑槽1a之间的第三、第四滑槽中嵌入的二根针2a是定位针,用于将拉链丝横列7织进拉链带T的基本结构中,其余各针2用于编织拉链带T的基本结构。
为了使编织纱线6、6a搭接到各根针2、2a上,把许多编织纱线导向器8安装在针床1的前面,以便将编织纱线引向各针2、2a。这些编织纱线导向器8在各针2、2a之间沿垂直方向摆动,以便根据编织图案决定来回运动使编织纱线6、6a垫纱;导向器8还作横向移动。通过编织纱导向器8的垫纱运动和针2的来回运动,编织纱线6、6a进入相应的针2、2a中形成各自的线迹。
在图1中示出二组编织纱导向器8。另一方面,为了引导各种编织纱线织出织物组织,例如绞花组织纱线、钩编组织纱线及纬编嵌花组织纱线等,可采用相应组数的编织纱线导向器8。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主要部件单丝导向器3在针床1的一端和嵌在第三、第四滑槽1a中的两根针2、2a前端以外一个位置(即图1中朝向你的一侧)之间作来回运动。如图1所示,此单丝导向器呈管形,其中插进截面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单丝5。插在单丝导向器3中的单丝5,其形状不限于所示实施例,也可以基本上是圆形截面的合成树脂单丝,该丝沿纵向间隔的有逐渐变平的部分,它是事先压制成的,以利于形成头部5a和连接段5c。
单丝导向器3和其它构件共同连接到单独的驱动源。按照本实施例,图3所示的共同驱动源9通过各自的同步传动机构10(如回转凸轮)按预定时间驱动各构件。另一方面,各构件也可按程序彼此不相关地被驱动,该程序是图上未示的中央控制器设定的,如计算机。
单丝导向器3的往复运动在定位针2a完全缩回,即线迹形成后立即在针背垫纱位置开始,然后把单丝5弯曲,连续做成卷曲状的拉链丝横列7。在此实施例中,为了制造普通型的拉链系带,沿拉链带T的最外边做成各拉链丝横列7的拉链丝头部5a。此时,为了保持单丝5的弯曲形状及头部5a的弯曲位置,钩形头部夹持构件4的端点向单丝5的头部5a内侧移近或离开,从其内侧夹持头部5a。因为前面的拉链丝的上下车脚段5b都在头部5a弯曲时被织进拉链带而固定,所以不必去确定连接段5c的弯曲位置。
在第一实施例设备上制造针织拉链系带方法,现在可按图1、图2中拉链丝横列7的形成和编织而作详细说明。此法产生了图4所示有经编针织拉链带的针织拉链系带。
如图4所示,拉链带T的纤网部分后,基本结构是由绞花组织纱线6b、钩编组织纱线6c、纬编嵌花组织纱线6d组成。绞花组织纱线6b形成许多平行的线圈纵行;钩编组织纱线6c促进基本结构,各自伸展到相邻的线圈纵行之间;纬编嵌花纱线6d以交错式图案布置在基本中,每条横过四条线圈纵行。另一方面,每条纬编嵌花组织纱线6d都以交错式图案跨进三条线圈纵行,而不是四条。
拉链带T侧端最外的四条线圈纵行构成拉链丝缝制边缘T1,其编织结构包括形成四条线圈纵行的绞花组织纱线6a、6b;沿外面三条线圈纵行延伸进的经编嵌花组织纱线6e;以交错图案放置在四条线圈纵行缝制边缘T1中且各自越过三条线圈纵行的纬编嵌花组织纱线6d’。在此实施例中,纬编嵌花组织纱线6d’以交错式图案跨过四条线圈纵行缝制边缘T1中的二条纵行和邻接缝制边缘T1的纤网区T2中的最外一条纵行。此外,有二根纬编嵌花组织纱线6a”以交错式图案布置在四线圈纵行缝制边缘T1内;里面一根跨过内部的二条纵行而外面一根跨过外面二条纵行。
在本实施例中,各根针2、2a的相隔间距均匀;若针织拉链系带的线迹密度较稀,则最好用变性聚酯树脂一类的热缩性纤维作为纬编嵌花组织纱线6d、6d’、6d”,若拉链系带用普通针床编织,针床的针间距小,则有些滑槽1a最好调整到避开针2,以增加针间间隙。这时,最好用热缩性大的纱线作为纬编嵌花组织纱线6d,布置在针间距扩大的区域。纬编嵌花组织纱线6d在拉链系带编织好后靠热过程收缩,从而使针织组织密度提高。但当单丝导向器3的运动轨迹设计成导向器3不会干涉编织纱线及其它构件,则所有滑槽1a都可以有针2、2a,因而这种情况下纬编嵌花组织纱线6d也可以不是热收缩的。
从图1可以明白,拉链丝横列7的各条拉链丝都织进其它线圈横列。具体地说,当基本结构为一个线圈横列编织好以后单丝5在单丝导向器3的驱动下立即弯曲。于是,定位针2a钩住在拉链丝上表面上固定绞花组织纱线6a的后针编弧。重复这一过程使在拉链丝横列7的上表面沿纵向逐步形成绞花组织。关于拉链带T的纤网,也就是除了缝制边缘T1以外的整个抗链带T,所有针2、2a都是根据预设的针织图样运动着,形成所要求的针织结构。
此外,定位绞花组织相邻线圈纵行可由定位钩编组织连接。定位编织纱线的尺寸和根数根据拉链品种和用途决定,不受限制。图4中示出的是宽松的状态,这仅仅为了较好理解针织结构,实际上线迹要密实得多。
从上述针织可以明白,根据本实施例的设备,由于拉链丝织进并固定到拉链带T的其他线圈横列的线迹上,所以二次编织构成拉链丝5的一个针织循环。现在参照图1、图2详细说明各构件在一个编织循环中的运动及定时。
(1)随着针2、2a的缩回,单丝导向器3在定位针2a的针背垫纱位置上沿着前面的线迹向拉链丝横列7的头部移动,那时,在单丝头部5a到达位置上,头部夹持构件的钩形端在等候着,因此,单丝5穿过头部夹持构件4和针床1之间的间隙。单丝的这种穿越使头部5a的内表面向头部夹持构件4的钩形端弯曲(图1)。
(2)然后,当单丝5被头部夹持构件4的钩形端钩住时,单丝导向器3开始使单丝5的头部5a反向变曲,从而由单丝5形成一根拉链丝。
(3)当单丝导向器3回到与头部5a相对的连接段5c时,针2、2a向前运动,跨过新形成的拉链丝的上下车脚段5b。当针2、2a达到其前面极限位置时,各编织丝导向器8进行摆动和横向移动,将各编织纱线6搭接到相应的针2上。这时,单丝导向器3离开连接段5c略向上运动并等候在那里,以便不干涉其它构件和编织纱线(图2)。
(4)当各编织纱线6的针前垫纱结束时,各针2、2a向后运动,形成拉链带T的缝制边缘T1和纤网区T2上线圈横列的线迹。就是说,在缝制边缘T1,二定位绞花组织纱线6a的针编弧在新形成的拉链丝上下车脚段5b上延伸,以便由其沉降弧、纬编嵌花组织纱线6d’、6d”及经编嵌花组织纱线6e拉紧和固定。在纤网区T2中形成了上述的编织结构。那时,已作针前垫纱运动的各编织纱线导向器8停止在此针前垫纱位置上。
(5)此后,当头部夹持部件4缩回到不干涉其他构件的位置上时,各针2、2a再次向前运动,因此,各编织纱线导向器8作针前垫纱运动,把编织纱线6搭接到相应针2、2a。当这一针前垫纱运动结束时,各针2、2a均缩回,从而结束对拉链带T的缝制边缘T1和纤网区T2的线圈横列的编织。
(6)在这期间,单丝导向器3临时停留在各针2、2a上方的备用位置上,或者在该备用位置和对着头部5a的连接段5c上方位置之间作往复运动。
单丝导向器3的这一往复运动不是为了弯曲单丝5,而只是为了避免干涉其它构件。
上述步骤(1)-(6)的单循环运动重复进行,能在编织拉链带T的同时把卷曲状拉链丝横列7连续织进拉链带T的缝制区T1中,而单丝5作间歇性弯曲,形成卷曲状拉链丝。
图5、图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除了采用单拉舍尔针织机外,其余均和第一实施例一样。在该针织机中,针床1垂直布置,因此各针2都在针床1’的相应滑槽中作垂直运动。于是,第二实施例的其余构件在布置和运动方向基本上和第一实施例相似。但本实施例的各构件的运动时间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其主要针织操作如下(1)当所有针2、2a开始朝上运动时,单丝导向器3沿前面的线迹向位于定位针2a的针背垫纱位置的拉链丝横列7的头部运动。那时,头部夹持构件4的钩形端头等候在单丝5头部到达的位置上。然后,单丝5插进头部夹持构件4和针床1’之间的间隙中。单丝5的这一插入使头部5a的内表面对着头部夹持构件4的钩形端弯曲(图5)。
(2)当单丝导向器3到达头部5a以外的转弯位置时便开始返回,因而在被头部夹持构件4的钩形端钩住时,头部5a就弯曲了。因此,由单丝5做成单根拉链丝。这时,各针2、2a到达最高位置。当单丝导向器3回到对着头部5a的连接段5c并略向针床1’移动时,弯曲的单丝5被压向前面的线迹,使其弯曲形状固定下来。
(3)当单丝导向器3停止下来,各编织纱线导向器3开始摆动和横移,将各编织纱线搭接到相应针2上(图6)。这时,单丝导向器3略向上运动,离开连接段5c,并等侯在那时,以便不干涉其他构件和编织纱线(图6)。
(4)当各针织纱线6的针前垫纱终止时,各针2、2a下行,产生了拉链带T的缝制边缘T1和纤网区T2的单个线圈横列的各条线迹。就是说,在缝制边缘T1,二个定位绞花组织纱线6a的针编弧紧贴拉链丝的上下车脚段5b,以便被其沉降弧、纬编嵌花组织纱线6d’等张紧和固定。在纤网区T2,形成了上述的编织结构。那里,已作针前垫纱运动的各编织纱线导向器8在该针前垫纱位置上停止运动。
(5)此后,当头部夹持构件4缩回以免干涉其他构件,各针2、2a开始再次向上运动。那时,单丝导向器3停在上述的稍微离开连接段5c向上的等侯位置上。当各针2、2a到达最高位置时,相应的编织纱线导向器8作针前垫纱运动,将针织纱线6搭接到相应针2上。当针前垫纱结束,各针2、2向回运动,使拉链带T的缝制边缘T1及纤网区T2中的单一线圈横列的编织结束,不把任何拉链丝织进拉链带T。
从上述的各构件的运动可知,本实施例设备中,部分是由于单丝导向器3的运动时间定在使单丝导向器3不干涉其他构件,部分是由于单线导向器3的停止位置缩回到不干涉其他构件和针织纱线,因而可不受阻碍地实现平稳的编织。
在第二实施例中,针都嵌在针床1’的各条滑槽1a内,另一方面,针床1’的第二至第五滑槽1a可以无针,从而避免单丝导向器3在转弯和停止时对针织纱线和其他构件产生干扰。
图7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除了单丝弯曲装置采用弓形转柄30处,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一样。转柄30的底端与未在图上示出的转动机构相连,其自由端有一单丝插入孔30a,可以插进单丝5。转柄30的动作时间和第二实施例同,使向上运动的三根针2、2a在针背垫钞位置上作往复运动,从而逐步通过单丝5的弯曲做成拉链丝横列7的各根拉链丝。在此实施例中,由于与普通窄幅织机有相同形状的纬纱导纱器,所以弓形转柄30容易插在针2、2a和针织纱线之间的间隙中,因而不会干涉其它构件。
图8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该实施例除了其头部夹持构件4是安装拉链带T的拉链丝缝制边缘T1靠近纤网区T2一侧且在夹持位置(此时从其内侧夹持头部5a的中心)和非夹持位置之间运动外,其余和第二实施例相同。
等待位置略高于针床1的最高端,在等待位置时,用作单丝弯曲装置的单丝导向器3可绕头部夹持构件4回行。因此,按照本发明,由于拉链丝横列7的头部5a形成在缝制边缘T1靠近纤网区T2一侧,所以当它沿面向外的头部5a折合时设法使针织拉链系带热定形而稳定其形状。结果获得一种所谓的暗拉链系带。
在上述的几个实施例中,织进拉链带的拉链丝横列是卷曲状的,但也可以是交错式的。这时,上方和下方的水平U形弯头沿拉链带T依次作交错排列。可以通过改变单丝弯曲装置的往复运动和头部夹持构件的头部夹持运动之间动作得到卷曲状拉链丝横列。
可以对单丝弯曲装置和头部夹持构件的形状和驱动方式,基本结构的针织设备和定位编织设备提出多种改变和修改。
从上述可见,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只要对常规的单拉舍尔针织机略作改进就可有效地制造针织拉链系带,它将拉链丝横列织进要求的针织结构中。此外,通过将单丝弯曲装置的返回位置收缩到不影响其它针织构件和针织纱线的运动(这是本发明的特征)就可将单丝在要求时间准确地弯成稳定的形状。
此外,若除了单丝弯曲装置外还装上头部夹持构件,弯曲时从内侧夹住单丝弯头的自由端即头部,则可保证各拉链丝的形状稳定并保证拉链丝横列的头部定位准确。
权利要求
1.一种制造针织拉链系带的方法,该系带中有拉链丝横列,该横列在拉链带编织的同时沿经编针织拉链带的一条纵边织进拉链带,而拉链丝横列是将线性合成树脂单丝弯曲而成,其特征在于此方法的步骤有将预定数量的织针(2、2a)沿单针针床(1,1’)多条平行滑槽(1a)按预定时间滑动;在各针织纱线导向器(8)与织针(2,2’)滑动的成定时关系地进行摆动和横向移动;从而形成要求的线迹;及推动单丝弯曲装置(3,30),该弯曲装置安装在针床(1,1’)和在该针床(1,1’)一端附近的针织纱线导向器(8)之间,且其运动和织针(2,2a)及针织纱线导向器(8)的运动同步;其中的单丝弯曲装置(3,30)在针背垫纱位置沿预定数目织针(2,2a)作往复运动,通过单丝弯曲连续地形成各拉链丝,并在拉链带T编织的同时该拉链丝被织进拉链带(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单丝弯曲装置(3,30)的往复运动是在拉链带(T)形成后立即发生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单丝弯曲装置(3,30)的单一往复运动是当拉链带(T)的线迹在每一其它线圈横列上形成后立即发生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一使头部夹持构件(4)在夹持位置和非夹持位置之间运动的与单丝弯曲同步发生的步骤,在该夹持位置上每条拉链丝的头部被夹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头部夹持位置是在针床(1,1’)的外端,而单丝弯曲装置(3,30)单一的前后运动的终端位置在所述针床(1,1’)一端的内侧位置,在该终端位置单丝弯曲装置(3,30)缩进以便不干涉编织纱线(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头部夹持位置在针床(1,1’)一端内侧位置上,而单丝弯曲装置(3,30)单一往复运动的终点位置位于所述针床(1,1’)的外端部。
7.一种制造具有拉链丝横列的针织拉链系带的设备,其中拉链丝横列是在编织针织拉链带的同时沿一条纵边连续织进拉链带的并由线性合成树脂单丝弯曲而成,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一台单针针床(1,1’),用于引导多根平行织针(2,2a)滑动;多个针织纱线导向器(8),能作摆动和缓慢进给;一单丝弯曲装置(3,30)配置于针床(1,1’)和位于该针床(1,1’)一端附近的所述针织纱线导向器(8)之间;和一驱动装置(9),以预定时间同步驱动织针(2,2a)、针织纱线导向器(8)和单丝弯曲装置(3,30),其中单丝弯曲装置(3,30)在针背垫纱位置上沿预定数量的织针(2,2a)运动,从而连续地靠单丝的弯曲形成各拉链丝,并在编织拉链带的同时将该拉链丝织进拉链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还包括一头部夹持构件(4),能在夹持位置和非夹持位置之间与单丝弯曲同步移动,在上述的夹持位置上每根拉链丝的头部被夹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头部夹持构件(4)布置在针床(1,1’)的外端部,而单丝弯曲装置(3,30)的单一往复运动的终止位置却位于针床(1,1’)一端的内侧,在此终止位置上单丝弯曲装置(3,30)缩进因而不干涉针织纱线(6)的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头部夹持构件(4)位于针床(1,1’)一端内侧部位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针床(1,1’)布置成使其可基本上水平地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设备,其针床(1,1’)布置成使其可基本上垂直地延伸。
全文摘要
所需数目的织针(2,2a)按预定时间沿一台单针针床(1)的许多平行滑槽(1a)滑动,预定数目的针织纱线导向器(8)作垫纱运动以形成要求的针织纱线线迹,在位于针床(1)一端和导纱器(8)之间的单丝弯曲装置(3)按预定时间沿织针(2,2a)在针背垫纱位置上作往复运动。在此往复运动中,头部夹持构件(4)在拉链丝头部内侧的夹持位置和非夹持位置之间运动,此运动与单丝(5)的弯曲同步。
文档编号A44B19/56GK1173561SQ97117310
公开日1998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7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8日
发明者松田义雄, 加藤秀信, 池口祥人, 伊藤美智夫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