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箱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298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提箱把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箱把手,特别是涉及一种负载强度较大的提箱把手。
请参阅


图1所示,市面上常见的提箱把手10包括一限位座11及一握把12,其中,该限位座11于两端侧分别设有一凸耳111,凸耳111内侧设有一穿孔112,而该凸耳111于边侧成形有一孔113,且该握把12于两端内侧分别凸设有一杆121。如此,可利用握把12的杆121与限位座11的孔113合,使握把12与限位座11枢结,然后,将限位座11叠置在提箱20顶面,利用两铆钉13依序穿经限位座11的穿孔112及提箱20,使限位座11与提箱20固结,供使用者握提握把12来携带提箱20。但是,上述构造于实际应用上,仍有以下的缺陷。
首先,该提箱20通常装载有大量的公文或衣物,而受到一向下的重力,但是由于限位座11两端仅利用一铆钉13穿过定位,且握把12与限位座11的枢结点位于铆钉13外侧,因此,当使用者握持握把12向上施力携行提箱20时,将因限位座11端侧受一向上的拉力,而使其重力的负荷集中在铆钉13及限位座11穿孔112的交汇处,此时,在提箱20端侧仅具有单点负荷的情形下,如果该提箱20内容物过重,或长期使用会使结构损坏,造成限位座11端侧不堪负荷而产生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分摊提箱所负荷的重力,防止限位座断裂的提箱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提箱把手,包括在提箱顶面固设的一限位座,其端侧分别与一握把两端枢结,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座于近两侧处分别设有与握把两端枢结的一个双凸耳,于双凸耳两侧各设有供固定件穿过与提箱固结为一体的一穿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在于提供以下附加特征该双凸耳于底面设有一开口,于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且于一边侧及顶面设有连接容置空间及开口的一孔道,握把两端分别由开口卡置入容置空间内,而由孔道旋绕至限位顶面。
该握把于两端对应的边侧,分别设有与容置空间嵌合的一凸部。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座30一体成型,与握把40枢结的构造,及扭力弹簧44的归位构造,都是内埋式的设计而隐藏于双凸耳31内,所以,组合后能增加提箱20的美观性,增加使用上的经济效益。
二、即使提箱20内容置有重物,而受到一向下的重力,本实用新型能藉由双凸耳31两侧的铆钉34共同分摊此一重力负荷,而具有比以往更大的负载面积,使作用力不再集中在某一点上,因此,能使限位座30具有一较佳的负载强度,不仅能避免限位座30裂开的情形发生,也能延长限位座30的使用寿命。
以下通过最佳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提箱把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以往提箱与把手的立体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与提箱的立体分解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底视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固设于提箱的使用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与提箱20顶面固接,其包括有一限位座30及一握把40。
该限位座30,如图3与4所示,于两侧处分别设有一个双凸耳31,及于双凸耳31两侧各设有一穿孔32、33,而该双凸耳31于底面设有呈十字型的一个开口311,于内部设有呈十字型的一个容置空间312,且于内边侧及顶面设有一孔道313,连接容置空间312及开口311。
该握把40与限位座30的双凸耳31枢结,为呈U型的杆体,其一端对应的边侧,分别配合开口311与容置空间312的孔形,设有呈T型的凸部41,及于另端对应的边侧,同样配合开口311与容置空间312的孔形,各设有呈T型的凸部42及一圆柱43,供一扭力弹簧44套穿。
上述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构造、特征及位置的说明,请再参阅图3与4所示,组装时,只须先将握把40两端的凸部41、42、圆柱43连同扭力弹簧44,分别由限位座30的开口311卡置入容置空间312内,然后,再向上扳转握把40,使握把40由孔道313旋绕至限位座30顶面,然后,以四固定件(本实用新型是用铆钉)34穿经双凸耳31两侧的穿孔32、33,使限位座30与提箱20固结为一体,并将握把40限位在双凸耳31间,完成组装。
请配合图5所示,由于该限位座30的双凸耳31与握把40的圆柱43间,内埋有一扭力弹簧44,所以,该提箱20于平时不使用,该扭力弹簧44产生一扭力,使握把40受一弹簧力而紧贴于提箱20侧面。相反地,当使用者欲提起提箱20时,只须施予一外力旋扭握把40,克服扭力弹簧44的扭力,就能使握把40顺沿孔道313垂立于提箱20侧面,此时,限位座30端侧同样会受一向上的拉力,但是,在双凸耳31两侧皆铆固有铆钉34的情形下,该限位座30两侧的重力负荷,分别会经由握把40的凸部41、42及圆柱43,传递至穿孔32、33与铆钉34的交界处,使双凸耳31两侧的铆钉34共同分摊此一重力负荷,而不再集中于单点,藉以增加限位座30的负载强度,延长限位座30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提箱把手,包括在提箱顶面固设的一限位座,其端侧分别与一握把两端枢结,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座于近两侧处分别设有与握把两端枢结的一个双凸耳,于双凸耳两侧各设有供固定件穿过与提箱固结为一体的一穿孔。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箱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双凸耳于底面设有一开口,于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且于一边侧及顶面设有连接容置空间及开口的一孔道,握把两端分别由开口卡置入容置空间内,而由孔道旋绕至限位顶面。
3.依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箱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握把于两端对应的边侧,分别设有与容置空间嵌合的一凸部。
专利摘要一种提箱把手,主要是在限位座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双凸耳,于双凸耳两侧各设有一穿孔,而该双凸耳于底面设有一开口,于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且于一边侧及顶面设有一孔道。如此,可利用握把两端的凸出部分别由开口卡置入容置空间内,而由孔道旋绕至限位座顶面,然后,以固定件穿经双凸耳两侧的穿孔,而与提箱固结为一体,使握提握把的作用力分散于固定件与穿孔间。
文档编号A45C13/26GK2313435SQ97249388
公开日1999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28日
发明者朱志明 申请人:茂志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