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结件和钩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37043阅读:来源:国知局
2实施方式的连结件的水平示意图,表示图11的变形例。
[0039]图13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连结件的铅垂示意图,以剖面图示出有机硅罩。
[0040]图1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有机硅罩的立体图。
[0041]图15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连结件的铅垂示意图,以剖面图示出安装构件,以侧视图示出钩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各实施方式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无需过多说明,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适当地组合,也能够把握该组合所产生的叠加效果。实施方式之间的重复说明原则上被省略。参照附图是以发明说明为主要目的,作了适当简化。
[0043]在以下的实施方式说明中,以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为基准或参照进行说明。上下方向是与安装构件和钩构件这二者的转动轴线平行的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分别是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彼此处于正交关系的方向。左右方向是与防脱部为了打开/关闭钩主体部而进行枢动的平面相正交的方向。
[0044]<第I实施方式>
[0045]参照图1?图9说明第I实施方式。图1是连结件的立体图,表示安装构件和钩构件连结之前的状态。图2是连结件的立体图,表示安装构件和钩构件连结之后的状态。图3是连结件的铅垂剖视示意图,表示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连结件的局部放大侧视图,是与图3的虚线圆相对应范围的局部放大侧视图,表示钩主体部的限制部的爪部和防脱主体部的爪部相啮合的啮合状态。图5是连结件的局部水平剖视图,表示沿着图4的点划线X5 - X5的水平剖面。图6是连结件的局部铅垂示意图,以剖面图示出安装构件,以侧视图示出钩构件。图7是连结件的钩构件的侧视示意图,表示模塑成形了的防脱部的初始姿态或者位于初始位置时的状态。图8是连结件的钩构件的侧视示意图,表示防脱部被向设置于钩主体部的左侧限制壁和右侧限制壁之间压入的过程。图9是连结件的局部水平剖视图,表示沿着图8的点划线X9 - X9的水平剖面。
[0046]连结件10是用于将安装构件100和钩构件200以能够绕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未图示的转动轴线转动的方式连结起来的连结件。安装构件100是供以肩带等为例的带体安装的构件,也可以称作带安装构件或带体安装构件。钩构件200是向以金属环或树脂环为例的环体上钩挂的构件。安装构件100和钩构件200在本例子中是树脂成形品,能够使用具有期望形状模腔的模具来制造。
[0047]例示且非限定性地来说,连结件10被用于将肩带与包主体相连结。另外,安装构件100的具体结构和形状是任意的,也可以具有除环状构件之外的其他形状。钩构件200的具体结构和形状也是任意的,其钩形状也可以与图示的形状不同。
[0048]如图1?图3所示,安装构件100是设有挂带杆110和轴保持部120的环状构件。挂带杆110为了易于绕挂带而构成为扁平。在轴保持部120上设沿上下方向贯通安装构件100的贯通孔H12,为了容许贯通孔H12扩张而设有与贯通孔H12连通的狭缝SL16、SL17。
[0049]根据图6可知,在轴保持部120上形成从上侧向下侧而逐渐变宽或者扩径的内部空间。换言之,轴保持部120的内表面125构成为随着沿转动轴线从上侧朝向下侧而趋向半径方向外侧。另外,在此说明的半径方向以安装构件100和钩构件200的转动轴线为基准。轴保持部120的内表面125和后述轴部270的外表面275能够接触,能够抑制安装构件100和钩构件200的晃动、确保转动稳定性。
[0050]如图1?图3所示,钩构件200包括钩主体部210、用于封闭钩主体部210的防脱部230、以及与防脱部230的基端一体结合的轴部270。轴部270是为了确保钩构件200和安装构件100的连结而朝向与钩主体部210侧分开的方向延伸的轴状部分。在钩主体部210和轴部270之间设落位部280。另外,考虑到防脱部230 “结合”于轴部270这一点,将“轴部”命名为“被结合部”。
[0051]钩主体部210是具有期望刚性的字母J形的钩状部分,其具有钩顶端部211和钩基端部212。钩主体部210包括从钩基端部212向下延伸的主棒部213、自主棒部213的顶端部侧朝向前上侧以弧状延伸的弧状部214、以及从弧状部214的顶端部向上延伸的副棒部215。钩顶端部211即是副棒部215的顶端部,钩基端部212即是主棒部213的基端部。
[0052]钩主体部210具有至少I个弯曲部,在本例子中是弧状部214,由此能够将包的金属环或者树脂环等保持在钩主体部210内。根据图7可明确,钩构件200设有用于收容金属环或者树脂环等的收容部H210,且设有供成为金属环或者树脂环等向收容部H210进入或者自收容部H210退出的通路的通路部H10。
[0053]在钩主体部210的钩基端部212上隔着落位部280设有轴部270。落位部280是大致圆盘状部分,是能够供安装构件100落位的部分。轴部270是沿着安装构件100和钩构件200的转动轴线自落位部280起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轴状部分,在本例子中包括下部轴部272和上部轴部274。
[0054]在将钩构件200的轴部270向安装构件100的轴保持部120内插入而使两者嵌合时,成为安装构件100的轴保持部120被上侧的上部轴部274和下侧的落位部280从上下两侧松弛地包夹的形态,能够确保安装构件100和钩构件200这二者绕转动轴线的顺畅转动。
[0055]下部轴部272是与钩主体部210侧分开越远则直径越小的部分,其配置在安装构件100的轴保持部120的内部空间,被轴保持部120包围。在下部轴部272上设有以后侧为深度方向的凹部R27,下部轴部272为圆柱状的一半形状。
[0056]上部轴部274是比下部轴部272靠上侧的部分,其构成为俯视时前后方向较长而左右方向较短的椭圆形状,且其外周部构成为倒角或者曲面。上部轴部274是穿过轴保持部120的贯通孔H12而配置在轴保持部120之上以确保安装构件100和钩构件200之间的连结的部分,因而,优选构成为易于从轴保持部120内穿过。
[0057]如图3所示,下部轴部272的凹部R27具有上侧侧面1227、下侧侧面1327以及底面1127。底面1127连接上下空开间隔地相对配置的上侧侧面1227和下侧侧面1327。防脱部230的基端连结于上侧侧面1227和底面1127的结合部位,能够在后述的弹簧部240不发生过度变形的情况下,适当地确保防脱部230的弹性。设有自凹部R27的下侧侧面1327起向下贯通下部轴部272和落位部280的缺口 R28。防脱部230被收容在缺口 R28中,由此,能够适当地容许防脱部230的枢动。在省略了落位部280的实施方式中,缺口 R28至少会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下部轴部272。
[0058]如图6所示,设有从左右两侧包夹被收容在缺口 R28中的防脱部230的包夹部267。包夹部267包括左侧包夹部268和右侧包夹部269。左侧包夹部268包括下部轴部272的一部分和落位部280的一部分。右侧包夹部269包括下部轴部272的一部分和落位部280的一部分。预期能够利用包夹部267适当地限制防脱部230的左侧、右侧、或者左右两侧的位移,抑制防脱部230的脱落。也可以将包夹部267设为用于限制防脱部230的左右方向位移的限制部。另外,左右方向是与防脱部230为了打开/关闭钩主体部210而枢动的平面相正交的方向。
[0059]防脱部230封闭钩主体部210的通路部H10,被设为对应于该防脱部230的枢动而打开/关闭通路部H10。防脱部230包括弹簧部240和与弹簧部240连结的防脱主体部250。弹簧部240弹性地构成,以确保防脱部230的向防脱部230的初始姿态侧的施力。另外,“防脱部230的初始姿态侧”是自钩主体部210分开的方向的一例子。并非仅限于此,也可以是,与弹簧部240相比使防脱主体部250刚性地构成,换言之,防脱主体部250与弹簧部240相比较,该防脱主体部250构成得膨大、尺寸更大、或者体积更大。防脱部230以针对弹簧部240独立地分配弹簧功能、针对防脱主体部250独立地分配封闭功能的方式构成。
[0060]优选的是,防脱部230的防脱主体部250的形状设为,与落位部280 —同构成安装构件100的座面。期望的是,如图3所示,凸部236设在防脱主体部250上,该凸部236具有与图1所示的落位部280的座面S28齐平的面。利用该结构,安装构件100能够落位在沿圆周方向大致连续的落位面上,能够使安装构件100的转动稳定化。
[0061]防脱部230的初始姿态如表示自模具取出状态的钩构件200的图7所示,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该前后方向与反复述及的转动轴线正交。使初始姿态的防脱部230以弹簧部240为枢动点地向下侧和后侧枢动,使防脱部230的防脱顶端部231卡定于钩主体部210的钩顶端部211。防脱部230在弹簧部240的弹性的作用下被向初始姿态侧施力,而防脱部230的复位则被钩顶端部211约束。在该状态下,即使将防脱部230的操作部235向后按压,防脱部230也会在弹簧部240的弹性的作用下向卡定于钩顶端部211的状态恢复。
[0062]如图2所示,在构成后述的限制部260的左侧限制壁261和构成后述的限制部260的右侧限制壁262各自的前侧面设有弧状的凹部215,防脱部230的操作部235被设为与凹部215相比向前侧突出,能够通过按压操作部235而简单地使防脱部230在前后方向上位移。
[0063]防脱部230是在图1?图3所示的钩主体部210封闭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纵长状。防脱部230的弹簧部240与防脱主体部250相比,构成得宽度窄且厚度薄。也就是说,弹簧部240的最大宽度小于防脱主体部250的最大宽度,弹簧部240的最大厚度小于防脱主体部250的最大厚度。
[0064]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主体部250经由弹簧部240与轴部270 —体地连结。采用该结构,例如易于变更防脱主体部250的外观或者容易使该防脱主体部250发挥作用。例如能够将防脱部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