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结件和钩构件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437043阅读:来源:国知局
4被设在主棒部213的前侧面和右侧面之间且为向右侧凸的凸状。通过第I爪部263和第2爪部253相互啮合、第I爪部264和第2爪部254相互啮合,能够抑制防脱部230向初始姿态侧的枢动,能够抑制防脱顶端部231自钩主体部210的钩顶端部211脱离。
[0090]〈第3实施方式〉
[0091]参照图13和图14说明第3实施方式。图13是连结件的铅垂示意图,以剖面图示出有机娃罩。图14是有机娃罩的立体图。
[0092]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是像第I和第2实施方式那样利用安装构件100的轴保持部120包围钩构件200的轴部270和弹簧部240,而是利用独立的保护构件300包围保护这些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093]至少局部地包围保护轴部270和弹簧部240这二者的保护构件300例如是具有弹性的圆筒状构件,例如由有机硅等形成。期望的是,在圆筒状的保护构件300的周壁部设有缝隙。由此,能够简便地确保保护构件300向轴部270的安装。当然,也可以使用没有这种缝隙的、连续的圆筒状保护构件。能够在保护构件300的外围周面实施文字、图形、记号、或者其组合的外观设计,能够提高连结件10的美观性。
[0094]〈第4实施方式〉
[0095]参照图15说明第4实施方式。图15是连结件的铅垂示意图,以剖面图示出安装构件,以侧视图示出钩构件。
[0096]在第I实施方式中是利用包夹部267和限制部260这两者限制防脱部230的左右方向位移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仅利用包夹部267限制防脱部230的左右方向位移。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像在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包夹部267也是限制部的一种方式。
[0097]根据上述教导,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对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各样的变更。在权利要求书中添加的附图标记是参考用的,并不应被视为用于限定解释请求保护的范围。安装构件、钩构件以及保护构件的具体结构、形状、尺寸、材质是任意的。钩构件的钩主体部、轴部、落位部、防脱部的具体结构、形状、尺寸、材质是任意的。防脱部的弹簧部、防脱主体部的具体结构、形状、尺寸、材质是任意的。轴部也可以沿着除转动轴线之外的轴线延伸。爪部的个数、具体结构是任意的。
[0098]附图标iP,说曰月
[0099]10、连结件;100、安装构件;200、钩构件;210、钩主体部;211、钩顶端部;212、钩基端部;230、防脱部;231、防脱顶端部;235、操作部;240、弹簧部;250、防脱主体部;260、限制部;267、包夹部;270、轴部。
【主权项】
1.一种连结件,其是将安装构件(100)和钩构件(200)以能够绕转动轴线转动的方式连结而成的连结件(10),其中, 所述钩构件(200)包括: 钩主体部(210); 防脱部(230),其用于封闭所述钩主体部(210);以及 被结合部(270),其与所述防脱部(230)的基端一体地结合,且该被结合部(270)为了确保所述安装构件(100)和该钩构件(200)的连结而沿着所述转动轴线向与所述钩主体部(210)侧分开的方向延伸, 所述防脱部(230)包括: 弹簧部(240),其设在该防脱部(230)的基端侧,且该弹簧部(240)为了确保所述防脱部(230)被向与所述钩主体部(210)分开的方向施力而弹性地构成;以及 防脱主体部(250),其经由所述弹簧部(240)与所述被结合部(270)连结, 与所述钩主体部(210)和所述被结合部(270)之间的连结位置相比,所述防脱部(230)向所述被结合部(270)连结的连结位置在所述转动轴线上位于距所述钩主体部(210)较远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件,其中, 将与所述防脱部(230)为了打开/关闭所述钩主体部(210)而以所述弹簧部(240)为枢动中心进行枢动的平面相正交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 所述钩主体部(210)和所述防脱部(230)中的一者具备至少一个限制部(260、267),该限制部(260、267)用于限制所述钩主体部(210)和所述防脱部(230)中的另一者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结件,其中, 所述限制部(260、267)以从所述左右方向包夹所述钩主体部(210)或所述防脱部(230)的方式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结件,其中, 所述限制部(260)能够卡合于所述钩主体部(210)或所述防脱部(230),以限制所述防脱部(230)向与所述钩主体部(210)分开的方向位移。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结件,其中, 设在所述钩主体部(210)上的所述限制部(260)具备至少一个第I爪部(263、264),且所述防脱部(230)具备至少一个第2爪部(253、254),第2爪部(253、254)被设为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凸的凸状,所述第I爪部(263、264)以能够卡合于所述第2爪部的方式向除所述左右方向之外的方向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结件,其中, 设在所述防脱部(230)上的所述限制部(260)具备至少一个第I爪部(263、264),且所述钩主体部(210)具备至少一个第2爪部(253、254),进行啮合的所述第I爪部(263、264)和第2爪部(253、254)被设为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凸的凸状。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件,其中, 所述限制部(260)包括左侧限制壁(261)和右侧限制壁(262),该左侧限制壁(261)和右侧限制壁(262)以包夹所述钩主体部(210)或所述防脱部(230)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左右方向上, 该连结件(10)还包括设在所述左侧限制壁(261)和所述右侧限制壁(262)中的至少一者上的第I爪部(263、264)和与所述第I爪部(263、264)啮合的第2爪部(253、254),能够通过第I爪部(263、264)和第2爪部(253、254)之间的啮合来限制所述防脱部(230)向与所述钩主体部(210)分开的方向位移。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件,其中, 所述限制部(260)包括左侧限制壁(261)和右侧限制壁(262),该左侧限制壁(261)和右侧限制壁(262)以包夹所述钩主体部(210)或所述防脱部(230)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左右方向上, 所述防脱主体部(250)具有与所述钩主体部(210)的钩顶端部(211)卡合的防脱顶端部(231),并且,所述防脱顶端部(231)的沿着所述左右方向的厚度比所述防脱主体部(250)的被所述左侧限制壁(261)和右侧限制壁(262)包夹的部分的沿着所述左右方向的厚度大。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件,其中, 在所述被结合部(270)上设有凹部,所述弹簧部(240)的基端连结于该凹部的表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结件,其中, 设有自所述凹部的表面起朝向所述钩主体部(210)侧贯通至少所述被结合部(270)的缺口(R28),能够将所述防脱部(230)局部地收容在该缺口(R28)中。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件,其中, 所述钩构件(200)还在所述被结合部(270)和所述钩主体部(210)之间包括能够供所述安装构件(100)落位的落位部(280), 与所述落位部(280)相比,所述防脱部(230)向所述被结合部(270)连结的连结位置在所述转动轴线上位于距所述钩主体部(210)较远的位置。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结件,其中, 所述钩构件(200)还包括能够供所述安装构件(100)落位的落位部(280), 所述防脱部(230)的形状为,与所述落位部(280) —同构成所述安装构件(100)的座面。13.—种钩构件,其是能够以绕转动轴线转动的方式向安装构件(100)安装的钩构件(200),其中, 该钩构件(200)包括: 钩主体部(210); 防脱部(230),其用于封闭所述钩主体部(210);以及 被结合部(270),其与所述防脱部(230)的基端一体地结合,该被结合部(270)为了确保所述安装构件(100)和该钩构件(200)的连结,而沿着所述转动轴线向与所述钩主体部(210)侧分开的方向延伸, 所述防脱部(230)包括: 弹簧部(240),其设在该防脱部(230)的基端侧,且该弹簧部(240)为了确保所述防脱部(230)被向与所述钩主体部(210)分开的方向施力而弹性地构成;以及防脱主体部(250),其经由所述弹簧部(240)与所述被结合部(270)连结, 与所述钩主体部(210)和所述被结合部(270)之间的连结位置相比,所述防脱部(230)向所述被结合部(270)连结的连结位置在所述转动轴线上位于距所述钩主体部(210)较远的位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连结件和钩构件。钩构件(200)包括:钩主体部(210);防脱部(230),其用于封闭钩主体部(210);以及轴部(270),其与防脱部(230)的基端一体地结合,为了确保安装构件(100)和该钩构件(200)的连结,该轴部(270)向自钩主体部(210)侧分开的方向沿着转动轴延伸。防脱部(230)包括设置在该防脱部(230)的基端侧的弹簧部(240)和通过弹簧部(240)与轴部(270)连结的防脱主体部(250),为了确保对于防脱部(230)向自钩主体部(210)分开的方向施力,弹簧部(240)弹性地构成。与钩主体部(210)和轴部(270)之间的连结位置相比,防脱部(230)向轴部(270)连结的连结位置在转动轴上位于距钩主体部(210)较远的位置。
【IPC分类】F16B45/02, A44B13/00, A45C13/30
【公开号】CN105188454
【申请号】CN201380076404
【发明人】金子仁, 桥本祐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3年5月8日
【公告号】DE112013007042T5, US20160084292, WO2014181405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