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左右调节角度的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10144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左右调节角度的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使用的遮阳伞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可左右调节角度的遮阳伞。
【背景技术】
[0002]遮阳伞作为一种户外休闲用具,广泛应用于广场、海滩、公园及庭院等休闲场所,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乘凉环境。目前市场上多数遮阳伞的伞面位置通常是固定不能调整的,而在户外环境中,风向及太阳的光照角度都在随时间而变化,这就需要遮阳伞能根据需要调节角度。授权公告号为CN20353855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可左右调节遮阳角度的遮阳伞》(申请号:201320541314.3)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伞座、立柱、横杆、斜杆及伞架,横杆的下端置于立柱上,横杆的上端与伞架的顶部相连接,斜杆的后端安装在立柱顶部,斜杆的前端与横杆的中部相连接,立柱插装在伞座上,伞架的顶部通过转动机构与横杆的上端可转动连接,立柱上套设有一滑座,横杆的下端通过横杆下接头与滑座相连接,在横杆下接头与横杆之间设有一伞面调整机构,伞架上设有一加长伞骨,该加长伞骨的下端与伞面调整机构相连接。使用时,通过调节伞面调整机构可以实现伞面角度的调节,操作简单、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同样可以实现伞面角度的左右调节且操作简单、方便的遮阳伞。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左右调节角度的遮阳伞,包括伞座、立柱、横杆、斜杆及伞架,所述立柱设置于伞座上,所述横杆的下端能上下滑动的设置于立柱上,所述伞架设置于横杆的上端,所述斜杆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与横杆中部及立柱顶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立柱上设置有一能沿立柱上下移动的滑座,所述横杆的下端通过一横杆下接头转动连接于滑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下接头的前端设置有一伞面调整机构,所述横杆内能转动的套设有一内接管,该内接管的下端与所述伞面调整机构相连接,该内接管的上端与所述伞架的顶部相连接。
[00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伞面调整机构包括上离合齿套、下离合齿套及复位弹簧,所述横杆下接头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有一延长部,所述下离合齿套设于延长部上并能沿该延长部的轴向移动,所述上离合齿套连接于下离合齿套前端的延长部上,并且,所述下离合齿套的前端具有供上离合齿套的后端插入的插槽,该插槽的内周面与上离合齿套的外周面上具有相互啮合的环形齿;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下离合齿套后端的连接部上并使下离合齿套始终保持向前与上离合齿套相啮合的定位趋势。
[0006]更进一步的,所述横杆的下端套设于横杆下接头的外周壁上并紧固连接,所述的上离合齿套、下离合齿套及复位弹簧设置于横杆的内腔中;所述的伞面调整机构还包括第一挡圈,该第一挡圈与所述下离合齿套通过销子定位连接,所述横杆上开有供销子沿横杆的轴向移动的长孔。
[0007]再改进,所述的伞面调整机构还包括一成型为套筒结构的拉手,该拉手套设于所述挡圈的外周,所述挡圈的外周面与拉手的内周面上具有相互匹配的螺纹圈。
[0008]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的连接部包括连接于横杆下接头前端的第一连接部及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部前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上离合齿套套设于第二连接部的外周,且上离合齿套的后端面与第一连接部的前端面相齐平;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前端连接有一能防止上离合齿套沿第二连接部轴向移动的定位螺母。
[0009]较好的,所述上离合齿套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紧固连接用的轴承。
[0010]为了避免下离合齿套绕第一连接部的周向转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周面成型为多边棱柱状,对应的,所述下离合齿套的内周壁成型为与上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周面相匹配的多边棱柱状。
[0011]作为优选,所述伞架的顶部连接有一铰链,该铰链上具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的端部成型为能转动地插接于横杆内的插接部,所述内接管的上端插装于连接部内并紧固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横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挡圈,该第二挡圈与内接管紧固连接;所述伞架的顶部连接有一铰链,该铰链上具有一连接部,所述内接管的上端插装于连接部内并紧固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伞架通过内接管转动连接于横杆上端,在横杆下接头的前端设置了伞面调整机构,并使内接管的下端与该伞面调整机构相连接,即横杆与横杆下接头固定连接,而伞架通过内接管与伞面调整机构相转动连接,使用时,转动伞架使与该伞架连接的内接管转动,从而在伞面调整机构的配合下完成遮阳角度的左右调节,且操作方式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剖视图;
[0017]图4为图1中A部分的另一剖视图;
[0018]图5为图1中B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图6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图6中C部分的剖视图;
[002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伞面调整机构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可左右调节角度的遮阳伞包括伞座1、立柱2、横杆3、斜杆4、伞架5、滑座6、横杆下接头8、内接管9及伞面调整机构7,伞座I支撑于底面上,立柱2直立的插装在伞座I上,本实施例中的立柱2采用异型管,滑座6设置于立柱2上并能沿立柱2上下滑动;横杆3的下端通过一横杆下接头8连接于滑座6上,横杆下接头8能绕滑座6上下转动,伞架5设置于横杆3的上端;斜杆4的前端与横杆3中部相转动连接,斜杆4的后端连接于立柱2的顶部。
[0026]在本实施例中,伞面调整机构7设置于横杆下接头8的前端,横杆3为一中空的圆形管,内接管9能转动的套设于横杆3内,内接管9的下端与伞面调整机构7相连接,内接管9的上端与伞架5的顶部相连接。具体的,伞面调整机构7包括上离合齿套71、下离合齿套72及复位弹簧73,横杆下接头8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有一延长部81,延长部81包括连接于横杆下接头8前端的第一延长部811及连接于该第一延长部811前端的第二延长部812,横杆下接头8、第一延长部811、第二延长部812的外径依次减小,且第一延长部811的外周面成型为多边形棱柱状,下离合齿套72的内周壁成型为与第一延长部811的外周面相匹配的多边棱柱状,以防止下离合齿套72绕第一延长部811的周向转动,下离合齿套72套设于第一延长部811的外周并能沿第一延长部811的轴向移动;上离合齿套71套设于第二延长部812上,且上离合齿套71的后端面与第一延长部811的前端面相齐平,下离合齿套72的前端具有供上离合齿套71的后端插入的插槽,该插槽的内周面与上离合齿套71的外周面上具有相互啮合的环形齿700 ;内接管9为一内部中空的圆形管,内接管9的下端套设于上离合齿套71的外周,且内接管9的下端与上离合齿套71上对应开设有第一连接孔91,第一销钉100穿过该第一连接孔91将上离合齿套71与内接管9进行紧固连接;复位弹簧73套设于下离合齿套72后端的第一延长部811上并使下离合齿套72始终保持向前与上离合齿套71相啮合定位的趋势。
[0027]横杆3的下端套设于横杆下接头8的外周壁上,上离合齿套71、下离合齿套72及复位弹簧73设置于横杆3下部的内腔中,横杆3的下端与横杆下接头8的外周壁上对应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0,第二销钉200穿过上述第二连接孔10将横杆3与横杆下接头8紧固连接。一成型为套筒状的第一挡圈300能滑动的套设于横杆3下端的外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