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时装的围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83620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时装的围巾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饰,尤其涉及一种围巾。
[0002]【背景技术】围巾是人们经常佩戴的饰品之一,佩戴于颈部,其主要用于御寒、防尘或装饰,女性佩戴居多,现有的围巾以棉、丝、毛和化学纤维等为原料,形状和构造基本为单一的矩形或三角形面料。现有的围巾由于其构造的单一性,只作围脖之用,不能为人们提供其它的用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围巾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虽然,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围巾,但是大多以面料的改进,颜色的改进或者增加配饰为主,以构造为基础延伸出的功能性围巾尚未出现。
[0003]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围巾,该围巾通过其构造的特性,能够实现围巾与服装(具体的说是上衣)的转换,达到一物两用,外形美观与功能多样相结合。
[0004]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现有矩形围巾基础上的改进,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可变时装的围巾,包括有围巾本体,围巾本体为矩形或正方形,其材质为现有材质,例如毛线料、雪纺料、丝料、棉麻料、布料,还包括有与围巾本体材质相同的支条,所述围巾本体上具有两个等长的竖直缝口,即缝口 I和缝口 II ;其中缝口 I的顶端与围巾本体的顶边之间的距离等于缝口 II的顶端与围巾本体的顶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缝口 I与围巾本体横向一侧顶边的距离等于缝口 II与围巾本体横向另一侧顶边的距离;所述围巾本体上仍设有两个斜向的缝口,即缝口III和缝口IV ;其中缝口III与缝口 I呈锐角,缝口III的一端与缝口 I的下端相连,另一端与围巾本体横向一侧顶边相连;所述缝口IV与缝口 II呈锐角,缝口IV的一端与缝口 II的下端相连,另一端与围巾本体横向另一侧顶边相连;所述缝口I处具有两个相同的支条,即支条I和支条II,所述支条I和支条II均与缝口 I的形状、尺寸相同,支条I的一侧顶边与缝口 I的一侧边连接在一起,支条II的一侧顶边与缝口 I的另一侧边连接在一起;所述缝口 I能够通过支条I和支条II上的连接件闭合;所述缝口 II处具有两个相同的支条,即支条III和支条IV,所述支条III和支条IV均与缝口 II的形状、尺寸相同,支条III的一侧顶边与缝口 II的一侧边连接在一起,支条IV的一侧顶边与缝口 II的另一侧边连接在一起;所述缝口 II能够通过支条III和支条IV上的连接件闭合;所述缝口III处具有两个相同的支条,即支条V和支条VI,所述支条V和支条VI均与缝口 III的形状、尺寸相同,支条V的一侧顶边与缝口 III的一侧边连接在一起,支条VI的一侧顶边与缝口 III的另一侧边连接在一起;所述缝口III能够通过支条V和支条VI上的连接件III闭合;所述支条VI上的连接件部分能够与所述支条II上的连接件配合在一起;所述缝口 IV处具有两个相同的支条,即支条Vn和支条麗,所述支条VE和支条VID均与缝口IV的形状、尺寸相同,支条VE的一侧顶边与缝口IV的一侧边连接在一起,支条VID的一侧顶边与缝口IV的另一侧边连接在一起;所述缝口 IV能够通过支条VE和支条VID上的连接件IV闭合;所述支条VID上的连接件部分能够与所述支条IV上的连接件配合在一起;所述围巾本体的内侧靠近顶边位置缝有两组连接件,其中靠近围巾本体横向一侧的一组连接件与上述支条V上的连接件一一对应并且能够配合在一起,靠近围巾本体横向另一侧的一组连接件与上述支条νπ上的连接件一一对应并且能够配合在一起。
[0006]上述连接件为现有的常用连接件,例如纽扣、按扣、拉链、魔术贴、盘扣。
[0007]上述每组连接件至少有I个连接件,一般为4-5个。
[0008]为提高形成上衣后的整体牢固性,围巾本体的内侧并且靠近缝口III位置设至少一个按扣子扣I,围巾本体的外侧靠近缝口 I位置缝有按扣母扣I ^,形成上衣后,子扣I与母扣I '能够配合在一起;围巾本体的内侧并且靠近缝口VI位置缝有按扣子扣II,围巾本体的外侧靠近缝口 II位置缝有按扣母扣II',形成上衣后,按扣子扣II与按扣母扣II'
能够配合在一起。
[0009]为提高形成上衣后的整体牢固性和美观,所述围巾本体的外侧并且靠近缝口III位置缝有一组盘扣子扣I,围巾本体的外侧并且靠近顶端位置缝有一组盘扣母扣I ^,形成上衣后,盘扣子扣I与盘扣母扣I ^能够配合在一起;所述围巾本体的外侧并且靠近缝口VI位置缝有一组盘扣子扣II,围巾本体的外侧并且靠近顶端位置缝有一组盘扣母扣II',形成上衣后,盘扣子扣II与盘扣母扣II'能够配合在一起。
[0010]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围巾与上衣之间的自由转换,转换时,围巾本体内侧朝上,依次打开缝口 1、缝口 I1、缝口II1、缝口IV,将缝口 I和缝口III之间的部分折起,支条V上的连接件与围巾本体顶边处的对应连接件配合,形成上衣的一个袖子,支条V隐藏在袖顶位置,支条I处为袖窟,支条I上的连接件露出,并且支条II以及其上的连接件露出,支条VI以及其上的连接件露出;以缝口 II的顶端为基准,将缝口 II和缝口IV之间的部分折起,支条VE上的连接件与围巾本体顶边处对应的连接件配合,形成上衣的另一个袖子,支条νπ隐藏在袖顶位置,支条III处为袖窟,支条III上的连接件露出,并且支条IV以及其上的连接件露出,支条VID以及其上的连接件露出;以缝口 I的下端为基准,将支条VI以下部分折起,使支条II与支条VI重合,并且将支条II上的连接件与支条VI上的部分连接件配合;以缝口 II的下端为基准,将支条VID以下部分折起,使支条IV与支条VID重合,并且将支条IV上的连接件与支条VID上的部分连接件配合,形成上衣的衣身部。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2]1、通过其构造的特性,能够实现围巾与服装的转换,达到一物两用,外形美观与功能多样相结合,由于目前极少数此类功能性的服饰的出现,所以,本实用新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围巾与衣服的双向变化,解决穿戴者外出保暖,防风等问题。
[0013]2、在中国风盛行的当下,本实用新型可在颜色上自由转换,例如选用具有中国代表性色的砖红和中灰色,在面料上选择了舒适度极大的棉麻布料,这两者的完美结合使得消费群体扩大,具有极大的消费市场。
[0014]3、使用盘扣加固连接,这也使得中国元素的恰当融合,实现功能的变换也恰当的融入中国元素,使其艺术效果大大增强,实现美观的效果。
[0015]4、变化角度适中,选用棉麻布料的舒适度符合人体工程学,极大的满足人体佩戴穿着时的生理及外观的需求。
[0016]【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
[0017]图2为实施例1的仰视图。
[0018]图3为实施例1的围巾转换成上衣第一步示意图。
[0019]图4为实施例1的围巾转换成上衣第一步示意图。
[0020]图5为实施例2的俯视图。
[0021]图6为实施例2的仰视图。
[0022]图7为实施例2的转换成上衣的示意图。
[0023]【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就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1 一种可变时装的围巾,如图1和图2所示,(围巾本体内侧朝上)围巾本体I为矩形,所述围巾本体上具有两个等长的竖直缝口,即缝口 2-1和缝口 2-2 ;其中缝口2-1的顶端与围巾本体的顶边之间的距离等于缝口 2-2的顶端与围巾本体的顶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缝口 2-1与围巾本体长度方向一侧顶边的距离等于缝口 2-2与围巾本体长度方向另一侧顶边的距离;所述围巾本体上仍设有两个斜向的缝口,即缝口 2-3和缝口 2-4 ;其中缝口 2-3与缝口 2-1呈锐角,缝口 2-3的一端与缝口 2-1的下端相连,另一端与围巾本体长度方向的一侧顶边相连;所述缝口 2-4与缝口 2-2呈锐角,缝口 2-4的一端与缝口 2-2的下端相连,另一端与围巾本体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顶边相连;所述缝口 2-1处具有两个相同的支条,即支条3-1和支条3-2,所述支条3-1和支条3-2均与缝口 2_1的形状、尺寸相同,支条3-1的一侧顶边与缝口 2-1的一侧边缝合在一起,支条3-2的一侧顶边与缝口 2-1的另一侧边缝合在一起,所述支条3-1上缝有一组按扣子扣4,所述支条3-2上缝有一组能够与子扣4相配合的按扣母扣V,子扣4与母扣V的配合以实现缝口 2-1的闭合;所述缝口 2-2处具有两个相同的支条,即支条3-3和支条3-4,所述支条3-3和支条3_4均与缝口
2-2的形状、尺寸相同,支条3-3的一侧顶边与缝口2-2的一侧边缝合在一起,支条3-4的一侧顶边与缝口 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