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201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学领域注射器械中的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特别是涉及一种主要是利用护盖上的结构来改变注射针的收合方向,以达到保护医疗人员,避免因一时的疏忽而发生意外感染的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
注射在疾病的临床治疗上为一种仅次于吃药而相当普遍的医疗措施。然而注射时注射针直接扎入肌肉或血管中,因此许多以血液为传染途径的细菌或病毒会残留在注射针头上,例如各型肝炎以及爱滋病,如此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无疑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潜在危险。
目前市面所见的注射器针筒其护盖大多为一中空柱状结构,当注射完毕而欲盖上护盖时,注射针头是沿着护盖的轴向移动,万一注射针头没有准确地插入护盖中,很容易扎伤持着护盖的手指。此时若注射针头残留有致病甚至致命的细菌或病毒,将非常有可能通过血液的途径而传染给医护人员,使得医护人员的健康受到威胁。如此不仅降低医护人员从业的意愿,甚至减少了医师与护士的数量,造成医疗成本增加,对于整个国家社会而言更是无法估计的损失。
于是有人针对现有传统的注射器针筒加以改良,如台湾公告第三九0八一八号的“医用针头安全装置和方法”。其主要是利用一可折叠鞘,注射针头使用完毕后,伸展该折叠鞘使其自由端盖覆于针间前端来避免危险。但是该安全装置的结构不但复杂又与目前市面上所常见的注射针不同,因此未被广泛地使用。
又如台湾公告第三九三三二五号的“针头安全缩回的静脉注射器之改良”,其主要是利用棘齿而在注射完毕后将注射针卡制拉回针筒中,再将护盖倒插封闭针筒,避免医护人员在收合注射器时不小心扎伤手指造成不必要的感染。该注射针回拉的安全注射器虽然在注射完毕后可将注射针回拉置于针筒内,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无虞,但是其在实际运用上仍存在着下列无法避免的缺点1、组装困难为了将注射针在注射完毕后拉回针筒内,必须在针筒前端有限的空间内增设棘齿,除非借助特殊治具,否则很难将拔针以及注射针同时安装于针头插座。
2、价格高上述发明除了注射针以外,其余所有构件皆与目前市面所常见的注射器针筒不同,因此生产者必须准备一笔可观的模具费用,因此造价较高,虽可保护医护人员免于意外感染,但其昂贵的费用恐怕较难令消费者接受。
3、运用范围变小由于回拉式设计的先天限制,使得如此的注射器针筒仅可用于注射,并不适用于抽血,因抽血后活塞位于针筒后方无法将注射针拔除,若此时要盖上护盖则其危险性与现有传统的注射器针筒并无两样。
4、环保成本增加该项发明将注射针拉入针筒后活塞即无法再推回原处,因此使得废弃物的体积大幅提升,而这类的医疗废弃物必须交由专责单位处理,其处理成本本来就相当高,如此一来更是雪上加霜。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注射器针筒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注射器针筒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发明。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注射器针筒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在微幅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可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因一时疏忽而在收合针筒时被注射针扎伤手指,以降低其意外感染机率的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为一中空的管状盖体,并设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盖体在其外周缘上沿其第二端朝第一端的方向形成设有一导引槽,该导引槽的底部形成设有一沟部,该沟部与导引槽平行并连通导引槽与盖体内部,沟部的宽度恰可供注射针穿过。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其中所述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引槽与盖体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且该导引槽的长度大于注射针的长度,钩部的长度与导引槽相等。
前述的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其中所述的盖体的第二端端部以导引槽为中线切除一部份圆弧而形成设有一弧形扣合部,该扣合部的圆弧为一大于半圆的圆弧,其直径略大于注射针固定座,其两自由端部的距离小于注射针固定座的直径并可供注射针固定座穿越,扣合部的两端分别向内延伸形成设有一圆弧状凸肋,该凸肋由扣合部的自由端延伸至盖体的第二端。
前述的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其中所述的盖体并沿着导引槽的两侧壁分别向外延伸形成设有一衍板,两衍板的长度与导引槽的长度相当,并且配合导引槽的外形顺势延伸形成漏斗状。
前述的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其中所述的导引槽的断面为V形。
前述的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其中所述的沟部的宽度大于注射针的直径并具有两互相平行的侧壁,其中每一侧壁皆向内延伸设有一导片,两导片的长度与沟部相等,且其宽度大于沟部宽度的一半。
前述的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其中所述的两导片以上下贴合的结构方式将该沟部封闭。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为一中空的盖体,盖体设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且其外周缘形成设有一V形槽。V形槽与盖体的轴线平行并连通该盖体内部,V形槽的宽度略小于注射针头的直径。当医护人员在针筒使用后欲盖上护盖时,可主要利用盖体本身的弹性,将注射针沿盖体的径向引导压入盖体中。因注射针尖端只要进入盖体后即无扎伤人员之虞,故可避免因医护人员一时疏忽而在收合针筒时扎伤拿着护盖的手指而遭受意外的感染。借由本发明特殊的结构设计,可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因一时疏忽而在收合针筒时被注射针头扎伤手指,可以降低其意外感染的机率,如此一来当医护人员心中的忧虑排除后其工作效率与其从业意愿必定相对地提高。
本发明除了具有上述降低意外感染机率的功能外,并兼具有下列的各项优点1、不需任合组装程序本发明为一体成形的护盖,因其特殊的结构不需要任合组装程序即可达到收合针筒时安全的目的。
2、价格便宜本案为注射器针筒安全护盖,可配合目前市面上一般规格所有的注射针头,生产者不必大费周章去改变其它构件的规格来与本发明配合,因此消费者亦不需分担所增加的制造成本。
3、运用范围不变本案为一安全护盖,且不必变更注射器针筒的外形或来与本发明配合,因此不会影响注射器针筒原有的各项功能。
4、不需增加额外的环保成本本发明的整体外观虽然有改变,但是再使用后其整体的体积与一般现有传统注射器针筒的体积并无太大的改变,所以不会增加医疗废弃物处理的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用以说明本发明各部组件的空间配置。
图2是本发明沿沟部的剖面图,用以说明本发明与注射针的套合情形。
图3是本发明在图2中沿剖面线3-3的剖面图,用以说明注射针收合前的位置。
图4是本发明本发明在图2中沿剖面线3-3的剖面图,用以说明注射针穿越沟部的情形。
图5是本发明本发明第二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6是本发明在图5中沿沟部的剖面图,用以说明本发明与注射针的套合情形。
图7是本发明本发明在图6中沿剖面线7-7的剖面图,用以说明注射针固定座穿越扣合部的情形。
图8是本发明沟部的另一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其主要包括有一中空的盖体10,盖体10设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盖体10在其外周缘上沿其第二端朝第一端的方向形成设有一导引槽11,为求使用上的方便该导引槽11的段面为V形。导引槽11与盖体10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其长度约为盖体10至少需大于一般注射针21的长度,以便于注射针21穿越盖体10前可完全容置于导引槽11中。导引槽11的底部形成设有一沟部12,该沟部12的长度与导引槽11相当,并与导引槽11平行。沟部12连通盖体10内部与导引槽11以供注射针21穿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如图3所示,该沟部12的宽度略小于注射针21的直径。盖体10并沿着导引槽11的两侧壁分别向外延伸形成设有一衍板13,两衍板13配合导引槽11的外形顺势延伸形成漏斗状,如图3、图4所示,当注射完毕欲套上护盖时,可先将注射针21以径向的方式顺利引导至导引槽11的底部,再略为向下施压利用注射针21将沟部12撑开,使注射针21得以顺利进入护盖10中,最后使用者再轴向套上护盖。
请再配合参阅如图5、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二端的另一实施例。其盖体10的第二端以导引槽11为中线切除一适当长度的圆弧,而形成一弧形扣合部14。扣合部14的圆弧为一大于半圆的圆弧,其直径是略大于注射针固定座20,且其两自由端部的距离略小于注射针固定座20的直径,并可供注射针固定座20穿越。扣合部14的两自由端分别朝盖体10第一端延伸形成设有一圆弧状凸肋141,两凸肋141互相平且长度等于扣合部14的长度。
请参阅图7所示,当注射完毕欲盖上护盖时,医护人员首先利用两衍板13的引导作用将注射针引导至导引槽11的底部,如图4与图5所示,再略为向下施压利用注射针21将沟部12撑开,同时注射针固定座20亦作用于扣合部14且将其撑开,使注射针21与注射针固定座20得以顺利进入护盖10中。而当注射针21与注射针固定座20进入盖体10后,因作用于扣合部14的作用力消失,此时扣合部14会向内收缩使得该两凸肋141紧紧抵住注射针固定座20,而可避免盖体10由针筒上脱落。
请再配合参阅图8所示,其为本发明沟部12的另一实施例。沟部12的宽度大于注射针头的直径并具有两互相平行的侧壁,其中每一侧壁皆向内延伸设有一导片121、122。该两导片121、122的长度与沟部12相当且其宽度大于沟部12宽度的一半,两导片121、122并且以上下贴合的方式将沟部12封闭,可避免附着于使用后注射针头上的细菌或病毒通过空气散布。
当注射完毕欲盖上护盖时,医护人员首先利用两衍板13的引导作用将注射针头引导至导引槽11的底部,并置于上方的导片122与其相对的侧壁间,再利用注射针向下对下方的导片121施压使其向内打开,令注射针沿着下方导片121的表面滑入盖体10中,而当注射针头脱离下方的导片121后,下导片121立即弹回配合上方的导片122将沟部12封闭,而与此同时,注射针固定座20亦被固定于扣合部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为一中空的管状盖体,并设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盖体在其外周缘上沿其第二端朝第一端的方向形成设有一导引槽,该导引槽的底部形成设有一沟部,该沟部与导引槽平行并连通导引槽与盖体内部,沟部的宽度恰可供注射针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引槽与盖体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且该导引槽的长度大于注射针的长度,钩部的长度与导引槽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盖体的第二端端部以导引槽为中线切除一部份圆弧而形成设有一弧形扣合部,该扣合部的圆弧为一大于半圆的圆弧,其直径略大于注射针固定座,其两自由端部的距离小于注射针固定座的直径并可供注射针固定座穿越,扣合部的两端分别向内延伸形成设有一圆弧状凸肋,该凸肋由扣合部的自由端延伸至盖体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盖体并沿着导引槽的两侧壁分别向外延伸形成设有一衍板,两衍板的长度与导引槽的长度相当,并且配合导引槽的外形顺势延伸形成漏斗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引槽的断面为V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沟部的宽度大于注射针的直径并具有两互相平行的侧壁,其中每一侧壁皆向内延伸设有一导片,两导片的长度与沟部相等,且其宽度大于沟部宽度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两导片以上下贴合的结构方式将该沟部封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有关一种注射器针筒的安全护盖,其为一中空的盖体,盖体设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且其外周缘形成设有一V形槽。V形槽与盖体的轴线平行并连通该盖体内部,V形槽的宽度略小于注射针头的直径。当医护人员在针筒使用后欲盖上护盖时,可主要利用盖体本身的弹性,将注射针沿盖体的径向引导压入盖体中。因注射针尖端只要进入盖体后即无扎伤人员之虞,故可避免因医护人员一时疏忽而在收合针筒时扎伤拿着护盖的手指而遭受意外的感染。
文档编号A61M5/32GK1338317SQ0012355
公开日2002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21日
发明者陈建谅 申请人:陈建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