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开式外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8656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撑开式外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跟骨塌陷性骨折及平足畸形矫正用的撑开式外固定支架。
目前,对跟骨骨折的传统治疗为石膏固定,跟骨牵引和手术切开复位。前两种方法不能矫正畸形,效果也差,而手术切开复位,创伤大,易感染,且需内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不作切开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复位准确的外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连接杆的一端铰接螺杆,螺杆上旋合套筒式螺母,螺母的末端旋合带克氏针孔的直杆,直杆上螺纹与螺杆上的螺纹旋向相反,旋转套筒式螺母,螺杆和直杆向两端延长或缩短,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与上述结构相同的螺杆、螺母与直杆;连接杆的中部有克氏针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①由于只是在脚上穿克氏针,而固定架在外,因此操作简单,创伤小、复位准确;②不需切开手术,不易感染,但可以达到手术治疗同样的效果;⑨结构简单,易加工制造,易推广使用。
下面举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1、2所示,连接杆2的一端铰接螺杆3,螺杆3上旋合套筒式螺母4,螺母4的另一端旋合带克氏针孔的直杆5,直杆5上的螺纹与螺杆3上的螺纹旋向相反,旋转螺母4即可以使螺杆3和直杆5反向移动。直杆5上有2-8个克氏针孔6和用来固定克氏针的螺丝孔7。连接杆2的另一端铰接与上述结构相同的螺杆3、螺母4与直杆5;连接杆2的中部有一个克氏针孔1。使用时,在脚的两侧各有一个本实用新型,用一根克氏针依次穿过一侧连接杆2上的克氏针孔、胫骨下段及另一侧连接杆2上的克氏针孔6,同样再用两根克氏针分别穿过跟骨结节和足背附骨,并分别穿在两侧的对应直杆5的克氏针孔6内,旋转螺母4即可矫正跟骨。
权利要求1.一种撑开式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连接杆(2)的一端铰接螺杆(3),螺杆(3)上旋合套筒式螺母(4),螺母(4)的另一端旋合带克氏针孔(6)的直杆(5);连接杆(2)的另一端铰接与上述结构相同的螺杆(3)、螺母(4)与直杆(5),直杆(5)上的螺纹与螺杆(3)上的螺纹方向相反;连接杆(2)的中部有一个克氏针孔(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直杆(5)上的克氏针孔(6)有2-8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直杆(5)上有2-8个克氏针固定螺丝孔(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跟骨塌陷性骨折及平足畸形矫正用的撑开式外固定支架,连接杆的一端铰接螺杆,螺杆上旋合螺母,螺母旋合带克氏针孔的直杆。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与上述结构相同的螺杆、螺母与直杆。它具有不需切开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复位准确的优点,是治疗跟骨塌陷、骨折及平足畸形的理想外固定支架。
文档编号A61F5/01GK2422949SQ00209939
公开日2001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27日
发明者李海江, 霍燕昆, 温必成, 赵国文, 刘伟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5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