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气囊扩张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8153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管气囊扩张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食管扩张术所采用的器械。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于食管原发病变,如食管癌、食管病变手术后引起的食管狭窄以及食管腐蚀伤后的食管狭窄等,多行非手术治疗即食管扩张术。目前,食管扩张术所采用的器械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硬性扩张器械的硬性扩张法,即远端用金属制成稍膨大的光滑头,在较大的推力下,使其强行通过狭窄段,此法多次反复,或更换不同直径的扩张器扩张。此方法治疗过程中,病人痛苦和损伤较大,有时还会造成食管破裂穿孔,扩张效果较差。另一种是采用气囊扩张导管的气囊导管扩张法,即将带气囊的导管,在导丝的引导下,使气囊通过或正好位于狭窄区,再使气囊内充气或充盈低浓度造影剂使气囊膨胀,达到扩张的目的。要达到满意的扩张效果,气囊内压必须高于2个大气压。根据病变段的长短和狭窄程度,而选择不同型号的气囊导管。扩张过程中,又根据第一次扩张后狭窄处的压力、管腔大小,而需多次更换不同型号的气囊导管。因此,临床上,通常应用的气囊导管的气囊直径有6mm、8mm、10mm直至24mm的多种规格。导管由于制作工艺和原材料等因素,因气囊要求承受几个大气压,且囊壁较厚,囊壁越厚就不能紧密贴近导管,这就造成了扩张时插管的困难,并且导管较软,稍遇阻力,气囊就不易通过狭窄处,尽管借助导丝,但仍经常因插管不成功而导致失败,且治疗时间长,病人和医务人员在X线射线下照射的时间较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管气囊扩张导管,使其具有插入强度大,刚性强,能顺利通过狭窄区域,使通过狭窄区域的阻力减少,导管更换次数少,减轻病人多次插管损伤的痛苦,治疗时间缩短,减少病人和医务人员在X线射线下照射的时间等优点。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是在现有单气囊扩张导管的基础上,再添设另一气囊,使两个气囊大小不一,远端为小囊,近端为大囊,两个囊最大直径差为4至5mm,以便减少扩张中换管。导管外另配置套鞘,增加导管插入时的刚性和表面光洁度,增强其插入力度,减小阻力,使气囊导管能顺利地通过食管狭窄处。其具体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管气囊扩张导管,包括中空管状结构的导1、位于导管1前端的子弹头状的导管头2、位于导管1外周的第一扩张气囊3和位于导管1壁内的第一气囊导气管4,该第一气囊导气管4的一端与第一扩张气囊3相通,另一端从导管1后部的管壁上穿出,与第一阀门6相连,其特征在于该食管气囊扩张导管还有第二扩张气囊5、第二气囊导气管7,第二扩张气囊5与第一扩张气囊3并行排列,也位于导管1的外周,两个气囊大小不一,邻近导管头2的气囊为小囊,远离导管头2气囊为大囊,两个囊最大直径差为4至5mm,第二气囊导气管7也位于导管1壁内,其一端与第二扩张气囊5相通,另一端从导管1后部的管壁上穿出,与第二阀门8相连。在该食管气囊扩张导管的外面还可有一圆管形的套鞘9。套鞘9的管径、粗细取决于导管和气囊的粗细,以便保证空虚的气囊随导管能够顺利地进出套鞘。
使用中,当远端小气囊到达或通过病变狭窄区后,将导管固定,套鞘回拔,露出小气囊,充盈,行常规第一次扩张,用小气囊扩张数次后,将导管、套鞘一并向前推进,使第二气囊(即稍大气囊)到达狭窄中心,再固定导管使第二气囊充盈。这一次插管相当于常规更换稍大气囊。扩张结束后,分别将注入两个气囊中的造影剂或气体抽出,使气囊呈空虚状,再向前推送套鞘,向后回拔导管,使气囊回收于套鞘内,再一并拔出导管,完成扩张。该食管气囊扩张导管的导管头2为子弹头状或鸟嘴状,直径与套鞘吻合,其状在通过狭窄区时,起到机械扩张作用,同时引导套鞘一并通过狭窄区。此种结构,同时起到机械扩张和气囊导管扩张作用,从而减少了插管次数,减轻了病人痛苦,大大提高了扩张效果。
与现有食管气囊扩张导管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如下优点1、导管能够借助套鞘强度及光洁度,顺利通过食管狭窄区域。
2、插管时气囊隐于套鞘内,使通过狭窄区域的阻力减少。
3、双气囊的运用,减少了导管更换,减轻了病人多次插管损伤与痛苦。
4、由于使用了套鞘结构,使得插管顺利,又由于使用了双气囊结构,减少了导管更换次数,甚至不需要更换导管,从而使治疗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病人和医务人员在X线射线下的照射时间。


图1是现有食管扩张导管整体结构图。
图2是
图1现有食管扩张导管的整体结构图中A-A’截面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食管扩张导管的整体结构图。
图4是图3本实用新型食管扩张导管的整体结构图中B-B’截面正视图。
图中引线所示各部位名称是1-导管2-导管头3-第一扩张气囊4-第一气囊导气管5-第二扩张气囊6-第一阀门7-第二气囊导气管8-第二阀门
9-套鞘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由导管1、导管头2、第一扩张气囊3、第一气囊导气管4、第二扩张气囊5、第一阀门6、第二气囊导气管7、第二阀门8和套鞘9组成,其构成材料为无毒的聚乙烯塑料、硅橡胶。导管1为中空管状结构,长度为100至120厘米,外径为4至6毫米;导管头2位于导管1的前端,为子弹头形状,其长度为1至1.5厘米,其尾部外径与导管1的外径相同;第一扩张气囊3为小气囊,位于导管1的外周靠近导管头2的一端,其长度为4至8厘米,外径为6至12毫米,第一气囊导气管4位于导管1的管壁内,该第一气囊导气管4的一端与第一扩张气囊3相通,另一端从导管1后部的管壁上穿出,与第一阀门6相连,第二扩张气囊5为大气囊,与第一扩张气囊3并行排列,也位于导管1的外周,第一扩张气囊3的后部,其长度为6至10厘米,外径为10至22毫米,第二气囊导气管7也位于导管1的管壁内,其一端与第二扩张气囊5相通,另一端从导管1后部的管壁上穿出,与第二阀门8相连。圆形管状结构的套鞘9位于食管气囊扩张导管的外面,其长度为60至80厘米,外径为6至8毫米。气囊两端的壁与导管壁无毒粘合,该气囊承受的压力大于3个大气压。
权利要求1.一种食管气囊扩张导管,包括中空管状结构的导管(1)、位于导管(1)前端的子弹头状的导管头(2)、位于导管(1)外周的第一扩张气囊(3)和位于导管(1)壁内的第一气囊导气管(4),该第一气囊导气管(4)的一端与第一扩张气囊(3)相通,另一端从导管(1)后部的管壁上穿出,与第一阀门(6)相连,其特征在于该食管气囊扩张导管还有第二扩张气囊(5)、第二气囊导气管(7),第二扩张气囊(5)与第一扩张气囊(3)并行排列,也位于导管(1)的外周,第二气囊导气管(7)也位于导管(1)壁内,其一端与第二扩张气囊(5)相通,另一端从导管(1)后部的管壁上穿出,与第二阀门(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气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在该食管气囊扩张导管的外面有一圆管形的套鞘(9)。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医治食管狭窄的食管气囊扩张导管,包括导管(1)、导管头(2)、第一扩张气囊(3)、第一气囊导气管(4),第一阀门(6),其特征在于该导管还有第二扩张气囊(5)、第二气囊导气管(7),第二阀门(8)和套鞘(9),具有插入强度大,阻力小,能顺利通过食管狭窄区域,导管更换次数少,病人损伤与痛苦小,治疗时间短,病人和医务人员在X线射线下的照射时间短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M29/02GK2460119SQ0023251
公开日2001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8日
发明者陈绍红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