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偏光皮肤显微摄像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586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重偏光皮肤显微摄像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般人的皮肤出生时是光滑饱满的,且皮丘浅细皮沟呈饱满整齐的菱形,随着人体的成长,皮肤逐渐发生变化,再加上个人对皮肤不同程度的保护或保养、脏污的空气、不同程度的日晒伤害、不当的饮食等,常造成皮沟、皮丘不同程度的改变等等,而以上这些皮肤的改变都可藉一般的皮肤显微摄像从加以放大分析,一般皮肤显微摄像仪其主要利用一显微镜头贴覆于待测皮肤上,并将其讯号传输至显示器,而将其皮肤的状态放大呈现于显示器上,但是这种方法所得的影像常会因皮肤上的光泽反光,而造成影像的模糊与失真,因此便有许多厂商将偏光镜安装在显微摄像仪上,希望透过偏光镜的设置能将其所得影像无反光及失真之虞。
此法虽然比以前所得的影像要好,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操作不便,且装设的偏光镜大多仅具单偏光者而无双偏光的效果,因此摄像仪内部的发光源所产生的反光则无法消除,因此若能有一全新的皮肤显微摄像仪能克服一般现有的摄像仪的缺点,且又能具有一能聚光的以偏光或三重偏光的多重偏光效果的摄像仪器者,将能为所有使用者提供另一更有效的选择。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一般的皮肤显微摄像仪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偏光片、集光板及偏光板的选择使用,达到集光双偏光或三重偏光的效果,使其皮肤影像能准确在显现在显示器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多重偏光皮肤显微摄像座结构,其主要是由罩盖、集光板、主偏光片、副偏光片、固定柱、灯座、导电柱、可拆卸的转环体、可拆卸的偏光板、镜头组及底座所组构而成,其中该底座底部及中央部设有一个以上的导电柱孔及一镜座,由一个以上的导电柱孔及镜头组固定于其中,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相对侧壁开设有滑孔,滑孔中组设有偏光板,转环体套设于底座上,偏光板的两端卡入转环体,导电柱的顶缘则固定有一灯座,该灯座上分别设有呈环状排列的主灯泡环及副灯泡环,一集光板固设于罩盖中,并将罩盖螺设固定于底座上。这样,当主、副灯泡环开启时,其光线即穿过主、副偏光片及集光板照射于被观测物面上并回传于镜头组中,可再经由转环体旋动偏光板选择使用或不用第三偏光片,此即可是一具双偏光或三重偏光效果的回传影像。
经由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重偏光皮肤显微摄像仪结构的作用与实施,可得下列各项优点1、透过主、副偏光片及集光板的设置,可使本实用新型的皮肤显微摄像仪能达到其双重集光偏光调整的效果。
2、由于主偏光片与副偏光片是直接装设于灯座上,因此可大大缩小整体的体积,利于携带及使用。
3、由于本实用新型可拥有双偏光回溯的效果,因此可有效排除皮肤影像及发光源的反光。
4、当皮肤反光仍过强,镜头组法有效或清晰摄像观察时,可进一步使用第三偏光片,达到多重偏光选择的效果。
5、透过本实用新型的多重偏光的效果作用,可以完全有效观察至深层皮肤有组织状态。
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显示本实用新型未装设有偏光板及转环体的状态;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组合立体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偏光板及转环体的动体图,显示偏光板的第三偏光片移动至中间;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偏光板及转环体的动作图,显示偏光板的透孔移动至中间。
标号说明1皮肤显微摄像座11罩盖111透孔12集光板121避孔13主偏光片 131固孔14副偏光片141固孔 15固定柱16灯座 161穿孔162主灯泡环 163副灯泡环 17导电柱18镜头组19底座 191导电柱孔 192镜座 193滑孔20偏光板201透孔202第三偏光片203卡弧边21转环体211槽 2握把 151固定环
图1和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和剖视图,图中提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重偏光皮肤显微摄像座1的结构,其主是由罩盖11、集光板12、主偏光片13、副偏光片14、固定柱15、灯座16、导电柱17、转环体21、偏光板20、镜头组18及底座19所组构而成,其中该底座19为一中空体,其底部及中央部则设有一个以上的导电柱孔191及一镜座192,透过导电柱孔191及镜座192的设置以组合一个以上导电柱17与镜头组18,底座19中段略高于镜头组18上方为无螺纹区,其相对侧壁开设有狭长的滑孔193,滑孔193中组设一偏光板20,该偏光板20中段具有第三偏光片202,第三偏光片202紧邻一侧开设透孔201,偏光板20的两侧边凸也于滑孔193之外,且位于转环体21的内环侧所凹设的凹槽211中,转环体21套设于底座19呈可以相对于底座19自由旋转状态,又导电柱17的顶缘则结合有一灯座16,该灯座16的中央部位则开设有一穿孔161,供影像讯号回传于镜头组18之中,灯座16上分别设置有呈环状排列的主灯泡环162及副灯泡环163,灯座16上另组设有一个以上的固定柱15,而呈圆片状的主偏光片13与呈环片状的副偏光片14则藉由其上的固孔131、141,卡固于前述固定柱15的顶缘上,再将一中央具有中空避孔121的集光板12装设于顶缘开设有透孔111的罩盖11中,本实用新型也可视其使用的需求,不设置集光板12,然后再将罩盖11螺固于转环体21上方的底座19的螺纹上,完成结合。
使用时,当主灯泡环162及副灯泡环163开启时,其光线即穿过主偏光片13、副偏光片14及集光板12照射于被观测物面上并回传于镜头组18中,此即可得一具双偏光效果的回传影像。
若被观测物面的反光仍然太强,使用者无法清晰观察回传于镜头的影像,则再进一步利用镜头组18上方的偏光板20,该偏光板20为一长板状体,且其一侧边的两端呈弧曲造型的卡弧边203,又该偏光板20两端的卡弧边203凸出于滑孔193之外,并卡设于转环体21内的凹槽21之中,再如图9所示,当转环体21顺时针旋转时,其凹槽211的边缘即抵触至偏光板20的卡弧边上缘并顺势沿弧状下移,使偏光板20向左方移动,当转环体21继续顺时针旋转时,偏光板20继续横移到预设的定位,即第三偏光片202位于中心处,且位于镜头组18正上方,此时偏光板20的左端顶制于中一凹槽211端点并使其转环体21无法继续顺时针旋转,藉以使偏光板20的横移定位。再如
图10所示,若将转环体21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偏光板20将连动向右横移至透孔201位于中心位置而定位,如此藉由偏光板20的左右横移作用,可控制其透孔201或第三偏光片202位于镜头组18的顶缘处,藉以配合主、副偏光片13、14的偏光效果,使本实用新型得以选择使用双偏光的效果,或视实际需要进一步增加使用第三偏光片202,使之具有多重偏光效果。
再者如图2和5所示,前述的主偏光片13、副偏光片14也可直接固定于集光板12的底缘,而无需使用固定柱15以固定主偏光片13与副偏光片14。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参见图3和6所示,其中实施例一的固定柱15由一固定环151取代,该固定环151组设于主灯泡环162与副灯泡环162之间,该固定环151除具有固定主、副偏光镜13、14的功能处,也具有隔离主灯泡环162及副灯泡环163的作用,藉由该固定环151的隔离作用,使主、副灯泡环162、163所发设的光源得以分别经由主、副偏光镜13、14传送至集光板12,不会产生光线的互相干扰,进一步发挥主、副灯泡环162、163的更佳功效。
图4、5、6、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二、三的剖视图及实施例组合立体图,其中提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重偏光皮肤显微摄像座1的结构,其中导电柱17的设置实施,可将将其底座19固定于握把2之上,并将电源经导电柱17传递于多重偏光皮肤显微摄像座1,再者其罩盖11的内缘处塞设有一集光板12,当主灯泡环162点亮时,其光线即经主偏光片13、集光板12至观测物面后在经同样路线回传至镜头组18中,如此即可观测到皮肤表皮上皮沟及皮Q的整体状态,在副灯泡点亮时,其光线即经副偏光片14进入透光集光板12中照射观测皮肤面上,最后再经副偏光片14回传入镜头组18中,如此即可观测到皮肤深层的色斑等,而前述集光板12顶缘曲弧的设计,光线则能在集光板12表面折射而使集光板12犹如自己发亮的状态,因此可将其罩盖11中的亮度大大提高,有助于回传后显像于镜头组18中。由于皮肤状态各不相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无需使罩盖11内充满光亮,此时可不设置集光板12。
再以实施例二为例,如图7所示,其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未装设有偏光板20及转环体21的状态。在此实施例中,其未设置有偏光板20,整体装置比前述的实施例简单,其仅具有双重偏光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多重偏光皮肤显微摄像座结构,其主要是由罩盖(11)、集光板(12)、主偏光片(13)、副偏光片(14)、固定柱(15)、灯座(16)、导电柱(17)、可拆卸的转环体(21)、可拆卸的偏光板(20)、镜头组(18)及底座(19)所组构而成,其中该底座(19)底部及中央部设有一个以上的导电柱孔(191)及一镜座(192),由一个以上的导电柱孔(191)及镜头组(18)固定于其中,其特征在于该底座(19)相对侧壁开设有滑孔(193),滑孔(193)中组设有偏光板(20),转环体(21)套设于底座(19)上,偏光板(20)的两端卡入转环体(21),导电柱(17)的顶缘则固定有一灯座(16),该灯座(16)上分别设有呈环状排列的主灯泡环(162)及副灯泡环(163),一集光板(12)固设于罩盖(11)中,并将罩盖(11)螺设固定于底座(19)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重偏光皮肤显微摄像座结构,其特征地于灯座(16)上另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固定柱(15),主偏光片(13)与副偏光片(14)卡设于所述固定柱(15)的顶缘,然后再将一集光板(12)固设于罩盖(11)中,并将罩盖(11)螺设固定于底座(19)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重偏光皮肤显微摄像座结构,其特征地于灯座(16)上另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固定环(151),主偏光片(13)与副偏光片(14)卡设于所述固定环(151)的顶缘,然后再将一集光板(12)固设于罩盖(11)中,并将罩盖(11)螺设固定于底座(19)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重偏光皮肤显微摄像座结构,其特征地于所述的主偏光片(13)与副偏光片(14)是直接固定于集光板(12)底缘上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重偏光皮肤显微摄像座结构,其特征地于所述的偏光板(20)中段具有一偏光片(202)及开设有一个透孔(20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重偏光皮肤显微摄像座结构,其特征地于转环体(21)内环凹设有凹槽(211),供偏光板(20)的两端卡设于其中。
专利摘要一种多重偏光皮肤显微摄像座结构,其主要是由罩盖、集光板、主偏光片、副偏光片、固定柱、灯座、导电柱、转环体、偏光板、镜头组及底座组成。底座底部及中央部设有多个导电柱孔及镜座,底座相对侧壁上设有滑孔,滑孔中组设有偏光板,转环体套设于底座上,偏光板的两端卡入转环体,导电柱的顶缘则固定有一灯座,灯座上分别设有呈环状排列的主灯泡环及副灯泡环,集光板固设于罩盖中,罩盖螺设固定于底座上。主、副灯泡环开启时,光线照在皮肤上传回镜头组中,即可形成具有多重偏光效果的回传影像。
文档编号A61B5/00GK2432892SQ0024399
公开日2001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8日
发明者李德峰 申请人:李德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