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650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胸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人体胸腔引流的装置。
近几年来,胸腔引流手术一直采用蘑菇头引流管。这种引流管的顶端有一蘑菇头,在蘑菇头上有四个侧孔,并与其内腔相通,使用时把病人皮肤切口,将引流管插入胸腔,由于蘑菇头尺寸较大,切口的长度就需较大,所以引流管插入胸腔后,需将切口缝合,从而导致病人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另外,这种引流管的内腔与外界无隔断系统,易造成感染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胸腔引流手术切口较小,能够减少出血且引流管内腔与外界隔断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在为空心园柱形管体的前端,沿其径向开有通孔,前端为封闭的光滑的曲面,在靠近通孔的后部沿管体的周向有一凹槽,在凹槽内套有一橡胶套,在管体的后端连接单向阀,沿管体的轴向在其侧壁内开有一长孔,且与凹槽相通,长孔的后部和注入管相通。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管体的前端没有设置蘑菇头,这样手术的切口减小,从而减小患者的创伤而,出血量减少;自注入管注入液体或气体,使凹槽内的橡胶套膨胀,使引流管嵌在手术口处不致滑脱从而毋用缝合;管体后端接有单向阀能使患者胸腔内的液体或气体放出而不致回流,从而减少感染的机会。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胸腔引注管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剖视图;图2是
图1所示I部的局部放大图。
胸腔引流器是由管体1、胶套2和单向阀3组成。在管体1的前端开有径向通孔4,管体1的前端为封闭的曲面5,在靠近通孔4的后部沿管体1的周向有一凹槽6,在凹槽6内套有橡胶套2,沿管体1的轴向在其侧壁开有一长孔7且与凹槽6相通,长孔7的后部和注入管8相通,在管体1的后端与单向阀3相连接。
使用时,将管体1的前端插入患者的胸腔,从注入管8注入液体或气体,这样沿长孔7进入凹槽6内,使橡胶套2膨胀,嵌在手术口处以免引流管滑脱,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患者胸腔内的液体或气体,通过管体1的通孔4进入管体1的内腔,再流经单向阀3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在为空心园柱形管体(1)的前端,沿其径向开有通孔(4),前端为封闭的光滑曲面(5),在靠近通孔(4)的后部沿管体(1)的周向有一凹槽(6),在凹槽(6)内套有一橡胶套(2),在管体(1)的后端连接单向阀(3),沿管体(1)的轴向在其侧壁内开有一长孔(7),且与凹槽(6)相通,长孔(7)的后部和注入管(8)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人体胸腔引流的引流管,在为空心圆柱形管体(1)的前端,沿其径向开有通孔(4),靠近通孔(4)的后部沿管体的周向有一凹槽(6),在凹槽(6)内套有一橡胶套,在管体的后端连接单向阀(3),沿管体的轴向在其侧壁内开有一长孔(7),且与凹槽相通,长孔的后部和注入管(8)相通。这种结构可以减少患者创伤面,出血量少,且减少患者感染的机会。
文档编号A61M1/04GK2453908SQ00256720
公开日2001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1日
发明者吴宏, 付光生 申请人:吴宏, 付光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