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通道可转换的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649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液通道可转换的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注射用器械,特别是涉及将液体介质输入人体的多通道注射器械。
目前在临床中使用的输液器大都是单通道,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在输液的同时需静推药液时,操作步骤多,特别是在输液的同时需静脉推注药液,需先关闭位于输液管中部的流量调节器,拔开外圆锥接头下端,连接推药注射器和静脉进液针的远端,推注完药液后,再进行反向操作;由于静脉推注药液未经过圆锥接头中的药液过滤膜过滤,易使药液中可能存在的较大的未溶化颗粒进入体内。一方面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药液被污染的机会,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输液器的问题,而设计提供的把流量调节器和注射件融为一体的输液通道可转换的注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选用一可调节三通,即在外壳内腔有一与其配合紧密的可旋转圆塞,塞内有丁字通道,在外壳有三个可与通道口相对应的出口,上下两端的出口通过输液管分别接滴速观测器和外圆锥过滤接头,侧口上有一盖。使用时不用拔开外圆锥接头下端与静脉进液针的连接,而是直接将装有药物的注射器乳头与侧口连接,转动调节器旋钮(手柄),即达到断开静滴通道,而连通推注通道;推注完后,旋回原位,静滴通道开通,推注通道断开。
本实用新型包括输液管、液体滴速观测器(滴斗)、流量调节器、外圆锥过滤接头,流量调节器位于滴斗和过滤接头之间,在流速控制器上设有三个出口,其内设有一圆柱(锥)旋塞。上下两端的出口通过输液管各接有滴速观测器和过滤接头,侧出口的内径应能与注射器乳头外径相吻合并带有一防护帽;在旋塞内设有丁字型过液通道,在其侧壁上也有三个通道出口。
本实用新型输液装置可以方便且无污染地在输液的同时在侧孔推注其它药物,可以通过转动调节器的方法来互换静滴药液或静推注药液的进药通道,解决了急重病人除静滴外的快速给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推注的药液是经过圆锥接头过滤膜过滤后才进入人体。从而避免了由于药液中可能存在较大的未溶化颗粒进入体内引起的不良反应,并且通过微调调节器可控制静滴或推注药液的速度。
以下结合附图并以其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输液器示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剖视图;图3为
图1的A-A剖视图;图中1是流量调节器、2是输液软管、3是液体滴速观测器(滴斗)、4是滴管、5是外圆锥过滤接头、6是旋塞、7是静滴通道、8是推注通道、9是外壳、10是转动手柄、11是侧出口、12是上(下)静滴开口、13是侧出口保护盖。

图1中,流量调节器1位于滴斗3和过滤接头5之间,由输液软管2将它们串联在一起。
在图2和3中,在外壳9内有一可旋转圆柱形旋塞6,手柄10与旋塞6为固定连结,扭动手柄10可带动旋塞6在外壳9内作轴向转动。在塞6内开有静滴通道7和推注通道8,静滴通道7为过塞6轴心的贯通通道,推注通道8与静滴通道7成丁字连通,在旋塞6的侧柱面上形成三个通道口。在外壳9上有上下各一个的开口12和一个侧出口11;为了保持侧出口11上的卫生,可在其上装有一保护盖13。
在静滴输液时,将流量调节器1的手柄10转动,调节旋塞6使静滴通道7置于与上、下静滴开口12为直连通状态,即上下输液软管2连通;而侧出口11与通道7(或8)为断开状态。如需调整静滴的流量,则可微旋动手柄10,使静滴通道7置于与开口12的连通区间变小。
如需静脉推药,摘掉侧出口保护盖13,在侧出口11插入抽好药液的注射器乳头,将手柄10顺(或逆)时针旋转90°角,使静滴通道7离开上端输液口12,侧出口11与静滴通道7连通,而推注通道8与下静滴开口12连通,将药液从侧出口11经流量调节器1下端输液管12注进外圆锥过滤接头5,最后进入人体。然后再将手柄10反向旋转90°角,使侧出口11为关闭态,去掉注射器,盖好侧出口保护,即恢复静滴输液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输液通道可转换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壳(9)内腔有一可旋转塞(6),在塞6内有丁字通道(7和8),在外壳有三个出口(12和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通道可转换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两端的出口(12)通过输液管(2)分别接滴斗(3)和过滤接头(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液通道可转换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手柄(10)与旋塞(6)为固定连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把流量调节器和注射件融为一体的输液通道可转换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壳(9)内腔有一可旋转圆塞(6),在塞6内有丁字通道(7和8),手柄(10)与旋塞(6)为固定连结,在外壳有三个出口(12和11);它可以方便且无污染地通过转动调节器的方法来互换静滴药液或静推注药液的进药通道,解决了急重病人除静滴外的快速给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A61M39/22GK2448402SQ00256718
公开日2001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4日
发明者徐庆国, 张瑞菊, 徐俊丽 申请人:徐庆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